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1812年拿破仑率领61万大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仅余3万兵马,托尔斯泰对此说了两句酷评
62064

1812年拿破仑率领61万大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仅余3万兵马,托尔斯泰对此说了两句酷评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5:05:090

近日来,俄乌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双方互不相让,战争的结局如何,很难预料,此不多论。只是此战争一起,许多人给俄罗斯民族送了一个称谓,叫“战斗民族”。对此说法,有人赞同,有人不屑,那么俄罗斯究竟是不是战斗民族?咱们先来看一段历史:战无不胜的拿破仑雄心勃勃地要统一欧洲,曾率61万大军气势汹汹入侵俄国,但最终大败而还,仅余3万残兵败将。那么战神拿破仑为何败得如此之惨?对之,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曾两句酷评!

(一) 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和亚历山大

确切地说,应该叫拿破仑一世和亚历山大一世。这两个都是欧洲历史上的牛人,之所以都被冠以“一世”之名,就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有一定的“开创性”,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从他人那里继承的辉煌。

年轻时的拿破仑

先说拿破仑,他不仅是法国人,而且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一个天生的帅才,26岁就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他带领军队,战无不胜。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掌握了法国的实权。1804年11月6日,法兰西帝国成立,35岁的拿破仑加冕称帝,成为法兰西帝国的“开国之君”,即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加冕

拿破仑是个好战的皇帝,他曾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胜50余场大型战役,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又进行了多次对外扩张,打造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拿破仑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位身材比较矮小的战争狂人,他最狂妄的一句话是:我承认我很矮,但如果你由此而取笑我的话,我将砍下你的脑袋,消除这个差别!

再说亚历山大。此君也是个不可一世的人物。他是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保罗一世之子。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其地位似乎远在其父保罗一世之上。他从小聪慧绝伦,极受祖母俄罗斯的“武则天”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爱。祖母甚至想让他绕过父亲保罗,直接继承皇帝位。但他对父亲还是比较敬重,因此没有“越位”,还是从保罗一世那里继承了帝位。

亚历山大一世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复兴了传统欧洲王室,从而被欧洲各国贵族称为“欧洲的救世主”。

而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的“封神”之战,即1812年的法俄战争。

(二)百万之师

人的欲望无穷,拿破仑称帝之后,便有了称霸世界的雄心或者野心。当然首先他要称霸欧洲。到1812年,拿破仑基本打遍欧洲“无敌手”了。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击败了欧洲强国奥地利、普鲁士,控制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北部等,其他小国更是不在话下。拿破仑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似乎近在咫尺。

当时也就“海上帝国”英国,以及遥远的俄罗斯没有对之臣服。在拿破仑看来,应该先对付俄国。因为英国虽近,面积也小,但英国工业发达,不差钱;而且海军力量强大,法国想征服英国,必须跨海战斗,而在同英国的海军较量中,法国处于下风。而反观俄罗斯,面积虽大,人多,但工业落后,综合实力不算强,比较容易对付。尤其是,庞大的俄罗斯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如果先摆平俄罗斯,英国则成孤立之势,会不战而降。

因此从1811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了入侵俄国的准备。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短暂的军事同盟,法国的其它附庸国也开始纷纷为其效力。拿破仑很快便集结了空前强大的军队,其控制的由欧洲各民族组成的军队总数达到120万人。

而俄国也没有坐以待毙。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盟约,双方共同对付法国,同时也向英国抛了橄榄枝……

(三)出师不利

一切准备停当后,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御驾亲征,集结61万大军,兵分三路,不宣而战,向俄国发起了进攻。这次出征可谓状况空前,拿破仑势在必得。他除了是军队总指挥外,还亲自具体指挥中路军马。

不过,拿破仑虽对此次出兵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后勤补给方面的。法军在俄国边境以西虽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但这些粮草是由5000多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运送到前线的,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骡马,这些骡马本身就要消耗许多饲料。据统计,法军在途中就消耗掉了近三分之一。这就有点不妙。进入遥远的俄国后,粮草就显得不足了。

