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军中第一儒将,黄埔毕业,上将之首,写部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高寿102岁
(说历史的女人——第1801期)
开国将帅中,他不是功勋最大的,也不是名气最大的,也不是职务最高的,但他却是绝对传奇的。1955年中南海授衔时,他甚至连大将军衔都没有获得,只当了上将。但他却是上将之首,被誉军中第一儒将;他革命资历非常深,黄埔四期毕业,战绩非常辉煌,是八路军仅有的6位师长(含副师长)之一。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一位文学家,曾以一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高寿102岁!
萧克
(一)克敌制胜
他就是萧克。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同寻常,很有个性。一个“克”字便让人联想无穷,比如克敌制胜等。
不过萧克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他原名萧武毅,字子敬。即便是这个名和字,也都是很牛的。“武毅”,饱含一种“尚武”之气,而且是刚强、坚韧、果决的。“子敬”则让人自然想到三国的大智者、著名战略家鲁肃。从萧克的这些名字就完全可以判断出他是个有非常之志的人,是个文武兼备之人。
萧克故居
萧克于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省嘉禾县泮头小街田村。萧家是个标准的书香世家,从他曾祖父开始,连续四代人都读书。但这不代表他家富有,恰恰相反,到萧克这一代时,萧家的生活是比较贫寒的,他兄弟姐妹6人,他排名第五,家中生活捉襟见肘。不过优秀的读书家风还是让萧父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萧克兄弟还是自幼读书习字的。
萧克7岁上私塾,他读书天赋很高,但到上嘉禾师范时,家里已经供不起他读书了。可萧克不愿放弃学业,他就半工半读。他的勤奋好学打动了校长,校长就让他为学校刻蜡板、印讲义挣些钱,用来交学费和伙食费。
但后来的萧克却投笔从戎了。这还是因为大哥萧克昌的原因。大哥为人耿直,一次不慎得罪了大地主萧仁秋,萧仁秋串通官兵以通匪的罪名把大哥抓起来并杀害。大哥被冤杀给萧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萧克和二哥萧克允便发誓为大哥报仇,萧克允比萧克大几岁,直接外出参军了;萧克则在1926年初,只身一人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自此也走上军旅之路。
萧克在黄埔一毕业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萧克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长。8月,萧克随叶挺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萧克曾一度被捕入狱一个月。出狱后,他曾流落街头,以卖书画为生。后来,他又到湖南找到了组织。接着,他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随红军上了井冈山……
虽然是一介书生,但萧克打仗可毫不含糊,他作战勇敢,且熟读兵书,有着优秀的指挥才能,屡立战功。他晋升很快,23岁便任红4军主力第3纵队司令员;25岁任红8军军长,29岁担任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
1934年1月,萧克率部4000余人北上突袭南浔铁路,在国民党军46个整团兵力的围追堵截中,红军纵横驰骋,历时两个月行程2500余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及许多保安团队,捣毁敌人无数碉堡和据点。接着他又回师湘赣苏区,在沙市伏击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旅,击溃敌军4个团,并活捉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受到中央军委的传令嘉奖,并获二等红星奖章。此时萧克才26岁,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之后萧克的名字往往同贺龙连在一起,甚至,他们二人成为连襟,分别娶了蹇先任、蹇先佛姐妹俩。当然二人联袂,对红二、六军团的创建立下赫赫功勋(他27岁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并打了许多漂亮仗,比如著名的乌蒙山千里回旋战、普渡河遭遇战、六甲阻击战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萧克也战功磊磊,他是八路军中仅有的六位正副师长之一。
萧克和贺龙在一起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为了共同抗日,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八路军下辖三个主力师,即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另有一个总部特务团。
115师由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军的74师合编而成,师长为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由红二方面军的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32军,以及陕北红军的27军、28军、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是贺龙,副师长是萧克;129师由红四方面军的29军、30军、31军,以及陕甘宁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后来,这6位正副师长中,就出了5位元帅,萧克能和他们一块并列,统领千军万马,可见萧克的指挥才能。
