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征服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又能唯一安然退出中原?
元朝式的朝代落幕于中国历史为第一次。历代朝代崩坏,如非悲壮的玉石俱焚,便是屈辱的降伏,征服朝代的场合,且是原支配民族实体的消失。而惟元朝蒙古人系异例,朝代初建时移住汉族中国的,朝代结束又整族退出汉族中国(包括自愿随行的汉人官员与家属)。东起辽东、西及甘肃的数十万人民族壮观移动, 北上复归而且确保原住地蒙古高原。
东汉 放牧牛耕图 内蒙古出土壁画
历史上亚洲大陆诸游牧民族的移动与相逐嬗代,以及对农耕世界间的抗争,届至蒙古族兴起,征服汉族中国,统合游牧、定居两地带而成立元朝,已系历史的总决算意味。
低文明游牧民族恃其武力,由征服而支配人口稠密、生产力丰沛又文化程度为高的农业定居人民社会,习得高度政治技术,经济力增大的结果,必须修正原支配体制乃历史通则,无论中国、中亚细亚、伊朗均然,中国的场合, 便是辽朝以来的征服朝代支配。征服朝代一方面汉化, 一方面又须保持征服者固有的游牧性, 而铸定其支配的二元性, 与其朝代基盘的必然出诸复合性社会形态。在于元朝,?蒙古至上主义支柱的身份制秩序, 尤系特色。
《元史·百官志序》所记:“官有常职, 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 而汉人、南人贰焉”。然而,大元帝国如何与其前身蒙古帝国区分,蒙古帝国时代于汉地的属领统治如何提升为元朝集权政治体制,也自此方面为变化最是分明,而堪凭以了解。蒙古帝国时代,身份制复合社会形态未成熟的阶段,?南方农耕、沃洲地带系与游牧本部相异的属领体制统治, 所谓汉地的汉族中国部分, 尚限原金朝领土。
张柔(1190—1268年),张弘范乃其第九子
其地, 于金朝崩坏前后的混乱社会中, 崛起甚多地域性割据的土著军阀, 各自划定势力范围,垄断军、民、财诸权, 而且父兄死, 子弟继, 俨然一国君主。河北省保定的张柔、真定的史天泽,山东东平的严实、益都的李璮,山西大同的刘黑马等,都于当时著名。
由太宗窝阔台即位之初最早所采汉军三万户之一的史天泽(另二人则刘伯林、张柔, 史天泽系继自其兄史天偬), 世祖忽必烈初以平李璮总帅率先解除所拥地方军权, 《元史》本传述其事:“至是(中统三年), 言者或谓李璮之变, 由诸侯权太重。天泽遂奏,?兵民之权, 不可并于一门, 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 而汉人军阀的封建或支配体制与其领主地位撤废, 转换为与蒙古人诸王、勋臣一体的名目上封邑。
从未间接统治的汉地属领政治,至是以蒙古人政治势力完全浸透而告一总结, 汉式集权政治的中央—地方孔道直接贯通。随后, 便是自我意识上也已与蒙古帝国区分前后期的汉式朝代名“大元” 制定。
张弘范抵达崖山,准备与南宋最后的决战
须理解的是蒙古帝国届至后身元朝,?支配者层依然, 只是披了新外衣的旧游牧领主层。蒙古国家建设当初,?立有功业者的蒙古人勋臣系谱, 元朝沿续其特定身份, 汉语称之“有根脚的” 或“有由绪的”, 便以“根脚” 有无决定其具有加入帝国支配者层资格与否最大的社会要件。又包括了对世祖政权成立建有功勋汉人, 以及切离了特权的原汉人军阀根脚身份, 一体承认吸收入元朝支配层, 以强化蒙古支配阶级与元朝政权基盘。参与决定国策的中央高级官僚,除了如上有根脚的蒙古人与汉人子孙以外, 一概不可得。
社会政治地位蒙古人均高一等, 非只反映的是蒙古至上主义, 且从意识上便是蒙古人优越感。清朝赵翼《廿二史劄记》整理《元史》有关资料的两篇文字, 对此尤堪明示,?元诸帝多不习汉文篇指出, 自以汉制建国的世祖便不习汉文, 诸帝皆然, “是凡(汉臣) 进呈文字, 必皆译以国书, 可知诸帝皆不习汉文也”,“不惟帝王不习汉文, 即(蒙古) 大臣中习汉文者亦少也”, 止于出现世祖时江淮行省宰臣无一人通文墨的事情。
