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海子为何自杀?是气功走火入魔还是有死亡情结?其实另有隐情
64866

海子为何自杀?是气功走火入魔还是有死亡情结?其实另有隐情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14:450

(说历史的女人——第1210期)

人们对上世纪80年代有个很诗意的说法,即“白衣胜雪”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个时代出诗人。比如“朦胧诗”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除朦胧诗外,又有出现了其他一些著名诗人,比如被称为“北大三剑客”的西川、骆一禾、海子等。

其中海子被认为是最天才的,他15岁上北京大学,18岁写诗,仅7年就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可他25岁便卧轨自杀了。他的死令人十分惋惜。多年来,人们对他的死进行了多种猜测。其中比较“权威”的解释是,他死于练气功的走火入魔,和他本身的死亡情结。真的是这样吗?最近笔者和一个善于写诗的网友西门吹雪聊起海子,他说,都是胡扯,其实海子的死另有隐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一个传奇

海子的传奇从他自杀时开始——

1989年3月26日,春寒料峭。在名扬天下的万里长城的尽头,名扬天下的山海关附近,有一个名扬天下的男人向铁路走去。

海子自杀.jpg

他胡子拉碴的,看上去有50多岁,穿得破破烂烂,不认识他的人准以为他是个老得干不动活的老民工。他是在火车开来的一瞬间躺倒在铁轨上去的。

他就是著名诗人海子。不久以后,他的死成了传奇。

他才25岁,让多少人羡慕的年龄!他是个名动天下的诗人,让多少人羡慕的成就,让多少人崇拜的偶像!那个时代,写诗是一种高雅,读诗是一种时尚,当诗人的粉丝是一种浪漫。不像如今,饿死诗人的时代,网红遍地的时代,你读诗肯定被人认定是傻子;你写诗更被人认为是杀笔。那时候则不然,所以海子的死成了热议:海子为什么要自杀?

(二)海子是练气功走火入魔了吗?

海子死时带着4本书:《新旧约全书》(即《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另外,海子自杀后,人们发现了他死前留下的5封遗书,这5封遗书成了他死因的重要线索。

第一封遗书: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

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1989.3.24

第二封遗书:另外,我还提请人们注意,今天晚上他们对我的幻听折磨表明,他们对我的言语威胁表明,和我有关的其他人员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与他们有关。我的幻听到心声中大部分阴暗内容都是他们灌输的。

现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1989.3.24夜5点

第三封遗书: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1989.3.25

第四封遗书:一禾兄(即:诗人骆一禾):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1989.3.25

第五封遗书:校领导:从上个星期四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舸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常远或孙舸负责……1989.3.25

另外,海子死前还留下一句话: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后来的一些专家就凭上述海子的遗书,推断出了他自杀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海子在遗书中提及的两个人,即常远和孙舸,他们两个让海子练气功,从而使之走火入魔自杀的。

然而是这样吗?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各种思潮和运动纷至沓来,其中气功这一国粹也随之兴起,形成了一股气功热。那时气功被极度神化。比如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时,有传说某气功大师发功远程协助消防部门灭火等,把气功说得几乎无所不能。在气功热的影响下,海子也练起了气功,据说是可以拓展思维,有利于诗歌创作,结果他就走火入魔了。

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比如海子在遗书中说,常远和孙舸把他弄成了“心眼通”和“天耳通”等,造成他精神分裂。专家依此推断说,他已经出现了神经错乱、躁狂疯颠,甚至已经“完全走火入魔”。

但从海子的遗书中,你也可以看出,他的思维其实还是正常的,思路很清晰,他是分数封遗书,分别给父母、兄弟、同窗好友以及校领导写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写了不同的遗书。还把遗稿托付给了好友骆一禾,还说了自己欠朋友的钱的问题。尤其是,他还强调了要学好气功(这证明他虽然练气功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否定气功本身的意义,他还是很理智的)。还有,他写这些遗书并非在自杀当天,而是提前了一天到两天。

从上面的遗书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海子很清醒,并没有精神错乱,或者走火入魔的特征。况且,一个精神错乱者要自杀还会正儿八经地写遗书吗?还要写完之后再等两天去死吗?

事实上,海子还有一句重要的遗言是,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这说明,海子尽管痛恨那两个让他练气功的人,让他精神发生了问题,但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就如此武断地认为是他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而自杀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海子之谜.jpg

(三)海子有死亡情结吗?

