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50年人生两次娶妻:第一任活了31岁 第二任活了86岁
(说历史的女人——第1368期)
对于朱自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语文课本选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高中课本选过他的《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甚至小学课本也曾入选过根据《绿》改编的《梅雨潭》等文章。他可谓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常青树,许多文章都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他还是著名的诗人、教育家和民主战士等,是彪炳史册的人。
然而,人都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今天咱们抛开其他,来聊聊朱自清先生的家庭、情事。他的结发妻因病留下6个子女去世后不久,朱自清给一位才貌俱佳的美女连写71封情书,结果如何?他再次获得爱情的幸福了吗?本期解读。
(一)朱自清与结发妻武钟谦
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生于江苏东海县。朱自清开始是写诗的,21岁就开始公开发表诗作,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他24岁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为中国新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朱自清于25岁发表的近300行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文坛引起极大轰动,使他名声鹊起。
做为一名诗人,朱自清与同时代而且几乎同岁的徐志摩一样的浪漫,一样对爱情有着执著的追求;并且命运也相似,都是由父母做主,早早跟人订了婚约。徐志摩是为了爱情自由,为了追求林徽因,宁可同结发妻,即大才女张幼仪离婚,而朱自清呢?他被认为是有“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气质的人,跟风流倜傥的徐志摩还是有不小区别的。但他骨子里的诗人气质,决定了他的爱情生涯也绝不会普普通通,默默无闻。
朱自清的结发妻叫武钟谦,也是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是扬州名医武威三。她在14岁便与同岁的朱自清订了婚。朱自清18岁考上北京大学的同年便与之结婚了。尽管是父母之命下的婚姻,但二人婚后还是比较和睦的。武钟谦是独生女,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性格活泼,特别爱笑。也许青年时期的朱自清就是喜欢上她的灿灿笑颜的。
但是,没多久,武钟谦脸上的笑容就渐渐消失了。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的公公,即朱自清的父亲。朱自清之父朱鸿钧也是个读书人,曾当过扬州府的小官。他对长子朱自清十分重视,家教很严;当然对儿子的婚姻和家庭也十分关注。他亲自选定的儿媳妇,也当是很满意的。但后来朱鸿钧因再次娶姨太太之事,弄得家庭不和,他之前的姨太太把事闹大,弄得满城风雨,致使他丢了官。
丢官之后的朱家生活大不如以前,经常以典当度日,朱鸿钧因而心情郁闷,变得脾气暴躁,自然就经常跟儿子、儿媳发脾气。每当武钟谦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个性,有意无意地大笑时,公公就非常不满,认为她有失妇道,甚至对她恶语相向。时间久了,武钟谦就压抑自己的个性,再也不笑了,变得郁郁寡欢。朱自清在外工作,经常不在家,她就时时呆在一个角落里暗自垂泪。
朱自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也毫无办法。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文章《笑的历史》,记述妻子从爱笑到不再笑这段心酸的经历。
事实上,受到新式教育的朱自清对于父亲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也很不满,也想脱离这个旧家庭。后来他到台州任教后,便将妻儿都接到了台州。武钟谦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她贤惠而勤快,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务。因为是父母包办婚姻,朱自清本来跟她是缺乏感情基础的,属于“硬贴式”婚姻;但因为武钟谦的善良、贤惠,把家里打理得顺顺当当,把丈夫伺候的舒舒服服,夫妻二人生活得久了,爱情自然就生成了。
武钟谦确实是一位好妻子,她一生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北京等地,一直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给朱家共生了六个孩子,在奔波之中,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给了朱自清极大的安慰。她吃了不少苦,但还没有享一天清福就去世了。
1928年底,武钟谦生下第六个孩子时,她已经有病在身,瘦得皮包骨头了。她天天发烧,开始她以为是痢疾,没有放在心上。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一直默默地忍受着,坚持干家务,带孩子。后来朱自清发现妻子病重,带她到医院,才发现是肺部烂了一个大窟窿。
医生劝武钟谦治疗、静养,但她舍不得花钱,再说也丢不下小儿子,就坚持不治疗。但她仅坚持了不到一年时间。1929年10月,武钟谦带着孩子回扬州。临走前,她流着泪对朱自清说,“今日一别,还不知能不能再相见?”朱自清不胜唏嘘。这果然成了他们夫妻的永诀。
回到扬州一个多月后,武钟谦肺病越来越严重,她再也抗不下去了,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留下6个未成年的孩子,撒手而去,年仅31岁。在北京的朱自清听到噩耗,痛不欲生……
武钟谦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这个家,给了丈夫和儿女们。她去世三年后,朱自清写了一篇文章《给亡妇》,对妻子给予深切的悼念。
(二)朱自清的71封情书
武钟谦嫁朱自清13年,生养了6个孩子,因为朱自清忙于教学、写作等,全靠她一个人操持家务管教孩子,可以说她是被熬干了身体的。对这一切,朱自清深感愧疚。妻子去世时,他们的6个孩子,三男三女,最大的才11岁,最小的还不到1岁,武钟谦是带着不安走的,带着不舍走的,她死不瞑目,她不知道以事业为重的丈夫能否把自己的众儿女好好养大?
