神秘“气泡”包裹住了太阳系,假如“气泡”消失,人类会怎样?
我们身处的这个太阳系,其实并不是飘荡在空荡荡的宇宙当中。相反,太阳系其实处于一个巨大的“气泡”当中。
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个“气泡”的话,人类活不过3天。话说这个“气泡”究竟是啥?假如“气泡”消失,人类将会面临什么结局?
什么叫“气泡”?
开头讲到这个“气泡”名为本地泡,是一种低密度、高温度的等离子气泡。由于“气泡”内部含有1000颗恒星,所以它的温度才这么高。当然了,这个所谓的高温,是相当于宇宙而言的。
毕竟在整个宇宙里面,基本上全是空荡荡的存在,所以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也就是-273摄氏度。而“气泡”内部由于拥有1000颗恒星,所以温度在-180度到-140度的范围内徘徊。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气泡”内的温度就算是高温了。
至于这个“气泡”为何是低密度,主要也是跟恒星的构成有关。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恒星大多是由气体构成的。比如咱们的太阳,就是由氢气、氦气和氮气组成。
由于浑身上下都是气体,所以恒星的密度自然而然就很小。以至于“气泡”内部尽管拥有1000颗恒星大军,但其状态依旧是软绵绵的样子。
至于“气泡”本身的组成成分,那就更加软了。科学家通过分析得知,“气泡”的最外层是中性气体,里面则是星际尘埃。像这些物质,根本不足以和行星的密度进行比较。正因如此,所以它才有了“气泡”这个称呼。
“气泡”从何而来?
至于这个“气泡”究竟是怎么来的,就得追溯到1400万前的超新星爆发了。
1970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气泡”是由1400万年前的红巨星爆炸产生。只不过那时候的“气泡”还不够大,直径只有4光年左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银河系里的各类恒星发生多次爆炸。像白矮星、蓝巨星等恒星,纷纷像踩了地雷一样,将自己炸成一团星云。到了这个时候,“气泡”的物料就足够丰富了。
总之,包裹太阳系的这个“气泡”,前前后后经过了15次的恒星爆发,才终于形成如今的这个规模。后来这些爆发后的星云逐渐融合,以至于现在的“气泡”直径足足达到了1000光年,简直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当然了,一开始咱们的太阳系并不在这个“气泡”里面。毕竟这个“气泡”是1400万年前形成的,这个年纪比地球都小,所以“气泡”出现的时候,太阳系早就已经长大成人了。那太阳系和“气泡”是何时开始相遇的呢?
这就要提到太阳系的环绕之旅了。而这个环绕的中心,就是银河系。咱们的太阳系每时每刻都会围着银河系转,它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在银河系周围撒丫子狂奔。
在此期间,“气泡”也在不断壮大,并且在银河系里四处飘荡。于是乎,在500万年前,太阳系和“气泡”突然相遇了。就这样,两者干柴遇到烈火,瞬间就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由于太阳系比“气泡”的体系小,所以一不小心就融了进去。时至今日,咱们的太阳系依旧存在于“气泡”当中,享受着“气泡”无微不至的照顾。
气泡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既然我们一直生活在“气泡”里,那“气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其实关于“气泡”的影响大了去了,甚至包括人类的起源,都和“气泡”有关。根据科学家的分析,“气泡”中包含着70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都是濒死恒星爆炸后的产物。
正是因为有这些元素的存在,所以地球上才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最终蜕变成如今的生命体。可以说,没有“气泡”的话,人类可能也就不复存在了。
除了提供化学元素以外,“气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保护恒星不会轻易爆炸。刚才也提到过,恒星都是由一堆气体组成的,而气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不稳定。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打散。
恒星由于引力比较强,所以被打散的概率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恒星就会永远稳定下去。假如没有“气泡”护体的话,恒星很大概率会突然解体爆炸。
开头的红巨星爆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毕竟在没有形成“气泡”之前,红巨星的周围都是空荡荡的。长此以往,可不就爆炸了?
