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之后 终生没有再嫁 打造商业传奇 42岁病逝散尽家财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
在古代,向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至于做生意,挣钱养家更是男人的事。但今天讲到的这个奇女子,却是经商的天才。她尽管命运坎坷,自幼父母双亡,出嫁时同小姑子拜天地,17岁便开始守寡,但她经过自己的打拼,后成为富婆,还曾资助慈禧太后10万两白银,死后80000人为其送葬,令人敬仰。那么此女是谁?有何骄人事迹?本期分解。
(一)嫁人即守寡
这位女子是清朝人,她的名字你也许很陌生,但她有位侄子很有名,即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吴宓曾在一首诗中说:“筑台寡妇比怀清,吴氏义堂有富名。盐业兴家多助赈,诰封一品纪荣恩”。这里的“筑台寡妇”指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即他的伯母周莹。
周莹,字竹君,清朝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三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也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周莹的曾祖父周梅村,是经营盐业的富商,清朝嘉庆时期在三原也是富甲一方。他为人仗义疏财,在当地被称为“周八爷活财神”。但周莹出生时,周家已家道中落,所以,她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大家闺秀;而且她自小就父母双亡,是由兄嫂抚养长大的,所以她并没有一个别人向往的童年。
失去双亲的周莹,自是早早就被哥哥许配给了别人,并且一嫁人就开始守寡了。这如何说呢?
表面上看,周莹是嫁到了一个富豪的家庭,夫家是安吴堡的吴家,男方叫吴聘,其父吴蔚文是位大商人,也曾做过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府知府等官职。
吴尉文负责办理淮盐盐务,就是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他凭借手中掌握的政府发给的专卖盐业执照,在扬州设立“裕隆全”盐务总号,各地又设立分号,一年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官商之一。
吴聘是吴尉文的独生子,但他才十六岁就得了不治之症。当时民间有个说法,把带病结婚叫“冲喜”,认为结婚是“红鸾照命”,可以冲散“白虎凶星”,结婚以后,病人就可消灾免祸。因此吴家决定给儿子尽早完婚。举行婚礼这天,吴聘已经病势垂危,卧床不起。但婚礼不能耽误,怎么办?吴家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吴聘的妹妹女扮男装,扮作新郎代替哥哥同新娘行礼。也就是说,周莹当时是跟她的小姑子拜了天地的。
但这也是无奈之举,逢场作戏嘛,周莹也是理解的。不幸的是,吴家的“冲喜”并没有成功,周莹的新婚丈夫吴聘还是在结婚仅仅10天后,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可以说周莹一结婚就变成了寡妇。
(二)接手衰退的商业“帝国”
吴蔚文就吴聘一个儿子,所以周莹丈夫去世后,她就成了吴家法定的唯一继承人。当然,公公吴蔚文也很看中这个儿媳妇,尽管那时的周莹才17岁,但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干,所以吴蔚文就有意培养这个接班人,让她来接管吴家的庞大家业,至少是暂时接管。因为当时的吴蔚文已经45岁,即便是再生儿子,当儿子长大自己也老了。
如果周莹就这样辅佐公公开始管理吴家的“商业帝国”,也是她的造化。然而不幸再次来临。仅一年之后,公公也去世了。吴尉文在一次外出讨账途中不幸坠入黄河丧生,也导致吴家的许多账簿都随之丢失,也就是说,吴家的债权也因此消失了不少,因为欠债的人很多都巴不得永远不还钱呢。
此时是1886年,中国正处于比较混乱的社会阶段,清朝统治在帝国主义的窥伺和入侵下,岌岌可危,经济也出现大动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家的生意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明显出现了衰落之势,有不少商铺都入不敷出,濒临瓦解。失去了公公这个靠山的周莹才18岁,但她没有退缩,她从容地面对这个困局。
周莹做为一个弱女子,而且是一个年纪轻轻,没有什么阅历的寡妇,自是不能服众。但她毕竟出身大户,是有一些底气的;再加上她父母早逝,从小造就了独立的个性,所以她面对吴家这么大的摊子,并没有手忙脚乱,开始了冷静思考,和果断的行动。她想了一个办法,一个类似“垂帘听政”的手段。
当年年底,周莹将吴家在外地的商号经理都召集回来,由总管家设宴款待,以示东家对伙计们的关怀。大家吃喝完毕后,周莹在大厅一间屋外挂上一道竹帘,她坐在里面听取各地商铺经理的汇报。之后,她分别提出了对下一年度的安排意见。
当时参加宴会的各地商铺经理,有好多都对周莹不服,认为一个年轻寡妇,懂得什么?都抱着敷衍的态度。有的人见东家生意已经衰败,甚至暗中早有打算,另谋他图。大家口头上应付着周莹,其实各有各的想法。
到第二年年底,结算账目时,凡是按照周莹主意办事的商号,都赚了大钱;相反,不执行周莹意见的大都经营不善,甚至赔了本。此后,周莹在总领伙计中间树立了威信,大家无不佩服她在商业经营上独具慧眼、善于理财的本领,她也因此名声大震,很快在吴家的商业帝国扎稳了脚跟。
当时周莹身边也有几十个有能力的人,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周莹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
周莹在管理上雷厉风行,对于背叛吴家的人,她也能果断进行处理。
在吴氏商业占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总经理,和扬州 “裕隆全”盐务总号总经理,想趁原东家去世时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获悉后,对此展开了暗中调查,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迅速撤换了两位总经理。随后,周莹提拔诚实守信的伙计进入商号管理层。为了稳定人心,周莹更是大刀阔斧地将“裕隆全”全体店员薪俸提高了两成,高出扬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使“裕隆全”的员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成为最高的。这极大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裕隆全”的生意没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三)诚信经营,重铸商业帝国
周莹入行不久,并不懂玄妙的生意经,但她以不变应万变,靠着淳朴的信念,诚信经营,一切以信用为上,以百姓需求为上的宗旨,终于重铸了吴家的商业帝国。
1903年,一位画商将几幅据说是宋徽宗的花鸟图拿到安吴堡,高价卖给周莹收藏。但不久,经一位画家鉴定是膺品。周莹找来画商说:“你不应该靠欺骗捞银子。往后谁还敢与你做买卖?你记住,砸招牌的事,是商家最可耻的愚蠢!”
