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为赶时间,快下课时朱德念起了讲稿,一女生站起:念稿子谁不会!
61722

为赶时间,快下课时朱德念起了讲稿,一女生站起:念稿子谁不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2:25:480

(说历史的女人——第78期)

1938年的一天,朱老总在延安抗大讲课,马上要下课了,为了赶时间,朱德干脆念起了讲稿。这时下面一个女生站起来怒道:照稿子念,谁不会?

朱德

按说,朱老总是红军的老领导,是德高望重之人,哪个女生敢在课堂上当面怼他?谁敢如此无礼?按一般的逻辑,此女生可能是跟朱德关系很亲密的人。难道是他的女儿?当然不是,因为朱德唯一的女儿朱敏刚出生不久,父女俩便分离了。1938年时,12岁的朱敏还在乡下跟外婆生活在一起。直到1940年,她才被接到延安同父亲团聚。

那么这个怒怼朱德的女生究竟是谁?也许有读者已经猜到了。她便是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

一般认为,康克清是位特别和善的人,性格应该很温柔的,那么她怎么会在公开场合同丈夫过不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历史上真实的康克清是个非常有性格的人,也可以称得上相当刚烈和泼辣的那女子……

(一)为革命而死,总比被人当棵烂白菜踩一辈子要强!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9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的渔家。说来她真是命苦,因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她刚出生40天就被父母送到一户罗姓人家当童养媳了。事实上等于,父母养不起女儿,把女儿送给人家,养大了直接给人当儿媳妇,就这么残酷。

只是天不遂人愿。还不待康桂秀长大,罗姓家的独生子就夭折了。这样康桂秀童养媳就没当成。然而,“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罗家既然出了钱,小桂秀就不可能再回去找亲爹亲妈了,她只得留在罗家给人当闺女了。

好在养父养母人也善良,也把康桂秀当亲闺女养。只是罗家也穷,因此康桂秀自小没有读过书。加上罗家再也没有生出一个男孩,养父母就把桂秀当男孩用,因此她6岁便开始放牛,10多岁就开始做饭、推磨等,受尽劳累。不过这也使她的身体锻炼得很结实,尤其是,磨练出了她坚韧的个性,和钢铁般的意志。

1925年,康桂秀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年仅14岁的她不顾养父母的反对,毅然加入了妇女组织,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康桂秀进步很快,对妇女工作表现积极。但这也引起父母的恐慌,干革命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就想给女儿找个婆家,拴住她。可桂秀坚决不同意,说自己不想结婚那么早。

然而母亲还是瞒着女儿,给她定了一门亲事。那天,桂秀回到家看到媒婆和聘礼后,忍不住怒火中烧,直接将媒婆赶出家门,并对母亲大发脾气:

“我的事情,不用妈操心!革命这条路我走定了,谁也拦不住我!”

康桂秀就这么任性,面对把自己养大的双亲,她一点面子不给,绝不妥协!她继续活跃在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中。终于在她17岁时命运发生转变,因为她遇到了红军的领袖朱德。

左为朱德,右康克清

为壮大队伍,1928年秋,陈毅来到康桂秀的故乡罗塘湾招兵。当时有不少小伙子加入了红军。桂秀心里也直痒痒,决心去当兵。父母也拗不过她,只有放她同几个女伴走了。

看到康桂秀几个女孩来当兵,陈毅说:“小姑娘,当红军可是要打仗的,你们不怕吗?”

康桂秀豪迈地说:“人总是要死的,为革命而死,总比被人当棵烂白菜踩一辈子强!”

看着康桂秀一脸严肃的样子,陈毅也被征服了,于是就收下了这几个女兵。

(二)朱军长,你真幽默!

康桂秀是在去井冈山的途中遇到朱德的。

1929年1月,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2月2日,红军在江西寻邬的吉潭镇突然被敌人围攻。为了掩护红军转移,朱德同志的夫人伍若兰同敌人激战时不幸被俘。她在经过严刑拷打后,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26岁。这让朱德十分悲痛。

伍若兰

同时,伍若兰的牺牲也给她的战友康桂秀很大震动,干革命真是充满风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性。不过这没有吓倒刚刚入伍的才18岁的康桂秀,反而让她对革命产生了坚定的信念。

康桂秀所在的队伍在江西遂川附近驻扎时,她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伍若兰的丈夫,即传说中的朱德将军。她本以为朱德是一位身高八尺、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谁知道乍一见感觉他就像个老实农民。

那天,朱德独自一人在散步时,被时任红四军民运股长的曾志(后来的陶铸夫人)叫住,邀请他到女兵们的住处看看。

当朱德走到女兵的住处时,正在一块说笑的姑娘们突然都不吭声了,并且都严肃地站起来。朱德见状说:“怎么都不说话了?刚才不是挺热闹的嘛,哈哈!”

