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求学之路堪称学霸教科书,被母校清华聘任10年后为何辞职?
(说历史的女人——第1477期)
自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等一批留美科学家相继回国效力之后,有许多(甚至是绝大多数)在外国求学的中国学子或者科学家,都把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当做爱国的最高表现。当然,他们回国后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受到国家的嘉奖。
但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少部分在外留学的学子没有回国,而是留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发展,他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获得了世界声誉。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晚年时回国)、李远哲、丁肇中等。他们在得到世界认可的同时,也被我们中国不少人认为他们不爱国,甚至有点背叛祖国的意味,受到一些人的抨击。
这种现象一直存在,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有大量人才外流,不少国内的高材生赴美留学之后不再回来了。比如笔者就有个同学的哥哥,复旦大学毕业在国内短时间工作后,便赴美留学,最后留在芝加哥再也没有回来。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是众说纷纭,有的肯定,有的否定。
今天要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就是清华大学女神级教授颜宁,她在科研上正取得辉煌成就之时,风华正茂的她却从清华跳槽到美国,有人赞赏,但也有不少人持批评态度,说她不爱国,甚至是背叛者。那么她的选择究竟对不对?为此记者采访了诺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他说,希望大家不要乱讲!那么为何颜宁要放弃清华到美国去?杨振宁对此究竟有何看法?
(一)被塞进理科班的文艺青年
要想理解颜宁的选择,必须看看她的经历;如果不明白一个人的过去,就对他的现在妄加评判,就是对人的不尊重。
颜宁于1977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她也是个标准的农村女孩,至少在6岁之前是。童年时的颜宁活泼可爱,甚至属于比较调皮的那种,那时候的农村还很“野”,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电视都不多见,她便整天在田野里疯玩,上树、下河无所不能,整个一假小子。童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很重要,也许会影响她一生。
后来,颜宁随父母迁到北京,成了“城里人”。不过她形成的农村式无拘无束的个性不可能改变,在父母眼里,她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还是爱玩。上小学时,她总是在学校就把家庭作业匆匆搞定,回到家便开始疯玩。尽管她外表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但内心却强大的像个男孩,她十分聪慧,喜欢动脑子,且很有主见。
上中学时,颜宁的兴趣点在文学方面,她喜欢唐诗宋词,喜欢读散文小说,甚至对武侠小说都十分入迷,当然文章也写得漂亮,说她是个文艺青年,毫不为过。但她的功课确实太优秀了,几乎门门都是第一。高中分科时,老师建议她学理科。因为那时的观念是,学理科的比较厉害,脑子不够聪明的才学文科。所以为了响应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号召,颜宁就报了理科。她因此被认为是让老师强行塞进了理科班。
(二)清华高材生
颜宁的高中生涯顺风顺水,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其实她的父母当初让她学理科,是想让她以后当医生的。没想到,她却拒绝报医学专业。原因竟然是,她不忍心解刨小动物(这证明她足够善良和温柔),不可能当一名合格的医生。
她选择的是清华的生物系。生物专业在理科向来是比较冷门的,因为不容易就业。但颜宁看得远,“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所以生物学有更广阔的前景。上大学难道只是为了就业?她的理念是很超前的。
清华大学高手云集,颜宁丝毫不敢松懈,她学习十分努力,仍然是优秀生。她在大二时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大三时又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教授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颜宁开始了她今生的实验室生涯,从那以后,对实验乐此不疲。
后来有人问她,一个女孩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不苦吗?烦不烦啊?她则如此回答:“所谓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对她来说,做实验就像有些人喜欢上网玩游戏一样上瘾。
在清华的最后阶段,颜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实验室。即将毕业时,别人都在考虑找工作的问题,不少人整天都在想,怎么找个好工作,如何早点发财赚大钱。说实在,颜宁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整天呆实验室就可以不必吃饭了;相反她也考虑过找个薪水高的工作,她甚至收到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高薪聘请,但她几番犹豫之后,便拒绝了。理由是:“我自由惯了,让我在等级森严的公司里呆着,肯定不习惯。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不过颜宁没有选择就业的最本质的原因是,她有更高的追求。此时的清华已经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了,她把目光投向了世界。