元汉人多作蒙古名篇又说明, 元朝本有赐名之例,“汉人皆以蒙古名为荣, 故虽非赐者, 亦多仿之”, 抑且, “有元一代诸君,?惟知以蒙古文字为重, 直欲令天下臣民皆习蒙古语, 通蒙古文, 然后便于奏对, 故人多学之”。其情况,?与辽、金等朝帝王带动取用汉名, 精通汉文的风气, 全然异趣。元朝征服者的优越感, 由此表露无遗。
赵孟頫自画像《元赵文敏公像》
赵孟頫(1254—1322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
与色目人仰慕儒学与汉族诗文事象形成讽刺对照, 汉族社会传统尊重的读书人, 宋朝以来通俗所谓士大夫阶级的被冷漠, 又是元朝复合社会特征。一项元朝汉人社会十阶级身份标准,?郑思肖于元初最早所列举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记述元朝历史的著作几乎无例外都痛心疾首加以引用。
“儒” 通过科举考试固可直升第一级“官”, 郑思肖系南宋遗民而为蒙古人极端憎恶论者, 其言也无妨指嫌夸张,?然而, 批判系具有依据。蒙古人支配者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与实用技术从事者的社会地位毋宁都须超过农耕人民“民”,?未登仕途前读书人“儒” 的不事生产, 状况又近似无业游民“丐”, 以“十” 数等级区分社会身份时, 社会寄生者定必落至最后为当然。
元朝须第四代仁宗始开科举,?科举考试又时行时辍, 便由于如上观念冲突, 又无意调整相互间差距的结果, “九儒十丐” 乃铸定相提并论。也从而可知,?世祖重用儒者建设元朝国家, 并非以其系为“儒者”, 只是利用儒家政治理念与榨取儒者建国技能,与压榨汉人生产力而非尊重, 初无二致。无视于损伤汉人社会传统, 藐视汉族精神面蒙受绝大打击, 正又是元朝蒙古至上主义支配的优越感表现。
八思巴与忽必烈
此外,世祖时八思巴被尊奉为帝师以来, 喇嘛教以蒙古人支配阶层盲信而地位之隆、待遇之优, 非仅耗损国家财政之巨, 至与诸王恩赏相提并论的程度, 元朝中期以降, 汉地喇嘛僧极度发展的专横行为, 也于汉族民众敌忾同仇的火山爆发。《元史》释老传西藏特殊制度与喇嘛僧人嚣张气焰的记述是——
为其徒者,怙势态睢,日新月盛,气焰薰灼,延于四方,为害不可胜言。有杨琏真加者, 世祖用为江南释教总统, 发掘故宋赵氏诸陵之在钱唐、绍兴者, 及其大臣冢墓, 凡一百一所。攘夺盗取财物计……,田二万三千亩, 私庇平民不输公赋者二万三千户。他所藏匿未露者不论也。
蒙古至上主义下,抑压的汉人社会政治不平情绪,以外经济原因的反感, 已如火山底层潜伏的熊熊岩浆, 骄横的元朝支配阶层却全无所觉,也不曾觉察, 反而争权夺利的内部互斗愈演愈烈。征服统驭衰兆, 且自世祖之崩, 因皇太子真金先薨而孙子成宗继位为元朝第二代皇帝,?成宗又崩时无子, 便行展现。自是, 从外立的第三代武宗以迄元朝最后皇帝顺帝即位,仅仅二十六年间有九代帝王交替, 由第五代英宗起算且是十二年间变换七帝,政权的不稳定可见。帝位频繁交迭事象的背景, 所交织便是宗派倾轧、权臣跋扈, 与皇室自残的丑恶画面。
杭州灵隐——飞来峰石刻造像(杨琏真伽造像)
顺帝即位以来, 频频天灾的范围与规模续续增大, 至如登位当月(1333年六月) 的一个月六次:“大雷雨, 京畿水平地丈余, 饥民四十余万,诏以钞四万锭赈之。泾河溢, 关中水灾;黄河大溢;河南水灾;两淮旱, 民大饥”, 动摇元朝政权基础的时机已经成熟。流民、贫穷农民、大量的失业者, 纷纷投入红巾旗下。
