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南京农妇卖鸡蛋,包袱皮被人看中买走,专家:这是天王诏书
1980年冬天,一个古玩店老板到市场上买菜。
一阵卖鸡蛋的吆喝声传来,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农妇,一块包袱皮包着几十个鸡蛋,他没有过多地注意,转而要进市场挑菜。
然而没走几步,他突然察觉到鸡蛋摊子上的异样,急忙跑回去买下了全部鸡蛋。
没多久一件当世仅存的珍贵文物——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亲笔诏书横空出世。这件文物究竟有何背景,它又是如何辗转流落到农妇手中的呢?
清道光十九年,远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国,国会经过一场激烈辩论后,以271票赞成、262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一项军事行动。
次年6月,47艘英国战船出现在珠江口,随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两个月的时间,四千多英军、几十艘战船从中国南端的广东一路打到皇城外的天津,大清朝廷这才从天朝上国的大梦中醒来。
但反应过来的清廷没有将组织反攻当作第一要务,反而承诺英军严惩林则徐,南下谈判。经过两年的打打谈谈,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一段耻辱的历史就此开始。
这场战争前后,一个叫洪秀全的读书人先后四次参加广州院试,均以落榜告终。
他悲愤交加、大病一场。昏迷中他仿佛听到一位老者对他说,他是奉上天的旨意来到人间的,他的任务是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抛弃了孔孟之道,转而信奉“拜上帝教”,成为一名传道士。他自称天父之子,耶稣的弟弟。虽然从未读过《圣经》,却对其中教义稔熟于心,并且加入了他自己的理解。
当时的两广百姓正经受战争的摧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对洪秀全口中的光明未来,他们宁可信其有,于是纷纷加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
随着拜上帝会的壮大,官府与教会的矛盾与日俱增。道光三十年,洪秀全下定决心与清廷分庭抗礼,命令数千教众集结于广西桂平县金田团营。
咸丰元年末,洪秀全振臂一呼,响应者展开了与清军的血战,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由此创立,洪秀全自任天王。
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诞生五路主将,先后转战江口、永安、全州等地,数次大破清军围剿,势如破竹。
在永安,太平天国用半年时间完善了政治体制,天王洪秀全为政治元首和宗教领袖,临朝不理政。
杨秀清以东王、军师身份总揽军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各司其职。
官制、军纪、礼仪、法理等有了明确规范后,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初步条件。
按照东王杨秀清的方针,太平军大举北上,一路攻略两湖,一路奔袭南京,《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等檄文广为流传。
各地纷纷响应,另一支反清武装捻军也在长江以北攻城掠地,与太平军互为援手。
咸丰三年,武昌、江宁府(南京)先后落入太平天国手中,江宁府被改名为天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
随后的十年里,太平天国攻占了六百多座城市,坐拥半壁江山,势力达到巅峰。
当时对内,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文件,宣布土地天下人共有,按人口分配,以实际形势制定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对外,太平天国以铲除清王朝为目标。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曾向洪秀全提议:英国帮助太平天国夺取江山,事成之后太平天国与英国平分中国,但被洪秀全一口回绝。
1856年,北王韦昌辉从前线返回天京,诛灭了杨秀清及其家人、下属,取代了他的位置。翼王石达开回到天京后,指责韦昌辉行事残忍,负气出走,韦昌辉又下令屠戮了石达开全家。
得知全家被害后,石达开起兵讨伐韦昌辉,太平天国陷入内战。为了平息石达开的怒火,洪秀全处决了韦昌辉,恢复了杨秀清的名誉,这场内战才得以终结。
天京事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杨秀清企图自行建国,取代洪秀全,是洪秀全密令韦昌辉返京诛杀杨秀清。
也有人说韦昌辉在前线指挥失利,怕受到杨秀清责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杨秀清。
时过境迁,当时究竟是各种起因已不可考,但无论如何从那时起,太平天国不再是铁板一块,在与清军的鏖战中渐渐力不从心。
1858年,清军已经打到天京城下。幸而民心未失,又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后起之秀指挥抵御,天京得以坚守数年。
4年后,天京城外的各据点被曾国荃麾下湘军逐一拔除,陈玉成战死,天京城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而此时的洪秀全也已经病入膏肓,他在病床上拒绝了李秀成放弃天京转进中原的建议,反而向太平军宣扬不久后将有天降神兵。
1864年,神兵没有到来,洪秀全却先一步去见了天父。洪秀全死后,他的儿子洪天贵福成了幼天王。
当年天京便即陷落,统治中国南方14年的太平天国倾覆。1872年翼王石达开余部被剿灭,从此再无太平军。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何仅仅持续十几年,史学家从各个方面给出了原因,如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内部分裂、思想封建等。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且直接的原因并没有受到重视,那就是太平天国内部的用人失当。在举例说明之前,我们先来不妨先来了解一件趣事。
1980年,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一百多年后,新中国进入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时代。
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冒芽,许多新兴行业充盈了市场经济,古董文玩便是改革开放后迅速打开市场的行业之一。
南京市民老胡对古董鉴定颇有心得,但改革开放前这门手艺被认定为牛鬼蛇神,因此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现在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他纵然已经年近七十,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了一间古玩店。
日子一天天地过,老胡的古玩店没有给他带来大富大贵,但背靠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他的吃穿用度却也不用发愁。
而他在事业上唯一的愿望,就是见识到更多珍贵的古董文物。
当年12月的一天早上,南京城弥漫多日的云雾消散,气温在阳光的直射下有所回升,老胡心情大好,决定趁暖和去附近的市场转一圈,买点新鲜食材。
一路悠闲踱步,刚到菜市场路口,一阵吆喝便传到耳朵里:“卖鸡蛋喽,自家的新鲜鸡蛋,又香又便宜!”