拿破仑还没有料到另外一个难题。他对俄罗斯的气候了解太少,夏天俄国进入雨季,道路泥泞难行,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绝大多数车队几乎无法在广袤的旷野里顺利行进。于是为了行军之便,法军不得不丢弃大批粮草。这就更使粮草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到达俄国军事要地维尔纳之前,法军已损失了2万匹战马(饿死和累死的)。你还没有见到敌人的一根毛,却伤了元气,可谓出师不利。

拿破仑一看事情不妙,决定必须速战速决,拖延长了,估计要麻烦。他计划用一两次大型歼灭战解决掉俄军,迅速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

法军主力分成两个梯队进攻,其中第一梯队是主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其中的第一集团军(近22万人),由其弟热罗姆·波拿巴指挥第3集团军(共7.8万人),其余部队归博阿尔内等将军和奥热罗元帅指挥。

而相对于法国的61万大军,俄罗斯则相形见绌,他们在西部边境只部署了三个集团军,共24万人,火炮也只有900多门。由米哈伊尔·托利、巴格拉季昂、亚历山大·托尔马索夫等将军指挥,当然总指挥也是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双方在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较量。

俄罗斯的疆土太大了,这令目空一切的拿破仑始料不及。战线长达1000多里,你纵有60万大军又能如何?根本达不到三国时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投鞭断流”的效果。即便如此,太过托大的曹孟德还几乎全军覆没。那么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是如何对决的呢?

(四)空城大火

敌强我弱。起初亚历山大还是对拿破仑颇为忌惮的,毕竟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的主,不好惹,因此在他得知法军入侵的消息后,还企图以和平方式解决。1812年6月26日,即在拿破仑出兵两天后,亚历山大派巴拉索夫将军给拿破仑带去一封亲笔信,欲同拿破仑让步。你提条件吧,好商量。然而拿破仑一心征服对方,拒绝和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接大兵压上!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俄军西线第1、第2 集团军被迫向俄国腹地撤退。这似乎有点不符合战斗民族的性格。

西线第1 集团军放弃了战略要地维尔纳,撤回德里萨兵营,从而使它与西线第2 集团军之间的距离扩大到200 公里。于是拿破仑瞅准时机,乘虚而入,于7月8日占领明斯克,形成了对俄军的歼灭之势。这就不好玩了。俄国的优势在于把战线猛拉长,拖垮拿破仑,但如果你让对方各个击破,就危险了。

然而,天助俄罗斯。战争初期,拿破仑的各个击破之策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法国的粮草补给问题,和对气候的不适应,他们的军队并没有那么大的战斗力。当时气候炎热,法军没有帐篷,白天热得要死;到晚上,还得露天睡觉,也根本休息不好。关键缺水,不少士兵没有水喝,都脱水了,有人甚至被迫饮用路上车辙里的马尿。

当时法军士气非常低落,很多人都开了小差,死亡和逃跑的多达15 万人,还死掉许多马匹。法军纪律涣散,为了弄到吃的,还到处抢劫,影响很坏。眼看部队要崩,拿破仑不得不于7月29日命令大军停止进攻,进行休整,这一停就是七八天。

这给了俄方很好的喘息机会。亚历山大趁拿破仑休息之际,决定采取行动。8月初,俄军第1、第2 集团军开始进攻。

但由于准备仓促,俄军行动也缺乏果敢,加之两个集团军的总指挥托利和巴格拉季昂两人的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没有达到一定成效。此时,不愧是战神,拿破仑再次发挥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及时把握战机,突然把部队调到第聂伯河左岸,准备占领斯摩棱斯克,直接切断西线俄军同莫斯科联系!

大事不妙。8月16日,俄军不得不在斯摩棱斯克同法军展开火拼。然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遂放弃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撤退。

因为俄军的不作为,连续后退,使沙皇亚历山大十分震怒,下令撤换了第一集团军总指挥托利将军。

1812年8月20日,亚历山大任命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他不敢怠慢,迅速在距离莫斯科约125公里处建立了防御阵地。

9月7日,俄军退到莫斯科郊区,在博罗季诺村附近同拿破仑的军队进行大战。拿破仑亲自率领的中路大军,在渡过尼曼河时有将近28万人,但后来大多数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此时仅余16万人,因此战斗力大减。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法军伤亡35000人,而俄军伤亡更大,达到38000人;尤其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也不幸阵亡。俄军不得不先不趁夜间撤出战场。

