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国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那么如此一位伟大的人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工作的每一个失误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而且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北伐屡次失败,无法实现他对世人的承诺,这让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而身边大将的接连死亡,则更是让他伤心不已。
当吴蜀联合进攻行动被曹魏瓦解后,诸葛亮便彻底崩溃了。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
在《资治通鉴》中有关于诸葛亮去世前后的较为详细的描述。诸葛亮为了激怒拒不出战的司马懿,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就病危了。除此以外,东晋史书《晋阳秋》记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意思是说,有一颗星显现出红色的光芒,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落下,投落在诸葛亮营地附近,落下来又反弹上去,来回三次,落下来时形状较大,反弹上去时形状较小,最终落于地下,不久诸葛亮便去世了。
各类史书都言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倒是另一部史书《魏书》举出了孔明之死的另一个版本。“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意思是说,诸葛亮与魏国大军相峙百日后,粮草用完,无计可施,又气又恨,乃至吐血不绝,被迫烧营撤军,终于在秦岭谷地的逃亡路上发病身亡。重要的是,《魏书》所记的诸葛亮逝世地点与其他正史所记相悖,呕血气病之说更没有其他史书的佐证。
要说谁最重视诸葛亮,那恐怕所有人的答案都应该是刘备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然后又在自己临终之前将自己的儿子也托付给了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可以帮助他好好的调教自己的儿子,这些应该会让大家产生一定的疑问,刘备为什么要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对于诸葛亮是如此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要将自己的政治权利全部的交由诸葛亮呢?
起初的时候我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我觉得应该大多数关注了《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应该有的一个疑问了,就是说刘备如此重用诸葛亮难道不害怕诸葛亮有一天谋权篡位自己称王了吗?这可能要归功到刘备的性格问题上了,刘备和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十分的相似,这是一个“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并且还喜欢结交豪侠”的这样的一个人,所以说刘备对于诸葛亮的重视可以说就缘于此。
接下来就是说刘备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英雄了,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远远要超过刘邦的人,所以他懂得如何去对待贤才,就那当时蜀国的环境来说,不仅仅有着魏和吴两个那么强劲的对手,而且在内部也不是非常的和谐和统一,当时刘备的统治可以说稍微有一些闪失的话那么整个就完了,这也就说明如果在当时没有一个诸葛亮的话那么估计国家也很危险了,因为不论怎么说诸葛亮都算作是当时的第一贤相了。
再有就是说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是非常典型的并且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模范的君臣关系了,刘备对于诸葛亮可谓是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对于刘备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够在君臣之间达到如此境界的不得不说恐怕古往今来只有刘备和诸葛亮了,两人如此融洽的关系自然而言是有什么大事一定是第一时间想到彼此了。
本文由我要新鲜事(www.51774.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抛开上面的这些解释和观点之后,我们也可以这么想,那刘备当时不得不托孤,不管刘备到底什么样的人,他也不会那么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吧,他一定会托付给诸葛亮或者说托付给诸葛亮也算做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个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如果说真正的要怀疑诸葛亮不忠的话,那对于刘备来说自己已经去世了那么更多的事情其实与他也不存在什么直接性的关系了,所以他选择义无反顾的相信诸葛亮。
对于刘备和诸葛亮两者关系的评价一直都是褒义的而且更多的都是赞赏的,因为能在君臣关系中保持如此稳定并且和谐的关系是很不容易的,之前大家都听说过伴君如伴虎,但是我们也不会相信会有一个老虎去三顾茅庐请别人辅佐自己,最起码的感情上的问题刘备是一定不会缺失的。
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代表,那么看了《三国演义》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追随了刘备却没有跟随着曹操呢?