曾志说:“你是首长嘛,她们怕你呀!”

朱德摆摆手说:“敌人怕我可以,你们怕我干什么,我还不是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嘿嘿。”

大家听后都放松了下来。此时一个女战士说:“朱军长,你真幽默。”

她就是康桂秀。康桂秀被朱德的平易近人所打动,尤其是朱德一脸憨厚,着装朴素,一身农民气质,令她感到特别亲切。

朱德也被眼前这个朴素的少女所打动,她尽管皮肤有些粗糙,甚至有点黝黑,但却充满青春的风采,于是问道:“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当得知康桂秀才18岁时,朱德竖起大拇指说:“这么小就干革命了,打仗是会牺牲的,你怕不怕?”

康桂秀心说,男人们都是这一套,看不起我们女子,于是不服地回答:“怕死就不来当红军了!”

朱德不仅对康桂秀夸赞道:“好,说得好哇!”

两个人如此绝妙的对话,全被曾志看在眼里,她心里有谱了。因为朱德失去伍若兰后,心情一直很不好,曾志和贺子珍、蒋秀仙(后来的谭震林夫人)三个热心的姐妹一直对他很关心,总想着给老军长再找个伴儿,来安慰和照顾他。

在送朱德回去的路上,曾志就把这事提了出来:“朱军长,若兰姐姐牺牲了,我们几个姐妹合计着再给您介绍一个女同志,好不好?”

朱德刚失去爱人,此时本来不想考虑这件事,但看曾志说得恳切,于是就随口答应了。

随后,曾志和贺子珍、蒋秀仙等人就去找了康桂秀。曾志这人比较泼辣,她直接问康桂秀:“秀秀,你觉得朱军长怎么样?”

康桂秀一愣,随口说道:“那是一军之长啊,我可不敢胡乱评价!”

曾志说:“没什么,咱们红军讲民主,对谁都可以讲的。你只管说吧。”

康桂秀本就豪爽,此时也就直接说开了:“朱军长这人真是不错,打仗很厉害哟!哦,他还留过洋,有学问。而且,而且还没有官架子。不像我们家乡那些挨户团(一种农民武装组织,大革命失败后,这些组织许多被地主利用,变成了反革命武装)的团长,一出门就地动山摇的,一大群保镖随从前呼后拥。而我们的军长这么大的官,见着我们小兵都是有说有笑的。嘻嘻!”

此时,曾志的直筒子脾气来了:“那让你和他结婚,你愿意不?”

这句话直接把康桂秀给搞懵了,敢情是套我啊!康桂秀摆摆手说:“不行,不行!”

康桂秀说,她和朱军长不管是年龄还是资历,都相差太悬殊,根本不般配。并又强调说:“我可不像若兰大姐,人家能打仗,又有文化,字写得又那么漂亮……”

曾志说:“你也可以学,可以进步啊。当然,这事还得你拿主意,你认真考虑考虑吧。”说完,曾志她们只得撤了。

说是不同意,可康桂秀那天夜里还是想了很多。最终她下定决心,不谈恋爱,自己还小。

而曾志没有灰心,随后她和蒋秀仙又去给康桂秀做工作。因为她同朱德挑明后,朱老总对康桂秀印象很好,很满意。最终经几个姐妹的劝说,康桂秀才答应同朱德“交往”。

最终还是朱德用自己的行动打动了康桂秀。那时朱德经常亲自来查看战士们的宿营情况,对战士们问寒问暖。一天晚上,他见康桂秀的草鞋破了,还专门派人送了她一双草鞋。

后来,朱德就主动找到康桂秀,开诚布公地讲了自己的身世,并坦率地说:“虽然我们彼此之间有些差距,但如果能走在一起,我会好好帮助你,你也可以给我许多帮助。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很合适的革命伴侣的!”

可康桂秀还是红着脸不吭声。最后朱德说:“看来你是不好意思回答我啊。那么就这样吧,只要你不摇头,就是表示同意了,可以吗?”

最终康桂秀没有摇头,反而微微地点了点头。她这一个点头,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年轻时的康克清(右)

(三)我自己有工作,希望你在生活上不要指望我太多!