本来就打算赶上啥买啥,老胡听见吆喝声,下意识地循声望去。发现卖鸡蛋的是一个农妇,周身衣着朴素,脚下摆着一篮鸡蛋,篮子外还有十几个用块黄色包袱皮裹着。
原本老胡寻思着先去市场里面看看,最新鲜的肉蛋蔬菜都在那里。走了几步,他却突然愣了一下神,又回头望向农妇的鸡蛋。
吸引他的不是那几十个鸡蛋,而是包裹鸡蛋的包袱皮。原来那块包袱皮不是普通的黄布,而是绸布,上面满是红色的斑驳,好像是文字和印纹。
这年头农村没人认得古物,许多文物都被当作不值钱的物件毁掉了。可事实上,依旧有很多人靠这些旁人眼中的破瓦罐和窗户纸发了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想及此老胡当即朝农妇走去。
走近观瞧,黄布上确实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两个斗大的印文,虽然具体写的什么还看不真切,但老胡多年鉴定古董的直觉告诉他,这准是古物。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开口询问:“这鸡蛋咋卖的?”
“三毛钱一斤。”
“这么贵啊!”老胡像对鸡蛋感兴趣的买主一样,摆出讨价还价的架势。
农妇见他有买鸡蛋的想法,热情洋溢地向他推销:“不贵不贵,这是我们自家土鸡下的,三毛一斤很便宜了,你要是想买我再给你便宜点。”
“嗐,算了,大冬天的出来受冻,你也不容易,这些鸡蛋我都买了吧。”说着,老胡伸手进兜掏出两张五块纸币递给农妇:“这些够了吧?”
农妇受宠若惊,不断向老胡道谢。而老胡摆摆手,抓起篮子便作势要走。农妇赶忙拦下他:“同志,我这篮子不卖的!”
“啊?那我没法带回去啊!”老胡眉头一皱,作为难状,转而又跟农妇打商量:“这块布也不值钱,要不把这个给我吧,用它装。”
农妇一想老胡说的在理,便答应了。就这样,老胡将鸡蛋和步全部拿走了!回到店里,老胡摊开绸布细细辨认,这下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字:
“朕诏答天豫薛之元弟知之 万有爷哥朕主张 残妖任变总灭亡 诏弟统兵镇天浦 兼顾浦口拓省疆……”
布的一侧是一大一小两枚方印,大印正中写有“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左右分别写着“斩邪留正”、“奉天诛妖”和“金”、“玺”等繁体字。小印上则是“上帝圣旨天生真全坐山河”文字。
老胡按其内容和自己的经验推断,这竟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亲笔诏书。书中的“爷”指的是天父上帝,“哥”是天兄耶稣,而“朕”就是洪秀全自己。
此前洪秀全亲笔诏书从未被发现过,洪秀全的印玺也被清军将领偷偷熔成了金条,再无机会得见。如果这件诏书是真的,那可真的是稀世珍宝了!
