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攻取元大都,立即派太监保护妃嫔,200年后发现徐达真高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伐、消灭元朝骑兵。
徐达向来擅长带兵打仗,翌年八月初二就一举攻下了元大都。
历史上不少朝代更迭时,一旦都城被攻破,前朝皇室女眷都会遭到凌辱。
但徐达在进入元大都后却一反常态,下令保护好元朝皇室的妃嫔和公主、宫女,并妥善安置她们的衣食住行。
徐达为何要下令保护元朝皇室女眷?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徐达出生于1332年,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祖上几辈都是农民出身。
元朝末年朝堂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尤其像徐达家这样的贫民家庭,更是生活的异常艰难。
自古以来,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早当家,徐达年仅几岁时就开始帮父母操持起了家务,长大几岁后父母便安排他去放牛。
与他一起放牛的,还有另一位小伙伴,那便是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率先走出贫困的乡村,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反元起义军,在军中渐渐站稳了脚跟。
1353年,已经是军中将领的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士兵,徐达看到昔日的发小功成名就,而自己已经22岁了还一事无成,于是便决定跟着他一起参军。
彼时朱元璋手下正缺信得过的兄弟,徐达的加入令他高兴不已。
就这样,徐达跟着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
但郭子兴并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他不仅能力平平,心胸也十分狭窄,容不得军中下属比自己勇猛聪慧。
因此,屡立战功的朱元璋常常受到郭子兴的排挤,在军中的地位非常尴尬。
朱元璋并非池中之物,他不愿追随这样一位目光短浅的主帅,于是便决定自己成立一支起义军。
在与郭子兴摊牌后,朱元璋带走了自己的亲信士兵,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这其中就包括徐达。
然而不久之后,郭子兴逮捕了一位名叫孙德崖的将领,孙德崖的手下拿郭子兴没办法,只好将朱元璋抓起来意图以此要挟郭子兴。
然而,此时郭子兴和朱元璋早已分道扬镳,根本不会管朱元璋的死活。
朱元璋的起义军得知他被抓了,瞬间乱作一团,甚至有人萌生了退军的想法。
危急关头,徐达主动找到抓捕朱元璋之人,提出由自己代替朱元璋当人质。
后来这次冲突顺利解决,朱元璋和徐达再次相聚,朱元璋感动不已,从此在内心对徐达更加信任和倚重。
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后徐达很激动,然而他也很清楚,自己从小生在穷苦人家大字不识几个,要想真正建功立业,不能单靠朱元璋的提拔,自己也要争口气。
于是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充实自己,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兵法,他就虚心向渊博的学者请教。
每次学到新的知识和兵法策略后,他总是反复温习琢磨,再结合自己带兵打仗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徐达兵法”。
多年以来,徐达不仅为朱元璋立下了无数战功,还在很多关键时刻,为朱元璋排忧解难,令朱元璋感恩不已。
1363年7月,朱元璋迎来了称霸大业的关键一战——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
在发兵之前朱元璋忧心忡忡,因为当时他只有20万的兵力,而陈友谅却有60万大军,他的胜算并不是很大。
于是他决定让军中最擅长带兵的徐达出任先锋。
在这次战役中,徐达用兵如神,以小舟搏大船,快速击溃了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朱元璋的部队因此士气大振。
紧接着,徐达就辅佐朱元璋彻底打败了陈友谅,基本奠定了朱元璋的霸主地位。
1367年9月,徐达奉朱元璋的命令,指挥起义军攻打张士诚的部队。
在攻入张士诚的驻军地点平江城之前,徐达对将士们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今日入城,若有人胆敢掠夺百姓财产一律处死!若有人破坏百姓房屋一律处死!若有人离开营地超过20里一律处死!”
徐达一向治军严明,众将士知道这几条军规千万不可触犯。
徐达出手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张士诚苦心经营多年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还俘虏了张士诚的25余万将士。
而明军进城之后谨记徐达的命令,丝毫不敢骚扰城中百姓。
百姓们看到几十万明军浩浩荡荡入城,对城中男女老少秋毫不犯,瞬间对朱元璋的军队伸出了大拇指。
这样攻城而不掠民的军事策略,既是徐达发自内心的善良,也是他身为将领的智慧。
翌年正月,朱元璋终于扫清大部分障碍,在应天登基称帝,并将元朝国号改为“明”,年号改为“洪武”。
新朝建立,第一件事自然是嘉奖开国功臣,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徐达被封为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
从一个贫苦放牛娃,到大明王朝的丞相,这样的身份跃迁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徐达却始终保持初心,像昔日的放牛娃那样谦逊谨慎,从不逾越。
对此,朱元璋很是满意,于是便将另一个重任交到了徐达手上。
当时朱元璋已经稳坐皇位,但元朝骑兵的存在还是令他日夜不安,他深知必须要彻底拔除这根如鲠在喉的“鱼刺”,大明朝才能江山永固。
于是他专门设宴款待徐达,命令徐达率军北伐。
宴席上,朱元璋询问徐达打算如何对付元军。彼时徐达已经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了,他自信地说道:
“一鼓作气,直捣元都,必定能够取胜!”
