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高考,一个省状元三个“白卷英雄”,十几年后命运各如何?
(说历史的女人——第1377期)
许多年来,高考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它展开了无数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高考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好的方法;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高考就像古代的科举制度一样,存在许多弊端,它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只能让那些高分低能的人获得荣誉,而真正的人才往往被埋没等等。
究竟那种观点更靠谱?事实胜于雄辩,今天咱们就用具体例子来说说高考的利弊。十几年前,出了几个有名的考生,他们同样都参加了高考,一个考了个省状元,三个故意交白卷,成为“白卷英雄”,那么十几年后,他们各自的命运如何呢?
(一)相比科举制,高考制的优越性
科举制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在开始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因为在隋唐之前,朝廷的人才机制基本是继承制和举荐制,这有很大的弊端。继承制使国家的人才局限于几个大家族内,人才当然很有限;而举荐制也有很多限制,一般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几乎没有被举荐的可能性。而科举制让普通的读书人都有了进入仕途的可能性,从而使人才的发现率和使用率大大提高,比如唐宋时期的许多人才都是来自民间的。
但是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渐渐沦为八股取士的深渊,考试范围有很大局限,朝廷以此选拔的人才基本都是书呆子。明清以后,中国的文化、经济等开始落后于世界,恐怕跟当时落后的科举制有很大关系。
所以到清朝末年,科举制被彻底废除。到民国时,高考制度逐渐开始实行。当然那时的高考制度跟现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在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经过多次改革,高考制度可以说越来越完善了,远远不是封建时代的科举制所能相比的。首先是考的科目比较多,有语文、数学、外语等多门学科,它选拔的和将要造就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文史类,理工农医类,甚至是各种艺术和技术类人才。
正因为高考制度的巨大吸引力,才造成人们趋之若鹜的现象。比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高考热可谓空前绝后,热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学生为了上大学,可以连续数年参加高考,今年落榜了,明年接着考;复习两年没考上,再进行第三年的复习。在农村上大学被誉为“跳农门”,大学就是一块敲门砖,一旦考上大学,你就是国家的人了,可以摆脱农村户口,不必种田了。那时,上大学是农村孩子的几乎唯一出路。
所以有许多学子为了考大学,简直就像古代的书生一样,能连续考许多年。那时,连续复习七八年的大有人在,被戏称为“八年抗战”。这样一来,高考制度的弊端就显现了出来。许多人为了高考而学习,于是“题海战术”什么的就应运而生,这样自然就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这样,高考制度又被广泛质疑。说是它限制了人才的被发现,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果真如此吗?
(二) “白卷英雄”与省状元
十几年前,出了一位“白卷英雄”。他叫徐孟南,2008年的安徽考生。那年19岁的他参加高考时,故意交白卷考零分,以表达自己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他在答题纸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自己所谓的“教育宣言”,制造了轰动效应,也被人称为“白卷英雄”。
徐孟南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人,家境比较贫困。他高考落榜后,只有出去打工,但没有文凭和学历,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他只能到工厂的车间里干活。他先后做过组装广告箱,制造窨井盖和卫浴品等工作,干的都是脏活、重活。
后来他渐渐明白了什么叫“冲动的惩罚”,2012年,徐孟南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生”的网站,专门讲述那些高考0分学生的故事,呼吁后来者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他曾面对媒体采访时如此说:“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考零分。”他又说:“高考0分传达教改的声音,但0分注定是错误的伤害!”
