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间站内,3名航天员都在忙什么(太空任务)
虽然中国空间站内部空间不大,只有110平方米,但聂海胜、刘伯明、唐洪波三位航天员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包括科学仪器的安装启动、空间科学实验的进行、空间站外机械手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很快,两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首次太空行走。
近日,空间站相机传回一段画面显示,天和核心舱内的聂海胜正在电脑上使用仿真软件模拟航天员出舱活动和空间站机械手协同使用情况,刘伯明和唐洪波则在前部节点舱安装测试出舱航天服手套,这意味着他们距离执行出舱任务不远了。
“太空行走”是对宇航员手力的考验,相信通过中国空间站的镜头画面,关注舱内三位航天员的日常生活,吃饭、搬家、拆快递、上网等,有没有发现,他们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类似于水下游泳,手在前伸,脚在后伸,然后需要控制方向、速度和力量,很不方便。
在微重力环境下移动并不费力,但要让身体突然停下来,却要费一番周折。也许会使机体不必要地旋转,撞到舱壁和科学仪器。因此,如何在舱内活动,控制好身体,可以算是一项“技术活”,跟游泳一样技术含量高。
但出舱时,宇航员必须穿上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因为那里有至关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适合呼吸的气压和氧气。更重要的是,舱外是真正的外太空,没有人敢像舱内那样飞翔:瞄准目标点,而是抓住扶手一步一步移动。
手是走出舱用得最多的部位,不仅要移动固定身体,还要工作。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手部活动。相反,强壮的脚,无论是舱内还是舱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脚几乎成了“摆设”。因此,每次太空行走结束,宇航员都会感到手部肌肉酸痛。
保证充足的光照是保证太空行走的首要条件。宇航员不能在黑暗中行动。这是航天员第一次要考虑和选择合适的出舱时间。当然,太空行走中最可怕的还是太空碎片。即使舱外航天服很重,但仍然害怕太空碎片的撞击。
你知道太空碎片有多可怕吗?每片太空碎片的速度几乎是每秒7.9公里。当你睁开眼睛时,它每秒飞行7.9公里,比子弹刚从枪口出来的速度还要快好几倍。可以算是超级子弹。如果迎面相遇,别说几毫米的钢板,就连几厘米的钢板都可能坏掉。太空行走还要考虑舱外温差,阳光照射要适中,把温差降到最低,因为面对太阳的温度可以高达120℃,但面对太阳的温度可能会降到-100℃。这就是残酷的外太空环境。如果没有宇航服的保护,任何人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