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80年广西工人挖出骨灰罐,带回家腌菜,多年后专家估价:值2.3亿
65232

80年广西工人挖出骨灰罐,带回家腌菜,多年后专家估价:值2.3亿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41:560

2007年8月6日,第五届茉莉花茶交易会在广西横县举办。

经当地博物馆批准,一个名为“尉迟恭单骑救主”的青花瓷罐现身交易会,为本届大会助兴。

瓷罐现身后,立马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

根据当时的价格估算,元代青花瓷的价格普遍在上亿元一件,这件保存极其完整的尉迟恭单骑救主,更是被专家估出2.3亿的天价!

不过就是这样一件稀世珍品,却曾在一个工厂的角落中闲置了七年之久,后来更是一度沦为腌制酸菜的器皿...

那么,这件尉迟恭单骑救主元代青花瓷为何能被估出如此天价?

它又是怎样从一个酸菜缸,摇身一变成为横县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呢?

1980年,广西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计划在四关岭的位置修建一座培训大楼。

这块地方之所以叫四关岭,是因为传说古代有四位将军曾住在此处,战死沙场后也埋藏在了这里。

伴随着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培训楼的建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咔嚓!咔嚓!”

忽然间,推土机在推过一片小山坡时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

工人上前一看,原来是几块已经破碎的陶瓷。

就在工人将碎片清理完毕、准备继续动工时,却发现碎片附近还藏有其他陶瓷。

工人三两下刨开陶瓷周围的泥土,一个被黄泥包的严严实实的“小瓷罐”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中。

只见那瓷罐高约30厘米,口径不过20 厘米,缸口已经被推土机擦出一道10厘米长的缺口。

乍一看去,瓷罐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工人们联想到这里曾经埋葬过死人,便下意识以为这可能是一个骨灰罐。

按照当地的习俗,从土地中挖出的东西不好往家里拿,这是不吉利的象征。

于是,瓷罐被工人随手放在了工地边上。

培训楼建成后,瓷罐又与一堆杂物一起被堆放在了大楼后方的一个角落。

这个在工人们看起来一文不值,但实际价值却高达上亿元的珍宝,就这样安静的在大楼后

“躺”了长达七年之久。

直到1987年的一天,培训中心一位叫做苏振发的工人发现了它。

一天晚饭后,出门散步的苏振发偶然来到培训楼后方,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灰头土脸”的瓷罐。

苏振发用嘴吹去瓷罐上的灰土,罐身赫然出现了一圈圈精美的花纹。

缸颈的纹路仿佛盛开的牡丹花,罐身还绘有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苏振发当即便把瓷罐带回了家。

当然,他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只是觉得这么好看的一个瓷罐放在这儿太可惜。

回到家后,苏振发先是用石灰小心翼翼的修补了瓷罐的坏损处,接着往里面倒入半罐水,插上几株万年青,一个精美的盆栽就这样诞生了。

而后几年时间,苏振发还曾用它装过玉米种子、种过各种花花草草。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一度成为苏家腌制酸菜的容器...

一件稀世珍宝继角落闲置七年后,又被赋予了花盆、咸菜缸等诸多“身份”。

直到两年后,这个瓷罐才偶然间重见天日。

1989年,横县博物馆向全县范围广发宣传,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

苏振发看到宣传立刻想起了家里的酸菜缸,于是邀请博物馆馆长黎之光来家中鉴宝。

他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结果黎之光看到瓷罐的第一眼便挪不动道了。

他一边细心抚摸着罐身花纹一边赞叹:“太细腻了,太漂亮了。”

黎之光只能判断出这是一件难得的古董瓷器,但辨别不出它具体为何物,于是急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便回了博物馆翻阅书籍。

几天后黎之光再次来到苏振发家中,将瓷罐带回了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研究。

奈何专业能力有限,黎之光只能向隔壁的容县博物馆馆长求援。

容县馆长同样不敢轻易下定论,于是将照片传给了远在上海的导师张浦生。

张浦生教授是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成员,收到照片后他立刻拿起放大镜细细观摩起来。

经过仔细对比和考证,张浦生终于确定了瓷罐的来历,它是一件来自元朝的青花瓷,而且是元青瓷中最珍贵的一类“人物故事瓷器”。

这类瓷器在中国曾有“国瓷”之称,即便是宋朝五大官窑中的精品也不见得比元青瓷珍贵。

根据当时的统计,全世界人物故事类元青瓷的存量仅有9件!

