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再次刷新!独角兽黑洞距离仅1500光年,地球有危险?
2018年6月15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骨灰被安葬后。
为了纪念他生前在黑洞理论上做出的贡献,人们把他生前的录音通过卫星天线广播,发射向了2800光年外的麒麟座V616黑洞。
因为在当时的认知里,麒麟座V616就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它由一颗9到13倍太阳质量的候选黑洞和一颗0.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组成,在很久以前曾是个双恒星系统,只不过其中的大质量恒星寿命太短,所以提前一步坍塌成了黑洞,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引力源”。
但到2021年的今天,麒麟座v616已经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了,因为天文学界又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独角兽”的小型黑洞,1500光年外的它只有3个太阳质量,属于黑洞中体量最小的那一类,史瓦西半径更是只有9km。
一般天文学界寻找新黑洞,都是用射电望远镜扫描宇宙,然后看看有没有x射线十分显著的射电源,因为黑洞在吞噬其他天体时会发出强烈x射线,但这一方法只能发现大质量黑洞,比如2.6万光年外的银心黑洞人马座A*。
而要想发现像“独角兽”这样的小型黑洞,只能用引力测量法
在我们的宇宙中,除了每个星系核心区域的超大质量黑洞外,其他的黑洞不论大小,都是由大质量恒星万年坍塌而成的,在双恒星系统广泛分布的宇宙中,如果两颗恒星中的一颗抢先坍塌成黑洞,那么另一颗恒星就会面临两个结局,
一是距离黑洞过近,开始被新生黑洞的引力撕碎并吞噬,整体变成面条状融入黑洞吸积盘中,二是距离黑洞太远,剩下的那颗恒星仍能和黑洞维持引力平衡,继续像以前一样绕彼此共同的质心公转,但这样一来在天文学家的眼里,就会出现一颗在宇宙中“独舞”的奇怪恒星,进而就能推断出这颗恒星周围有一个看不见的引力源,也就是黑洞。
本次的“独角兽黑洞”,就是因为它的伴星是一颗即将消亡的红超巨星,才被天文学家发现的,而且因为红超巨星已经膨胀到相当大的体积,外壳部分已经很稀薄了,所以仅有3个太阳质量的小黑洞,还用引力让这颗红超巨星的外表发生了畸变,它的整个形状在天文望远镜看来都十分奇怪,像个哈哈镜里的恒星。
根据黑洞相关的理论
恒星晚年核心区域质量在1.44倍太阳质量以下的,只能变成白矮星,这被称为奥本海默极限,而超过1.44倍又没达到3倍太阳质量的,就会变成中子星,这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换言之也就是说,3倍太阳质量就是中子星和黑洞的分水岭。
但这个“分水岭”的精确数值是多少,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答案,这次发现的3倍太阳质量黑洞“独角兽”,几乎就是天文学家发现的质量最小的恒星级黑洞了,而且刚好位于“中子星到黑洞”的分水岭附近。
不出意外的话,通过对独角兽黑洞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天文学界将有可能精确计算出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确定“夸克星”的存在,进而拼上恒星演化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
其实除了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天文学界还认为有一种诞生于宇宙大爆炸“能质转换”时期的黑洞,它们被称为”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质量非常小,史瓦西半径可能只有几十厘米,这就导致整个黑洞的外表看上去就是黑西瓜或者黑苹果,极难被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发现,所以直到今天原初黑洞都还只是一个理论产物。
只有等人类文明未来大规模探索宇宙,进入星际大航海时代后,也许才会有幸运儿在茫茫宇宙中遇见原初黑洞,当然了,前提是遇见而不是撞上,毕竟原初黑洞虽小,威力可一点都不小,它仍是宇宙中引力最强的天体。
- 0000
- 0002
- 0000
- 0005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