1929年4月,17岁零7个月的康桂秀终于在福建长汀县,同43岁的朱德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朱德拿出4块银元全,又向警卫员们借了几块钱,买了几瓶罐头和几瓶酒,请战士们吃了一顿,这媳妇就娶了过来。

结婚后,康桂秀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首长夫人身份而显得高贵,她并没有搞任何特殊,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新婚之夜,康桂秀就对朱德说:“我自己有工作,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希望你在生活上不要指望我太多!”

朱德当然很支持妻子的想法,他慨然地说:“干革命就不能当官太太,当官太太就不能革命。我有警卫员照顾,许多事我自己都能干,生活上的事情不用你多操心,你只管努力工作、学习吧!”

康桂秀经常跟女兵打成一片,平常跟丈夫不在一起,只有在星期天才能和朱德团聚一次。

婚后不久,康桂秀感觉自己的名字有点俗,就想改一个。于是她请教了原先自己的老领导,带领她投奔红军的游击队队长刘万光,让对方给她改个名字。刘万光说叫康克勤吧,寓意“克勤克俭”。康桂秀觉得这名字挺好,就是这个“勤”笔划太多,不好写,她当时识字还比较有限,于是她给直接改了个“康克清”,意思是,自己要清清白白做人。

她回去给朱德一说,朱德说:“这个名字好哇,既健康,又勤奋,又清正。说明你思想上又成熟了一些嘛!”此后,康克清这个名字便进入了中国革命史。

跟上朱德后,康克清成长迅速。她以伍若兰为榜样,训练非常刻苦,也学会了双手打枪,在之后的几次红军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出了她的巾帼英雄本色。

在中央苏区的的一次战斗中,康克清曾指挥30多名红军战士打土匪。当时她兵分三路,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康克清因此被大家称为“红军的女司令”,名震一时。

(四)千万别把我留下,我死也要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

1934年,康克清随朱德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才是真正考验这对夫妻的时候。

当是的康克清已经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了,可她仍然没有享受任何优待。她不但要保证自己不掉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收容掉队的伤员和失散人员。行军时,她仗着自己身体健壮,除了背负自己的行李外,还经常帮助伤病员背包,经常背着三四支步枪行军。

在漫漫长征路上,康克清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她和朱德是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路的。朱德虽是红军总司令,但红四方面军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是,曾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某(以下简称张书记)。张书记因独断专行,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同朱德的观点发生很大冲突。因此朱德同志受到了他不小的打击。

在红军翻越著名的大雪山夹金山时,部队的寄养严重不足,张书记以此为借口,克扣朱德的口粮,让他们夫妻吃饭都成了问题。尤其过分的是,张书记还派人杀掉了朱德的坐骑。但为了顾全大局,朱德都忍了。

可朱德能忍,年轻气盛、脾气刚烈的康克清不能忍。好歹也是三军司令,没有坐骑如何领兵打仗?你老张怎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为此康克清曾同张书记展开争论,并发生一些冲突。张老羞成怒,又对康克清进行打压,免去了康克清总部指导员的职务,并从朱德身边调离,还派一名女战士监视她的行动。

众所周知,因为张书记搞分裂,导致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走了很多冤枉路,让战士们来来往往过了三次雪山和草地。过一次就非常艰难了,不死也让人扒掉一层皮,连过三次你想想啥概念。这也导致身体健壮的康克清也吃不消了。当她第三次翻越大雪山时,得了重感冒,发烧达到40摄氏度。雪山上不仅极其严寒,而且空气稀薄,如此高烧还不要人命啊!

行军途中,红军的医疗条件很差,对于这样的高烧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于是张书记为了摆脱康克清这个累赘,曾打算把她扔在长征路上,或者送给当地的老百姓算了,不带她走了。这让康克清十分愤怒,也极为伤心,但重病中的她丝毫没有办法。

终于有个叫肖朝英的战友,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偷偷去告诉了朱德。朱德得知后十分震怒。这也太欺负人了不是?你老张整我老朱就算了,为何刁难我的妻子?

朱德连忙同警卫员一起去寻找爱人康克清。当见到妻子后,这位久经沙场,很少流过眼泪的将军不由得泪花花的。康克清高烧得昏迷不醒,而且昔日身材健壮的她竟瘦成了一把骨头!

