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上海商人进军东京火葬业,操办安倍火葬,外国网友:快成日本省了
65199

上海商人进军东京火葬业,操办安倍火葬,外国网友:快成日本省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6:16:461

2022年7月份,一则爆炸性的新闻席卷全球: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街头发表演讲时,遭到持枪人士袭击头部,最终不治身亡。

这一消息令不少网友炸了锅,各种观点在网络上不断发酵,直到安倍下葬网络热度才略微下降。

不过在安倍下葬后不久,另一个话题又突然在日本论坛爆了:

安倍晋三的火葬仪式,竟然是被一家中资控股企业操办的!

而这家企业几乎垄断了东京的火葬场!

日本前首相的葬礼,为何会由一家中资控股企业操办?

究竟是哪位中国好汉,垄断了日本东京的火葬场事业?

这还要从2021年说起...

2021年9月,日本知名民族企业“麻生集团”提交了大量持股的变更报告书。

报告显示,麻生集团将其持有的广济堂股份进行了抛售,持股比例由原先的约20%降到了12%左右。

这家麻生集团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产业,在日本当地很有影响力,因此这一股权变化引起了日本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那么,麻生集团抛售的股份去了哪里呢?

经过记者调查,发现是由中国企业家担任会长的Laox(乐购仕)集团“全球员工派遣”公司,接收了这些股份。

之后不久,这家中资企业就成了广济堂的第一任大股东。

再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商业操作,广济堂名下的子公司东京博善株式会社被划入了这家中资企业的控制范围。

而这个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日本东京最大的火葬服务企业。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在日本东京一共有9家火葬场,其中6家均由东京博善株式会社控制运营。

有公开资料显示,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年销售额高达9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4.5亿元),企业的净资产更是高达35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7亿元)。

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火化仪式,就是由这家企业旗下的火葬场负责操办的。

理清这几家企业的关系后,我们不难发现,安倍晋三的火化仪式,的确是由中资控制的企业来操办的。

这一事实被挖掘出来后,不少日本网友就炸了锅,他们纷纷在网上酸溜溜地说:

“天呐,日本首相的葬礼,竟然是由中国商人操办的!”

“日本人到死都摆脱不了中国。”

“中国的企业垄断了日本东京的火车场,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虽然不少网友戏谑地将此事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但说到底,这不过是很正常的商业活动,在官方层面这事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这时候,一些来自国内的网友也跟着凑起了热闹,纷纷好奇究竟是哪位中国好汉,垄断了日本东京的火葬场?

其实,这位垄断东京火葬场的大佬,正是中国企业家罗怡文,此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罗怡文是上海人,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

大学毕业后,罗怡文在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从事勤务工作,但这份工作的薪水并不高,工作内容也非常乏味。

工作一段时间后,罗怡文深感前途渺茫,不愿意继续窝在这个百货公司,便毅然选择了辞职。

后来,罗怡文经过慎重考虑,只身去了日本。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罗怡文还是个稚嫩的小伙子,日语也不熟练,因此初到日本时他也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他深知,自己既然破釜沉舟来到了异国他乡,就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和父母的悉心栽培。

于是,他先找了一份普通工作,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同时建立自己在日本的交际圈子。

虽然这次的工作依然很平凡,但罗怡文却时时刻刻关注着身边的人和事,试图寻找能够让他一展拳脚的商机。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融入日本社会不久之后,发现日本有很多人跟他一样的中国年轻人。

他们初来乍到,日语水平不高,平常能够交往的朋友也不多,只能依靠每天的报纸来判断当下社会发展的情况。

然而,日本的报纸都是晦涩的日文,他们读起来感觉非常困难,甚至有可能理解错报纸上的信息。

捕捉到这一群体的生存痛点后,罗怡文立马来了灵感:

把这些日文报纸,整合翻译成中文报纸,卖给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

这一想法的萌生令他激动不已,他的第六感告诉他,这样的报纸未来一定会大卖!

