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女孩执意嫁给黑人,婚后意外得知:老公是奥巴马亲弟弟
文|暗里着迷
编辑|林画
2008年,一名河南女孩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执意嫁给一名交往多年的黑人。
婚后不久,她竟意外发现自己爱人的哥哥,正是不久前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
美国总统的亲弟弟,竟然是一名中国女婿?
随着奥巴马的上台,这条新闻也引得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那么,随着身份的揭露,这对夫妇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从内罗毕到深圳
马克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内罗毕,内罗毕是非洲肯尼亚的首都,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黑人国家。
马克是一名黑白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一名美国白人,父亲则是地地道道的肯尼亚黑人。
说起来,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靠着日复一日的努力,成功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之后更是带着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光环回到了故乡。
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才能一展胸中的抱负,可惜踌躇满志的他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快就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事实证明,他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失败后的马克父亲并没有想过重整旗鼓,而是靠着酒精来麻痹自己脆弱的内心。
不仅如此,酒后的他还经常对自己的妻儿拳打脚踢,以此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马克记忆中的童年,母亲的哭声、父亲的咒骂、以及浑身的伤痕。对他来说,父亲就是世界上最凶残的恶魔。
除此之外,他在学校里也不受待见。同学们都嘲笑他混血儿的身份,用最恶毒的话语攻击他,甚至殴打他。
成长在如此恶劣、糟糕的环境里,马克并没有沉沦。他的母亲向黑暗里的一束光,给予了他向前的力量。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勇于向命运发起挑战的人。任凭外界风高浪急,马克总会寻找到适合学习的港湾。
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直到黎明的曙光来临。
马克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布朗大学物理和数学的双学位,还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
不过,他的运气有些不好,9·11爆发后,他不幸失去了工作。
之后又因自己的肤色问题处处碰壁,始终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他看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招聘信息。这是深圳一所大学发出的招聘邀请,工作内容是教学英语。
吸引马克目光的是丰厚的薪资待遇,每个月可以拿到8000元人民币。
这个工资水平,放在新世纪初期,确实算得到高薪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国内的人均GDP,一年也就不到9000块钱。
唯一让马克感到犹豫的,是担心去到中国之后的生活问题。
毕竟西方的主流媒体,一直在进行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之后他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中国。
发现媒体上的内容与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有非常大的出入,于是他选择应聘这份工作。
在深圳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喜欢上了这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这里没有西方世界的种族歧视,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
做了一段时间的外教,他便辞去了这份工作,进入了一家中国通讯公司。为了不让语言成为生活和工作上的阻碍,他下定决心学习中文。
工作之余,马克喜欢带上一部英汉词典和一份中文杂志,来到茶馆里边喝茶,边学习。也是在这里,他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缘定中国
刘雪华是一名河南女孩,她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她就喜欢上了古典文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都喜欢往大城市闯荡。
刘雪华也一样,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深圳,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家茶馆里,每天她都会见到各种各样前来喝茶的人。
马克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在她看来,外国人不是应该喜欢去咖啡馆里喝咖啡吗,怎么会像个中国人一样天天来这里喝茶呢?
当她怀着好奇心走到马克旁边时,发现对方竟然在学习着中文。听着对方奇奇怪怪的发音,她忍不住开口进行了纠正。
马克短暂的诧异后,便虚心的向刘雪华求教了起来。
这反而让刘雪华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不过她还是用心的教着对方如何进行正确的发音,如何发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在回去的路上,马克脑海中一直浮现的是那个穿着一身旗袍,温柔善良,脸红害羞的姑娘。
此后的日子里,他呆在茶馆里的时间更久了。每天都会趁着刘雪华空闲下来的时候,去找她请教中文。
一来二去,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
2005年的一天,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不过刘雪华并没有马上向家里告知这个喜讯。她担心父母不会同意自己与对方的交往,但这样的大事终究是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的。
在他们交往后的第二年春节,刘雪华带着马克来到了农村老家。
二老在听说女儿的男朋友要过来时,手忙脚乱的做着准备。但当他们第一次见到马克时,还是一阵措手不及。
马克非常重视这次的见面,为此很早就开始准备见面礼了。