9 月13 日,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在菲利村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主动撤军,于次日放弃莫斯科。当然,俄罗斯居民也随军撤出。俄军撤走时,还放了一把大火。

结果,拿破仑大军攻入莫斯科时,只发现了一座空城。也不空,到处是一片火海。拿破仑气得肚子直疼。本想大军占领莫斯科,占领俄国的心脏后,基本就把俄罗斯摆平了;即便摆不平,也能让法国大军补充补充粮草,好好休整休整,结果他却只看到了大火……

拿破仑也是有气魄,面对火海,他没有气馁,而是任命莫蒂埃元帅为莫斯科总督,让他率军灭火!本来是打仗的,一个敌人没见着,部队成了消防队了。临时“消防队”尽管竭尽全力灭火,但莫斯科的大火还是整整烧了4天,直到9月18日才被扑灭。但整个莫斯科也烧差不多了,到处是一片废墟。不过莫斯科毕竟是家底丰厚,废墟中残留了不少财富和粮食等,这些自然被拿破仑的队伍洗劫一空。

再说俄军。他们主动放弃莫斯科后行军30公里,然后渡过莫斯科河,并掉头西进,于9月18日在波多尔斯克地区集结。此时法军刚把莫斯科的大火扑灭。

3天之后,俄军在克拉斯纳亚一帕赫拉扎营休整。休整之后,俄军在库图佐夫司令的率领下,非常巧妙地实施了机动的侧敌行军。拿破仑竟没有发现俄军这一行动,他们在两周之内不知俄军去向。俄军避开了法军后,开始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准备反攻。

(五)巅峰对决

拿破仑也不傻。事实上,法军攻占莫斯科后,拿破仑已经知道俄军的目的了,人家是主动撤走的,故意给法军放了个空城。因此当时他曾向俄国提议停战,不打了。可亚历山大更不是傻子,嗨,这时候你怂了?早干嘛。就不搭理他。

拿破仑只有硬着头皮打下去了。可不久,拿破仑真掉坑里了。他哪里知道,俄罗斯地处严寒之地,夏季超短,九月一过,直接省去秋天,寒冬立马来临。这下更糟了,到处开始下雪。本来,法军刚开拔时还是夏天,那时道路泥泞,军队前进受阻,但起码气温还舒适,战士们也不说啥。这时候惨了,大雪纷飞,大家没有带棉衣,怎么受得了?你以为法军都跟我们的志愿军那么意志坚定啊?其实,拿破仑的军队都是欧洲各国凑的,大家对于打仗这事并不十分乐意,这并非一场正义战争,是侵略人家俄罗斯的,因此在严寒的天气中,军心涣散是必然的。

此时,深入俄罗斯腹地的法军补给线也断了,棉衣、粮草都跟不上,面对满天飘雪,拿破仑无奈,在10月19日终于下令沿南方往西撤退,先找点粮食填饱肚子,找个地方暖和暖和,稳住军心再说。

怎么,想跑啊,没那么容易!面对准备撤退的法军,俄军士气大振,开始发威,他们密切关注法军动向,随即跟了上来。此时俄军动用了智慧,毕竟对方是头狮子,受了伤也不好惹。于是俄军并没有用主力跟法军交战,只让哥萨克骑兵、游击队骚扰法军。

拿破仑在撤退途中,在小雅罗斯拉维茨与俄军遭遇。这场战役开始只是两小股部队的战斗,由1000俄军对600法军。但后来越打越大,双方竟集结了15万大军,法军70000,俄军80000。此次交战,俄军人数占优,而且士气高涨,法军吃了亏,甚至连拿破仑本人都险些被俘。

但战役并没有马上决出胜负,俄军再次“退缩”。于是法军占领了小雅罗斯拉维茨。不过俄军并非真的退败,而是在城外形成了包围圈,想困住这头猛兽,慢慢修理。拿破仑顿觉上当,于是转而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想困我?没门!

还想跑?休想!于是俄正规军在游击队协助下展开追击!