持这种说法的专家也有很多。

他们说,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

不能不说,这个说法很高大上,动不动就哲学一下。持这种说法的大都很有学问,是正儿八经的学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一个经常用“血”抒情的人,似乎就得有死亡情结,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不错,海子的诗作是有许多充满“死亡”的血腥味的,比如“我早就说过,断头流血的是太阳”(《拂晓》);“从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陆地上,撞掉了头撞烂了四肢”(《桃花时节》);“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春天,十个海子》);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亚洲铜》);“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死亡之诗1》);“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死亡之诗2》);“用我们横陈于地上的骸骨,在沙滩上写下:青春”(《秋》)等等,纵观海子的诗作,这样血淋淋的诗句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专家就给海子的死定了调。持这种说法的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国顶尖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先生。他曾跟那位鼎鼎大名的德国汉学家顾彬一样,尖利地批判过中国文学,说中国文学是垃圾。可他对海子却颇有好评,他说:

“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在这一段仅仅三句话的评论中,朱大可用了诸如“飞跃”、“天才”、“伟大”、“绝唱”等高大上的词语,简直是浓墨重彩,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海子的极高推崇。然而细看,你会发现,老朱究竟是在夸海子呢,还是在挖苦对方?说白了,这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什么叫“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飞跃”,还“急速”?难道海子的死是为了一次所谓的飞跃?你给我飞下让我看看?什么叫“天才的策划”,还“精心”?难道海子的死是策划出来的?你自己咋不策划一下?海子吃饱撑的了,精心策划一次自杀?

什么叫在自杀中完成了他伟大的诗篇?人都死了还用什么来完成一个诗篇?最后一句倒是靠点谱,说完成了他的“绝唱”,是的,海子以后再不能“唱”了……

当然,做为一名专家,朱大可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但他用如此的语言来定调海子的死,无疑是一种冷血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生命,是珍贵的,对于任何人只有一次!像有人说的生命可以轮回,是靠不住的。海子也一样,死就是死了,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哪有你这样颂扬的?照你这样说,海子即便没有死,也不好意思活了。

人家人都死了,你还在如此评论,简直是,不能说是没安好心,起码太没有同情心了。难道海子真的想死吗?蝼蚁尚且偷生,为人何不惜命?即便我不想活了,我也替家人想想啊,也要替辛辛苦苦养我长大的父母想想啊!也要替我的三个小弟弟想想啊……

其实,海子的死,另有隐情。

海子6.jpg

(四)海子自杀的第一个原因:贫穷

不错,当时的海子还有已经年迈的慈父慈母,还有没有成家和没有成年的三个弟弟,做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所谓“飞跃”“伟大”和“绝唱”而来一次“精心的策划”,去自杀。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的陷入了绝望,他绝不会自杀的。不错,在当时海子的心里,他是彻底绝望了,如果还有一点点希望,他断然不会走那条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天才诗人绝望了呢?

海子原名查海生,但他并不是生长在海边,他于1964年3月24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但他既然名海生,后来又笔名海子,这充分说明海子是有抱负的一个人,有大海一般心胸的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随便就会轻生的一个人。但他还是轻生了。

首先,海子不是神,也不是圣人,他是一个世俗的人,他必须食人间烟火,他必须有七情六欲。

海子自幼长在农村,家境贫穷,但他们却多达兄弟四个,他又是老大,自懂事起,他就承受了很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他必须为父母分忧解愁。但他又不是普通的农民,下地干活,死命地干一辈子了事。而他是一个天才。这正式他的悲剧所在。

天才当然不能一辈子呆在农田里。他要出人头地。海子在4岁时便是神童般的存在。在上世纪60年代,4岁,一般的孩子连12345都不会数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全公社举办的背“语录”大赛,并且轻松拿了第一名。那时候都是7岁上小学,可他5岁就上学了,而5岁和7岁是有很大差别的;他10岁上中学,15岁便考上了北京大学!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神话。

不过一路走来,海子当然很不容易,首先是贫穷。生在贫穷的农村,身后还有一串小弟弟,他的艰苦和辛酸可想而知。放学回家,他总是让弟弟们先吃饭,而自己只吃剩饭。地里的农活忙了,他就从学校跑回家,尽力帮父母干活,他是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一点不留余地。

为了尽可能减少父母的负担,他是一分钱都不会多花的,他上中学时都是啃馒头就咸菜,馒头可不是白面馒头,而是黑得发亮的窝窝头之类的。上高中时学校离家远,为了省下伙食费,他更是经常带着锅和干柴在学校自己做饭吃,会有什么好饭?把米煮熟了就咸菜。如今一个15岁以下的小孩会干啥?而那时的海子就是这样干出来的!

当时的贫寒可以在他后来的一首诗《村庄》里看出:“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他就拼命读书。他上的是北大法律系,但他却喜欢写诗,那时候他结识了大他3岁的骆一禾,后来又结识了大他一岁的西川。19岁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20岁他便发表了《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等名作。

能挣钱了,做为一个孝子,海子当然开始回报父母。第一个月工资90块钱,他便寄回去了60元,而他可是在消费很高的北京,所以他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他还硬省出500块钱为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他还曾把母亲接到北京住了一段。这说明他是有担当的人,断然不会轻易自杀的。

做为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诗人,海子适应不了大学里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后来工作了,但他仍不改自己固执的脾气,他一般不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所以他的绩效工资及奖金等统统被扣除,只能拿到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那点钱根本满足不了他的开支,因为除了自己日常花消,还得攒钱供养在乡下读书的弟弟和父母。

海子曾在一个严寒的冬天走在大街上,冰冷刺骨的风吹散了他的思绪。他走进一个小饭馆,问:“给我一杯酒,我给您念一首诗可以吗?”

