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文同(文与可)画竹不用草图早已“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相信大家在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会经常用到,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表示熟练有把握。那么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大家还记得吗?那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文同,字与可,所以也别叫做文与可,下面跟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胸有成竹的故事。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画家文同
成语: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原指画竹子首先心中应有一副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全盘考虑,表示熟练有把握。大家知道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吗?是北宋的一位著名画家文同,文与可。
北宋著名画家文同,文与可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被人们称为石室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诗人。他十分擅长画竹子,与北宋另外一位大家熟知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关系甚好,虽不是兄弟,但情同手足,并且同为“竹痴”。追根溯源,苏东坡画竹还是文同传授的一些技法。下面一起来听听胸有成竹的故事。
胸有成竹的典故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文同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十分擅长画竹子,每每画起竹子来,都非常的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而这“胸有成竹”的技能得于他对竹子不分昼夜、不分晴雨的细心观察。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穿梭于竹林之中,全神贯注的观察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下的形态变化。
他一会儿用手指量竹节的长度,一会又记下竹叶的密度,在炎炎夏日,太阳像火球一样,地面烤的发烫,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就像没事人一样,依然在烈日下细心地观察着烈阳下竹子的形态。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启示:同之所以能画好竹子,关键在于他不怕辛苦地观察,再观察,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成竹在胸中。我们在做事之前,也要像文同一样,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事青有个完全的把握。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