朱元璋听后大喜过望,因为他太了解徐达了,徐达一向谨小慎微,从来不会自夸海口,只要徐达说能胜利那就是十拿九稳的。
不久后,徐达率军出征,与朱元璋的另一位猛将常遇春紧密配合,一举拿下了卫辉、彰德、广平等城池。
元顺帝得知徐达的目标是攻下大都,于是便带着太子仓皇出逃,然而在逃到开平(今河北唐山)一带时,还是被徐达困住了。
眼看元顺帝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常遇春兴奋不已,打算带着元顺帝的人头去找朱元璋邀功。
然而,徐达却在常遇春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在包围圈放开了一个缺口,云顺帝趁机逃走了。
事后,常遇春气急败坏地找徐达对质,责怪他不该放走元顺帝,不料徐达平静地说道:
“元顺帝是帝王,和普通的俘虏不一样,我们抓到他后不管是原地斩杀还是分封为王,都不是妥当的处理办法。如今他已经是丧家之犬,倒不如让他自生自灭。”
常遇春与徐达不同,他是个生性好战、喜欢杀戮的将领,他认为徐达此举是给大明朝留下了一个后患。
于是常遇春便将此事禀报给了朱元璋,但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徐达放走元顺帝而处置徐达。
除了对元顺帝网开一面,徐达还做了另一件令常遇春不理解的事,那便是下严令保护元朝皇室女眷。
话说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后,并没有大开杀戒,依然像当年攻打平江城一样,要求士兵不得破坏城中房屋、商铺,不得抢夺百姓财产。
不过元大都和平江城毕竟不是一回事,元朝作为落败的王朝,吃喝享乐的元朝皇室亲眷,难免会引起明朝士兵的敌对情绪。
但徐达认为,后宫的女眷向来是皇权的附属,她们并没有权利决定朝堂之事,也没有作出危害百姓的事。
倘若任由她们沦为战争的牺牲品遭人欺凌,未免太可怜了。
于是,他下令明朝士兵一律不得进入元朝皇宫,只派了一些随行的太监进入皇宫,保护宫殿内的妃嫔、公主、宫女等。
这一举动令元宫里的女眷感恩不已,天下百姓得知徐达的做法后,也纷纷夸赞他心地善良、治军有方。
就这样,徐达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元大都,城中百姓的生活秩序也很快恢复了正常。
后来,徐达班师回朝,还不等他人到朝堂,有关他的美名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非常满意。
为了表示对于徐达的器重,朱元璋亲自到龙江迎接,并将他封为魏国公。
之后,徐达继续为朱元璋卖命,四处征战、练兵,为朱元璋紧紧守住了“北大门”,明朝北部的边疆地区因为有他坐镇,也渐渐稳定下来。
这样的功劳,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赞扬,但徐达深谙君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始终都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
每次打仗归来,他都轻装简行前来汇报军情,并且在第一时间上交帅印,打消朱元璋的顾虑。
这样有能力又知进退的兄弟,朱元璋自然是非常欣赏的,常常破例嘉奖徐达。
有一次,朱元璋设宴招待徐达,对徐达说道:
“爱卿替朝廷南征北战几十年,劳苦功高,朕把以前住的吴王旧宅赏给你居住。”
不料徐达一听立马推辞,表示自己不敢住皇帝住过的宅子。
面对徐达的再三推辞,朱元璋心生一计,让身边的侍从不断给徐达斟酒,直到徐达喝趴下了才罢休。
随后,朱元璋命人将徐达抬上了吴王府邸的床上,就算是给他搬了新家。
半夜,徐达酒醒了一些,迷迷糊糊中感觉自己所处的房间有点陌生,于是他便询问侍从这是哪里。
侍从告诉他,这是朱元璋以前住过的吴王府。
徐达一听立马一个激灵从床上窜起来,朝着皇宫的方向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赶快离开了吴王府。
此事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后,朱元璋对徐达的恭敬态度非常满意,也就不再强迫他收下吴王府邸,而是给他另外新建了一处宅子。
且不说朱元璋赐豪宅的举动,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徐达的表现至少通过了朱元璋的某种试探。
对于这种不露痕迹的试探,朱元璋乐此不疲。
相传有一次,朱元璋约徐达一起下棋,在下棋之前朱元璋交代徐达不要顾及君臣身份,只论棋技高下。
徐达本身对下棋也有一定研究,因此当二人对弈之后,几个时辰过去了都没有分出输赢。
到了最后关头,朱元璋接连占了上风,但徐达却不肯再落一子。
朱元璋一脸疑惑:“你怎么不落子?”
