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中国人打渔千年的鱼鹰,为啥到了蒙古人人喊打,连鸟蛋都活埋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1:55:301阅
鸬鹚,广泛分布于世界海洋和内陆水域,在中国也被称为“水鸭”。它性情凶猛,嘴又尖又长,有钩,能轻易刺破坚硬的鱼鳞;鸬鹚也有很好的潜水能力,可以在水中追踪猎物。因为捕鱼又快又准,聪明的古代中国人训练它们帮助捕鱼。直到今天,中国的许多渔民仍然使用鸬鹚捕鱼,如桂林和云南的鸬鹚。然而在蒙古的贝尔湖,渔民们一看到鸬鹚就迫不及待地想赶走它们。
即使你打中了鸬鹚,渔民也不会放过它们的幼鸟和蛋。在杀死幼鸟的父母后,渔民在晚上还有时间的时候寻找鸬鹚的巢穴,只是为了除掉杂草。看到幼鸟就直接打死。有卵则活,有卵则埋,堪称“毁屋”。据说有人做过相关统计。蒙古贝尔湖周围的渔民一天可以埋葬600多个鸬鹚蛋。每个渔夫还互相比赛,看谁杀的鸬鹚多,埋的蛋多。可以肯定的是,鸬鹚是蒙古渔民所厌恶的,与洪水无关。它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保护动物,数量很少。
蒙古渔民疯狂“屠杀”鸬鹚的原因在于贝尔湖渔业资源的减少。贝尔湖90%以上的面积位于蒙古境内,捕鱼是沿湖渔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全球变暖加上常年过度捕捞导致蕾克·贝尔渔业资源减少。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受不了那边的疯狂捕捞。但那些蒙古渔民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渔业资源的减少归咎于鸬鹚。蒙古渔民利用“保护资源”的名声,拿着棍子上去消灭鸬鹚。在他们看来,自行捕杀鸬鹚是渔业资源的绊脚石。他们保持着非常传统的捕鱼方式,不懂得训练鱼鹰,不“化敌为友”,最后干脆一劳永逸地把鸬鹚全部杀死。
我们在中国用鸬鹚捕鱼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我们还没见过它们把水里的鱼都吃光。相反进入现代社会后,大量渔船活动导致各地渔业资源下降。但是我们懂得保护,我们有休渔期和休渔期,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 0000
- 0003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