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弓劲弩,宋朝抵御外敌的大杀器——神臂弓
《宋史.兵志》载:“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其中提到的神臂弓,是北宋时期,横山党项部首领李宏所进献,后经北宋改制,派发全军,虽名为弓,实为弩,乃是宋朝武备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弩由弓演变而来,威力犹在弓箭之上,其结构可以分为臂、弓、机三个部分。
宋朝,因北方地区不复掌控,军队中的骑兵越来越少,而面对以骑兵战力著称的游牧民族,宋朝渐渐落入下风。《武经总要》中有言:“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十骑乱百人,百骑败千人”,可见在战场上,骑兵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为应付这一情况,可以有效克制骑兵的远射兵器的研制势在必行,神臂弓,就是宋朝时期,宋军用以对付外敌的大杀器。
▲汉朝后,北方地区的丢失,令中原王朝再无力蓄养马匹,提供骑兵所用,军中骑兵的比例自此渐渐减少。
宋代时期,“人不习骑”,面对的外敌,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各族,皆善于骑射,骑兵力量强。为此,宋军的战略、战术一向是”以步制骑“,不以短碰长,而是利用“利强弩”的优势,以强弓劲弩和麻扎刀、重斧等武器来应付外族骑兵之利,且卓有成效,打得金朝大将完颜宗弼无可奈何,金国精锐骑兵铁浮图尽丧于宋军之手。回国后,完颜宗弼仍然对宋军的弓弩和重斧心有忌惮,在《遗行府四帅书》中言道:“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完颜宗弼,即是金兀术,金朝大将,曾搜山检海捉赵构,但最后仍是败在宋军手里,精锐尽丧,铩羽而归。
神臂弓之所以如此厉害,除了其”射三百四十余步“的射程,以及”入榆木半笴“的威力之外,宋军对使用神臂弓的弓弩部队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宋史有载:”六年,从郭忠绍之请,步军弩手第一等者,令兼习神臂弓“,又载:”四年五月,臣僚上言:’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军中少得该赏,恐惰于习射。送殿前、马步军司勘会,将中贴箭数并改为上垛,其一中贴此两上垛。‘从之。“ ”五年三月,诏:’自今敢占留将兵,不赴教阅,并以违御笔论。不按举者,如其罪。‘十一月,臣僚言:’春秋大教,诸军弓弩上取斗力高强,其射亲中多者,激赏太薄,无以为劝。‘诏依元丰法。”
由此可见,习练神臂弓的,都是军中精锐部队,且在宋朝,对神臂弓部队的训练极为看重,这也是为何神臂弓能在宋朝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
▲除去神臂弓,宋朝的床弩,三弓床弩亦是军中利器,以硬木为箭杆,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
弩机厉害,战场上的弓弩战法也随之改进。在宋朝,常用的弓弩战法有两种,一是将弩兵部队以按照“斗力”强弱依次排列,所谓“斗力”,即是指挽弓之力,亦泛指膂力。古时挽弓之力以斗石为重量单位测计,如汉朝,即有一石弩、二石弩等之分,南宋名将岳飞就能“开弓三百斤,挽腰弩八石”。这样照“斗力”排列,多是强弩在前,轻弩在后,皆因强弩威力大,射程远,以其为军中之重,所以才有此战术安排。
▲汉代名将李广善射,曾手持汉代十石弩中最强的大黄弩,在匈奴军中射杀主将而归,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后南宋名将,吴璘与金将胡盏、习不祝交战时,首创“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
此等战术,正好和宋朝原先的弓弩战法相反,但“叠阵法”不以强弩为中心,而是兼顾各类弩机的优、劣势,在战场上更具威力。基于此,弓弩部队的迭射战术也随之提升,吴璘之兄吴玠就曾将“叠阵法”和迭射战术相结合,并以此多次打败金军,和尚原一战,吴玠以“选硬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弩声不绝”、“发发相继”,将金军杀得大败,主帅完颜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
▲吴玠、吴璘两兄弟都以勇略知名,曾屡败金军,其麾下的“吴家军”是南宋抗击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神臂弓,是宋朝武备中最重要的一种,故此,宋朝对神臂弓的管制极为严厉。为避免神臂弓技术外泄,宋朝将优秀的弩弓匠全部集中于京城一地,然后以戍边军队的需求数量,下令制造、派发。与此同时,宋军中有军法规定,装备神臂弓的部队,如若战败,无力带回神臂弓,必须原地摧毁,以防敌方仿制。军中已是如此,民间更是严禁私造,如发现,就是杀头的大罪。
宋亡后,元朝曾想大力研制神臂弓军用,但由于元军以骑兵为主,故此神臂弓并不适用。于是为防止明朝残存势力或民间私造,元代颁布禁兵令,对私人武装进行血腥镇压。此后,神臂弓的技术就此失传,明朝时,有神臂弓仿制,但威力已经远不如前。
- 0004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