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仓央嘉措是风流浪子?还是真情高僧?4类记载1件物证疑点重重
61468

仓央嘉措是风流浪子?还是真情高僧?4类记载1件物证疑点重重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0:38:282

仓央嘉措,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情僧,有人说他是诗僧,有人说他是风流浪荡子,有人说他是真性情高僧······

在他身上,有太多标签,但是流传最广的标签,除了诗歌,莫过于对他私生活的猜想,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是:仓央嘉措是一个风流浪荡子,是一个情感生活、私生活十分放荡,甚至混乱的僧人,如是等等。

那么,真实的仓央嘉措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关他私生活混乱的这些说法到底出自哪里,是否有史实依据呢?

当我们真正去正史史料堆里扒拉找寻这些传言的记载的时候,发现有关此方面的史料实在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并且即便是史料的记载,也是“各执一词”,缺乏可靠的依据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来看看能够找到的有关资料的记载,大约一共分为四类,或者说是四种资料记载。

先看第一类资料:

第一类资料是《列隆吉仲日记》。

在该日记中,对仓央嘉措的私生活,有过一段具体的描述,翻译成汉白话文,意思如下: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里的时候,曾经穿着绸缎便装,手指上戴着戒指,还蓄了长头发,每日醉心于歌舞游宴。

日记,是一种比较私人化的文字记载。带有一定的个人因素,一般都是不能作为正史看待的。但是因其特殊性,有些日记的载述也会被正史所吸收。

比如这一段日记,就被西藏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的于乃昌教授作为正史的一种史料证据写进了《仓央嘉措生平疏议》之中,在1982年的《西藏研究》上公开发表。

另外,王尧先生在写《第巴桑杰嘉措杂考》中,也引用了类似的这个说法,在1980年的《清史研究论集》中发表。不过在引用的时候,王尧先生的备注不是“列隆吉仲日记”,而是“列隆大师的笔记”。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身为于道泉弟子的王尧先生,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而且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藏学教授、我国的藏语研究权威。

不过奇怪的是,有关这一处史料,除了这两位教授引用外,在其他学者的研究里并没有出现。另外,还有疑问,即这个“列隆吉仲”究竟是谁?他的日记或笔记原本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具体的显示,史学家对于该人和该书,也没有任何的评价和记载。

那么,列隆吉仲日记中,有关仓央嘉措私生活放荡的记述,到底有几分可信?也成了一个谜团。

第二类资料:

这第二类的资料来自于拉藏汗向清廷的奏报。

拉藏汗在给清廷写的奏报中,对于仓央嘉措用了八个字来形容:

其一是“不守清规”;

其二是“耽于酒色”。

这“耽于酒色”四字算是对私生活放荡的一种准确的表述。

但问题是,拉藏汗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这个话极其可疑。

熟悉该段历史的都知道,拉藏汗和仓央嘉措的关系,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他们是——“政敌”。

拉藏汗在扳倒并处死了仓央嘉措的扶持者和保护者桑杰嘉措之后,便把枪口对准了仓央嘉措。

可是想扳倒仓央嘉措并不容易,因为仓央嘉措是人民心中公认的活佛。

对待宗教人物,就不能采取武力,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那么怎么办呢?拉藏汗也是颇有手段的,他采取了两步:

第一步是从宗教内部入手,先斥责仓央嘉措不守教规,然后召开格鲁派上层高僧会议,其目的就是以仓央嘉措不受教规之罪名,想让高僧层废黜仓央嘉措,可是格鲁派高僧对于拉藏汗的斥责表示质疑,他们选择了相信仓央嘉措。于是,拉藏汗的目的没有得逞。

第二步,既然从宗教内部无法实现目的,那么就只好借助于清廷了。

于是,拉藏汗就给康熙帝写信汇报仓央嘉措的情况,说他各种不好,最后干脆来了一句,说仓央嘉措是“假达赖”。

从各种资料的迹象,都足以看出拉藏汗对仓央嘉措的攻击,是带着非常明显的、直接的政治目的的。因此,以他的这个奏报等攻击来断定仓央嘉措的私生活混乱,显然是不可靠的。

第三类资料:

第三类资料来自于五世班禅传记。

在五世班禅传记中记载了发生于1702年6月份的一个事件。

说的是当时的仓央嘉措确确实实生活懒散,不如从前那么严格要求自己,苦学经文,而是喜好游乐。桑杰嘉措多次劝阻,并且让仓央嘉措身边的人也多加劝阻,甚至后来还专门给五世班禅写信,请其以师父之身份对仓央嘉措进行管教。

接着,按照之前的约定,在桑杰嘉措的安排下,仓央嘉措去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让五世班禅给他授比丘戒。

但是,在札什伦布寺,仓央嘉措的表现比较反常,主要表现在两点:

第一点是五世班禅让仓央嘉措给寺内僧人讲经,但是仓央嘉措却拒绝了;

第二点是五世班禅给他授比丘戒,他竟也拒绝了。

不过,他当时拒绝后,跪在日光殿外,三叩首,对五世班禅道:

“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惭愧。”

后人多半把这一记载看作是仓央嘉措不受教规、生活放荡的一个旁证。

说仓央嘉措怕受比丘戒后,行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与情人相会,甚至喝酒游玩。

可是,这不过是后人无聊的臆测而已。

因为,在佛教中,不受比丘戒,并不代表他放弃活佛和佛教生活。

另外,当时的历史环境比较复杂,仓央嘉措身处其中,一边是政治,一边是宗教,他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实现宗教理想的方式。这在他以后的人生中,都有所体现。