周莹最恨的就是不讲诚信,所以她坚决以诚信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吴家的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有次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出,被一个老人买盐时发现了。老人找到商号总经理来理论。周莹知道此事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公开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人,此举受到高陵县百姓一致好评。她的盐店销售额,几乎在一夜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事后,周莹命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周莹终生坚持的经商原则。对于下属的粮行经营,她常常亲自检查质量,亲自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对于布行,她常常卖布亲自复尺;对于茶行卖的茶叶,她同样亲自品尝。吴家的商品在她的严格管理下,都能经得起消费者检验。
一年秋天,关中棉花喜获丰收。于是关中的许多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周莹则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收购棉花,棉农便将棉花都卖给了她。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年棉花库存充足,周莹独占商机,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而当百姓遭遇灾害,缺衣少粮之时,许多商家纷纷涨粮价,周莹却从不加价,为民解困,获得民众一致赞扬。但此举却引起一些粮商的痛恨,骂她砸了他们的饭碗。周莹听到后笑道:“民以食为天,你若为牟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饭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周莹在经商中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边民喜欢块茶,她就高薪聘请茶叶专家,创造出了“泾砖”茶,成为陕西知名产品;对于当地的特产三原大布,她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对原布工艺多次改进,使三原大布质量不断提升。三原县城的山西街也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大布一条街。
周莹接管吴家的生意后,兢兢业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吴家原有商号个个重新兴盛起来,后来还增设了不少分号。除了继续经营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引外,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地设了总号、分店,甘肃主要经营药材,湖北主要经营布匹。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
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之后,周莹又在关中各地开设当铺,药铺以“仁寿堂”为字号,并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了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泾阳县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吴家的房产,共二十几院,足足占了半条街道。吴家的家业再度达到鼎盛时期,周莹为吴家挣下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巨额财富。
(四)同儿子打官司
周莹掌管了吴家的家业,但她却没有儿子继承。为了吴家的传宗接代,她不得不在本族中过继了一个侄子当儿子,过继的儿子叫吴怀先。
可吴怀先承嗣后,野心勃勃,竟然企图独揽掌家大权,与其母周莹发生了矛盾。周莹深知吴家的今天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于是她一怒之下,到西安道台衙门告状,同儿子打官司。当时的府台兼布政使是樊增祥,他吃了双方的贿赂,并不真心帮助周莹办事。周莹决不放弃,又准备到兰州总督衙门上告。
樊增祥无奈之下,只有将吴怀先叫来说:“你母亲要到总督那里上告,告你个忤逆不孝之罪,这是要杀头的。”他一面恐吓吴怀先,一面又委托咸阳和长安县令出面调解。终于迫使吴怀先来到周莹的公馆,隔帘向周莹长跪请罪,从早上跪到下午,周莹才开恩叫吴怀先起来,一场家务官司就此了结。周莹得到了尊严,也使吴家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五)资助过慈禧的一代“义商”
周莹善于用人,她掌管吴家商业帝国的25年间,揽到旗下的人才成百上千,仅财会人员就多达260多名,这些人为吴家的商业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周莹对自己的属下十分信任,对他们很有人情味。她为了解下情,密切主仆关系,每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在一起聚餐,和属下沟通感情。
她对于那些佃户,也都很关心,经常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后来,周莹干脆把自己的土地放权给佃户经营,佃户自负盈亏,纳税之后,每亩地每年象征性缴纳斗粮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灾祸则当年租金免收,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曾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为此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等自家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她的善举被载入泾阳县志。此外,她还捐款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侠“义商”。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到西安避难时,周莹曾向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的资助,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赐给她。《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国家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宣统二年(1910年),周莹因病去世,享年42岁。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给周莹出殡的当天,四邻乡亲有8万多人自发给她送葬。
然而遗憾的是,吴氏家族因为她是寡妇没有后代,竟然不允许她的坟茔进入她亲自改建的吴氏陵园。
周莹自丈夫去世之后,终生没有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打拼,为吴家的商业帝国,也为晚清的商业界打造了一个传奇,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商界女杰,她的充满智慧和胆识的经商理念,和广济百姓的义举将流芳千古!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安吴寡妇:尘封百年的历史传奇》《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等。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