当它爆炸以后,形成的尘埃就能以“气泡”的形式来保护其他恒星。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红巨星颇有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味。可以说,“气泡”就相当于鸡蛋清,而恒星就相当于鸡蛋黄。假如没有鸡蛋清的话,鸡蛋黄早就坍塌流失了。
当然了,除了以上两个作用以外,“气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充当一个保护罩,来抵抗外来物的袭击。
像宇宙中的各种高能粒子辐射、伽马射线暴等,都会对地球乃至其他行星产生一定的破坏。而“气泡”的存在,恰好可以阻挡这些高能粒子的辐射,让人类处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面。
假如没有“气泡”的话,光是凭借地球磁场那点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抗高能粒子的爆裂冲击。到时候一旦“气泡”消失,人类立马就会被伽马射线打成筛子。
除了防辐射以外,“气泡”还能防黑洞。这时候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了,黑洞又不是射线?防它干啥?其实如果真正了解了黑洞的工作原理,你会发现它比射线还要恐怖。
如果是射线的话,它仅仅只会以一种高能量的方式打在你身上。但黑洞恰恰相反,它采取一种吸收的方式,将眼前的一切全部吞噬。也就是说,射线讲究输出,黑洞讲究输入。
如此看来,黑洞的威力更为强大。毕竟输出仅仅把你打残,输入完全是把你给湮灭掉,一点渣子都不剩。最关键的是,黑洞还是四处移动的,相当于一台行走的吸尘器,可以将过路的一切东西都给吞噬掉。
如果想要对抗黑洞的吞噬力,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营造一个比它还要巨大的物体,让它吞也吞不掉。而“气泡”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物体。
刚才也提到过,“气泡”里面拥有1000多颗恒星,这些恒星和“气泡”组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鸡蛋。当规模做起来后,黑洞再想吞噬就比较难了。
毕竟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折不断了”,黑洞是懂这个道理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黑洞只能站在旁边望洋兴叹。感叹自己的嘴巴不够大,吸力不够强,无法将1000颗恒星全部给吞噬掉。
可以说,“气泡”作为一个家族母体的角色,将黑洞牢牢挡在外面。除非能够遇到比“气泡”更大的黑洞,否则就凭银河系中这些小黑洞,根本无法动“气泡”一根汗毛。
“气泡”终将离去
只不过,虽然“气泡”对太阳系如此重要,但终有一天它也会离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气泡”本身就不属于太阳系。
刚才也讲了,“气泡”是500万年前和太阳系的偶然相遇,才走到一起的。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在某一天也会离太阳系而去,追逐更遥远的未知世界。
至于这个离去的时间,可能跟太阳系的环绕时间有关。当太阳系环绕银河系到一定位置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就偏离“气泡”了。不管双方愿不愿意,都得分手。毕竟缘分已经走到尽头了,想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也不要担心。虽然太阳系会离开目前的“气泡”,但过一段时间后,它又会找到新的“气泡”。就像500万年前的那次偶遇一样,重新续一段新的缘分。
而那个离开后的“气泡”,也会继续寻找自己新的“太阳系”,然后重复之前的那些操作。双方就像分手后的男女朋友一样,在茫茫人海中继续寻找自己的真爱。
当然了,关于这一切的一切,都跟我们人类没什么关系。毕竟宇宙间的计量都是万年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说不定早就销声匿迹了。
所以说,针对宇宙中的这些奇观,大家听听就好,千万不要杞人忧天。毕竟从整个宇宙的纬度来看,人类仅仅只是沧海之一粟,根本不值一提。
总的来说,这个所谓的“气泡”,其实就是恒星爆炸后的产物。这些东西就像鸡蛋清一样,包裹着太阳等一系列恒星。正是有了“气泡”的存在,我们人类才得以安然无恙。假如没有“气泡”的话,说不定地球早就被黑洞给撕成碎片了。
在此也不得不感叹宇宙之浩淼,能够以厚德载物的方式来承载一切。如此看来,地球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又算得了什么呢?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