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算错两道数学题,为大明王朝埋下地雷,崇祯帝:我能怎么办
朱元璋,起自微末。一生坎坷,6岁放牛,15岁父母兄长嫂子都被饿死,当和尚,沦为乞丐,最后打败了陈友谅、方国珍这诸班经历也着实让人钦佩。但是身为帝王,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要治理好大国,自然远非是战场征伐来得快意恩仇,而这“烹调之道,油盐酱醋料”自然要恰到好处。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
于是,朱元璋自然心里也有了账本,且算下来。历朝历代,但凡开国,总会因为辅佐之功,出现权臣,一如汉高祖刘邦朝,异姓王是靠不住的,韩信有功,英布有功,彭越亦然,但无不反之,到最后只得一一诛杀,才能保得汉朝国祚。而环顾望去自己的开国功臣34位,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历史人物从来不是以对错而来甄别的,于是他将胡惟庸族灭,76岁早就退休的李善长族灭,蓝玉案族灭,而这些人中能够善终的也只有自己的发小,一直卑躬侍奉自己的汤和。其实“狡兔死,走狗烹”只是历朝历代的惯例而已,更遑论这些人似有罪状。虽然落得一个弑杀的名头,但无疑这笔账,朱元璋算对了,至少没有出现开国功勋作乱更是藉由此废除了丞相制度。
可是如此精明的朱元璋,却算错了2道数学题,也为他的大明王朝埋下了地雷,而等到276年后,自己的子孙,崇祯帝即便是兢兢业业,也实在是难以理清这帝国的账目,钱都哪里去了呢?
第一道:60两>90石
作为出身低微的皇帝,他自然知道底层民众的疾苦。两张口的官字,吃的可是这民脂民膏,更是这王朝的气数。于是也便有了他的铁腕治腐。更是直接下令:“凡贪污白银六十两者,剥皮食草”,不可谓不严苛,更有“收受衣服一件、靴二双”被剥皮示众,甚至于他还赋予了底层群众执法权,老百姓只要发现贪腐,皆可把贪官绑起来,送京治罪,胆敢阻拦者,株连九族。于心底而言,这个措施深得民心,但却有一个横亘在其中的症结所在,那便是明朝官吏的俸禄。
在《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中,规定: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从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从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正七品 ,九十石……俱米钞本折兼支。
这便是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他的臣属订的俸禄。为了能够量化,从二品大抵是省部级大员,而正七品自然就是县令,而明朝的一石为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是16992斤大米。关键是还有一句“俱米钞本折兼支”,发放的大米可以用金、银、钞代替的。《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而这一些可是整个全家,包括家丁老少妇孺的一切开支。
可能在朱元璋时期,确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相适应。更让朱元璋以为“严苛治贪、少发放俸禄”可以为国家的发展省下一大笔开销。实则不然,随着社会发展,这道看似很正确的数学题,也随各项参数的变化,而变的矛盾日渐突出。突出到大清官海瑞,买上2斤肉为其母亲庆祝生日,都成为新闻。而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之下,读书人所谓的希冀,显然只会让贪腐成为必由之路。
而当崇祯帝祈求各位“青天大老爷”捐款抗击李自成时,都无所出,最后只得到了20万两,而李自成去真的抢夺之时却是几千万两,为何?官员中饱私囊,是也。清修《明史》则定调:“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工资低,还想着员工多干活讲廉洁,臣妾做不到啊。
第二道:(10 5 10)^N,几何级数的增长
在明朝朱元璋朝,大抵是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而在数学中有一个名词:几何级增长。而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则是你第一天给我1分钱,然后每天翻倍,第30天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竟然已经支付不起这总金额高达1073万多的金额了。这就是倍增的力量。而当朱元璋为了能够巩固万世基业,自以为这道数学题乃是完美的上上之策的时候,事实上大明王朝的未来已经确定了,崇祯帝之时,已然是必死之局。为何呢?
“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又说:“众建藩府,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
这是朱元璋之所以坚持分封制的原因,让我朱家的亲眷以此来作为藩屏,护佑王朝。而朱元璋总共分封了几次呢?三次,也就是我们小标题所写的,9个儿子,1个侄孙加5个皇子又加10个皇子,第一次洪武三年,除去长子朱标,其余的包括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侄孙朱守谦;而接下来洪武十一年,以朱椿为首的五位皇子,再封为王;洪武二十年,包括宁王朱权在内再封10位。
而为什么我们会说这样一件看似寻常之事呢?因为这则构成了大明王朝几十万王室成员的底数,因为我们的朱元璋同学,并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数学教育,更想着一人得道,自然也便没有意识到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量的可怕之处。而他更是规定,亲王,年俸禄1万石。而除了自己的王府官员,还要有护卫少则3000,多则19000人,而亲王的长子继续为王,次子则为郡王,郡王长子为郡王,而郡王的品秩则与二品官员相同。次子则封为镇国将军,在这种几何级数的增长之下,可怕的是他们享有终生食俸。而外加自己子孙们,还喜欢打赏,万历帝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潞王更是直接赏赐“良田三万顷”。
崇祯帝上台之后……我能怎么办?天有不测风云,这小冰河气候的酸爽,让他治下的小农率先破产,外部的皇太极的虎视环伺,内部东林党的祸国,官员贪腐成风,王室的庞大开支,回天乏术,岂非时耶命耶运也。
- 0000
- 0000
- 0003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