徐达恭敬地抬手说道:“请陛下仔细看这棋局。”
朱元璋定睛一看,棋上的黑白棋子刚好摆出了“万岁”两个字。
朱元璋顿感绝妙,不禁哈哈大笑夸赞徐达忠心不二,并赏给徐达一座花园。
为了进一步稳固君臣关系,朱元璋后来又打起了另一个算盘。
1373年,他专门把徐达召进宫,一本正经地问道:
“听说爱卿的长女妙云,是个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徐达以为朱元璋看上了自己的女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
不料朱元璋紧接着说道:“要不,我们结为儿女亲家吧!”
徐达听后瞬间松了一口气,但凭心而论,他依然不想与皇家沾亲带故。
况且当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已经娶妻,自己的掌上明珠也就只能嫁给其他藩王,日后也要跟着夫君前往封地,徐达当然是不愿意的。
于是他只顾着喝酒,边喝边说外人对于自己的女儿过奖了。
朱元璋身为君王,想要给儿子找个媳妇自然不需要臣子点头,他看徐达没有明确答复,于是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继续说道:
“我的四子朱棣已经快到娶妻的年纪了,我看她和妙云年纪相当,不如你就把妙云许配给他!”
徐达见朱元璋态度坚决,又想到朱棣的确才能出众,便应下了这门亲事。
就这样,朱元璋和徐达成为了儿女亲家,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对于徐妙云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
不过彼时徐妙云只有12岁,考虑到她还没到结婚年纪,马皇后便把她提前接进宫里,教授她学习礼仪,顺便让她和朱棣培养感情。
三年后,朱元璋为朱棣和徐妙云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两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徐妙云给朱棣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
看到女儿过得很好,徐达感到很欣慰,对老朱家也就更加忠心了。
后来另一位丞相胡惟庸,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打算与徐达结为盟友,但徐达深知官员结党是对皇权的挑衅。
于是他坚决拒绝了胡惟庸,并表示自己终生不会结党。
胡惟庸拉拢徐达不成,便对其心生怨恨,想要将徐达赶出朝堂。
为了实现这一政治阴谋,胡惟庸先后多次企图收买徐达的管家,怂恿管家与他里应外合,捏造证据陷害徐达。
不料管家曾经受到徐达的恩惠,又敬佩徐达刚正不阿的品格,坚决不肯背叛徐达,胡惟庸只好作罢。
后来,胡惟庸意图谋反被朱元璋诛杀,不少大臣都因为胡惟庸受到牵连,而徐达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这个近乎完美的草根兄弟,朱元璋忍不住当朝夸赞:
“徐达不骄不躁,不近女色,不图金银,为人光明磊落,是我朝真正的大将军啊!”
或许正是这样发自内心的欣赏,让生硬多疑、热衷铲除异己的朱元璋,从来没有对徐达下过手,而徐达也平稳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直到1384年10月,在外镇守边疆的徐达不幸生病,背上长了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朱元璋非常担心,便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敕书前去慰问,后来又将徐达接到京城医治。
翌年二月,徐达的病情再次恶化,最终病逝在家中。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甚至为了徐达罢朝多日,亲自去参加徐达的葬礼。
每每提到徐达的丧事,朱元璋都忍不住哀叹:“天何夺吾良将之速!”
徐达下葬时,朱元璋为了悼念这位好兄弟,下旨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并赐予他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的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徐达长达两千多字的神道碑文,也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可见,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情义十分深厚。
纵观徐达的一生,作为将领他治军有方、用兵如神,作为臣子他恭恭敬敬、从不逾越,作为兄弟他重情重义、绝不背叛。
可以说,人生中的每个角色,徐达都扮演的近乎完美。
徐达百年之后,他的儿女后代能够得以善终,这都得益于他生前积攒的福报。
如此骁勇善战、高风亮节的徐达,的确堪称历史名将!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