说干就干,罗怡文生怕这一先机被别人抢了去,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以最快的速度创办了《中文导报》。

果然不出他所料,报纸刊发出去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买报纸的也都是一些跟他一样在日本打拼的中国人。

在众多读者当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每天工作很繁忙,《中文导报》一目了然地呈现了他们想要了解信息,可谓非常方便。

罗怡文凭借着这一报纸在日本站稳脚跟后,仍然密切关注着这些读者的各类需求。

随后,他又独具慧眼地在《中文导报》上,加入了更多的时事信息生活情报等接地气的内容。

这一改变对于读者而言,简直就是方便到家了,只买一份中文报纸就能代替其他的日本原版报纸,划算又省事。

20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中国人都像罗怡文一样,选择远渡重洋到日本发展。

不仅如此,国内也很快掀起了学生赴日本留学的热潮。

随着聚集在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文导报》的发行量和销售额也逐年攀升,而罗怡文也从一个普通打工白领,一跃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

按理说,凭借着《中文导报》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罗怡文已经算是人生赢家了,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在之后的几年,他又陆续创办了“乐乐中国”电视台(SKY)中国旅游网“JCBus”。

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概念在日本社会里是大有市场的,中国人的影响力也是无限的。

在那二十年的时间里,罗怡文以中文产业为基调,涉足了多个相关领域,并依靠这些产业积累了一大笔资产。

虽说在日本赚得盆满钵满,但罗怡文深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独在异乡打拼的日子就算再辉煌,也难以弥补远离家乡的遗憾。

因此,罗怡文原本打算,等这些产业扩张到他预期程度的时候,就回到中国谋求新的发展。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全球忽然爆发了金融危机,各个国家的外贸、文化、教育领域全部遭受了重创。

而罗怡文呕心沥血创办的《中文导报》,即便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甚至难以维持巨大的运营成本。

彼时罗怡文已经人到中年,眼看着自己一手打拼起来的事业,以光的速度走起了下坡路,他顿感大厦将倾,心急如焚。

多年的商海经验告诉他,文化产业的下行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有尽快转型才能博得一线生机。

罗怡文的确是商业奇才,几经思虑后他下定决心转型,并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腾出资金和精力创办了上海新天地株式会社(后来改名为日本观光免税株式会社),并很快投入运营。

2009年,罗怡文在这一商业版图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另一商机:

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品牌Laox(乐购仕)生产的家电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促成了中国企业苏宁易购对于这家企业的收购。

收购完成后,Laox(乐购仕)也就成了中国苏宁易购的旗下产业,而罗怡文则继任了Laox社长,并且拿到了Laox(乐购仕) 3.94%的股份。

在罗怡文负责管理Laox(乐购仕)日本区域的市场期间,Laox(乐购仕)的营业额直线飙升。

也正是那几年,中国掀起了到日本抢购电饭煲、电动马桶盖的热潮,而他们抢购的正是免税的Laox(乐购仕)系列产品。

得益于中国老乡的大力支持,罗怡文又再次走上了人生巅峰,他持股的Laox(乐购仕)也一跃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免税连锁企业之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罗怡文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刚刚翻身还没几年,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加恐怖的新冠疫情又突然袭来。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国的出入境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国瞬间成为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仅如此,很多中国游客由于担心在他国遭遇疫情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放弃了出国旅游或学习的念头。

这样一来,原先趋之若鹜的消费者突然骤减,Laox(乐购仕)的产品也渐渐不那么受欢迎了。

最惨淡的时候,Laox(乐购仕)账面上出现了15亿日元的亏损,短短大半年的时候,这个家电龙头企业就遭到了重创。

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令罗怡文头痛不已,他甚至怀疑是否老天在惩罚自己,总是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给他迎头一击。

然而,纵观整个市场,与他一样遭受事业危机的企业家不计其数,这样世界级的灾难来临,任谁也难以独善其身。

罗怡文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这巨大的事业危机他没有退缩,而是再次做出了同2008年一样艰难的决定:尽快转型!

