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她出身富贵,19岁丧夫,守寡74载,至今提起丈夫,依然热泪盈眶
62950

她出身富贵,19岁丧夫,守寡74载,至今提起丈夫,依然热泪盈眶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4:38:470

(说历史的女人——第1543期)

她的一生,是纯粹的一生!

她的爱情,是纯粹的爱情!

她的仪容,是典雅的仪容!

作为一个女人,她保持了该保持的忠贞,坚守了至死不渝的情感!

作为一个女人,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幻中,她守着丈夫的爱,竟活成了一个传奇!

——引子。

1928年,由安徽迁入湖南的一方望族王氏之家,降生了一名女婴,父母为其取名:玉玲。

在继续她的故事之前,她的家庭背景是极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既然在标题中,已经提到她出身富贵,那么她的家庭之背景,到底有多富贵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富。

王玉玲之父亲叫王树南,在王玉玲之祖父的同意之下,王树南进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保定第六期出了很多人才,比如顾祝同、余汉谋、叶挺、赵博生等。实际上,在王树南进入保定军校之前,王家已经有一人首先参加了保定军校第一期,此人便是王玉玲之伯父。但是不管是王玉玲的伯父,还是王玉玲的父亲,他们进入保定军校,皆出自王玉玲伯父之准许。

王玉玲父系家族的祖辈,皆是经商为业,积累了数目极其可观的财富,单是良田就达数千顷,家中仆从众多。后来从安徽老家,南迁至湖南长沙,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顿时成为湖南地区富甲一方的望族。

但是随着历史大势的巨变,战乱迭起,王玉玲之祖父——作为一位很有眼光的商人,他开始为家族财富和家族子孙之未来谋划。或许在他看来,最好的出路便是让家族子孙走职业军人之路,一方面军人仕途可保子孙在乱世有立足之本,一方面枪杆子也是保住他们家的巨额财富的最佳手段。

第二是贵。

王玉玲父系家族因是商人出身,故此家缠万贯,极其富足。但是其母系罗氏家族,则与之正好门当户对,是大贵之家。王玉玲母亲的祖上靠战功为立身之本,先祖曾经因战功卓著,被封为罗武勤公,官职最高的曾做到兵部尚书。王玉玲的外祖父罗孝连,曾经担任过贵州总兵。她的外祖母李氏,是大清两江总督的女儿(大清时期担任过两江总督的官员多达数十位,仅李姓也多达十位左右,比如李鸿章、李星沅、李宗羲、李兴锐等,因为资料有限,没查到王玉玲外祖母李氏具体是哪位两江总督之女儿,如有知道的读者,可留言告知)。

此外,王玉玲的外舅公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曾国藩之子曾国荃之家,一个嫁到了左宗棠之家。

从这个粗略的资料,我们已可足见王玉玲父系和母系家庭之富、贵情况。

王玉玲完全是一枚含着金钥匙出生之千金,但是这位千金,却生不逢时。如果以她之家庭,搁在两千年封建王朝任何一个朝代(当然除了那些朝代更迭之间隙),可能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可是,她出生及成长之时代,为封建王朝结束、列强环伺、日军侵华之前所未有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一切不幸的遭逢和变故,都随之而降临于其身上和命运之中。我们可以从她的三个命运转折点来看她的人生。

第一个命运转折点:幼年丧父,从此缺爱。

王玉玲的圆满富足的人生,大概仅仅维持了五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五年的童年生活,不短不长。但是越是幸福的童年,结束得越早,就意味着越不幸。在王玉玲五岁的时候,即1933年。这年,在她身上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该年,原本该有大好前程的父亲王树声因病不治,导致英年早逝。父亲病故之后,其母便将家中的男仆,全部辞退,全身心用于教导女儿王玉玲身上,主要是传统礼教和传统文化知识。

第二件事是——该年,因时代风气使然,王玉玲的母亲把女儿送入学堂,开始上学。王玉玲所读之学堂,乃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这所学校在湖南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名气。比如毛泽东同志曾在该校担任主事开展革命工作,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还在该校迎娶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杨开慧,举行了婚礼。

王玉玲属于那种乖乖的女孩,在学校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书、识字、做算术,从来不做出格之事。对于这所学校曾经出现毛泽东等这样的人物和事迹,一开始她并不知晓,只是到后来才懵懂渐知。可以说,作为毛泽东的校友,王玉玲是后来才慢慢因这些人物而心生别样的感触