双方的第一次见面,还是非常愉快的。如果马克是一名中国人,可能刘雪华的父母当场就会表示对他们的支持。
可惜马克外国人的身份,还是让二老心中多了一层顾虑。
他们担心女儿以后也会跟着对方去国外,至此天南海北,再难有相见之日。
对于二老的担忧,马克也很能理解,他对此承诺到,今后都会一直生活在中国。
话虽如此,二老也并没有表示出要支持两人的态度。刘雪华的母亲还私下里让女儿尽快与马克分开,重新找个中国人交往。
本是乖乖女的刘雪华,这一次却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她态度坚决的表示一定会与马克结婚的。
因为这事,刘雪华和父母闹了一些不愉快。马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常常与二老联系。
时间一久,二老也被马克的真情打动,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2008年,两人在亲友的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也是在这一年,奥巴马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马克和奥巴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正是来自肯尼亚的巴拉克。
1960年,巴拉克成了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名留学生。
在这里,他认识了奥巴马的母亲邓姆纳,不久后他成功俘获了邓姆纳的芳心。
邓姆纳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美国白人家庭,她的父母非常反对她和巴拉克交往,但显然这样的反对并没起到丝毫作用。
她不仅和巴拉克成了恋人,还和他同居,并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正是奥巴马。
然而邓姆纳不顾一切所换来的,却是来自巴拉克的背叛。
巴拉克并没有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反而在去哈佛大学进修后,就另寻新欢,抛弃了邓姆纳和儿子。
后来带着孩子的邓姆娜虽然也结过一次婚,但很快就因与对方难以相处离婚了。奥巴马从小就被母亲带着长大,并没有体会到父爱。
这件事也成了奥巴马的遗憾,有了妻儿的他,曾在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演讲中说道:一个男人真正的勇气,是从愿意养育子女开始的。
奥巴马成年后,得知了自己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那时他就非常想见见对方。
1993年,奥巴马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这位弟弟正在美国工作,兴奋的他立马放下手头上的事找到了对方。
兄弟相见,自有一番感慨。
不过两人此前从未有过交集,除了血脉的联系,并不存在什么情感基础。
加上当时两人正值年轻,都在为事业奔波,也就没有经常联系,后来马克来到中国后,两人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少了。
但是像结婚这样的大事,马克还是会告知自己亲人的。
那个时候刚刚当上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显然是没办法过来参加弟弟婚礼的,不过他还是给自己的弟弟发来了一封祝贺的邮件。
刘雪华也是在婚后意外看到了这封邮件,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是美国总统的弟弟。
这件事她从未听自己的丈夫说过,只知道丈夫来自非洲的肯尼亚。
毕竟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过奥巴马的生平,谁又会把这两个毫不相关的国家联系在一起呢?
刘雪华当即就从丈夫的口中得到了答案,他的丈夫并不想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只想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
刘雪华也很尊重马克的意愿,把这个秘密埋藏在了心里。
那么,关于奥巴马的弟弟成了中国女婿这件事,又是怎么闹得世界皆知的呢?
“国际公民”马克
就在奥巴马当上美国总统后不久,《纽约时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就是“奥巴马的弟弟在中国”,之后英国的《泰晤士报》深度挖掘了马克的中国生活,提到马克娶了个中国姑娘的事。
一时间马克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想方设法的联系他。不堪其扰的马克,只能带着刘雪华跑到海南躲避舆论风波。
虽然他不想顶着“奥巴马弟弟”这样的光环生活,但这些事光靠躲避是没办法的,于是他也只好顺其自然了。
马克不愿接受采访,但他在中国的经历还是被媒体全部挖掘了出来。这时人们才发现,如果抛弃掉那个光环的影响。
马克的生活也只是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特别一点的,或许是他在工作之余,还非常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是一名“五星级志愿者”,即注册满志愿者工作两年的时间,并志愿服务了1500个小时以上的人。
同时,他也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支援工作者。
2009年奥巴马率领团队访问中国,在短短66个小时的访问时间里,奥巴马特意抽空与马克和刘雪华见了面,并留下了这张合影照片。
如今,马克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1年的时间了。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不仅拥有七级汉语证书,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还非常喜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对文言文颇为精通,能没有障碍的阅读诸如《红楼梦》《道德经》这类名著。
空闲的时候,他会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生活困难的儿童筹集善款。
2012年6月,他收到外经贸大学的讲座邀请,进行了题为《国际公民的社会责任》演讲。
他向台下近五百名师生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着重讲了在中国生活的感悟。认为通过做慈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深厚的家庭哲学。
后来,他还写了一本半自传体小说,书名就叫《从内罗毕到深圳》,讲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与爱人的相识相知的故事。
抛开他哥哥带来的光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出生悲惨,最终通过知识改变了人生命运的人。
他当年毅然决然选择来到中国的做法,回过头来看也非常正确。
不仅在这里靠自己的努力打拼下了一番事业,而且还找到了人生的幸福。
平安喜乐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