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与死者同住 繁华与贫困相交 菲律宾的“活死人区”
一线之隔的繁华与贫困,马尼拉城市,这座充满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曾被多个西方国家作为殖民地,也历经了无情的战火洗礼。在1946年,菲律宾终于走向了独立,马尼拉成为了首都。这座城市,犹如亚洲的纽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为人们提供着优越的教育、医疗和生活条件。
城市的发展速度并不等于每个人的幸福指数都能随之提升。在马尼拉的北部,一个古老的公墓成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墓园社区”。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马尼拉,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发现实际情况远不如想象。没有受过教育,只有体力的人,无法在这个城市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居所。许多人被迫流浪街头,甚至在废弃的地方搭起简陋的住所。
在这一绝望的背景下,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避难所”——公墓。马尼拉北部的公墓是菲律宾最大也最古老的公墓之一,埋葬了许多富有和有名望的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却选择在这里落脚。他们将墓碑当作衣架,将棺材当作床铺,用创意和无奈,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社区。
这个“墓园社区”不再只是安放死者的场所,而成了贫民的家园。墓园的干净整洁,美丽的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豪华的住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困境也显而易见,他们仍然是城市的边缘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
为了在这个“墓园社区”生存,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他们设立简陋的厨房做饭,共用简陋的卫生设施,甚至在墓碑之间晾晒衣物。在这里,生活与死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墓园成了他们的家,死者成了他们的邻居。
不仅如此,这里甚至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掘墓人”。由于公墓不是永久性的,人们需要定期交费才能继续使用,许多人却无法支付这笔费用。这些“掘墓人”被迫清理未交费的墓地,甚至挖出尸骨以腾出空间。这种令人震惊的工作,对于那些已经失去对死者的敬畏的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生存的手段。
这样的生活显然是无法长久维持的。面对政府的清理行动,人们不得不离开这个“墓园社区”,寻找新的生活出路。政府提供了简陋的住所,但需要自费。对于许多贫民来说,这仍然是难以承受的。
“墓园社区”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发展中的不平等和边缘化问题。尽管这个社区充满了无奈和艰辛,但它也是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坚强努力的象征。这个社会现象呼唤我们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中,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尊严和权益,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 0002
- 0003
- 0002
- 0002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