她听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籍教授施一公到清华来做招生宣传,于是她便写了封非常自信的自荐信给他,结果被对方一眼看中。不久,她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该校的首批中国研究生。
(三)为理想暴瘦30斤
颜宁是2000年清华毕业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的,不能不说她是位天才,她只用了4年时间便获得了(一般需要7年)博士学位。不过,博士也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她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在普林斯顿大学,颜宁在导师施一公带领下,进入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领域工作学习。一开始,她也很不顺利。她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不低于13个小时,弄得头昏脑涨,几乎天天夜里都是枕着论文睡着的。但很长时间却不见什么成果,看着别人在科技权威杂志《Cell》(《细胞》)上发表论文,她压力非常大。
爱拼才会赢。于是她继续努力,在导师施一公的指导下,她发挥出中国人特有的拼劲和韧的精神,废寝忘食地工作,曾一度暴瘦30斤。付出总有回报。于是到2003年初,她突然爆发,实验成果、论文接着诞生。
她不但只利用4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北美的“青年科学家奖”,这个奖在全球每年只有5人获奖。2005年开始,颜宁做博士后研究生,开始从事与重要疾病有关的膜蛋白研究,这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如果解构出某种疾病相关的膜蛋白高分辨率结晶体,就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它的抑制剂,对人类攻克癌症等难题提供一种高效的路径。
一年之后,颜宁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很快轰动世界生物学界。
2007年10月,颜宁受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赵南明教授之邀,怀着对祖国奉献的极大热情,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回到祖国,并到母校清华成了一名年轻的教授,此时她才30岁。
(四)清华女神级教授
后来颜宁被大家称为女神级教授,这决不是夸张。颜宁自幼就是个漂亮女孩,如今整日徜徉在科学的“象牙塔”里的她,一心钻在细胞、分子中的她,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真的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纯,似乎真的是不曾被岁月所风蚀,仍然是一幅清纯红颜的模样,永远的目光澄澈,永远的嘴角含笑,永远的淡定从容。自从她2017年在央视“开讲啦”亮相之后,女神之名不胫而走。当时的她,短袖短裙,长发飘飘,耳环、高跟鞋,一切的配置都让所有人眼前一片惊艳……
不过颜宁说她自己不适合当女神,因为自己平时大大咧咧的,听了“女神”二字心里就瘆得慌。
颜宁的女神称号也决不是“配置”出来的,而是打拼出来的。回到清华的颜宁兢兢业业地拼搏了10年,她当教授,做博导,带领团队搞研究,一刻也没有停。
颜宁一直是研究结构生物学的。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内又有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颜宁就是研究这些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生命的本源的,是属于微观生物学。颜宁回到清华后,继续向结构生物学中最难的一个领域,即“膜蛋白”领域进攻。
在蛋白质中,膜蛋白是块“硬骨头”。因为这种膜蛋白镶嵌在细胞膜上,一旦离开磷脂双分子层就容易变性,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晶体,分析其结构自然也十分困难。而膜蛋白中最重要的一类就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简称GLUTs。其中GLUT1更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对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和大脑供血起关键作用。
国际生物学界尽管从红细胞中分离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质GLUT1,并也鉴定出了GLUT1的基因序列,但获取其三维结构,认识其真正的运转机理,却成了结构生物学界的一大难题。而研究转运蛋白的机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它结晶之后拍照,将分子照片组成分子电影。
但在过去近50年内,转运蛋白的高度动态性质,让世界各顶尖实验室都束手无策。颜宁决心攻下这个堡垒。她用了7年时间,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每天不低于12个小时的高强度实验,在恒温4摄氏度的“冰箱”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攻克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2014年1月12日,颜宁团队终于获得了几颗非常小的晶体,接着马不停蹄,很快冲刺成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结晶体,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和相关疾病的治病机理。
5月1日,这一成果在世界科学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立即引起了世界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纳德·魁百克教授曾如此评价颜宁:“世界学术界对GLUT1的结构研究已有半世纪之久,而颜宁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GLUT1的晶体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战胜了过去50年从事其结构研究的所有科学家!”