朱德失去了年轻的妻子伍若兰,令他抱憾终身;如今年轻的康克清生命又危在旦夕,又令他无比伤心……

直到医生给康克清打了针之后,她才有气无力地睁开眼。见到自己的爱人终于来了,刚强的康克清终于不再刚强,她忍不住泪如泉涌:“朱总司令啊,千万别把我留下,我死也要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他们说我病成这样了,要把我留下送给当地老乡。可,可我还能走啊……”

朱老总拉着爱人的手,再次泪奔如潮:“小康,我对不起你啊……”

此时,再能忍的人都不能忍了。朱德对着赶来的张书记的秘书说:“你们说要把他留下?”

那个秘书竟傲慢地说:“这是总部的决定!”

朱德终于发出了平生罕有的雷霆之怒:“哪个总部?我是总司令,我怎么不知道?!”

秘书终于被镇住了,只得说;“那么,朱总司令看怎么办?”

“走!让部队带着她一起走!”

朱总这一声斩钉截铁的命令救了康克清一命。

接下来,康克清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上了大雪山——夹金山。躺在担架上的康克清顿觉很过意不去,大家都走着,自己却躺着。她只有为自己祈祷,让自己赶快好起来,重新踏到雪地上。

果然不久,上到半山腰时,山势突然陡峭了起来,担架根本抬不成了。战士们只好用布条将康克清的手臂栓在马尾巴上,让马拉着她上山……

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意志?怎样的一种顽强斗志?

在此后的征程中,朱德一有机会就来看看康克清,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康克清之所以能在重病中征服大雪山,是自己的革命意志,也是爱情的力量所致。

翻过夹金山后,康克清发出了一句感慨:“雪山再高,没有红军战士的脚板高;草地再宽,没有红军战士的胸怀宽!”

(五)念稿子,谁不会啊!

长征结束后,康克清随朱德在延安安顿了下来。

1937年后,康克清同志先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处主任。

抗大刚成立时,由于我军的文化干部有限,像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等革命领导人都曾在抗大担任教员,为青年干部们、学生们讲课。

1938年,这天朱德在课堂上讲《党的建设》一课。课堂上有学员提意,让朱老总讲些有关国际形势以及国共两党的最新关系方面的问题。朱德最没有架子,就爽快地答应了:“那好哇,我就更同学们多讲一些!”

国际形势这个问题一讲就刹不住车了,朱德讲得绘声绘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一堂课就快过去了。结果快下课了,《党的建设》才开始讲。朱德也急了,为了赶时间,直接拿起自己的讲稿就念了起来。

这时,下面一个女生蹭地站了起来,气呼呼地向朱老师道:“讲课哪能念稿子,照稿子念,谁不会呀?”

她就是康克清。当时的康克清不过27岁,依然青春阳光,一副学生的模样。

还没人当场如此怒怼过自己呢,此时的朱老总也被弄得很尴尬,脸红脖子粗的。但他也实在是没脾气,不敢还口。谁让她是自己的爱妻呢?

正尴尬时,有同学赶快制止了康克清:“请让朱老师接着讲下去吧。”

数日后,在党支部会议上,有同志指出了那天康克清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康克清也虚心地接受了批评。是啊,尽管康克清同朱德是夫妻,但在课堂上,还是师生关系;是学生,就应该尊敬老师,老师即便有错误也要有礼貌地指出,而不是用那样“蛮横”的态度。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康克清当面向朱德提出问题,也体现了她的豪爽,她的心直口快的可爱的一面。朱德爱上康克清何曾没有这一点呢?

在此后的漫漫岁月里,不管是在抗日烽火中,还是在和平岁月里,朱德和康克清这对年龄相差26岁之多的夫妻,生活都十分和谐,他们为革命携手共进,比翼齐飞;生活上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共同走过47个春秋,直到1976年,朱老总逝世。

康克清一生因遇到朱德而幸运;当然,朱老总也因遇到康克清而幸福,他能长寿达90岁高龄,同康克清的悉心照料分不开的。尤其是,康克清一生没有生育,但却为朱德后代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他的4子1女,大多都是康克清给照顾大的。因为朱琦和妻子都在基层上班,朱琦长期当火车司机,妻子长期在医院当医生,工作都很忙,他们的孩子基本一出生,就被康克清抱走养了。朱老总的孙子、孙女,外孙们跟康克清关系都非常亲密,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康克清一生为革命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也为朱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她此生无悔!康克清同志于1992年4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81岁。

朱德元帅与康克清同志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间……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