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难想象一位豪门的千金会嫁给一个相貌平平,而且比自己大10岁的穷小子。
(说历史的女人——第1589期)
民国时期的婚姻大多还讲究门当户对,你很难想象一位豪门的千金会嫁给一个相貌平平,而且比自己大10岁的穷小子。
今天要讲到的这位奇女子真的是如此,她出身当地第一豪门,23岁嫁贫穷的钟世藩,却在56岁时自杀,留下的儿子,后被称"国士无双"……
(一)出生在第一豪门中的才女
"鼓浪屿"这个美丽的名字,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它处在福建厦门市厦门岛西南角,岛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称"海上花园"。
一说起鼓浪屿,必然要联系到当地第一豪门廖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廖家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名门大户,而且也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廖家走出了几位颇为优秀的女性。比如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朗朗的老师)的母亲廖翠娥;著名声乐作曲家林俊卿的母亲廖翠畴;著名医学家、中国妇幼保健创始人之一戴天佑的妻子廖翠琴等,本文的女主人公廖月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廖家数代都出大商人,廖月琴的父亲廖超熙青年时期,在香港著名的英华书院毕业后便下海经商,在鼓浪屿开了一家华南药房,也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母亲谢淑媛是位大家闺秀,她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对女儿廖月琴影响很大。廖月琴1911年出生,在大家族中长大的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中学就读于当地著名的毓德女中(厦门二中前身,距今已有128年建校历史),毕业后考入北京的协和医科大学护理班。
在那时,做为一名千金小姐,学习护理专业,本身就有点"惊世骇俗"。那时的才女很少学这个专业的。因为护理专业,也就是当护士,伺候人的,这似乎是平民子弟要从事的工作,而那些自小生活尊贵的大家闺秀们岂能做这个?但廖月琴不,她喜欢的就是有意义的。她也因此走了一条与民国时期的众才女不同的人生之路,她后来成了一位名医。
(二)千金小姐嫁给穷书生
在协和医科大学的廖月琴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天生丽质加上与生俱来的"贵族范",使她在校园里非常引人注目,自是吸引了不少贵族子弟的追求。但自视甚高的廖月琴一个都看不上,最后却遇到了一个穷书生,并以身相许。
他叫钟世藩,跟廖月琴一样都是厦门人,比廖月琴大10岁,1901年出生。跟廖月琴大家闺秀身份相反的是,钟世藩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而且自幼父母双亡,是跟着一个叔父长大的。而这位叔父也很贫穷,他自小吃了不少苦头。为了生活,钟世藩9岁便出来"闯荡"了。
他跟人来到上海,先是给人家当童仆,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过他也因此养成了独立坚强的个性,他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特别善于学习。后来他在做中药生意的另一个叔父(五叔父)的帮助下,才到学校读书。他学习十分刻苦,而且很有天分,致使他的五叔父对他十分器重,在他21岁时又送他到北京读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
在协和,廖月琴避开了那些"权贵子弟",遇到了一个苦读书的身影,她对他十分佩服。那时的钟世藩虽长相平平,但瘦高瘦高的,文质彬彬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同学们中也是卓尔不群。双方都是厦门人,共同的乡音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再加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自是容易沟通。尽管年龄相差较大,但廖月琴还是被这个高材生深深地吸引了。
那时的钟世藩也确实非常出色。协和大学的课程难度很大,不是你能考上都能学好的。当时钟世藩的班里共40个人,最终毕业的仅有8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之后他得到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又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当然廖月琴也很出色,她毕业后,也曾被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
1934年,23岁的廖月琴冲破重重阻力,同穷书生钟世藩结为伉俪。当时他们是门不当户不对,受到不少人的质疑,认为他们的婚姻不会长久。但这对夫妻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爱情。
(三)战火中的考验
廖月琴和钟世藩婚后十分恩爱,她对丈夫的事业非常支持。钟世藩是个搞科研的人才,20世纪30年代,他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时,便在肺炎球菌的研究上取得过重要成就,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
1936年10月,廖月琴生下一个男孩,因为丈夫的工作繁忙,她曾经放下自己的工作专门照顾儿子。可一家三口的安稳日子没多久,抗战爆发。在战火中,他们差点失去年幼的儿子。
那时他们住在南京。在日军飞机在的一次轰炸中,钟家的房子塌掉了。钟世藩带着妻儿逃生时出现了一次险情。当时廖月琴怀抱着不到周岁的儿子被丈夫拉着往外跑。因为太过仓促,当他们逃出摇摇欲坠的屋子时,廖月琴发现儿子不见了!
