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宇宙中首次发现流浪黑洞 距离5000光年 意味着什么
自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出黑洞的存在之后,黑洞就成为了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尽管在2019年,我们的天文学家们首次拍摄到了真实的黑洞照片,但这张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照片只呈现出一个看似正在燃烧的蜂窝煤,除了验证了有关黑洞吸积盘的理论之外,没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人类对黑洞,尤其是黑洞内部的状态仍然一无所知。关于黑洞的数量、分布密度和质量占比,我们也知之甚少。
科学界最新估计,宇宙中的黑洞总数约为40万亿颗,它们的总质量占据了可观测宇宙质能总量的1%。其中,质量最大的黑洞主要存在于星系的中心区域,比如我们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质量是太阳质量的440万倍。
恒星坍塌形成的恒星级黑洞占据了黑洞总数的大部分。恒星级黑洞是由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恒星晚年核心坍塌形成的。小于这个质量的恒星只能演化为中子星或白矮星,例如我们的太阳在50亿年后会先膨胀成红巨星,然后坍缩成白矮星。
这些恒星级黑洞并不像存在于星系中心的那些大型黑洞那样安分。一旦恒星坍缩成黑洞,它们将继续受到引力的影响,在宇宙中继续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黑洞由于引力扰动而偏离原本的轨道,开始在星系内漫游。天文学界将这种不再固定轨道运动的黑洞称为“流浪黑洞”。
最近,在发表于arXiv预印本网站的一篇论文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流浪黑洞,它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人类发现的首个流浪黑洞。
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这颗流浪黑洞的质量很小,它是在一次超新星爆发中被甩出其原本所在的恒星系的。由于质量较小,天文学家无法通过吸积盘和X射线望远镜来发现它,只能通过黑洞掠过恒星时引力透镜的现象来定位它。
虽然黑洞本身不会发光,但它会明显偏折经过其附近的光线。因此,当黑洞后方存在恒星时,恒星发出的光线将被黑洞的引力偏折,恒星本身的亮度也会因为时空扭曲的放大效应而增强。通过观察这种现象,天文学家可以确定漆黑太空背景中流浪黑洞的存在。
这颗小质量的流浪黑洞的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7.1倍,它引起的恒星光线曲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更多观测来精确确定其质量和性质。
流浪黑洞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黑洞的演化和宇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存在表明黑洞并不是固定在星系中心的天体,而是可以在宇宙中漫游的。这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黑洞是如何被甩出原本所在的恒星系的?它们在漫游过程中是否与其他天体有相互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虽然流浪黑洞的发现仍然很少,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改善,我们有望在未来发现更多的流浪黑洞。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黑洞的信息,并进一步拓宽我们对宇宙中这些神秘天体的认知。
- 0000
- 0006
- 0000
- 0000
-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