接下来,饿法两国展开决战,进行了塔鲁丁诺战斗,以及小雅罗斯拉韦茨等战役。俄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采用平行追击和围歼敌军的一系列战法,把法军打得蒙头转向。在11月16日到18日的3天中,法军伤亡6000人,被俘2.6万人,还几乎丧失了全部炮兵。

被打散的法军残部,向别津纳河方向撤退。此时,俄西线第3集团军等部开始发威,他们在波里索夫地区布成了一个“口袋”阵,法军准确无误地进入口袋,再折一阵。

11月底,法军穿越别列津纳河时,被埋伏好的俄军打了个伏击。法军尽管在拿破仑等人的率领下,顽强抵抗,但在俄军火炮的重击之下,死伤仍非常惨重,仅有少部分人过河成功。

看看大势已去,拿破仑,这位曾威震世界的战神,面对俄罗斯的广袤领土,扬天长叹,徒唤奈何!他率领残部狼狈逃离俄国,于12月6日回到巴黎。至此,这次震惊世界的战争宣告结束。此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的61万大军损失了57 万余人,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全部炮兵。

而俄罗斯也损失很惨重。开战时,俄军仅在西线投入兵力20万,但随着战争的升级,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几乎达到全民皆兵的境地。总的算下来,包括游击队、民兵等,俄国投入兵力达90万,损失也达21万左右!但无论如何,勇敢的俄罗斯人民还是挫败了拿破仑的无敌之师,阻止了对方的侵略,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战后,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国内迅速失去威望,被迫退位,而且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滑铁卢之战

尽管3年后,他再次崛起,卷土重来,但只是“滑了一次铁炉子”——遭遇了滑铁卢之败,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尤其是,拿破仑败亡之后,他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也迅速土崩瓦解,被法国征服的各国纷纷独立。而俄罗斯则在欧洲迅速崛起,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存在。

(六)托翁酷评

1812的法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托翁在书中对俄罗斯人民的反侵略战斗精神进行了尽情的讴歌。他说:

“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和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而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宜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当然,做为俄罗斯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世界级大文豪,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托尔斯泰,他本身是反战的,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因此,他在书中如此深情地写道: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

然而托尔斯泰也不是无原则地反战。因为,和平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世界上总有人看不得别人好过了,或者,总想称霸,总想侵略别人,发动战争。这也是由人的动物性本能决定的。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战争。

对于1812年的法俄战争,托尔斯泰做了严肃的总结,也对侵略者拿破仑给出了严厉的抨击。其中有两句最为精辟。其一是:

“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要他发狂。”

拿破仑曾被人誉为法兰西的英雄,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确实拯救了一个民族,他也因此当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这是他的荣耀。然而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征服欧洲各民族。当然,这也有积极的历史意义。然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凡事要适可而止。当你征服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家的心情?大家都在一个地球上生存,凭什么你要征服人家?

因此拿破仑战争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有正义的成分和非正义的成分。他征服意大利、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暂且不论,又把矛头指向遥远的俄罗斯,显然是具有侵略色彩的。人家离你那么远,管你什么事?当时拿破仑的头脑肯定是膨胀的,肯定是自负的,无疑是狂妄的。而这种疯狂,恰恰是他败亡的前兆。

于是,在勇敢的俄罗斯人民不屈的抵抗之下,他的侵略计划没有得逞,61万大军只打了一个“水漂”。

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第二句酷评是:“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这就有意思了。帝王怎么会是奴隶呢?奴隶是为帝王服务的啊。帝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尊贵的,是权力的拥有者。但放在历史的维度里,他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只是历史的一分子而已。他也是为历史服务的。至少,在灵魂的高度上,帝王比一个奴隶或者乞丐没有任何优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其实是在灵魂的高度上而论的。

在这里,托尔斯泰是把拿破仑放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评判的。言外之意,在勇敢的、伟大的俄罗斯民族面前,你一个拿破仑什么都不是,也就“破轮”一只,你纵有百万雄师,在人民面前,也不值一提。

这其实是对拿破仑,对历史上任何侵略者的一种严厉的批判。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帝王,还是战神,只要你不顾人民的死活,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破坏和平,则必败无疑!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拿破仑传》《拿破仑战争史》《亚历山大一世》《战争与和平》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