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日本乃至全球各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企业转型并非易事。

因此在2021年上半年,罗怡文常常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他几乎每天都在期待一个能令他再次翻身的机会。

直到这年9月,罗怡文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这天,他在手机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日本知名的麻生集团正在抛售广济堂的股份。

罗怡文看好广济堂旗下的殡葬产业,于是便整合前期积攒的资产,并以Laox(乐购仕)的名义一举拿下广济堂25%的股份,成为广济堂的第一任大股东。

到了2022年初,罗怡文又孤注一掷,将广济堂的持股比例增加至40%,一跃成为广济堂的真正的控制人之一。

此后不久,广济堂旗下的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就被划到罗怡文的控制范围,罗怡文由此开始垄断日本东京的火葬场。

而罗怡文之所以敢在这一行业豪掷千金,是因为他看到了日本火化服务业的巨大市场,让他作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有四个: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预计几年内就有会大量日本老人去世。

根据日本某机构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2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高达3624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日本的总人口才1.25亿,而老龄人口的比例,大约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

这样算下来,罗怡文的火葬服务业,势必不愁没有生意。

日本民众在殡葬方面,消费潜力巨大。

在日本社会,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富豪商贾,在身后事上出手都非常阔绰。当时安倍晋三的殡葬的费用就很高,甚至超过了英国女王。

除了这些达官贵人愿意为了身后事挥洒金银,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平民百姓,在殡葬消费方面也丝毫不吝啬。

一般来说,如果家里有人过世了,大多数日本家庭都会选择规格相对较高的殡葬服务,来表达对于逝者的哀思。

这样的消费观念,自然就推动了日本殡葬服务的飞速发展。

日本东京人口高度集中,地少人多,地皮寸土寸金。

在日本东京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几乎聚集了日本国家三分之一的的人口,人口密度简直高得离谱。

而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要想搞出一块巨大的地皮新建殡仪馆,分上殡葬产业的一杯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最后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没有可能再开设新的公立火葬场。

因为在日本土地是私有的,政府想要建设公共场所倒也不是征不到土地,只不过火葬场这一机构太特殊了。

在繁华的首都,到处都是满地生金的商铺和密密麻麻的住宅楼,谁家愿意自己门口多个火葬场呢?

因此,对于日本政府而言,要想在东京新增公立火葬场,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这种种有利条件,决定了东京博善的殡葬服务在未来很多年都能稳如泰山,而罗怡文也算是端上了一个“结实的饭碗”。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博善在被中资企业控股之后,原先单一的殡葬服务还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如今的东京博善,不仅能为顾客提供火化遗体的服务,还在火葬场内设置了不同规格的殡仪大厅。

这样一条龙服务的殡葬服务,直接碾压了其他几家火葬场,成为死者家属争相预定的服务机构。

因此,在许多民众看来,由中资控股的东京博善几乎包揽了日本人的身后事,也可以说中国人包揽了日本人的身后事。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殡葬服务,中国人还垄断了日本的一件东西——棺材。

日本人的棺材有个讲究,要求质地轻盈、板板正正,能与遗体一块火化,最好还能在棺材外面雕刻一些花纹。

后来,日本一些殡葬机构发现中国生产的一种棺材很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便开始从中国采购棺材。

近几年,日本大约90%的棺木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负责生产这些棺木的,正是中国山东的曹县。

曹县盛产泡桐树,也是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而桐木棺材就很符合日本人的需求。

曹县人思维灵活,虽然他们做的是“晦气”的生意,但却非常善于在产品上添加人情味儿。

这里生产的棺材花样繁多,有浪漫多情的樱花棺,有紧跟潮流的网红棺,有奢华贵气的镀金棺,有精美繁复的龙凤棺...

更加有意思的是,自从日本的订单暴增后,曹县的棺材企业家还专程派人去日本考察,收集日本人的喜好,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产品。

虽说曹县的棺材的确精美,但日本人也都不傻,真正让他们热衷于选择曹县棺材的,其实是超高的性价比。

如果他们在日本当地买一口棺材,至少要花上万元人民币。

曹县生产的同等质地的棺材,只需要不到2000元。

因此,对于日本民众而言,中国曹县生产的棺材的确是最佳选择。

有网友说,日本的火葬场被中资企业垄断了,日本人的棺材也被中国曹县垄断了,日本人的身后事算是被中国人拿捏住了。

其实,这一说法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商业活动就是商业活动,自古商海多风浪,谁也不能保证明天的市场会是什么样。

如今,罗怡文的成功,中国曹县的成功,也只能说明中国人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和信誉,绝不亚于日本人!

未来中国发展的速度,也绝不会亚于日本!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