第二个命运转折点:日军侵华,家族破产。

王玉玲的求学生涯,并不平顺。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读到四年级时,爆发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之后,蓄谋已久的日军倾巢而出,如同豺狼,发动大军,由东北而出,一路南下,很快便攻入湖南长沙。日军入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禽兽无异。王玉玲之家,积攒累世之基业,也不得不丢的丢、毁得毁。王玉玲的母亲,只得带了紧要的便携细软之物,带着女儿和家人,混在成千上万的逃难百姓之中,开始了艰辛的逃难之路。

虽然逃难之路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但是有一点,却是令人起敬的。王玉玲之母,尽管在逃难,依然为女儿带着她的家庭教师。在逃难的路上,王玉玲竟没有丢弃学业——一边逃难,一边学习,竟然在两年的逃难生涯中,在家庭教师的教育下,她完成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课程。

如此之事迹,总令人想到犹太民族的命运。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遭受过比犹太民族更残酷的经历,但是犹太民族却没有灭掉和沉沦,反而成为人类中最杰出的民族,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丢弃学习或智慧,家园烧掉、房子烧掉,他们都不在乎,只要信仰在心,他们就能凝聚起来,就能很快崛起。

此是题外话,且说王玉玲跟随母亲一路逃难,最终来到湘西一个极其偏远之地——慈利。因为这个小县城,暂时距离日军的炮火比较远,她们一家就暂时安顿下来,王玉玲被母亲继续送入学堂,开始读六年级。

这一段遭遇,让王玉玲对侵华日军产生了极度的仇恨。她一度产生了从军的念头,虽然后来她没有去从军杀敌,但是在她心中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是从此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日军的对抗和战争:那就是再不买日本货,也不正眼看日本人。后来甚至还帮助中国政府打官司起诉日军。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弱女子,她在这件事上,表现出的这种民族气节,是值得赞扬的。

第三个命运转折点:刚生新婴,丈夫战死。

1945年,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对于王玉玲个人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点。所谓大历史总是决定着个人的小命运。因为抗战胜利,王玉玲一家,就从沅陵(抗战期间搬到此地)搬到了贵阳。不过,王玉玲在沅陵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英俊潇洒的一代名将张灵甫,也就是她以后的丈夫。但是,当时王玉玲并不认识张灵甫,她知道张灵甫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朋友,这个朋友对王玉玲说“张灵甫说她很漂亮”!

后来,张灵甫想追求王玉玲,曾专门到沅陵找她,可是当张灵甫到沅陵找她时,王玉玲一家刚好搬到了贵阳。再后来,王玉玲一家搬回长沙。在这个中间的过程中,张灵甫已经和王玉玲相识,并且表达了自己的追求之意,而且态度极其诚恳(虽然王玉玲当时并未明确回应)。即便他因在上高会战等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蒋介石提拔为74军的军长,并令他前往南京。但因当时王玉玲在长沙,张灵甫便拖延了很久才走,而拖延的原因仅仅就是想见王玉玲一面再走。

也正因此,在王玉玲后来的回忆中,她说道:“他是个不大重功名的人。”

后来,张灵甫终于等到机会,在王玉玲去理发的理发店里,他见到了心爱的女子。当时王玉玲在弄头发,张灵甫就对着镜子看王玉玲。王玉玲后来回忆说,她从未见过一个男子如此不礼貌地看一名女子,她觉得张灵甫很没礼貌,因此就通过镜子白了他一眼。但是后来张灵甫也说,正是因为王玉玲这一个白眼,让他觉得此女真是与众不同的可爱,对其的追求反而更加坚定。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接触,王玉玲本人对张灵甫也心生好感,首先是张灵甫人很好,也很有知识,先后就读于北大历史系和黄埔军校。其次是张灵甫本人也十分英俊,鼻梁很高,身材高大,身高1.87米(王玉玲本人也是窈窕淑女,身高1.68米)。

但是这门婚事,却遭到了王玉玲母亲的拒绝。原因是张灵甫曾经打死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吴氏,打死的原因是吴氏是共产党员,偷窃了他的军事文件,张灵甫就开枪打死了妻子吴氏。也正因此,王玉玲的母亲担心自己的女儿嫁给张灵甫会婚姻不幸。不过,王玉玲的伯父伯母却对张灵甫印象极好,极力表示同意。

最后,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王玉玲的母亲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不过她老人家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张灵甫找一个保媒之人。张灵甫就请当时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来保媒。王玉玲母亲见此,也不再说什么,就同意女儿和张灵甫结了婚。