其实这个问题离不开汉朝当时的选官制度,在那个时候,一直被推崇的是察举制,换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应该就是举孝廉了,那么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来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也正是在于这里,就是说当时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里说的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去请了诸葛亮,而接下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就不需要做详细的介绍了,那么现在已经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跟随刘备的问题了,接下来是为何不跟随曹操的问题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曹操的真实原因之一:
其实诸葛亮是可以去曹操那里的,一方面来说曹操对于这种人才也是分外重视的,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曹操也是非常优秀的,这两点都是值得诸葛亮来选择曹操的,但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讲述诸葛亮家族与曹操家族的渊源,如果你只是单纯的看过《三国演义》的话,或许你也会不太清楚,下面探秘志就给大家来扒一扒这里面的故事。
首先,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徐州(这个地名略重要)人。9岁丧母,12岁丧父,是个苦命的孩子。14岁的时候,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时任豫章太守,诸葛兄弟几个也就跟随叔父住到了豫章。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20岁时举孝廉。192年大破黄巾军,收编了30万兵马和上百万的人口组成了青州兵,曹操的势力开始扩张。
在192-193年的期间里,诸葛亮和曹操经历了同样的一件事——丧父。诸葛亮丧父让他彻底成了孤儿,而曹操丧父却引来了一场屠杀。
因为陶谦的部下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一怒之下发兵徐州,并发动了他生平第一次屠城。
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徐州的难民中,就有刚刚丧父的诸葛亮。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而言,亲历屠杀总是悲惨的童年回忆,总会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而这个心灵创伤的造就者就是曹操。
徐州屠城后,诸葛亮追随了自己的叔父。不过他的叔父诸葛玄可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仅仅是一名站错队的小官员。虽然当时的诸葛玄是豫章太守,但却是袁术任命的。后来朝廷又派了一名叫做朱皓的干部,也干豫章太守的活,地方官员怎敢对抗中央的命令?于是豫章太守的官职就给了从京城派来的同志,诸葛玄站错了队只能另谋出路,他带着几个孩子投奔了刘表,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生活也就开始了。
本文由我要新鲜事(www.51774.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那个时候的南阳是张绣和贾诩的地盘。诸葛亮即便再与世隔绝,那也是个小官二代,也会对政坛上的八卦略知一二。从他躬耕开始的时候(197年)正是曹操和张绣你来我往,一攻一受,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当年杀我们全村的那个人追过来了,而且还睡了一寡妇,而且还是我们这儿说话算的那个人的婶子。只能说这大大加深了诸葛亮对曹操的憎恨程度,这也是促使诸葛亮不跟曹操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曹操的真实原因之二:
北方的曹操,枭雄,有谋略,性格大度但暴戾,喜好财色美酒,诸葛亮未必看得惯;南方的孙权,大胆果敢,却缺乏气度,这点从他先后杀掉的数位文臣武将就可看出。而相比之下,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的刘备,与诸葛亮似乎很合得来。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曹操的真实原因之三:
曹操身边的谋臣,出众者太多,郭嘉,荀彧,贾诩,和后来的司马懿,能力都未必在诸葛亮之下;孙权身边也有周瑜和鲁肃,一个是军事奇才,一个是国家战略总设计师,在这里诸葛亮也很难出头。而刘备身边,缺少的正是一位军师,一位未来的总设计师。在他这里,诸葛亮更容易混一些。
原因其实就是这么的简单,那么我们接下来在反过来思考这一个问题,如果刘备和曹操同时向诸葛亮抛出了橄榄枝的话,诸葛亮会选择跟随谁呢?
据探秘志了解,三国至魏晋都是门阀当道,出来混能力是第二位的,家世牛逼才是真的牛逼。诸葛亮的家世,比起平头百姓绝对有余,但在权贵圈里只能算个破落户,而诸葛亮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心比天高,可以想象他因为家世受过多少冷眼,心中有多少不甘。
所以刘备遇见诸葛亮的时候说如鱼得水,并不仅仅是称赞诸葛的才华,而是两个人内心的认同。因为刘备也是苦出身,不要说贵族时代,就是现在,同学们的家长不是局长就是公司老总,而自己连老爸都没有,辛苦养家的老妈还是路边摆摊卖草鞋的,小刘备心里会没有落差么。这种成长的阴影要么让他彻底变成一个怂货,平庸一辈子,要么让他生出一颗枭雄的心。
很明显,刘备和诸葛都属于后者。所以刘备顾茅庐的时候,根本不用说什么哥哥我把第二把交椅留给你这种话,只要很煽情的说,去tmd贵族吧,苦出身又如何,老子就是要当皇帝!诸葛就会在一边一眼泪的说,尼玛我等对我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等了很多年了唉,备哥哥这辈子我都是你的人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对于诸葛亮这等优秀的人来说,他应该是谁都不怕的,可是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中,大家都应该是相互制约的,那么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到底最怕的应该是谁呢?相信不同的人会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很多人说诸葛亮怕曹操,或者说诸葛亮怕司马懿,其实我恰恰认为诸葛亮最怕的人应该是关羽。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并不复杂,那么也就要好好的说说,那诸葛亮到底是怕关羽什么呢?
