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年少只看到诸葛亮露骨的聪明 中年历经世事后 方知此人隐藏的智慧
64870

年少只看到诸葛亮露骨的聪明 中年历经世事后 方知此人隐藏的智慧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17:130

(说历史的女人——第1206期)

作为三国中最耀眼的人物,诸葛亮可谓是占用了所有光环,无论是外貌,还是才干。才干方面又是全才,不仅精通理政之道,而且还是用兵奇才。在这些方面,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虽稍有收敛,但诸葛亮的聪慧依然显得夺目。而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聪慧已经不是夺目了,而显得由于太过出头,表现出来的不再是智慧,反而更像露骨的聪明了。诸葛亮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三国演义》为据):

诸葛亮之马谡.jpg

其一是用兵。

曾记年少为了看《三国演义》,连觉都不睡。对诸葛亮到处放火烧曹兵,最感刺激和爽快,用崇拜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每一次曹操方面用兵,诸葛亮都是预先知道,然后随随便便安排关张赵等人埋伏好就行,而曹操大军似乎总是按照诸葛亮的设计进入圈套,然后被烧、被杀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如此鲜明的对比,年少总以为是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愚蠢。如今再看,似乎味道全变,更像是诸葛亮在露骨地炫耀自己的聪明。

其二是用计。

除了用兵,还有用计。诸葛亮几乎是整本《三国演义》的“计谋之神,无处其右者”。诸葛亮用计最狠的对象,似乎不再是曹操了,而成了周瑜。为了对付周瑜,诸葛亮先是草船借箭,让周瑜佩服。又是火攻之计,让周瑜感到威胁。最后在周瑜准备杀他的时候,他竟然连周瑜的老婆小乔都能利用,以小乔之掩护,逃离周瑜的手掌心。年少时不懂世事,如今再看顿觉过分了。

不过还有更过分的,周瑜以孙权之妹设美人计,目的是想把刘备软禁在东吴。但诸葛亮总是早有预先的安排,不但让刘备免于危险之境,还抱得美人归。从而制造了一处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好戏。年少时看此戏,颇为快乐,还跟着在玩闹的时候,满口大叫着“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句子。

至今再看,整个过程都是诸葛亮在耍小聪明,毫无智慧含量可言。而周瑜类同曹操,一面被写着都是绝世之才,一面却尽行愚傻之事。方知,原来都是罗贯中为了过度美化诸葛亮而留下的巨大瑕疵。

其三是识人。

诸葛亮最著名的一次识人,便是对待魏延。

魏延来降时,诸葛亮张嘴便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且不说当时魏延带着头盔,就算头盔摘了,古人头发很长,一个人脑袋的形状也是无法看出来的,除非采用“摸骨”之术。可是诸葛亮不摸不看,魏延刚被带入,诸葛亮便来了一个神判断,说道:

“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刘备求情后,诸葛亮竟说:

“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出处同上)

年少不更事时,看到此时,只是惊叹诸葛亮好神算哪,好想也有如此能力,如火眼金睛一般看穿一个人。然而今再看,方觉大谬。

诸葛亮指责魏延.jpg

如果诸葛亮果然是一流的大才,在良将来降时,哪能耍这种低智的威风?就算要拿出一些威严来,也不用如此草率判断一个人。实际诸葛亮对魏延的已经不是草率判断,简直就是恶语中伤。

再有刘备为魏延说话时,诸葛亮竟然说是他今日饶魏延性命。若诸葛亮真是一个忠君的贤臣,断不能说出这种狂妄之话。因为听这话的口气,好像他才是主子,而刘备倒像个傀儡了。

实际上,在历史上诸葛亮倒真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贤臣,不过很可惜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诸葛亮变味了,他的聪明是露骨的、锋芒是毕露的、让少年人看了直激动、让中年人看了直可笑。也正因此,因阅历问题,年少时只看到诸葛亮露骨的聪明,但在中年历经世事后,方知此人隐藏的智慧。

在三国中,能与诸葛亮奇峰相对的人物不多,司马懿当之无愧算一个。不过有趣的是,在年少时,对司马懿的认识与诸葛亮截然相反。那时候唯喜诸葛亮那露骨的聪明,却对司马懿这种人物鄙夷至极,比如在诸葛亮的空城计面前,司马懿吓得退走,当时只赞叹诸葛亮智谋如神,暗讽司马懿胆小如鼠。可到了中年后,历经人间诸多事务变故后,才知道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至少在司马懿身上,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学习,或者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的,有趣的是这三点,也正好是与诸葛亮相对照的。(当然有人会对此进行别样的评价,可是在生存面前,我们只能更务实)

其一是司马懿用兵。

同样是用兵之道,诸葛亮用兵是显示自己,司马懿用兵是重视团队建设。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时期,基本没机会掌兵,原因是曹操本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而曹丕对司马懿略有防备,再有曹丕时期可用之将才还不少。但到了曹叡,以及以后,曹魏阵营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曹操时期培养的老将先后谢世,另一方面是诸葛亮锋芒毕露的大军出山,魏国只好以司马懿掌兵。

