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韩信拜将封侯后,为何不杀掉当年逼他从裆下爬过之人?原因不简单
64302

韩信拜将封侯后,为何不杀掉当年逼他从裆下爬过之人?原因不简单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5:21:152

(说历史的女人——第265期)

今天我们来说说韩信这个人,韩信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他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西汉功劳极大的开国功臣,更是影响后世的杰出军事家,是“谋战”之代表,是后世人们心目中的“兵仙”和“战神”,是萧何心目中的无双国士,是汉高祖刘邦心目中“战必胜,攻必取”的常胜将军。但是在韩信的人生中有一个小插曲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着重来看看这个小插曲,那就是韩信在帮助刘邦取得巨大的功业被拜将封侯之后,为何不杀掉当年逼他从裆之下爬过之人呢?其实原因不简单。我们且来看看。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韩信当年所经历的胯下之辱,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件小插曲,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说在淮阴县的街面上有个屠户,这个人是个地痞无赖,应该属于欺软怕硬的那种货色,他看韩信不顺眼。原因是韩信是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小子,连饭都吃不上,还天天背着一把剑在街面上晃过来晃过去,看着着实怪异,但他看着是不爽。

于是,他就在一天阻挡住韩信,说,小子,你这个家伙长得怪高,还背着一把剑,但我看你啊,就他妈的是一个胆小鬼,你手里不是有剑嘛,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个胆小鬼的话,也不怕死的话,就捅我一剑,切,如果你怕死不敢捅我,就从大爷我的胯裆之下爬过去,不然别想从这过去。(《史记》原文为:“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那么韩信面对屠户的无赖行为到底如何做呢?司马迁给出了三个字,即“熟视之!”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但是简洁有力,却准确地描写出了韩信当时的整个状态。所谓“熟视之”即盯着屠户看了一会儿。然后韩信的行为令人很意外,他不是拔出剑捅那个嚣张的屠户一剑,而是低下头、弯下身子、屈起膝盖,一言不发从那个屠户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结果引来街面上围观人的捧腹大笑。当然此事也很快成了淮阴县街头最热门的新闻,估计能让淮阴县的老少爷们碎嘴婆娘们津津乐道数月。

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士可杀不可辱”,韩信作为一个底层的士,他也同样拥有这样的尊严,但是为何韩信却宁可忍此辱呢?那么韩信既然忍受了此辱,他到底是一个懦夫呢?还是一个英雄呢?在这里,我们要先来定义一下何为懦夫何为英雄。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的解释,他在著名的文章《留侯论》中对英雄有一个定义,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古代所谓的英雄豪杰,一定有超过常人的气节,还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忍耐力,凡夫俗子被侮辱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拔出剑跟对方比凶斗狠,但这是不能算作勇敢的。世上真正的大勇士,应该是突然面临变故而不惊慌,被人无缘无故冤枉也不表现出生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真正的大勇士,因为他们心怀大志,志向高远,所以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是非而鲁莽行动,浪费时间,甚至丢掉性命。套用另一句古语,即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除了苏东坡,当代著名作家柏杨也曾对懦夫和英雄做了一个很精彩的定义:一种是心胆俱裂,胆战心惊,失去灵魂,猛然跪下,此乃懦夫;一种是先蹲下,再跳起,因为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此乃英雄;最后一种是有人咬你,你也扑上反咬一口,还咬住不放,此乃螃蟹。

结合苏轼和柏杨二位大师对于懦夫和英雄的定义标准来看,韩信绝对不是螃蟹式的懦夫了,而是柏杨笔下先蹲下再跳起的英雄,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志向高远之士。所以韩信在“熟视之”后,也就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了利弊之后,选择的不是拔剑相斗,而是俯身而爬。而这胯下之辱为他带来的是短暂的嘲笑,却是以后万古的功名。在此,我们做一个假设,倘若韩信也像个热血青年一样拔剑而出,一剑刺向屠夫,那么结果会是两种:

一种是把屠夫刺死,而他则要吃人命官司;另一种是没把屠夫刺死,反被屠夫暴揍一顿,打惨打死,都有可能,因为韩信无依无靠,是个小叫花子一样的人,死了也就白死,最多屠夫吃点官司,赔点钱。总之,韩信若举剑而为,结果都不会是好的,而是更糟糕的。但是胯下之辱却为他带来了不同的局面,他仅在淮阴小小一地受辱,大不了,他可以离开这里。这样,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迎接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么我们就好奇了,韩信忍受此胯裆之辱,介于当时的情景,确实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可是为什么在他拜将封侯之后,位高权重回到故乡,却为何不杀掉当年逼他从裆下爬过之人?要知道,他现在就是杀掉十个屠夫,也没有人会治罪于他。说起来,这其中的原因真不简单:

我们先看韩信在再次面对这个屠夫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即:此屠夫当年侮辱我,但我为什么没有杀他呢?那是因为杀了他,我也不能名震天下,但我选择了忍耐,因此成就了今日之功业。如果通过韩信这句来看,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此人在当年不具备杀掉的价值。

但是彼一时此一时,当年毫无价值的一个屠夫在此时对于韩信却有了价值,为何呢?因为当年的屠夫还是屠夫,而他韩信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韩信了,当年的韩信是要饭的,而此时的韩信已经拜将封侯,贵为楚王。当年韩信需要忍耐才能活下去,而此时的韩信却需要用宽容和大度为自己赢得更高的荣誉。所谓大丈夫必有大气节,韩信在经历了人生的荣辱浮沉之后,其气度更加恢宏,因此他不但没有选择杀掉那个屠夫,而且还封赏了他。这个事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蕴含了中华文明中许多做人做事的真谛,如果能够揣摩明白其中的真意,必然能够活的风生水起,就算不能博得功名,也至少可以在职场游刃有余。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