萧克在井冈山时期的战绩十分瞩目,但在抗战时也毫不含糊。1937年8月,他与贺龙、关向应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组织指挥了收复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的战役。
1940年1月,萧克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经14天的激战,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飞机1架。在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战斗中,他率部作战数百次,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他的突出贡献是,率部开辟了平北根据地,发展了冀东根据地,使河北、热河、察哈尔、辽宁等地连城大块的革命根据地,为以后东北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后来,在1955年授衔时,萧克不仅没有获得元帅或大将军衔,只当了上将,这让不少人很不理解。其实这并非因为萧克的军事才能不行,里面有许多原因。
萧克和贺龙等将领在一起
(二)虚怀若谷
一般认为,萧克没有得到更高的军衔是因为,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的战争太少。这个时期,他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并担任大学副校长,主要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
即便他在这个时期参加的战争很少,但仍有杰出的战例。比如1948年4月,他负责的石家庄保卫战。当时国民党傅作义部的4个机械化师秘密从北平向保定一带集结,向石家庄发起偷袭;山西的阎锡山也派出了一个师大约1万人,策应傅作义的正面进攻。但此时的石家庄却是一个空城,除了一点警备兵力外,几乎没有战斗部队可以调遣。此时,萧克临危受命。
用兵如神的萧克使了一次空城计。他让大家先作最坏的打算,动员军民把重要物资分为5等,每天搬一等,限5日内搬完。市民见状不免有些惊慌。为了稳定军心,萧克和市长柯庆施特意在晚饭后在石家庄街头散步,市民们见了,便吃了定心丸:“看来没啥问题,首长们还在呢!”
直到5月9日,我第六纵队开始驰援石家庄。此时阎锡山军正向孟县方向推进。萧克果断下令:立即迎击。6纵得令后,迅速将敌人分割包围,一举全歼了阎锡山第49师,活捉敌军中将张翼,解除了来自石家庄西侧的威胁。傅作义得知这一消息后,难以达成奇袭的效果,无奈鸣金收兵。
1949年5月,萧克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横渡长江,千里追歼国民党残兵,席卷中南、西南地区,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中南地区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诸部共43万人,为消灭国民党军在大陆上的残存势力做了很大贡献。
萧克后来被誉为百战将军,军功摆在那里,自不必说。将军向来虚怀若谷,对军衔的评定看得很淡,他曾如此说:“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早该牺牲了,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行!”
无论如何,萧克被誉为我军第一儒将,也是名副其实。
萧克和家人合影
(三)文采风流
建国后,1950年6月,萧克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他在组建军训部机关的同时,还着重抓了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和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等主要工作。后来他又担任了国防部长,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萧克不仅是位将军,也是位学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也是著名记者的海伦·福斯特·斯诺曾在其作品中评价萧克为“像周恩来、毛泽东和徐向前一样的军人学者”。
开国将帅中,不乏文采风流之人,比如陈毅,他的诗就写得非常好;比如张爱萍上将,他的词也写得十分出彩。但即便算上所有的将军,论文才,恐怕没有比得上萧克的。
首先,萧克也是位战地诗人,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比如他的《声东击西》:“横断澧水与沅江,红旗猎猎耀三湘。声东击西行千里,戴月披星走夜郎”;《大战将军山》:“新场返辔将军山,歼敌前锋指顾间。横扫黔中新奏凯,临风把酒角声阑”等,这些诗都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其他将军的诗作。
萧克还是一位颇有书法造诣的人,他的“颜体”字写得非常漂亮。1927年,他与组织失散时,为了维持生计,他曾在一位老先生的卖字摊上帮忙,临摹了不少书法名家的作品。建国后,他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挥毫泼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令人吃惊的是,萧克还是一位小说家,他居然写出了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不要以为这是他后来写的。其实在1936年,喜欢读书的萧克就阅读了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在这部作品的启发下,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他根据自己亲历的战争体验,打仗、写作两不误,以其强大坚贞的信念,克服了艰苦卓绝的条件,利用战争的间隙,花费三年时间,硬是写出了40万字《罗霄军》的小说稿,并且修改了三遍。
