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生官场失意的李商隐是否情场得意?
63813

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生官场失意的李商隐是否情场得意?

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2:31:240

(说历史的女人——第1352期)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一部台湾言情剧的播出,一首歌随之风靡神州大地。它就是《昨夜星辰》的主题曲《昨夜星辰》:

昨夜的

昨夜的星辰已坠落

消失在遥远遥远的银河……

那时候,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到现在这首歌仍然在传唱),一时间“消失了”千年之久的“昨夜星辰”再度闪亮——

不错,“昨夜星辰”这个词的发明者便是1026年前(按1984年电视剧和歌曲诞生时算起)去世的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他的一首著名的《无题》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5.jpg

《昨夜星辰》诞生在80年代,并在80年代风行也许是命中注定。80年代是中国少有的诗歌辉煌期,那时诞生的“朦胧诗”就是一个例证;而唐代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繁盛的时代。两个诗的时代,通过一个词汇“昨夜星辰”相链接,不只是一个巧合。80年代的诗坛,星河灿烂,北岛、顾城、舒婷、海子等竞相风流,似乎中国诗坛又一个辉煌期已经到来。

那个时候,无数个热血青年,望着夜晚那浩瀚的星空,唱着“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打开心扉,张开翅膀,去寻找自己的诗意梦想和梦中偶像。于是,李商隐,这个诗歌时代诞生的“情诗”王子,不得不再次被人们提起,甚至热炒。

有评论家把李商隐的诗评价得非常高,甚至说他的《锦瑟》是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当然也有人开始拿李商隐的情事做文章,说他是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总之“昨夜星辰昨夜风”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官场失意的李商隐,他是否情场得意?

(一)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受大众喜爱?

能在大师云集的唐代诗坛落脚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幸运的是你可以同李白、杜甫这样空前绝后的大诗人比较,甚至“切磋”一下;不幸的是被比较之后,你被甩出18条街。而李商隐就是这样的存在。

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诗瑰丽而唯美,完全可以跟李杜一决高下。而有人则认为他的诗什么也不是,既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豪放大气,又没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悲天悯人;既没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清新空灵,又没有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之缠绵风流,他的诗有什么好?

要说也是,李商隐的诗名也确实比不上这四位牛人。他比不上李杜,充其量是跟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跟温庭筠一起被称为“温李”而已。不过李商隐是李商隐,他自有在诗坛的一席之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中,被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是杜甫,他有38首诗被收录,而李商隐则被收录32首,力压李白(27首)和王维(29首),位列第二。而《唐诗三百首》至少在民间是最受欢迎的诗歌集,可见李商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之所以在民间受欢迎,笔者以为是接地气。毕竟“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色不是你想见到就见到的,一个老百姓饭都吃不饱,除非他就住在黄河边,他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东西;再加上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艺术想象力,他怎么去喜欢李白,还李太白呢,“白”不就得了,还加一个“太”字,他吃多了?至于“朱门酒肉臭”,他们更加想象不来,“路有冻死骨”嘛,这还不是说自己的?可这没有什么诗意啊。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老百姓也见怪不怪,关键饿着肚子,哪有王大诗人这兴致去欣赏?至于老白的“六宫粉黛”,去一边吧,老子这辈子能找个媳妇就是奢望,管她有没有颜色,是个女的就不错了。

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喜欢的就是他喜欢的,不是专家喜欢的。老百姓喜欢的必须有一个标准,就是接地气。而接地气的标准有二,第一是他笔下描写的东西大家能接触到,能懂,或者基本能接触到,至少能想象得到;第二是,他写的文字要通俗易懂,至少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便不太懂,也很想读,读起来有种快感。

李商隐1.jpg

李商隐的诗就有这种特点。不过李商隐做为一个有600多首诗传世的大诗人,他的诗也不是都能受大众欢迎。他的诗主要分三类,一是咏史诗。这类诗其实是政治抒情诗,当然这类诗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他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一般的托古述怀的诗篇,而是借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议论时政,抨击时弊的,这也是古代的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普遍的情怀。因为李商隐的思想本质上是儒家的,有心怀天下,步入仕途的政治抱负。

他这类诗也写了不少,有100来首传世,比如《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富平少侯》、《茂陵》、《北征》等都比较著名,不过这类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怎么感冒的。

李商隐的第二类诗是咏物诗。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著名的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等。这类作品艺术价值也很高,其中的不少七言律诗被认为颇具杜甫的风格。这类诗对于一般老百姓的吸引力稍强于第一种。但李商隐最被大众认可的是他的第三类诗作,即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