就这样,在1945年,17岁的王玉玲和42岁的张灵甫结为夫妻。

结婚之后,王玉玲就跟随丈夫张灵甫来到了南京。

根据王玉玲的回忆,来到南京的张灵甫并不好过。原因是张灵甫不善人际交往,说白了就是活动关系。因此,在南京的那个圈子,他过得并不快乐。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张灵甫的性格比较直爽,总以为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上级自然会看到。也正因此,在1946年遇到部队整编时,他和他的74军遭到排挤,从军降为师,从此至死张灵甫的职位也仅是少将师长。

在王玉玲心中,张灵甫是一位好丈夫。在有战事的时候,张灵甫就去专心忙战事,一旦没有战事,他就回家陪伴妻子王玉玲。如果条件不允许,回不到家,他就会在战地给妻子打电话。如果战争阶段不方便打电话,他就发电报。总之,他总是会想办法联系妻子,关心妻子。

但是对于王玉玲而言,这种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实在是持续得太短了。因为他们在一起仅三年左右时间,就遇上了永别——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74师在20余万解放军三次轮番猛攻下,全军覆没(实际上并非真的一个不剩全死,还是有极小一部分的官兵被俘虏的,比如张灵甫的一个杨姓参谋,他受张灵甫所托,在当年秋天被解放军释放后,把张灵甫的遗书带到南京,交给了张灵甫的妻子王玉玲),张灵甫战死沙场。

在这里有必要提下张灵甫之死,后来有关张灵甫的死因,说法很多,有的说是被营长击杀,有的说是被俘后所杀,等等。但是王玉玲在很多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道:

“……他是自杀的。我了解他,他是个名誉跟尊严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

王玉玲这个说法,并非没有根据,作为妻子,她了解她的丈夫,最重要的是,在张灵甫决定自杀前,给妻子王玉玲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写道:

“……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视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

张灵甫自杀前10天,王玉玲生下他们之间的爱情结晶——一个叫“小灵”的男婴。

丈夫战死后,王玉玲再也没有结婚。先是于1949年带着老母亲和幼年的孩子赴台,接着是三年之后——因为丈夫张灵甫为人清廉,没有留下什么积蓄,家里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生存她要出去赚钱,可是她没有技术,便向蒋介石申请去美国谋生。蒋介石批给她5千美金,王玉玲就来到美国,报考美国纽约大学,主修财会专业。但是交了学费之后,经济也比较紧张。因此,王玉玲上午去工作赚钱(除了自己所需生活费,其余全部寄给台北的母亲和孩子),下午和晚上到大学读书。

四年苦读,王玉玲成绩优异,顺利毕业后。毕业后的王玉玲,在美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先是在罗斯福医院做了两年会计,后跳槽到普拉沙饭店(五星级)做了三年会计。最后一次跳槽至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一下工作了21年,后来开始做生意。(期间,王玉玲把儿子张道宇也接到美国读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概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华侨中,知道了王玉玲的情况后,便主动邀请王玉玲回国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加上王玉玲的母亲在年老时思乡之情愈浓,对于王玉玲本人而言,也觉得在外不管走得多远,只有长沙才是故乡,于是,后来王玉玲就带着百岁老母亲、儿子张道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8年后,王玉玲在上海定居,至今93岁,依然健在。

回国后的王玉玲做了两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是因为定居上海,便在上海的玫瑰园,为丈夫张灵甫立了一个衣冠冢。这样,她每年在清明时节,都能去墓地祭奠。

第二件事是王玉玲回国后,一心想找到丈夫的遗骨,但是因为时间久远,这并非易事。她专门带着儿孙来到孟良崮丈夫殒命之山洞,献上花环。

当时面对丈夫殒命之地,已经垂垂暮年的王玉玲老人说了一句话,令人颇为感触,她说: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他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个山洞的时候,我是心里感慨很多。我从来没有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他死了以后,我一直后悔莫及的……”

如此跨世纪的深情告白,如此穿越时空的爱恋,除了尊重,除了纪念,除了感动,太多的语言都成了苍白。

结语:客观来说,王玉玲她出身富贵,年纪轻轻的19岁就丧了夫,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年轻、漂亮,完全可以开启自己新的生活。但是王玉玲的选择,令人感动,她没有!她用心呵护和保留了对丈夫的绝对的爱和忠贞!即便独身带子、守寡74载,也不改变初衷,甚至在垂垂老矣之暮年,至今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提起丈夫张灵甫,依然是热泪盈眶爱意满满。

最后,祈愿王玉玲老人身体健康,愿她在丈夫的爱情里,获得永恒的幸福!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