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睡到火星?NASA研发冬眠舱技术,能让宇航员睡180天
虽然目前的探测器速度已经能达到每秒数百千米,但对于大型载人飞船来说,这个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不论是马斯克的重型猎鹰,还是未来的超级星舰,都要历经差不多180天的航行,然后才能抵达火星,好在过去20多年间的国际空间站实验,已经证明了人体是可以长时间待在太空生活的,至少能待个一年半载。
未来载人登上火星的飞船,也只是现有火箭的加强版而已,核心技术上不需要什么大突破,只要确保堆叠的大量发动机不爆炸就行。
因此不论是人员还是硬件,都已经符合了载人登陆火星的标准,但还有“一件小事”正在困扰着NASA,以及未来所有的载人远距离登陆任务。
那就是后勤问题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载人登月,宇航员们在7天的航程结束返回地球后,一个个蓬头垢面跟营养不良一样,虽然在后来的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们终于过上了体面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后勤物资的极大消耗,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就得发射货运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为上面的成员送去大量物资。
因此未来宇航员前往火星的180天里,光是需要的水和食物机会占据飞船空间的绝大部分,甚至不排除专门发射物资飞船“伴飞”的可能性,但这样一来探索火星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那么有没有一种经济又实惠的方法,解决长时间宇宙航行过程中的后勤补给问题的?
NASA告诉你:有
作为地球上最了解太空的机构,NASA一直在研究的“休眠仓”技术,就是最理想的远距离太空航行的后勤解决方案。根据计算,如果宇航员们在180天的航程中都在休眠仓里冬眠,那么就能节省70%的食物和水,为将来到达火星后留下更多物资。
但最重要的一点NASA其实没怎么提,那就是休眠仓还具备解决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功能,毕竟在长达半年的孤寂太空旅行中,如果宇航员彼此之间闹矛盾了,那可就全都完玩了,因此让宇航员们睡足180天,醒来直接降落火星,热火朝天建设火星基地,才是休眠仓最值得点赞的地方。
休眠仓的基础技术,其实是低温治疗
也就是一种把体温降到零下12摄氏度到零下15摄氏度左右,最大程度降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但又不至于危害到人体健康的技术。
不过在长达180天的,几乎算是静止状态的休眠生活中,宇航员们大概率还是会做梦的,并且梦境还会持久又真实,在此我们只能祈祷宇航员不会做噩梦,因为噩梦醒来之后往往需要更长的缓冲时间,来提醒自己刚才是在做梦。
而如果一个噩梦持续了180天的话,宇航员醒来后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大概率会受到影响,人体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缓过来,甚至可能缓不过来,毕竟精神上的认知问题和创伤,在地球上都很难治疗,太空中就更难了。
目前NASA的冬眠舱项目,已经开始对动物们进行长期测试了,下一步就是人体的短时间测试,然后再一步步延长测试时间,直到技术趋于完善和成熟,能满足未来的长时间太空航行任务为止。
其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冬眠舱技术完全被看作是人类在时间上的首次独立行走,因为它赋予了人类短时间内跨越时间的能力,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这项技术在地球上的蔓延。
因为科技的发展以及让很多人相信了“明天会更好”,所以冬眠舱技术普及后,除了绝症患者外还会有一大批向往未来的人躺进冬眠舱里,去奔赴那美好的未来天堂。
而剩下大部分,因为没钱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没去冬眠的人,就只能在灰头土脸的现实中为冬眠者们建立天堂了。
- 0002
- 0002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