这类诗简直是李商隐的“独创”了。因为在唐朝,或者之前,专门写爱情的诗相对较少,如在《诗经》里就有很经典的,像《关雎》《蒹葭》等。但后来,由于儒家思想“统治”的原因,爱情诗不再广泛出现,或者难以形成主流,甚至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后来的大诗人比如陶渊明,甚至到唐朝的初唐四杰,还有李、杜、白等,都是不屑于写爱情的(南北朝时出现的一些爱情诗似乎也还没有上升到文学的主流)。即便白居易,浓墨重彩的《长恨歌》,其中的政治因素很多,纯粹的爱情意义并不大。

所以即便在大唐,一流的诗人都不注重对爱情的表达;对爱情表达比较明显的比如薛涛、鱼玄机等罕见的几位才女,在当时并没有多高的地位。一直到晚唐,这个局面似乎被打破,而打破它的正是李商隐和温庭筠等。温庭筠主要是在“词”上的贡献,是“花间派”词人的始创者。即便如此,那时的诗坛还是逃脱不了“词为艳科”的尴尬,还是出现了“诗言志,词言情”的权威说法。

因此,李商隐在唐代便以爱情诗而闻名于世,几乎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许多诗句被后世广为传唱。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有的甚至整首诗无一不是名句,比如《锦瑟》,共16句,句句皆佳,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人人皆知。

有趣的是,他的这些名句基本都是出自《无题》诗或者准“无题”诗,比如《锦瑟》尽管有标题,但标题也仅是第一句诗的前两个字,跟无题没有区别。有人说《无题》诗是李商隐的标志,即最高成就,而这些诗基本都是表达爱情的。表达爱情的为什么都是“无题”?

李商隐.jpg

无题就是没必要写出标题。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仕途无望,无政治诉求,又没有追求富贵的能力,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一生唯一的“浪漫”情怀,恐怕就是年轻时对于爱情的那一丝可怜的憧憬或者想象了。即便他(她)只能得到一个与梦中情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黄脸婆(黄脸汉),但你不能剥夺他们对于爱情的曾经的一抹玄想。而李商隐的诗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可怜的愿望。

即便他的诗句未必是那么彻底的通俗易懂,但总归是朗朗上口,即便你根本不识字,只听别人吟咏一两遍,就被牢牢地记住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即便被后世的诗评家认为是什么诗坛的哥德巴赫猜想,很难理解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意思;但对于一个扛着锄头,挑着大粪,手扶犁把,牵着牛鼻的农夫来说,能够吟诵出来已经足够雅兴,管他表达什么猜想,有一个“情”字已经够了,足能在我累死累活的时候还能在梦中浪漫温馨一下了……

李商隐的情诗可谓雅俗共赏。即便挑剔、“刻薄”如林黛玉那样的人,也不能不服。事实上,《红楼》中的林黛玉对于爱情的理解丝毫不会比李商隐差,而且其文才也丝毫不比李商隐低,她甚至不喜欢李商隐的风格,但她曾在一次泛舟时对众人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李义山的诗句,但爱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就够了。而能以一句诗博得史上第一情种曹雪芹的肯定,也足以证明李商隐的才华了。

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情诗的人,不能不让人们对他产生遐想,这位大才子是否也是一个风流才子啊,是否也是一个官场失意而情场得意的人啊?他的情场是如何“得意”的呢?

(二)李商隐失意的官场

这得先说李商隐的仕途,他的官场的失意是不折不扣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公元813年生于郑州荥阳。本来李商隐也是官宦出身,其曾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李商隐出生的时候,其父正任获嘉县令。但李商隐9岁丧父,少年时家里生活还是很清贫的。而他却是家中的长子,身上的责任很重,他要撑立门户,要挣钱养家,孝敬母亲。所以他很小就开始辛苦挣钱了。比如为别人抄书挣点小费,贴补家用。

李商隐当然自幼就聪慧绝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尽管父亲早逝,然因家世的原因,他还是胸怀大志,曾跟着他的一位很有学问的堂叔读书,16岁时便以文章著称乡里。步入仕途,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然而命运不济,李商隐的仕途自始至终都充满坎坷,从无真正的扬眉吐气之时。首先是他屡试不中,在24岁时才考中进士。但考中之后,并没有被授予官职。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不会立即当官,还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李商隐到第二年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直到第三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这次才通过,得到了一个比较低的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李商隐的问题在于,他在考中进士之后,没有被授予官职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就开始了仕途。838年春,25岁的李商隐应博学宏辞试不取,便接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表面看,这是他的造化,而事实上,这桩婚姻却将其拖入了唐末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即牛李党之争。因为其岳父王茂元与李党的代表人物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但另一方面,李商隐曾因家世关系,与属于牛党的令狐楚父子关系密切。那时的唐朝政治腐败,李商隐之所以屡试不中,就是因为当时的科考被腐败官吏控制,后来他考中进士,除了自己有真才实学外,也得益于位居高位的令狐楚的帮助。而此时他的岳父属于李党,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属于牛党,这样他的身份就很尴尬,被人认为他是背叛了自己的老师(那时令狐楚刚去世)。

