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张辉瓒外甥,淞沪会战战败自杀未遂,郭沫若:军人如此,中国不亡
61907

张辉瓒外甥,淞沪会战战败自杀未遂,郭沫若:军人如此,中国不亡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3:56:150

因毛泽东同志的一首诗,大家记住了一个反面历史人物:张辉瓒。

1930年12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当时,国军18师师长张辉瓒任前敌总指挥。结果在龙岗大战中,张辉瓒全军覆没,其师部也被捣毁,张辉瓒被活捉。毛泽东同志大为兴奋,并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自此,张辉瓒成了一个历史名人。

本文要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正是张辉瓒的外甥,他叫朱耀华。跟他的舅舅不一样的是,他除了当初跟着舅舅“围剿”过红军以外,还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勇将。在淞沪会战中,他率军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最终战败,欲自杀殉国,却侥幸未死。他的事迹被公开后,郭沫若大赞:若中国军人皆如此,则中国不会沦亡!

(一)朱三猛子

朱耀华于1891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安沙镇梅树坡。他在保定军官学院毕业后,就跟着舅舅张辉瓒参加了湘军。朱耀华作战勇猛,人送绰号“朱三猛子”。在舅舅张辉瓒的帮助下,朱耀华也是进步神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直到“围剿”红军时的旅长。

在张辉瓒的带领下,朱耀华同红军作战也没少出力。当年,红五军平江起义后,向井冈山转移,半途曾遭到朱耀华部队的伏击,伤亡很大,红军不得不退兵休整,第一次上井冈山失败……

张辉瓒兵败龙岗时,朱耀华在其麾下任54旅旅长。当时因54旅没有随18师主力进入红军埋伏圈,朱耀华侥幸逃生。张辉瓒死后,朱耀华便接替其18师(隶属第九集团军七十八军)师长的职务。之后,他继续同红军作战,曾参与对湘鄂赣红军根据地的“围剿”。

1934年之后,朱耀华的18师一直在江西驻扎待命,直到抗战爆发。

(二)血战上海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此战中日双方都下了血本,日军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中,投入22万兵力,企图快速拿下中国的门户上海;而中国更是投入了近80万大军,誓要保卫上海。敌我双方在上海滩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较量,打得天昏地暗,山岳变形,其战况之血腥之惨烈可谓亘古未有!

因为日军的武器装备先进,而且军队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使国军损失极其惨重。冯玉祥将军曾对淞沪会战有如此描述:“上海的战场,在100里外看,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的、两师两师的加入前线,有的师加上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曾到上海战场视察的李宗仁将军也说:“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动辄以千计。其牺牲之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淞沪会战后来被人誉为“绞肉机”和“血肉磨坊”,战场上是血流成河、骨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也绝不放弃,一拨一拨地开往前线。1937年10月,朱耀华的18师奉命开进战场。

朱耀华率军到达前线时,淞沪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对中国军队很不利了。日本疯狂增兵,当时日军已经多达8个师团,准备从中央地区进行强行突破,蕰藻浜一线成为其进攻的重点。蕰藻浜横贯上海北部,是上海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航重量级轮船的河道,是上海北部的重要军事屏障,有极大的战略价值,决不能失守。

第18师镇守的正是蕰藻浜南面的大场阵地,这也是敌我双方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早在18师到达之前,第8师、第67师、税警总团等部曾先后在这一线防守,都因为伤亡太大而不得不撤出阵地。即便是有“钢军”之称的第7军,初到战场后,也付出了极大伤亡。相对于日军,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太过落后,我们完全是依靠着一腔热血、坚强的血肉之躯,才将日军牢牢阻挡在蕰藻浜一线的。

刘雨卿

在18师之前,守卫大场阵地的部队是川军将领刘雨卿率领的第26师,26师也是号称无敌之师的部队,他们尽管作战异常英勇,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也不得不撤出战场,让朱耀华18师顶上去。

由于对日军作战缺乏经验,朱耀华对敌人的战力估计不足,一上去就付出了很大伤亡。然朱耀华还是咬咬牙,顶住压力,经过一番战术调整后,依靠防御工事,很快指挥军队挫败了敌军的数次进攻。

吃了败仗的日寇气急败坏,接下来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反扑。10月25日,日军再度加强了攻势,仅这一日就出动了100多架飞机,对18师阵地及附近地区进行了狂轰滥炸,投弹达100多吨,炸得阵地上砖石乱飞,硝烟滚滚,导致我军工事尽毁!

日军在飞机的帮助下,再次攻入我军阵地。

局势危急!