诸葛亮怕关羽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肯定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证据却不是完全的充足的,尽管我们都知道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关羽背起了自己的国家。那如果说诸葛亮是怕关羽武功不够高强,其实这个好像也不对,因为关羽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也是我们常说的战场上的大英雄,他能轻松地取得对方的首级,所以说武艺不精恐怕也不对,那是怕他的草率,我想也不至于吧,因为这充其量是应该被当作关羽的一个缺点来说的。
现在揭露我认为的诸葛亮怕关羽什么吧,诸葛亮怕关羽不能正确的处理与东吴的关系,在当时的环境下,荆州是与东吴紧挨着的,而且这还是一块充满了很大的争议的地方,作为当时守护这荆州的一个守臣来说,要想在保住荆州的情况下还可以很好的去维护当时孙刘二人的友好同盟关系是实属不易的,虽然说这样的方针政策在诸葛亮看来可以实施,但是对于关羽来说就非常的难了。
本文由我要新鲜事(www.51774.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关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注重道义之人,但是从关羽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比较注重的是小义而不是那种深明大义之人,他把桃园三结义看得比整个天下都重要,这也就是关羽让诸葛亮感到不安的地方,关羽是很重感情的这一点在华容道关羽放过曹操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因此诸葛亮也发觉关羽是一个不如张飞一样有大道义的人,但是没办法荆州又必须让关羽来收,所以说一直以来最让诸葛亮感到害怕的人恐怕就是关羽了。
这也正是在教会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制约的,就连我们一直以来奉为神仙般的诸葛亮都是有他所害怕的人和事物的,这恰恰就是所谓的软肋,也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去懂得了了解的,一个人的优秀与否其实就好似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木桶效应一般。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一个被过度神话的角色,好像没有人不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各种典故,这个人有谋略、有胆识、讲义气、还聪明到近乎神人的地步,但世间怎么可能有如此完美的人,历史上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谈谈诸葛亮那不完美的另一面。
要聊诸葛亮,就先谈谈最让他挫败的一件事儿,就是挥泪斩马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斩马谡,其实皆因为马谡失街亭,之后有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最后才是斩马谡。所以失街亭是因、空城计是续、斩马谡是果。但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却又有出入,失街亭是真,空城计是假,斩马谡也是真。可见诸葛亮本身也不是神奇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分析好这些后,我们就能进一步来谈谈马谡究竟是怎么死的。
其实想弄清楚马谡之死也还是有据可寻的,目前我国还尚存两套古籍可供参考,剩下的多为传说不足信。这两套古籍,一套可参考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在其中的蜀志的卷九,马良传记之下附有马谡传,里面有记载,谓:“谡下狱物故。”而另一部可参考的古籍则是《资治通鉴》,在卷七十一,魏纪三,谓:“收谡下狱,杀之。”
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就只有这两部古籍,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相信根据陈寿所记录马谡之死的原因是“物故”。认为马谡最后是病死的。这个推论有过之而无不及,物故者,化为物而不存,所以物故并非病故。人少一口气,就是物,物化就是死了。而同马谡一起被处死的还有李盛,所以《资治通鉴》认为诸葛亮是先处死了马谡,后处又死了李盛。李盛位低而死,马谡的死刑才是必然的。由此推论马谡确实是被诸葛亮斩首了,因为在《三国志》与《资治通鉴》都讲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重点在描述挥泪,而诸葛亮是否真的有挥泪?又为什么要挥泪呢?
其实想想也理所当然,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失去街亭使得蜀军仓促退兵。街亭的位置已经很接近曹魏的防线,一旦从街亭突破曹魏的防线,那简直是势如破竹。此次机会一失,也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机会。诸葛亮当然会扼腕会挥泪。文韬武略,马谡有文韬,曾建议诸葛亮南征,攻心收服各蛮邦;马谡却无武略,好论兵也只在文韬范围之中。
本文由我要新鲜事(www.51774.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诸葛亮的失败之处在于不能识人,他不但耽误了国家社稷的大事,失去了北攻最好的时机,也同时害死了一员大将马谡。文韬难得,武略更难得,因为除了平日要多习读兵书以外,更须了解人、事、地、物、时,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一通则通,对敌我的判断才能精准无误,不然失败常常就在一瞬间。
马谡不具备将材的素质,而诸葛亮作为领导平日就该有所观察到的,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悔恨交加。只可惜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完美,也有失败看走眼的时候,其实就连马谡的副将王平都比马谡强。王平虽然识字少,但战阵之上,需要另外的才能,而这一点诸葛亮却没有琢磨清楚。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