廖月琴大惊失色!母子连心,失去儿子等于失去了一切!于是她又不顾自己的安危,返回几乎已成了废墟的屋子里!远处敌机还在轰鸣,这时不赶快逃生是非常危险的。钟世藩看到妻子如此,他也赶快回去寻找。
廖月琴一边大声地喊着儿子的名字,一边用双手扒着碎砖烂瓦。这时候可真是着急啊!可一时间却不知道儿子到底在哪里。关键是,儿子这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是不是遭遇了不测呢?
"救救我的孩子啊!救救我的孩子……"廖月琴一边使劲地扒着眼前的砖瓦,一边撕心裂肺地呼喊着。
最终,上天有眼,在一片瓦砾堆里,母亲发现了儿子!那时儿子的脸色都已经发黑了,几乎处于休克状态,哭都哭不出来了。
廖月琴抱着儿子,泪水狂奔而出。钟世藩看到妻子的双手已经是血淋淋的,她的指甲都已经碎裂了。可见她为了寻找儿子,扒拉砖头瓦块时费了多大的力气!他们把儿子抱出危险地带,当儿子醒过来后,夫妻俩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1937年冬天,南京沦陷前夕,廖月琴带着儿子跟丈夫一起,随国民政府西迁的20万人离开南京,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迁往遥远的贵阳。在贵阳,钟世藩担任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
自此,廖月琴开始了她的苦日子。他们住着破烂的农家房子,吃着粗茶淡饭,这对自幼贫苦的钟世藩来说,似乎也没什么;可对于廖月琴,这个自小吃穿不愁的"阔小姐"来说,真的是一场挑战。她必须适应战时的艰苦生活。那时候,贵阳也是物价飞涨,仅靠丈夫的薪资,日子过得也是捉襟见肘。但没有工作的廖月琴没有抱怨,也不能抱怨,彻底适应了人间烟火。
数年后,女儿也出生了,廖月琴辛苦地照顾着一双儿女,操持着一个简朴的家。钟世藩当时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没有廖月琴做他坚强的后盾,是难以设想的。
(四)何去何从的考验
不管日子多艰难,只要你忍住,都能度过难关;然而,人生有一种考验,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住的。在这一点上,廖月琴和丈夫钟世藩给世人做了一个楷模。
钟世藩夫妻在贵阳一直生活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建设的三家中央医院之一——贵州中央医院迁到广州,成为广州中央医院,钟世藩一家四口便又随迁到了广州。钟世藩在广州中央医院仍身负重任,担任副院长一职。同年,他又受聘为岭南医学院儿科教授。两年后,钟世藩又出任广州中央医院第二任院长。
钟世藩先生在医学事业上,为那时的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世纪40年代时,病毒学开始迅速发展。钟世藩曾被派到美国进修病毒学。在这期间他发现了细菌具有保护病毒活力的作用,并且细菌对病毒的保护是在细菌活跃繁殖状态下产生的。钟世藩这一发现得到当时在辛辛那提大学的病毒学家赛宾(A·B·Sabin)的重视,从而让钟世藩在病毒学方面有了一定世界声誉。
当时的钟世藩绝对是"国宝"级人才了,他的医术不仅受到民间大众的广泛认可,而且在国家高层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1949年,这个历史的重要的关口,他的麻烦来了。因为当时国民党当局要往台岛撤退,他们当然不会空手而走,不但带走了大量金银财富,还带走了不少科技人才。在这个关口,对于钟世藩,对于他们一家,何去何从,是一个重大的选择。
国民党方面当然极想带走钟世藩。一方面,首先因为他是个医学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他还是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顾问);另一方面,做为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他控制着中央医院的一笔巨额发展资金(达13万美元)。国民党方面是人才、钱财都想要,所以极力要让钟世藩随他们迁往台岛。
是去是留?如果去,钟世藩仍然是那边医学界的最高权威,肯定吃香喝辣。但钟世藩先生抵制住了这个诱惑。他和夫人廖月琴商议,不能走!我生在中国大陆,长在中国大陆,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岂能只顾自己的享乐、自己的前程而丢下自己的故乡,忘了自己的根?
最后,钟世藩和夫人廖月琴,谢绝了国民党中央卫生部部长的多次邀请,或者说抗拒了他们的"命令",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们要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守住了自己的防线。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记住钟世藩夫妻当时的这个选择!