再后来,徐孟南结婚、生子,又离异,生活很不如意。2017年,他不得已再次拿起书本复习功课。然而经过9年的漂泊,28岁的他已经力不从心。经过一年的努力苦读后,2018年,他再次参加了高考,可他只考了个大专。据说当年他的学习成绩不错,考个本科不是没有希望。但此时后悔已晚。
不过徐孟南还算迷途知返,还有跟他类似的几个“白卷英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一个叫蒋多多,2006年参加高考的河南农村女生。高考时,她有几门都考得非常差,几乎白卷,各科总共才考了114分。但当时她在考场上却故意违规,用黑蓝双色笔答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并且在四科考卷的空白处写下抨击应试教育制度,批判高考制弊端的文章,竟长达8000余字。
之后她被媒体竞相报道,在那时简直有点惊世骇俗的味道了。不能不说的是,蒋多多还是很有文采的,不然不可能在考场上写出8000字长文,要知道高考作文才要求800字。只是她学习偏科十分严重,语文好,但其他科都很差。她在上高中时曾在46个作业本上写下30多万字的小说。但她并没有像文学天才韩寒那样幸运,可以通过一次作文竞赛而一举成名。所以就在考场上发泄了对应试教育的不满。
她的举动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她的命运谁能理解?高考以后,毫无疑问,她将回到农村,继续面对她辛苦的生活。
结果,在填报志愿当天,蒋多多在父亲的埋怨中,在母亲的泪水中,悄悄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南方打工去了。当时她随身只带了200块钱,很快就花光了。跟徐孟南一样,没有文凭和一技之长的她,也只能到车间干最累最脏的活。
转眼十几年过去,蒋多多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初大肆宣扬她,极力为她捧场,说她是白卷英雄的媒体哪去了?他们才不会关注一个普通再普通的农村女孩的死活。有人说蒋多多已远嫁他乡,结婚生子,很少再回到家乡了;有的说她还单身在外漂泊;也有的说,她后来又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后继续打工……总之,她不再跟所谓的“英雄”有任何瓜葛。
还有个更惨的“白卷英雄”。他叫张皎,2010年的陕西考生,也是家境相当贫困的农村男孩。那年高考,他在每份试卷上都只写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16个字,结果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均为0分。
其实张皎在高中之前也是学习相当优秀的,要不他考不上重点高中。但到高中后,他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渐渐产生厌学情绪,并且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极其不满。于是在高考时,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与前两个“白卷英雄”不同的是,2010年网络已经很发达,他的事迹很快引起“轰动”,他居然有了网红的味道。他还在网上放出豪言,他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不上大学,照样成为世界首富。他还说,他要在10年内赚下1000万,成为中国的首富!然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吗?
结果是这位“英雄”不但没有当成比尔·盖茨,反而进了监狱。
张皎太渴望成功了,或者说太急于赚大钱了,但他同样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像徐孟南和蒋多多那样打工的低调,而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竟然假造消费卡套现,最终因涉案金额高达40多万,被关进了监狱。当年张皎当“白卷英雄”时,有不少媒体采访他;后来他进监狱后,又有不少媒体采访他,从“英雄到囚犯”,不知这些媒体作何感想?
诚然,当“白卷英雄”也是需要一定胆略的,不是谁想当就当的;但是,当那些所谓的轰动效应过去之后,一切尘埃落定,你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相反,咱们再看看当年的另一个考生是如何做的。他叫王端鹏,2004年的山东(烟台)考生。那年他高考发挥优秀,考了749分,仅差1分即满分,成为山东省理科高考状元。与前面几位不同的是,王端鹏生在一个教师的家庭,父亲是高中老师,母亲是大学教授,在这样的家庭里,他想学习不好都难。
王端鹏自小就品学兼优,小学到初中、高中,参加过许多竞赛,曾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等多种奖项。他不但自己学习好,还时常帮助别的同学学习,是个很热情的学生。他的爱好和兴趣很广泛,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他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准备当一个化学家。
如今十几年过后,王端鹏在中科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工作,不出意外,他过不了多少年将成为中科院院士,实现他的科学家之梦。
这就是区别。以上三个“白卷英雄”风光一时,结果惨淡;而王端鹏却有着美好的前程。
结语:从上面三个“白卷英雄”和一个省状元的命运可以看出,高考制度有助于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从这方面看,高考制度无疑是好的。但另一方面,它的局限性还是有的,由于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高考在某种意义上的不够公平,比如大城市的学生考大学相对容易,而小城市或者农村学生考大学相对难度大些;有些城市或者省份的分数线较低,比如北京、上海,而有些省份的分数线较高,比如河南、山东。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上的一种不平衡、不平等现象。
事实上,从以上实例也可以看出,三个交白卷抨击高考制的都是农村人,且家境比较贫困;而那个高考状元家境就比较好,而且父母都是教师,他的受教育环境要好得多。所以高考制度虽然好,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让广大寒门子弟都能受到尽量公平的教育。另外,也应出台一些制度措施,能照顾到一些偏科的学生,让他们能凭一技之长脱颖而出。
总之,应试教育也好,高考制度也好,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完美的程度,各位考生还是要理性对待,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快,弄个“白卷英雄”造个轰动效应,当轰动效应消失之后,一切必将归于沉寂。当然,为教育制度的改革而发声,为高考制度的完善而发声,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一切的社会革新或者改革,都不是靠一时冲动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用理性对待。
还有,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掌握的,不能完全依赖于一种制度。有的人不上大学也照样能成才,比如莫言,他小学文凭,照拿诺贝尔文学奖,而那些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有几个能跟他比;有的人即便上了名牌大学,也未必有美好的前程,比如清华、北大毕业的也有开出租车、摆摊买菜的。所以,上大学只是一种成才的途径而已,并非一考定终生。这些我们一定要明白。最后祝愿今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有个美好的未来!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发家史》等。
- 0000
- 0000
- 0001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