之后,李商隐尽管被朝廷授了官,但在牛党和李党的夹缝中,被揉来揉去,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令他十分沮丧。

李商隐在29岁时,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孝三年,这三年是李党的辉煌期,他错过了被提拔的机会;这期间,他的靠山岳父王茂元也去世了,所以当他再次回到朝廷时,他的处境十分困难。

后来李商隐曾想远离朝廷政治中心,跟着一位叫郑亚的李党高官到桂林任职;但仅一年后,郑亚被清洗,李商隐就失业了,只得再回长安。回来之后,穷困潦倒的他再次想得到其恩师之子,也曾是他的好友令狐绹的帮助,但被拒绝。他只能通过考试得到一个县尉的小官。

后来在他又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赏识,前往徐州任职。然而不巧的是,他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病故了。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李商隐一直官位很低不说,也经常处在旅途之中。更不幸的是,当他38岁时,他的妻子病逝了。李商隐跟妻子的感情很好,但由于他经常在外奔波,跟妻子聚少离多,这使他非常伤心和愧疚。

在此后的岁月里,李商隐又入四川任职四年,此时他郁郁寡欢,甚至曾想过出家为僧。直到他42岁时,才谋得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尽管官位比较低,但总算待遇不错,然而三年之后,公元858年,年仅45岁的他便病逝了。李商隐一生一直很不得志,那么他在情场上是否得到了满足?

(三)李商隐的情场

事实上,在李商隐短暂的一生中,史书上并没有对他的情场有多少记载,即便在野史中也难寻觅。后人也是在他的诗歌中窥见一些情史的影子。一般认为,李商隐有以下几段感情经历。

最主要的当然是跟他的妻子王晏媄了。他跟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了数首情感真挚的悼亡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宦游途中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不过有人猜测李商隐在跟王氏结婚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理由是他的《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有一句话:“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以此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信息几乎空白,你无法确认李商隐之前是否结过婚,也无法判断跟谁结的婚。

李商隐的情史中还曾出现过一个叫柳枝的女子。其实柳枝这个名字仅在其23岁时写的组诗《柳枝五首》中出现。其中描绘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次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后,心生爱慕,于是主动提出与诗人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有人说这是李商隐的初恋。但李商隐根本就没有跟人家约会成功,怎么能谈得上爱情?

李商隐4.jpg

民间传说中,李商隐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即是对旧情的眷恋。但这只是民间传闻,李商隐并没有说他笔下的荷花就是纪念一位女子。

最煞有介事的说法是,李商隐跟一个女道士的恋情。说他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而跟一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有过感情纠葛。这在其《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但李商隐在诗中写得极为朦胧:“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后来台湾女作家苏雪林对此此诗进行了考证,她在《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中得出了李商隐跟宋华阳的恋情。

但关于宋华阳的历史资料极少,难以猜测她跟李商隐究竟关系到了哪种地步。李商隐诗中的“偷桃”是说东方塑的故事;“窃药”是指嫦娥的典故。这是否能表达李商隐的“偷食禁果”,我们也无法下结论。

苏雪林又考证出,唐朝后宫内的宫女卢氏姐妹二人的名字为飞鸾和轻凤,然后指出李商隐几首诗中有“鸾、凤”两字,说他同两人关系不寻常。但问题是,李商隐一直官位很低,即便当京官时,也很难有机会进宫跟宫女搞什么感情的。鸾、凤两字,很多情况下不过是用来代称美女的常用词,不能硬套到卢氏姐妹身上。

总之,关于李商隐的情事,历史上显得很朦胧,就像他的以《锦瑟》代表的含义朦胧的诗作一样,充满迷离。他不像温庭筠等人那样,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是个风流才子。

但无论如何,李商隐笔下的爱情仍然很美,他的“昨夜星辰”的魅力影响了一千年不曾衰退。“昨夜星辰”这个词语多次被用作影视作品的名字。后来在2006年又出现了大陆版的《新昨夜星辰》,跟20年前的台湾版一样仍长达30集。而早在1975年,香港就拍出了电影《昨夜星辰昨夜风》,可见李商隐诗句的艺术魅力。

总之,什么都不能概念化,认为才子必风流;善写爱情诗的人,情场必得意。

最后,还是希望“昨夜星辰”化为今夜星辰,让浮躁的现代人更多点诗意吧。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试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