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独有的“流鱼”现象,如此奇观是如何形成的?(水溶氧变低)
我要新鲜事2023-05-17 05:22:510阅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所有的生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河流面积非常的广。在水中,动物资源也特别的丰富,鱼类的种类就能达到91种。由于特殊的水文环境,还有鱼类资源,所以就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
因为河流的泥沙比较多,水又特别的深,所以很多的氧气是没有办法从水面溶解之后再到水底之内的。所以到了每年的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黄河中下游温度能有30多摄摄氏度,鱼就会有浮头的行为。
最主要水溶氧并不是一成不变,它和温度是恰好相反的,如果温度为零度,水溶氧是14.6毫克/升,那么如果温度到达20度,那水溶氧就会变成9毫克/升。黄河中下游温度在平均时候能大到达到30度左右,如果像今年这样能达到40度左右,那么达到35度的时候,那水中的水溶氧就剩6.9毫克/升。下降的水溶氧对在河底气息的鱼来说是特别致命的,而在黄河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鲫鱼,鲤鱼,还有鲶鱼,都是在水底栖息的鱼类。
所以温度越高,水溶氧越低时都会向水面进行活动,加上黄河的流速特别的快,于是就形成了流鱼现象。而泥沙在增多之后,也会一定程度的降低水溶氧。黄河底层的鱼类就必须得游到水面,所以就形成了黄河流鱼的景观。
除了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黄河流鱼,还增加了一个因素,开闸放水。在6-7月的时候,黄河就是主汛期。上游的水库就会开闸放水,河水中会夹杂着非常多的泥沙顺流而下,那么在水体中的氧容量和鱼的呼吸就会变得特别的弱,最终也会导致有大量的鱼群出现在水面上游动,造成了特别壮观的景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