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背叛汉军,刘邦恨得牙痒,为什么却让他得以善终
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也要分清一个地理知识,以便让后面的剧情能够顺利推进。众所周知,刘邦起兵时号称沛公,而且在沛县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很多人误认为他是沛县人。其实,严格来说,刘邦是丰邑人,他后来到沛县担任亭长,并于沛县起义。丰邑和沛县相距不过百里,在秦朝时同属于沛国(郡),历来也有“丰沛不分家”之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刘邦是沛县人,也说得过去。比如很多史书在介绍沛县世族子弟雍齿时,都说他是刘邦的同乡。只不过,刘邦对于这个同乡,实在是恨得牙痒痒。
刘邦对于雍齿的恨,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遍华夏时,被秦朝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百姓和六国遗留的贵族们云集响应。刘邦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准了时机,与萧何等人里应外合,杀死沛县县令,就此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沛县首义后,刘邦自然顺势拿下了故乡丰邑,再攻取湖陵、方与两县。看起来实力大增,但刘邦深知,天下大乱之时,也就是看谁手脚更麻利,看谁抢占的地盘更多。如果说安于享乐,就占着一亩三分地,过了几年等别的豪强打到这里该怎么办?
于是,刘邦主力东征,要去拿下薛城,丰邑就暂时交给雍齿打理。应该说,雍齿在此时应该是得到了刘邦无条件的信任,毕竟这是他的根据地,也是刘邦以及起义将领家小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邦是将后院全部托付给了雍齿。
然而,刘邦刚走没多久,就来了一个狠角色,他是陈胜的部将周市。当时陈胜起义后,六国就按捺不住复国的雄心,纷纷恢复旧国。周市拥立魏咎为魏王,并到处攻城掠地。他趁刘邦出征来到丰邑,赤裸裸地威胁雍齿说:要么投降,你可以封侯继续守丰邑;要么等我攻下丰邑后,我要屠城。
也不知道雍齿是贪念爵位,或是畏惧周市,还是怕百姓免受刀兵之苦,他毫不犹豫答应投降。听到这个消息,刘邦如丧考妣,他再也顾不了东征,赶紧回来兴师问罪。
如果雍齿只是假意降魏,实行缓兵之计,等刘邦回来自然要开门谢罪,说个清楚。但雍齿是真心实意不与刘邦为敌,就是不放刘邦进城。这下刘邦恼火,下令攻打丰邑。
令人震惊的局面出现了,前面畏敌如虎的雍齿,竟然连克刘邦两次。直到刘邦向项梁借兵之后,才攻下丰邑。然而此时,雍齿已经逃之夭夭,投奔魏国。
在项羽极盛时期,刘邦是项羽的诸侯,而雍齿也归属项羽。在楚汉相争时,雍齿一直都是背叛刘邦,帮着项羽的。但是项羽自以为是,即便范增、季布、钟离昧、龙且这些亲信都不能重用,何况是雍齿?直到后来战局对汉军越来越有利时,雍齿竟然厚着脸皮又投奔了刘邦。
此时的刘邦,自然是对他咬牙切齿,但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也只能摆出既往不咎的样子。可是没想到,他当上皇帝后,第一个封侯的竟然还是这个曾经的逆臣。
那是在有一次,刘邦突然发现很多将领在指指点点,便问张良这是在干什么。张良直言不讳地回答:他们在商量谋反!因为担心土地不够分,又怕您借口找他们的过失。刘邦忙问怎么办?张良告诉刘邦:你平日最恨谁,就首先封谁,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
在众将之中,刘邦自然是最恨雍齿,下令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后,其他将领自然是安心了。这也是民间流传的“汉高祖咬牙封雍齿”故事。
刘邦对于雍齿的背叛始终是介怀的,他晚年平定英布的叛乱后,回到沛县,与当地百姓一同唱《大风歌》,并宣布免去沛县的赋税。众百姓觉得不对劲,忙问刘邦为什么不免去故乡丰邑的赋税。刘邦这才咬牙切齿地说:当年家乡父老跟随雍齿一起背叛我,此事实在难以忘怀!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刘邦在建国后,诛杀了很多功臣,哪怕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没有幸免,萧何被迫以自污才保全性命,而雍齿却好端端一直活到了汉惠帝三年。
很多人认为是雍齿有才能,在战场上两次以少胜多打败刘邦足见他的军事才能,治理什邡有功,甚至让此城改名为雍城。但是,能文能武的太多了,雍齿并不算太突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小珏认为,雍齿在占据丰邑时,应该还是善待了刘邦及将领的家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然即使刘邦能够忍,其余将领如何能忍?雍齿不愿意跟随刘邦,只是因为看不起他,认为没有前途,并没有将事情做绝。所以,即使我们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时,最好也要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另外,雍齿在第二次归属汉军时,已经没有实权,更没有什么威望,对刘邦造成不了任何威胁。韩信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尚且还能放过让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屠夫,何况堂堂天子。刘邦清除的功臣,无一不是构成威胁的,对于已经毫无威胁的雍齿,完全可以作为自己宽容大度的见证。
- 0000
- 00031
- 0000
- 0003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