但老胡自己不敢妄下论断,他带着这张绸布找到了当地博物馆。专家的鉴定结果与老胡一致,这确实就是当世仅存的天王诏书。
由于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非常脆弱,专家尝试着询问老胡,是否愿意把它捐献出来。
而老胡也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正因此举,现在这份诏书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让百年之后的我们能够得见这一宝物。
那么这件事与太平天国的覆灭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老胡发现的这份天王诏书是一份嘉奖诏书,受到嘉奖的是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领薛之元。
1858年秋,薛之元率领五千太平军,赶赴天京以西的天浦与清军交战。这次战役中,驻守天浦的太平军成功抵御了清军的进攻,守卫住了天京西侧门户。
交战过后,洪秀全龙颜大悦,对薛之元以“弟”相称,亲笔写下这封诏书,封他为“答天豫”(豫为太平天国爵位之一),并命他继续镇守天浦。
然而纵观薛之元的一生,他根本不值得信任,而洪秀全对他委以重任是重大失误,也是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覆灭的导火索。
薛之元是河南固始人,按照家里的排行,人们称他为薛小。最开始,薛之元投靠的是捻军首领李昭寿。
后来李昭寿接受了清庭官员何桂珍的招降,薛之元也随李昭寿一同投降,从农民起义军摇身一变成了清兵。
投身清庭的李昭寿过得并不如意,他又找到了老部下薛之元,于是薛之元同他一起杀了何桂珍,这次他们投靠了太平天国。
加入太平军后,薛之元成了李秀成的部下。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天浦之战,受到了洪秀全的青睐,从此平步青云。
在前线,清军间谍看准薛之元的心性,对他加以利诱,薛之元当即派亲信到清军将领德兴阿营中商讨投降之事。
德兴阿告诉薛之元的亲信,要想表达诚意,那就献出太平军占领的江浦县城,与清军合攻六合。
江浦与六合,便是天浦之战时清军久攻不下的要塞。没多久,薛之元带着12000太平军剃发降清,献出了江浦城。
清庭对他的投诚表示赞赏,给予他四品顶戴,赐名薛成良,但清庭比洪秀全理智得多,没有重用这个反复无常的将领,仅仅将他归于江南大营,命他驻守九袱洲。
1860年,薛之元的老领导李秀成亲率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薛之元放弃九袱洲率众逃走。路上粮草匮乏,他便纵兵劫掠百姓,一时间当地人心惶惶。
清军本就对他没有寄予希望,百姓被抢的事情传到清军耳中,他的主子亲自出兵剿灭了他的部队。不久后太平军在安徽滁州发现了他,将他捕杀。
而就是这样一个赤裸裸的三姓家奴,竟然得到了洪秀全的重用,还赐封爵位,简直不可思议。
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不是洪秀全唯一一次看走眼,洪秀全也不是太平天国唯一一个不擅用人的领袖,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杨秀清也曾几次三番用人失当。
1853年,朱锡琨、黄益芸率领太平军北征,结果被清军焚烧大营,黄益芸战死,太平军大败而归。
出征的太平军中有一名总制名叫林绍璋,这是第一次领兵出征。别的部队都只剩下残兵败将,林绍璋却完好无损地将麾下一千多人带了回来。
这一战绩引起了杨秀清的注意。事实上第一次领兵作战就能在战败之际把队伍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人才。
但是仅凭这一战就把整个国家的精锐军队交到他手上,就太愚蠢了。
1854年,夺取湖南的西征大军整装待发。临行前,主帅人选问题成了重中之重。韦昌辉、石达开等名将都在西征军中。
然而杨秀清想要从基层提拔自己的势力,于是他想到了上次北征中出了一把小名的林绍璋。
与太平军对垒的湘军此时刚刚组建,连训练都没有完成,林绍璋认为这只军队不足为虑,刚一到达便带领2万太平军精锐奔袭重镇湘潭。
夺取湘潭的过程进展顺利,但没多久湘军的援军赶来,林绍璋没有考虑筑垒防御,而是针锋相对地与湘军打水战,结果七战七败,实力大大受损,已经不具备持续占领湘潭的条件。
为了能带走更多财物,林绍璋不顾湘军擅打水战的优势,坚持选择走水路,被湘军堵回湘潭。
返回湘潭途中,清军又设下埋伏,打得太平军落花流水。最终两万精锐被林绍璋挥霍一空,只有四个骑兵跟着林绍璋逃了出去。
原本湘军初创,实力不足,在此前的作战中频频失利,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受到了清庭和湖南士绅的冷嘲热讽,湘军差点办不下去了。
经此一役,湘军名声大噪,逐渐成为清庭的倚仗,最终正是这支军队一步步剿灭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倾覆后,曾国藩都曾不解地询问狱中的李秀成:林绍璋这号人是怎么能被太平天国封王的?
可以说,杨秀清的用人失当,给整个太平天国掘好了坟墓。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李秀成在清庭牢狱里总结了“天国十误”,林绍璋突袭湘潭、洪秀全用人失当赫然列于其间。
如今太平天国运动已过去了百余年,但那封敕封爵位的、又是洪秀全亲笔书写的诏书却留存了下来。他不仅仅昭示着洪秀全的识人不明,也充分说明了封建时代不可救药。
参考资料:
吴彤. 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J]. 史学集刊, 2020, (6):63-72.
许辉.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悲剧人生[J]. 炎黄地理, 2022, (4):17-20.
梁家贵, 张青松. 晚清淮河流域匪患与治理:以捻党为中心之探讨[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第33卷(2):36-44.
丰木色子. 天王洪秀全印玺今何在[J]. 中外文摘, 2020, (13):62-63.
- 0003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