有人说,朱自清和武钟谦两人是父母包办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和家庭,没有真正的爱情,这是错误的。他们是属于先结婚后“恋爱”那种。武钟谦十几年的付出,朱自清是很感恩的,他们的爱情也是很真切的。只是缺少了浪漫,更多的是辛苦,可以说是“苦爱”。而武钟谦去世后,朱自清的第二次爱情才算是有了不少浪漫的成色。
自妻子离世之后,可苦了朱自清这个教书匠,之前妻子给他承担了一切家务,如今他一人要照顾6个小孩,尽管找了奶妈,他自己还是累得要命。别人劝他续弦,他不仅忙得顾不着,而且也沉浸在丧妻之痛中难以自拔,根本没有兴趣。但过了近一年后,他终于想通了。在别人的撺掇下,他见了一位才女。她是齐白石的弟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才貌俱佳,善书画和音乐,芳龄26岁,朱自清对之一见钟情。
她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叫陈竹隐,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陈家也是书香世家,但到她这辈时,已经是没落“贵族”。其父陈正新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仅靠教书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但家中兄弟姐妹却多达12个(她是最小的),所以生活十分拮据。
不过陈父毕竟是读书人,很重视教育,陈竹隐在8岁时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了。这是她的幸运。然而不幸很快就来了,她1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这导致父亲伤心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这样陈竹隐就被逼到了绝路,她只有靠自己打拼了。后来在兄长们的帮助下,她离开家,考入四川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从此走上独立之路。
她毕业后打工一年,挣了些学费,又考入北平艺术学院。在这里,陈竹隐从师于齐白石等大师,学美术,兼学昆曲。毕业后她到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因不满院长克扣孤儿口粮,愤而辞职,做了家庭教师。同时还继续学昆曲,她的老师是昆曲名家浦西园。浦西园对陈竹隐很器重,很关怀。后来他到清华讲学,认识了在清华任教的朱自清。然后由他牵线搭桥,朱自清便遇到了陈竹隐。自此,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开始上演。
朱自清当然对才貌出众、个性独立的陈竹隐一见倾心;而陈竹隐当时对大诗人朱自清只有崇拜,还谈不到爱情婚姻上。因为,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来说,她很难接受一个拥有5个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当时朱自清的幼儿已经夭折)。不过对朱自清来说,或者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爱情的闪电一瞬间便击倒了他。他认为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
当时朱自清住在清华园,陈竹隐住在中南海附近,两人见面不方便,大多是靠通信沟通感情。诗人用他充满才情的笔,开始了他的爱的攻势。你想,曾经制造过《荷塘月色》的浪漫,打造过《春》的激情的笔力是何等的威猛?再说,朱自清更加发扬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连写了71封情书,估计是谁都招架不住,且看当时的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彩霞似的灿烂,谢谢你给我的力量……”
再说,朱自清不仅才高八斗,善良正直,而且有清华教授的身份,是很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陈竹隐不久就陷入了爱河。
朱自清和陈竹隐在相识两年后,于1932年8月4日结婚。婚后,朱自清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工作更忙了,陈竹隐很快便陷入繁杂的家庭琐事之中。她开始是苦恼的,对她来说,婚姻真的成了爱情的坟墓。
本来,陈竹隐是个个性独立、多才多艺,有志向的女性,可此时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还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妇,一般的新婚妻子,面对的只是丈夫,顶多加上公婆;而此时才28岁的她,面对的却是5个“嗷嗷待哺”的小孩,成了5个孩子的妈,实在是难以想象。尽管后来朱自清把两个大一点的孩子送到扬州老家寄养,但剩下几个小的也足够烦人。
而此时的朱自清还在习惯地延续之前的大丈夫做风。他回到家要吃现成饭。有一次,他回家发现饭凉了,陈竹隐没有顾着给他热,他立马就吊起了臭脸,心中很不爽,还把这种心情表达在日记中……
因此对于陈竹隐来说,她的浪漫爱情几乎瞬间就走向终结,曾一度让她十分苦闷,有了离开朱自清的念头。她甚至已经向朱自清提出了离婚。因为这时的她还很年轻,不乏追求者的。在接受朱自清之前,她是曾谢绝过数位富家子弟的追求的。
面对妻子的郁闷和不满,朱自清突然醒悟过来了。
(三)朱自清的8个孩子
