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仅710万公里,直径超1.5公里小行星被发现,会撞击地球吗?
在地球周围,始终有无数的小天体虎视眈眈。6600万年前,曾经有一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将恐龙彻底灭绝。
自从发现了疑似恐龙灭绝遗迹——奇科苏卢布陨石坑之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提心吊胆,担心地球再一次遭遇撞击,导致人类灭亡。于是,小行星观测和防御系统被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望远镜将目标锁定在了近地小天体上。
1994年,恰逢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一年,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宇航局展开对地球周围的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天体的搜索。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当一颗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就有可能摧毁整整一座城市!因此,科学家们对这种比较大的小天体额外关注,尤其在它和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MOID)小于0.5天文单位的情况下,科学家就会将其列为潜在威胁天体(PHO),给予特别关注。
根据1994年美国参议院给美国宇航局下达的目标,后者需要发现90%的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超过25000颗位于近地轨道的PHO,但他们估算,这仅仅占了总数的40%左右。
越小的天体越难被发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也越小。但是,即便是那些体型巨大的小行星,也仍然没有完全被发现,这才是令人担忧的。如果真的还有60%的PHO尚未被发现,那么人类确实要抓紧行动了。
在最近的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宣布了他们的发现——位于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的3颗小行星,其中两颗的直径都超过了1公里。
想要在这里发现小行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的轨道在地球内部,科学家只能在白天观测。太阳过于耀眼,很容易就会将这些小行星的光芒淹没,所以每天只有清晨和傍晚两个10分钟左右的窗口期可供他们进行这项研究。再加上地球大气层本身的扭曲,也会给天文学家的观测带来困难。
好在天文学家有足够强大的工具,那就是位于智利的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的暗能量测量相机(DECam)。
顾名思义,暗能量相机应该是用来发现宇宙中的暗能量的,怎么被拿来观测小行星呢?
我们知道,暗能量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机制,它是导致宇宙膨胀、遥远星系远离我们的根源。不过,暗能量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所以天文学家只能观测宇宙中的星系,通过它们的运行规律推测暗能量的各种特性。因此,暗能量相机具有观测宇宙深空的能力,并且视场惊人,可以对数以亿计的星系进行观测。
这两方面的优势,恰好也是寻找太阳系内部小行星所必备的。凭借着极高的观测效率,它能够充分利用每天两次的短暂窗口期,对太阳系内部进行观测。而它的深空观测能力就可以在太阳的光芒中发现相对黯淡的小行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现这些隐藏着的小天体。
上图展示的是近地小天体的数量,红色点标注的是完全运行于地球轨道内部的小行星,蓝色点标注的是轨道在未来与地球相交的小行星,较大的蓝色点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3颗小行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现的一颗名叫2022 AP7的小行星,其直径达到了1.5公里,这是最近8年来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巨大的近地小行星。
要知道,仅仅是一座房子这么大的小天体,撞击地球时释放的能量也会远远超过人类的第一批核武器。当小行星的直径超过1公里的时候,就被天文学家称为“行星杀手”了,其携带的能量足以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对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进行计算后发现,它和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仅有0.0475天文单位,也就是大约710万公里(440万英里)。这个距离看起来挺惊人的,但在天文学尺度下不值一提。可以说,这颗小行星确实存在着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毫无疑问的潜在威胁天体。
当然了,它的轨道终究没有直接和地球相交,只是在未来有可能会在其他天体的干扰下逐渐接近地球,并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至于它会不会真的有一天撞上地球,目前还不得而知。根据目前的研究,最近100年的时间里,都不太可能出现威胁全部人类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大家不用太担心。
相比之下,另外两颗小行星2021 LJ4和2021 PH27就更安全了,尽管后者的直径也超过了1公里,但它们的轨道完全处于地球轨道内部,没有撞击地球的可能。2021 PH27甚至是目前已知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在近日点的时候,其表面温度极高,足以让金属铅熔化。
尽管这些小行星都不会威胁地球,也不是说本次研究没有意义。研究人员认为,这片区域内很可能隐藏着更多的小天体,但迄今为止只有大约25颗被发现,可见未来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研究人员还指出,本次研究的意义不只在于发现威胁地球的小行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轨道以内的太阳系环境。
正如我们前面说的,地球轨道内的小行星是很难发现的。这种小行星被称为阿迪娜(Atira)小行星,被发现的数量非常少。发现得少,就意味着我们对这种天体及其所在区域了解有限,甚至可能因为样本太少而产生错误的理解。
也就是说,别看地球轨道内部的太阳系环境比火星、木星所在的区域近得多,但我们对这里的了解可能反而更少。只有更多的类似项目运行,发现更多阿迪娜小行星,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太阳系内部的真面貌。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