师长朱耀华临危不惧,多次组织敢死队,誓同日军血拼。面对疯狂的日军,我军战士怀着国仇家恨迎难而上,他们手握手榴弹,身背炸药包一次次冲入敌群,不惜同鬼子同归于尽,甚至发生多次白刃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不是我们不使劲打,而是真打不过。当时18师尽管进行了血拼,一直打到深夜,还是在敌强我弱,缺乏后援的情况下丢掉了蕰藻浜大场阵地……

面对战场上的一片狼藉,面对兄弟们的一具具遗体,朱耀华是万般无奈,倍感耻辱。

至今思项羽,岂肯过江东!当时的朱耀华师长悲痛欲绝,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然后拔出手枪慨然对准了自己的心口……

然而就在朱耀华扣动扳机的瞬间,身边一个警卫员纵身一扑,将他的枪口推向一边。纵是如此,子弹还是射进了师长的右胸上部,又穿过他的左肩胛骨,鲜血直流……

朱耀华倒下后,尚有一些气息,最终被警卫员送到了租界的一家医院。后经一位法国医生的极力抢救,朱耀华与死神抗争了40多天后,终于保住了一条命。不过他的左肩胛骨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蒋介石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特地派人到医院慰问,并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

朱耀华的事迹被披露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郭沫若

郭沫若也在当年的报纸上撰文肯定了朱耀华的战斗精神:

“中国军人若都像朱耀华一样,则中国不会沦亡!”

(三)解甲归田

淞沪战役,朱耀华几乎打光了自己的军队,又丢了阵地,做为败军之将,他真的感到面上无光。尤其是,上级也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有传闻说,老蒋要弃用他。朱耀华也很无奈,他化妆后同一名租界里的工人逃出被日军占领的上海,转道广东回到长沙老家,继续养伤。

此时的日寇还在咄咄逼人,在多个战场上向我军进攻。面对破碎的山河,朱耀华报国之心不灭。伤愈之后,他多次向上级,甚至向老蒋上书,提出要重返抗日前线的要求,但都遭到了拒绝。

一直到1940年初,朱耀华才被任命为广东第七战区军法总监;次年到重庆任川边督察,还主持过一段时间“全国难民署”的工作;随后他又担任了抗日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这些都是闲职,朱耀华终究再没有得到上前线的机会,也是壮志难酬。不过在二线,他也算是为抗日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日本人投降后,朱耀华表现得很冷静。既然打鬼子轮不上我,那么我又何必跟自己人为难呢?他不愿打内战,谢绝了一些人让他出山的邀请,多次递交退役申请,要求解甲归田。

被获准退役后,朱耀华断绝了同国民党的一切军政联系,回到梅树坡农村老家,过上了平民百姓的日子。此时的朱耀华已经54岁。

朱耀华喜欢读史书,在农忙之余,他又读书,又练习书法。据说他是左手练字的,书法达到了一定水平。

戎马半生,再耕读半生,人生若此,足矣!然世事难料,朱耀华的愿望还是太奢侈了。

(四)遗憾结局

1948年底,随着淮海战役的结束,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大批军政要人纷纷逃离大陆。朱耀华的一些旧部和好友也建议他去台湾或者美国,甚至有热心的朋友已经为他买好了去美国的机票,还有在台湾的侄儿朱厚铭也催他去台岛,他都一概谢绝了。他的借口是:“我老了,自己又没有钱,出去得靠朋友接济过日子,这怎么行?”

当然,朱耀华还有个留下来的理由。他说:“我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爱国将领,新政权恐怕不会不给我一碗饭吃吧?”

朱耀华热爱自己的故土,或者很恋家,他不想在一大把年纪时还去异国他乡漂泊;再者,他的要求很简单,有我一碗饭吃就行了。到美国又能咋?即便能吃香喝辣,还不是一张嘴?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就一凡人,他不是什么抗日英雄,他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只要在余生能有口饭吃,能自由地活着,就知足了。

长沙解放后,朱耀华继续当农民。有人知道他的底细,知道他是个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人,便有意邀请他出山,让他参加省政协工作。比如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萧劲光将军就曾极力邀请过他。但无欲无求的朱耀华以年老为由,都婉言谢绝了。

在接下来的土改中,朱耀华被定为“开明绅士”。他继续当农民。然而接下来国内形势突变,朱耀华的老底被人翻了出来,他因之前曾领兵参加过“围剿”红军的战斗,被判死刑。1951年春,朱耀华被执行枪决,享年60岁。

朱耀华的一生有起有落,是非功过,还是让后人评说吧……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