1938年8月,八路军收复晋西北七城之后,部队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但萧克没有休息片刻,他充分利用了这短暂的、宝贵的时光,挥笔创作。每天晚饭后,他就在小饭桌上点一支洋蜡,一写就到深夜。关向应政委还曾打趣地说:“老萧,你要不当兵,准会去搞文艺工作。”
《罗霄军》的初稿,是在京西的百花山里完成的。那时,萧克是冀热察挺进军的司令员。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但他还是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甚至在躲避敌机的间隙,都会在膝头上奋笔疾书。当时躲避敌机可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多是在老乡挖煤的洞子里躲藏的。所以后来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在煤洞子里完成的,就像《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是在地下室里完成的一样,令人称奇。
《晋察冀日报》的主编邓拓
后来,《晋察冀日报》的主编邓拓看了萧克的初稿,对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萧克虚心听取,又作了两次修改。那时,他得了肺病,在病床上,他又对小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
接下来,战事紧促,萧克再也没有时间动这部小说稿了。他把这部用毛边纸、粉连纸等杂七杂八的纸写成的小说交给了他的夫人蹇先佛保存。但这部书稿却命运坎坷,后来丢失了一次,还被烧毁了一次,最终竟获得了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一次,蹇先佛带着孩子撤退往延安时的途中,出了问题。当时她背着孩子,右肩斜背着装得鼓鼓的军用挂包,包里就放着小说的书稿。当她和几个干部、战士走到河北滦平时,却发现装着书稿的皮包不见了!蹇先佛吓坏了,这可是丈夫的心血啊!于是她动员战士们到处寻找,但整整找了一天都没有找到。
就在蹇先佛极其沮丧之时,第二天,萧克的手稿却神奇地献身了。《罗霄军》静静地躺在路边一个废弃的汽油桶上!像丢失已久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蹇先佛流着泪水紧紧地抱着那沉甸甸的稿子再不愿丢开……
这是书稿的一次神秘的失踪,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失踪又怎样现身的。后来人们猜测是某位战士把书稿偷走的,然后又良心发现,把它悄悄还回来了。当然宽厚的蹇先佛也不愿追究。
后来这部书稿就一直珍藏在萧克家中,二十年后,它再次遭到了一次大难。
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萧克将军遭到错误批判,并曾被解除职务。有人为举报他,前来取证时,把他的《罗霄军》的书稿给抢走了,然后把它印刷出来供“内部传看”。
后来萧克也想法搞来一部印刷稿。印刷稿当然比原手写稿看着方便多了,体积也小多了,便于保存。于是萧克大喜,把要回来的原稿干脆一把火烧了。萧克把名利看得很轻,他怎么会不知道,他这部书的原稿如果保存若干年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呢,说不定有文物价值呢。但他就是这么任性!
但那些想陷害萧克的人,还是没有放过他。到60年代,有造反派算他的老账,到他家又把他保存的印刷稿也抢了去,又油印数百份,当做批判他的资料。抢走就抢走呗,萧克也没有计较。他想他的作品不会无故从世界上消失吧。即便消失了,又能如何?他看得开。于是他的朋友还开玩笑说,“老萧,你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就有人帮你发行了,嘿嘿。”
萧克小说《浴血罗霄》,获得茅盾文学奖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那些人在萧克的书中没有找到什么反动的东西,《罗霄军》便流传了下来。直到后来,萧克把它进一步修改、润色,改名为《浴血罗霄》,到1988年终于正式出版,并在1991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当时,84岁高龄的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白羽、霍达、路遥等一起登上了领奖台。
萧克获奖作品《浴血罗霄》
这是本绝对货真价实的战争题材作品。因为书中描写的战争都是作者萧克亲身经历,亲自指挥的,有绝对原创色彩,有极大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著名作家夏衍读了《浴血罗霄》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中国当代军事史上的一部奇书”;胡耀邦先生也为此书亲自题诗:“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听闻萧克获得茅盾文学奖,胡耀邦写诗相赠
有了《浴血罗霄》的辉煌,萧克想不当军中第一儒将都难。然而,萧克并非仅此一部著作问世。他一直致力于军事和战史的研究,笔耕不辍,曾编著出版了《萧克回忆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等,并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尤其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还领导创办了大型刊物《炎黄春秋》;他还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萧克墓碑
2008年10月24日,高寿102岁的萧克将军结束了他辉煌了一个世纪的人生。萧克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淡泊名利,堪称人中龙凤,军中楷模!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萧克回忆录》等。
- 0000
- 0001
- 0000
- 00018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