但是司马懿这个人比较沉稳,虽然历经挫折才掌兵,原该扬眉吐气,但他却不然,依然低调处事、夹着尾巴做人。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军中,不是显示自己多智谋,而是以守为攻对付诸葛亮,然后积极搞团队建设。

同样是掌兵,诸葛亮掌兵多年,心腹之将罕见,唯一看中的马谡还是个废材,唯一可用的老将魏延还被他死后用计搞死,唯一留下的姜维又是志大才疏。可用说,诸葛亮掌兵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建立起一支和睦团结的军队。

反看司马懿则不同,掌兵数年后,军中之人几乎皆成司马懿之心腹。当然从大的方面,也就是魏国来看,这是不好的。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也正是司马懿的成功。待到司马懿后来要发动高平陵政变时,这些心腹之将,皆成其夺权的利剑。

司马懿阴险.jpg

其二是司马懿用计。

在司马懿一生中,用的最好的三计:

一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一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

一是釜底抽薪。

首先是走为上计主要表现在空城计。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大军来追,身边兵员不过千余,于是故弄玄虚摆下空城计。其实这个空城计,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其中一个硬伤便是诸葛亮上楼抚琴。原因是诸葛亮弹琴这个细节可以正反理解,可以理解为诸葛亮自信满满,但也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因为过度紧张而故弄玄虚吓唬人。不管怎样,这一计让诸葛亮显得神比天人,当年也是崇拜不行。然司马懿的表现怎么样呢?

当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都认为这不过是诸葛亮故作姿态,怕是空城一座。以司马懿当时所带15万大军,随便拉出来一支冲进去,便可知道虚实。但是司马懿却拒绝了,他选择了撤军。

司马懿选择撤军,表面上看是担心退缩,但仔细去想,方知高明,原因为二:

一是曹魏政权一支争斗比较厉害,想在官场立足,则必须有功劳和政治资本,如此方可与曹氏亲贵并立于朝。而当时诸葛亮的北伐,让曹魏很头疼,满朝文武只有司马懿能够统兵御敌。因此,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只要活着,司马懿就会得到曹魏朝廷的重用。

二是司马懿掌兵时间并不是很久,军中的威信并未足够坚挺,所以他还需要时间。

由此可知司马懿是真正懂得进退之人。这一点,对于一个成年人,尤其一个中年人而言,其中的奥妙,相比是自有理解的。

其次是以逸待劳之计,主要表现在对付诸葛亮的手段上。司马懿善于观察敌我情况,诸葛亮劳师远征,因蜀道之艰险,每次粮草运输都是问题,而粮草供应不足,就无法持久支应前线的大军,于是粮草尽则兵退。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打,只要守好城,拖垮诸葛亮就可以了。一方面是减少了正面厮杀的损失,另一方面是让诸葛亮不断有力量来继续北伐。

最后是釜底抽薪之计。借助诸葛亮的多年北伐,司马懿终于成了位高权重、影响力不可替代的权臣,再加上他也培养了自己的军中嫡系部队。所以到了后期,他才有把握趁皇帝出城的时候发动了政变,一举夺权。

其三是司马懿识人。

最后再说识人,作为一个头部人物,这是必备的本领。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也不如司马懿。

诸葛亮看人挺多,比较著名的有魏延、姜维、杨仪、马谡。

然除了姜维,其余三人都基本是走眼。

魏延并无反意,乃被逼而胡来。

杨仪明摆着就是一个搅屎棍。

马谡在更是一个空谈家。

甚至可以说,诸葛亮其后蜀国混乱的政局,都跟诸葛亮生前的错看人有着莫大的联系。

反看司马懿,则不然,这个低调深沉的老头看好的人物很多,但最著名的当属邓艾。这个人物,是三国末期的名将收官之人。其文武兼备,才干出众,会种田,也会打仗。种田可让南方边军不缺粮,打仗直接玩的是飞行队,击败诸葛亮的儿子,围攻成都,迫降刘备的儿子刘禅。如此一流人物,被司马懿发掘和重用,真是独具慧眼。

邓艾屯田.jpg

结语:总的来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区别,至少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体现出来的聪明,因其太过露骨,在年少时看看过把眼瘾挺好。但是若想学习其聪明在社会上立足,那怕是凶多吉少,聪明还没展示完,就已被“枪打出头鸟”了。然司马懿的行事方式,倒是颇为实用,值得借鉴,首先知己知彼,做什么事都能拿捏好分寸。其次是在做事的时候,就算有了成绩,也不要太高调,夹着尾巴埋头努力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这便是司马懿隐藏的生存智慧!

(文/说历史的女人·不胜寒)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