1950年7月15日,广州中央医院被新中国接管,钟世藩毫不迟疑,将医院物资一一清点,移交给继任院长陈汝棠。
此后,钟世藩夫妇再接再厉,为新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并培养研究生。这不但是广东省而且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而廖月琴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在医学上也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教子有方
后来,廖月琴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不仅在医学事业上卓有成效,而且在子女教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并不是当教授的儿女都是天生喜欢读书的。钟世藩和廖月琴的儿子虽聪明,但也很淘气,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还喜欢逃学,经常受到先生的批评,还留过两次级。并且,儿子还有一段时间很痴迷武侠小说和电影,他曾模仿电影中的武林高手,从楼上跳下来,结果摔伤了腰……
为儿子的教育,廖月琴可没少费劲。
廖月琴教育孩子很有耐心,她不信两个知识分子教育不好两个孩子。丈夫在医院忙得顾不上管孩子,当妻子的就决不能退缩。她经常给儿子谈心,让他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儿子一有点进步,她就鼓励他。在上五年级时,儿子在一次考试中突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廖月琴便抓住时机表扬道:"儿子,你还是很不错的啊!"
儿子听后,大受鼓舞。从那次起,他的学习成绩就开始不断地提高了。
廖月琴经常教育孩子要诚信做人。她首先以身作则。她为了鼓励儿子学习,她曾答应给儿子买辆自行车。可那时的生活太困难了,儿子明白这个理,就没有非得让母亲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后来,廖月琴还是咬咬牙,挤出钱来给儿子买了。
廖月琴还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人要仗义。后来儿子考上了北京医学院,而他的一个同学却考上了北大。但那位同学因家境贫困拿不起学费,曾开口向他借钱,他出于仗义,便答应了。可他向母亲说起这事时,廖月琴有点犯难。那时家里日子过得确实很紧张。
数日后,当儿子认为自己帮不了同学的忙,感到歉疚时,廖月琴交给他一张皱巴巴的20元钱,让他赶紧给那位同学送去。那时的20元钱不是小数字,那是家里两个月的生活费啊!可廖月琴硬是给挤了出来,因为她知道,贫苦的人必须帮,因为他们也有上大学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儿子深受感动……
(六)伤逝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为新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钟世藩、廖月琴夫妻,跟那时的不少知识分子一样,在后来也惨遭不幸。
1966年,这对夫妻也受到了极大冲击。首先是廖月琴。那年的7月,担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的她受到很大迫害,她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年仅56岁。在医学界,做为一知名专家,56岁根本不算老,甚至还是一个黄金年龄……
廖月琴的去世让66岁的钟世藩悲痛万分。32年的厮守,32年的携手,钟世藩同爱人已经成为一体,他真的已经离不开妻子了。想当年,做为一个大家闺秀,廖月琴为他这个穷书生付出得太多太多!没有廖月琴的相助,他钟世藩如何能达到如今的成就?没有廖月琴的付出和牺牲,他钟世藩哪有这一双后来很有成就的儿女?
钟世藩是真舍不得爱妻离开自己。廖月琴死后,她的骨灰并没有下葬,钟世藩把她的骨灰放在家中,陪伴了自己十几年。
当然,在那些年钟世藩也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这位医学界的泰斗,儿科的顶级专家,再不能出诊,不能搞医学研究了,他被指派到儿科洗奶瓶,受尽屈辱……
后来钟世藩被恢复名誉后,继续在医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晚年,他在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还潜心著述,花了四年多时间,完成了一部50万字的巨著《儿科诊断和鉴别诊断》。此书出版后,很受欢迎,先后再版6次,为医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钟世藩因为这本书还得到了1500元稿酬,但他却将其中的700元给了帮他抄书的温医生。
钟世藩跟他的妻子廖月琴一样善良而大度,一样视金钱为无物。
钟世藩先生于1987年病逝,享年86岁。临终前,他嘱咐儿女,将自己和妻子廖月琴的骨灰一同撒向大海,他们要永久为伴。
廖月琴走得早,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钟世藩没有辜负妻子的嘱托,一方面继续为国家出力,做一个优秀的医学工作者;另一方面教育好爱人留下的两个子女。他做到了,他可以去天堂无愧地见他亲爱的妻子廖月琴了。他们的子女真的很优秀。尤其是他们在战火中救出的儿子。
他的名字叫钟南山。他被称为"国士无双"……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