也许是他眼神中深深的绝望打动了老板,老板告服务员:“给他一杯酒,让他赶紧走!”

这是海子一生的痛。是贫穷留给他最深的疤痕。

海子的正直的人格使他从不向权势献媚。那次带母亲到北京小住,当时他为了让母亲吃好住好,向朋友借了不少钱。有一次,他带母亲在政法大学的操场上散步遇到一位领导,领导看到海子和一位中年妇女散步,估计她是海子的母亲,就主动向海子打招呼。但他只是轻声“嗯”了一声,并没有过多地搭理领导。

等领导走远后,母亲责怪他不该这样对待他人。海子的回答是:那个人虽然是领导,实际上肚子里的“墨水”并不多,没有必要去和他多讲话。当时的母亲很为难,说海子将来会在这方面吃亏的。

尽管那时候,诗歌很受欢迎,但写诗仍不能当饭吃,他仍要为生活而奔波,他不仅要自己摆脱贫穷,而且想让全家摆脱贫穷。这时,到了80年代后期,中国兴起了下海大潮。既然叫海子,他也想下海试一把。1987年,23岁的海子,不想再担任教职,就准备辞职,跟同学一起去海南办报纸。没想到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他不想让儿子丢下这个铁饭碗,把海子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做为一个孝子,他当然遵从了父亲的意志,但是他倔强的心是异常痛苦的。

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老家。但是,这趟故乡之行带给他的却是更大的失望。海子回到查湾村时已经身无分文,也就没有像往常那样带些礼物回家。刚一进门他就喊着母亲要吃饭,他饿极了。

三个月之后海子就自杀了。身为家中的老大,他不能让家里摆脱贫穷,是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子5.jpg

(四)海子自杀的第二个原因:性格

有哲人说过,性格决定人生。咱们来看看他最知己的好友,即与之齐名的当年的“北大三剑客“之一的诗人西川怎么说。西川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纯洁是怕污染的,简单是怕复杂的,如果你陷入一个复杂的、易污染的环境,你又特别敏感、偏执而倔强,你就很容易绝望,比如屈原,绝望使他投江;比如王国维,绝望令他投湖。他们都是诗人。

海子的性格也有脆弱的一面,而且很孤僻,很孤独。他曾有这样的诗句:“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在一个诗友会上,大家都在讨论评判当时诗人的作品,海子也读了自己的两首诗。结果诗人多多(比海子大许多岁)却说:“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让我们打瞌睡呢。”这句话使海子当众羞红了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于敏感而脆弱的海子,他当时是很受伤的。

还有一次,海子带着作品远赴成都去拜访一位平时很崇拜的诗人前辈。没想到他不仅没得到一丝鼓励,对方还当面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诗,甚至还撰文说,“人类有一个但丁就够了”,这再次打击了海子的自尊心。

还有就是,海子不仅出身贫穷,还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皮肤粗糙黝黑,而且胡子拉碴的(这绝不是为了追求什么另类,其实是他自卑的表现),使他形成了自闭的性格。过度纯洁、固执、敏感、脆弱的性格导致了他的自杀。

(五)海子自杀的第三个原因:失恋

海子的好友西川也曾透露,海子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见到了他初恋的女友。这个女孩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两只羊羔在途中相遇,碰碰鼻子和嘴唇。”海子为她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

可那位女孩却抛弃了他。原因当然是海子太穷。那时海子是生活最困窘的时候,他把工资寄回家之后,自己就所剩无几了。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嫁给了一个深圳人。双方见面后,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

后来海子去远游,还去了那女孩的故乡内蒙古草原,在那里他写下了如此的诗句:“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海子后来又爱上一个女孩,是昌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但最后仍以分手告终。

做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不能养家糊口,不能找到自己的爱情,没有足够的尊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海子陷入了绝望。而这时,两个“道教的巫徒”蛊惑他学气功,让他又尝到了新的失败。练气功失败只是最后的一个刺激而已,并非本质原因。

总之,像天才诗人王勃一样,死于25岁的海子太令人惋惜了。所以,一直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海子那时不自杀呢?

结果是他还得自杀。因为不到两年之后,三毛自杀了;再两年后,顾城自杀了。而他们的自杀更残酷,他们都是自缢而死,把死拉伸成一个过程,更加可怕。而海子是死在一瞬间火车的轰鸣之中的,他的死轰轰烈烈。所以某种意义上,海子是幸运的,因为毕竟80年代,白衣胜雪……

海子7.jpg

最后还是让我们永远记住海子最后的愿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海子传》《海子诗选》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