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5光年宽1光年 7000光年外的创生之柱 此刻正在坍塌
在众多星云图像中,最著名的要数1995年4月1日拍摄的巨蛇座鹰状星云。这个星云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其中的三根圆柱状星际气体直插天穹,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由于它也是恒星诞生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创生之柱”。然而,最近哈勃望远镜对这个星云的跟踪观测显示,位于7000光年外的鹰状星云内的这三根巨柱似乎正在不断萎缩,并面临坍塌的风险。
一、鹰状星云
它是在1745年被天文学家发现的,被命名为M16,在梅西耶绘制的星表中排名第16。鹰状星云位于距离我们7000光年的地方,外观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两个翅膀之间的距离达到了上百光年。
鹰状星云中充满了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属于电离氢丰富区,是银河系中重要的恒星诞生地。而“创生之柱”位于鹰状星云的中心,长度约为五光年,由两个大的圆柱状星云和一个小的圆柱状星云组成,每个柱子的长度约为一光年。与星云其他部分相比,这三根创生之柱附近的物质密度更大,大约有数百颗恒星胚胎在其中孕育着。
从1995年到2015年,哈勃望远镜对创生之柱进行了连续20年的跟踪观测,天文学界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首先注意到创生之柱顶端的气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气体正在逐渐消散和蒸发,并且顶端还喷出了一条长达1000亿公里的气体喷流,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向外移动。
这条喷流的源头是隐藏在星云内部的原始恒星,因此天文学家预测在100万年后,创生之柱内的恒星将陆续形成,而创生之柱本身也将完全坍塌。
二、创生之柱
在恒星演化模型中,像创生之柱这样的星云实际上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恒星的组成物质,包括氢、氦和其他重要元素,都是通过恒星形成之前的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逐渐聚集而来的。当星云中的某个区域密度足够高时,它将开始坍缩,引发核聚变反应,最终形成一颗新的恒星。创生之柱的坍缩过程是恒星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三、创生之柱坍缩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1、创生之柱内部的物质密度越来越大,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也越来越强,这会导致物质向中心聚集。但同时,内部的气体也受到了来自星际空间的辐射和风的影响,这些外部的力量试图阻止物质的坍缩。
2、创生之柱内部的恒星胚胎也会相互竞争资源。当物质聚集到足够高的密度时,恒星的核聚变反应将启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年轻的恒星会通过强烈的辐射和恒星风来影响周围的物质,可能会对其他恒星胚胎的形成造成影响。
3、创生之柱还受到内部湍流和磁场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改变物质的运动方式和分布。湍流和磁场的存在会导致物质的不规则运动,使坍缩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尽管创生之柱面临着这些挑战,但它仍然是恒星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创生之柱的观测和研究,天文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恒星的形成机制,揭示宇宙中恒星诞生的奥秘。这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进化过程和生命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