总的来说,在五世班禅传记中,所记载的不过是仓央嘉措的一些思想矛盾的片段,而这些并不能与私生活混乱画等号。

第四类资料:

第四类资料主要是诗歌和民间传说。

仓央嘉措一生写了许多诗歌,朗朗上口,流传甚广。

尤其是其中一些诗歌,带着明显的情诗的痕迹,于是也被读者视为情诗看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

在这里面有三个容易产生误区的地方:

第一个是民族特点,少数民族的性格特点,给人的印象是浪漫、大胆、率真,并且常以情歌作为表达情爱的交流语言;

第二个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较常用的借喻,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第三个地方是诗歌和宗教之间的某些微妙的关系,以及仓央嘉措当时身处的比较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得他的一些诗歌,表面看起来是情诗,但是实际上却是佛法诗,甚至是政治诗。

比如仓央嘉措写过这么一首诗: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过最高峰。

于道泉先生把这首诗翻译成了现代诗,译文如下: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后来的研究者在看这首诗的时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首诗的诗眼便是“未生娘”。

研究者认为“未生娘”至少有四个暗喻:

第一个是纯洁的未出嫁的少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简单的情爱诗了。

第二个指的是圣洁的母亲。

第三个指的是——未生娘,即“不是亲生的母亲”是佛。

第四个暗指,也有可能是桑杰嘉措,那个栽培他、保护他、给他第二次生命的贵人。

如果从第三个暗喻来理解,便是宗教诗,如从第四个暗喻来理解,便是政治诗。

因此,理解仓央嘉措的诗,必须结合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思想发展变化、宗教情况,等等。如此才能正确解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以免产生误读,导致误解。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对于仓央嘉措的人生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因为他的诗歌比较多,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民间或者别有用心之人进行了“再创作”之后,甚至“政敌”借其名写了不少伪作,以实现诋毁他的目的,于是许多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祥花”“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情人更向情人说、直到仇家听得真”“深恋密爱誓终身、忽抱琵琶向别人”“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卜翼重逢”,等等,如是之诗特别多,都挂在仓央嘉措名下,但是研究者在研究和深究的时候,发现这些肤浅的情诗,根本都不是仓央嘉措所写。

但是这些“伪作”情诗引发的故事,却极有传播度,流传甚广。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原因了,因为人性喜欢八卦,喜欢听那些低级、刺激的故事。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这么一件事,说的是仓央嘉措为了行乐,在布达拉宫外面秘密修建了一所独门独院的房子,取名魔宫。仓央嘉措一次去扎日山,带回一对母女,这一对母女擅长酿酒。仓央嘉措便给他们在拉萨开了一间酒馆,每当夜晚,仓央嘉措便通过布达拉宫后门跑出去,化名宕桑汪波,在酒馆买醉,与姑娘调情,直到翌日,方才悄悄回到布达拉宫。

在这些民间流传故事中,仓央嘉措俨然成了一个寻欢作乐放荡不羁的“花和尚”。但是,这种故事流传度越广,反而再次自我印证了这种故事的不可信。

当然,除了这4类记载材料外,还有1件物证,虽然都是疑点重重,但是也一并列在下面,供读者参阅。

1件物证:

这件物证是一缕女人的青丝。

对于一个活佛,收藏女人青丝,这显然容易令人怀疑。

如果不是涉及情爱,为何会收藏女人的头发。

要知道,在古代,女人的头发是很敏感的东西,一般都理解为定情之物。

有关女人青丝这个细节,是由汉译大家、中央民族大学的庄晶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所写。在该文中,作者写道北方民族史专家贾敬颜(1924年——1990年)在阿拉善旗考察的时候,亲眼见到了仓央嘉措留下的许多遗物,包括宗教器物,但是还有一缕女人的青丝。这缕女人青丝,以及其它遗物都曾在当地的宗教展览中展出过。

那么,问题来了。

这缕女人青丝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头发吗?并且,真的还把情人的头发带到身边直到死亡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庄晶教授所写的《仓央嘉措密传》中,对这缕神秘的女人青丝出处是有交代的。在该书第三章,曾经交代了一件历史事件,即阿拉善王的女儿道格公主曾经把自己的发丝积攒起来,做成了一个精美的顶髻······与该顶髻还有相配的五佛冠,以及上下衣裳,等全套的服饰。最后,道格公主把这一切,包括头发做的顶髻,都一起全部贡献给了仓央嘉措。

对于女人赠男人头发这个情况,在汉人区,都是指情爱相关。但是在藏传佛教中,是可以用头发编织发髻供养,是纯粹的宗教日常事务。也就是说,道格公主用头发做供养这件事,后经传播后,被不懂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人硬生生传成了俗世情爱,也让仓央嘉措的名声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误解,被外部俗人传成了风流的多情浪子。

有关仓央嘉措到底是风流浪子还是真情高僧这件事的谜团,随着4类材料和1件物证的揭开,答应也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有关仓央嘉措私生活混乱等传言,全部是臆测和民间演绎。那么作为真性情高僧的仓央嘉措真实的样子如何?且看下篇详说。

参考资料:

1:《仓央嘉措生平疏议》

2:列隆吉仲日记相关文章、文献等。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