颜宁为此也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以及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等多种中国和国际科学奖项。
除了这个科研成果外,颜宁还对离子通道结构学领域做了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截止2017年之前,颜宁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6年,颜宁因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还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在2017年,颜宁又入选“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和“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奖。
单就学术成就而言,清华女神级教授颜宁,她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学霸教科书!
(五)跳槽美国
可当颜宁光环满身,在清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2017年4月,她突然宣布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终身讲习教授。
一时间国内舆论纷纷。对于她的突然跳槽,许多人表示不理解。有一种说法是,她在2017年被提名中科院院士,但最终落选了,她是负气出走的。于是有不少人批评她虚荣,没有担当,甚至骂她为了个人荣誉而背叛祖国等。面对各种议论,颜宁淡然面对,毅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只是说,自己想换个环境。
果真这样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一样有留美经历,并且曾加入美国国籍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杨振宁说:“正在这个时候,世界上都看好中国发展的时候,颜宁忽然跳槽到美国普林斯顿,这确实有复杂的原因,我想这是很奇怪的。不过我希望网上不要乱讲,这种奇怪的事情需要了解,讲闲话乱讲是非常不好的。”
杨振宁尽管感到这件事很“奇怪”,似乎颜宁不该在这个时候离开,但他也坦承,这件事有复杂的原因,并且也没有说颜宁这样做有什么对祖国背叛的意思,并强调大家不要乱评论,他还是很理智的。
事实上,颜宁对清华是感激的,她说:“清华厚道、大气、稳重;而普林斯顿优雅、淡定、高贵,这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两个地方。”
也许,除了科研条件优越外,普林斯顿还有一个吸引她的地方。她第一次踏上那块土地的时候,就被那儿的自然风光强烈吸引了:“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
一个纯粹的学者,纯粹的科学家,必须逃离尘嚣,这样的自然环境她不得不怀念。再说,童年时的颜宁曾是一个在很野的农村长大的很野的女孩。
在普林斯顿,颜宁继续辉煌,两年之后便拿下“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后又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从普林斯顿到清华,然后再到普林斯顿,颜宁的人生轨迹被人过多的理解,疑惑,甚至是曲解和抨击。
但其实她自己的理解很简单明了,她曾说过这样的话:“也许学术论文只有极少数人理解,但重大科学发现给社会、人类带来的改变却不可磨灭。”
她还曾说过:“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富,科技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强。让中国的科技实力配得上它的经济体量,让中国的科技成果产生世界影响,我想也正是中国科学家对国家最根本的使命。”
毕竟,科学的发展不是喊口号,需要理性,需要各方面的硬件的配合;而爱国,也不是喊口号,你喊了一辈子爱国的口号,又能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那些随意评判她的人,首先自己要反思。
颜宁到普林斯顿之后,又取得了极为重要的科研成果。今年8月28日,普林斯顿大学颜宁团队与清华大学尹航团队合作,在《细胞》上发表题为《抑制恶性疟原虫糖摄入的基础结构》,这也是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截至目前,颜宁团队今年已经在《自然》和《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这在“新冠”病毒影响下的美国实验室中已经是相当高产。
今年8月,世界女科学家组织,又将2020年度的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授予了颜宁。
也许颜宁到美国去,也正是让中国的科技成果影响世界的一步;也是她放大自己的视野与格局,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同世界接轨,因为这样才有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况且,才40多岁的她,路还正长,她也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她仍是一个中国人,她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周刊》《颜宁:别叫我女科学家》等。
- 0003
- 0000
- 0000
- 0000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