第一任妻子武钟谦的去世,朱自清是很愧疚的。他认为自己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妻子的关注太少,才造成妻子的健康恶化,从而早逝的;而此时,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已经表现出了对自己的不满了,如果自己仍然像之前那样只管工作,不管家庭,让妻子给自己当全职太太,职业仆人,无疑会给对方造成极大伤害;而做为一名新女性,陈竹隐显然不会像武钟谦那样彻底丧失自我的。时间一长,要么逼走对方;要么逼死对方。
从此,朱自清开始抽出时间照顾家了,比如干点家务活,陪陪孩子,陪陪妻子出去散散心,看看戏之类(陈竹隐可是学昆曲的,当然得进进戏园了)。陈竹隐也是知情达理之人,见到丈夫有进步,自然就原谅他了。自此,她就对朱自清更加信任、体贴了。当然她对5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也更加爱怜了。
他们结婚的第二年,陈竹隐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即朱乔森。她更加辛苦了,但她没有叫苦,把母爱给了朱自清所有的孩子。这年,她又把寄住在扬州的朱自清的长子和长女接回北平读书,一家人在一起,相处的十分融洽。
朱自清不仅是位著名的文人、学者、教育工作者,还是位民主战士、爱国志士,他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位公众人物。他之所以能够事业有成,跟陈竹隐这个贤内助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妻子照顾他的家庭,光这些孩子就乱套了。所以,为了朱自清的“名扬天下”,陈竹隐跟武钟谦一样,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那战乱的岁月,他们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难能可贵。不管朱自清在北平,还是在云南的西南联大,还是在四川,陈竹隐都跟他不离不弃,随着丈夫的奔波而奔波,她始终是朱自清的精神支柱。
1946年,10月,朱自清在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中,身患重病,在《抗议美国抚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嘱告家人坚决不买配售面粉,宁死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食,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从此,他的健康每况愈下,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严重的胃病(胃穿孔),不治而逝,年仅50岁。
陈竹隐跟朱自清一同生活了16年,她自己共生下三个孩子,二子一女。朱自清走后,她独自抚养8个孩子,终身没有再嫁。
那年的陈竹隐46岁,面对丈夫的早逝,她肝肠寸断;然而面对朱自清留下的8个孩子,她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把8个孩子照顾好,才是对亡夫的最好报答。中国女子的坚强、坚韧,在陈竹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朱自清去世后,她在清华园图书馆工作,每月60元工资,她省吃俭用,用60元养活全家,生活的清贫可想而知。
1951年,曾参加革命的朱自清长子朱迈先因“莫须有”罪名被冤杀(时年33岁),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陈竹隐得知后,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一半工资给儿媳妇傅丽卿,让她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这样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直到傅丽卿重新找到工作为止。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付出。因为对于陈竹隐来说,她的工资本来就很低,维持一家人生计本就比较困难;再说,此时做为继母,朱迈先早已长大成人,组家另过了,她不管他们母子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可是她却拿出了一半的收入,连续接济了对方一年多,这没有一点胸怀岂能做得到?
而陈竹隐这样做付出的代价是,她的亲生的儿子朱乔森没有学费上大学。
朱自清去世后,陈竹隐一边工作,一边抚养一大群儿女,还一边整理朱自清的遗稿,参与朱自清文集的编撰工作。为此,她还把丈夫生前所有的手稿、实物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她只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封朱自清生前写的信做为对他们父亲的纪念。
陈竹隐于1990年6月29日去世,享年86岁。她在朱自清去世后,又坚强地活了42年,委实不易。这也是爱情的力量让她坚持了这么久。她去世后,儿女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个箱子,里面竟然完好地存放这当年朱自清给她写的75封信,其中71封是爱意绵绵的情书……
陈竹隐的一生尽管平淡无奇,但她为了朱自清,为了朱自清的八九个孩子付出了一切,这是朱自清的幸运,也是中国文坛的幸运。因为,如果不是朱自清的妻子贤惠(当然也包括第一个妻子武钟谦),整天给他闹事情,弄得鸡飞狗跳,他断然没有心情去写作,断然写不出那么优美的文字来。所以在此,请为朱自清先生的两位妻子喝彩!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朱自清传》《陈竹隐》《朱自清散文集》等。
- 0002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