面对纷纷脱离元朝政权的江南群雄蜂起之势, 元朝权臣政治下的镇压军,却仍是内部权力斗争不已, 反乱声势利用朝廷此致命弱点而益发壮大。然而,蜂起者虽都称帝称王,性质始终不脱掠夺、破坏、无秩序的流寇或群雄境域。
昏暗的四分五裂大骚动中光明透露, 系以郭子兴死而继统其众的部将朱元璋登场, 得有能力、具政治理想的同志协力,?南京为中心所结合乡土防卫团的独立势力茁壮。先后破灭劲敌陈友谅、张士诚后的1367年,大军堂堂北上,目标指向元朝大都进击。翌年,朱元璋在金陵, 自吴国王登位皇帝,明朝成立。同年,北伐军攻陷大都东方的通州时,东南物资久已以动乱中断供应,?粮尽食绝的元朝朝廷, 已不得不放弃大都, 向北方内蒙古撤退, 元朝的汉族中国统治结束。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
元、明的朝代交代, 于中国历史具有多方面特殊意义——
元末社会混乱中蜂起群雄, 首举叛旗的刘福通、徐寿辉出身资料已见前述外,?陈友谅湖北省沔阳渔夫,?明玉珍湖北省随州游侠,?方国珍浙江省黄岩(台州) 私盐商兼海贼团首魁,?张士诚江苏省泰州的运盐舟夫,?陈友定佣工,关键性人物郭子兴乃入赘安徽省定远富家的曹州人卜者之子, 其继承人明朝建国者朱元璋安徽省濠州(凤阳) 人, 十七岁时父兄以饥馑与疫病死亡, 母又故世, 孤苦无依而落发为僧, 是个沿门托钵的四方游食者, 朱元璋事业最主要两员大将徐达与常遇春,前者农夫,后者盗贼。
这些风云际会的英雄好汉,?多由下层社会产生, 人物成份颇似汉朝建国。元朝严禁汉人携带武器与畋猎, 战乱中“耕牛剥皮作战具, 锄犁化尽刀剑锋” (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诗句), 也似秦末揭竿而起。
元末蜂起群雄籍贯与起义地无不在长江流域或所谓江南之地。此一事象, 一方面正是说明元朝异族统治下,?平素极端受歧视的被压迫者是南人;另一方面, 对压制者反抗斗争由南方主导,而且成功,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压倒北方。
元顺帝自毁长城,鸩杀军政全才的脱脱,让国势无可挽回
相对而言,?元朝式的朝代落幕也于中国历史为第一次。历代朝代崩坏,?如非悲壮的玉石俱焚, 便是屈辱的降伏, 征服朝代的场合, 且是原支配民族实体的消失。而惟元朝蒙古人系异例, 朝代初建时移住汉族中国的, 朝代结束又整族退出汉族中国(包括自愿随行的汉人官员与家属)。东起辽东、西及甘肃的数十万人民族壮观移动, 北上复归而且确保原住地蒙古高原。
只是元朝的汉族中国征服朝代虽然终结,朝代命脉并未斩绝。北走的顺帝, 滞留内蒙古西夏之都上都至翌年, 明军续至,再北退应昌府(内蒙古境内), 而第二年(1370年) 病死,庙号惠宗(顺帝系明朝给予的谥号)。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 应昌又受明军攻击溃退, 残余的元朝支配者集团, 乃完全北撤和林为结集中心的外蒙古本土。所以,“元朝” 为于和林实质存在, 与已削平割据群雄,完成汉族中国全土支配的明朝, 南北对峙, 仅自顺帝大都脱出划期, 其后的元朝已不被承认为中国正统朝代, 改依明朝立场别予“北元” 的称谓。
元朝命运得以异于从来所有君临汉族中国的民族, 端以抗拒汉族文明态度的傲岸不屈。人数为少的异民族凭恃武力君临拥有庞大人口数与高度生产力的优秀民族文化社会, 而建立征服朝代支配体制, 本质必然具有二重性。
二重性于征服朝代乃最主要, 却也是所面临最困难的课题, 被支配民族高度文化的眩惑系最容易不自主坠入的陷阱, 而惟蒙古人元朝例外。其原因,?一是可敬的民族自觉, 坚守蒙古至上主义, 二便由于元朝统治汉族中国年代究竟较短, 回避强力的汉族文明同化力才得以可能。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