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澳大利亚,军队对鸟宣战就够丢人了,更丢人的是还没打赢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1:34:070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千上万的退伍军人返回澳大利亚,促使政府设立“士兵安置计划”,将5000多名退伍军人分配到西澳大利亚种植小麦的农场。这些新的定居点以鸸鹋的栖息地为代价,这自然迫使它们开始以农作物为食。鸸鹋有巨大的蹼足和像鸭子一样的黑色喙。庄稼快要收割的时候,他们会把庄稼碾碎吃掉。
再加上大萧条后农作物价格的暴跌,农业产业的形势更加恶化。在这些成群“入侵者”的蹂躏下,用了很多方法试图控制动车组的数量。投毒,诱捕,甚至射击,效果都不大,绝望的农民向军队求助。于是澳大利亚向鸸鹋宣战,士兵配备了刘易斯机枪和10000发弹药储备,试图摧毁相当数量的鸸鹋(当地约20000只鸸鹋)。团队的领导者梅雷迪思少校非常自信,并带了一名摄影师来拍摄他即将取得的成功。
1932年11月2日,梅雷迪思和他的手下在坎皮恩露营时遇到了一群50只鸸鹋。当地农民引诱鸸鹋靠近机枪,但鸸鹋成群逃跑,使得机枪的密集火力失效。士兵们很快发现没有公开的战争,因为鸸鹋使用游击战术,撤退非常快。更糟糕的是,它们坚韧的羽毛和极快的速度让它们几乎对子弹免疫。一听到枪声,受惊的鸸鹋四处逃窜。
第一轮只有12辆动车组被杀。在接下来的几次交战中,即使改变了策略,情况也不尽人意。持续两个月的人鸟大战,耗尽了军方数万发子弹,最终只有不到1000只动车组阵亡,惨败。但澳大利亚政府发布悬赏令,只要能杀死鸸鹋,就能获得相应的奖金。在悬赏的支持下,半年时间消灭了几万只动车组。直到1988年,澳大利亚的动车组数量急剧减少,才开始尝试保护动车组。同时也发现鸸鹋并不是所谓的害鸟,因为它们的粪便可以让土壤变得肥沃。时间动车组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它是澳大利亚的国鸟,印在国徽上,也代表着人类与鸸鹋的和谐共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