张浦生随即又对瓷罐身上的图案进行了研究,发现罐身上绘制的是一副“唐将救主图”。

至于救主的是程咬金还是尉迟恭,张浦生一时有些拿不准。

最后,还是通过人物手中所持的兵器,确定了尉迟恭的身份。

于是,这个瓷罐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

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描绘的是尉迟恭一骑一鞭救秦王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残酷暴虐,引发全国各地暴动、叛乱,太原李渊趁势揭竿而起。

十八路反王经过数年混战,最终剩下刘武周、王世充、李源三方势力。

在一场李渊与王世充的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王世充,王世充则是派遣大将单雄信领兵出战。

李渊早年将曾误杀过单雄信的大哥单雄忠,现如今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单雄信绞尽脑汁想要击杀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悄悄带领十几位亲兵来到前线视察军情,结果被单雄信发现。

身边的护卫很快被斩杀殆尽,李世民只能拍马逃走,单雄信大军在后紧追不舍。

万分危急时刻,尉迟恭拍马赶到,成功挽救了秦王。

横县出土的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完美的呈现了这段历史故事。

图画中的单雄信头戴凤翅盔、身着束甲袍、手持双矛,身骑战马在后紧追不舍。

李世民身着长袍,手握马鞭一面逃跑一面与身后的尉迟恭对话。

而保护秦王的尉迟恭则右手高举钢鞭,头戴直角钢盔,满脸胡须,身披银甲战袍,紧紧护卫前方的秦王逃走。

远处的山崖边,绘有怪石、松柳、云朵,整副画面浑然一体、栩栩如生。

关于这一题材的元青花瓷器,波士顿博物馆也藏有一件。

相较于流落海外的那件图罐,横县出土的这件更显生动传神。

苏振发大公无私的将图罐捐给了博物馆,引发横县政府高度重视,对苏振发给予了高度表扬。

起初,苏振发的爱人在得知图罐的超高价值后,也曾动过不愿捐赠的念头。

但苏振发却坚称:“不义之财决不能据为私有,这是国家的东西。”

1990年,横县县委专门为苏振发颁发了荣誉证书、奖励200元现金。

次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来到广西,将图罐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并带到广西省自治区博物馆保存。

至于这件图罐的价格,可以参考相同种类和品相的另一件元青瓷图罐——鬼谷子下山图罐。

这件图罐于2005年成功被拍卖,成交价格高达2.3亿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第一高价。

以此判断,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的价格,至少也在上亿元。

那么,元青瓷的价值为何会如此之高呢?

首先,青花瓷在中国瓷器中本就是一种珍贵品种,属于釉下彩瓷。

青花瓷虽起于唐朝,但大成时期却在元朝。

蒙古大军不仅从中原各地抢夺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连同各类工匠与技术也带到了北方,青花瓷就是其中一种。

古代中国的青花瓷器使用的颜料名为“苏麻离青”,这种颜料的特点是在绘制花纹时能够呈现晕散、飘逸的特点。

元代的青花瓷不仅在颜料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改良,在造型、烧制工艺等各方面均有突破。

尤其是元青花的图案和花纹,被工匠们赋以历史文化故事,更加凸显元青花的时代文化特征。

所以,元青花代表的是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存世量十分稀少,这才导致其价格远超普通青花瓷。

另一方面,人物故事类的瓷器在元青花中又是最珍贵的那一类,这点从它的艺术特点和制作难度就可见一斑。

人物故事类的元青花,通常都是体型较大的容器,如盖罐、梅瓶、玉壶等等。

瓷器图案一般被绘制在容器的中段,视觉突出、冲击力强烈,上下一般辅以风景、草木之类的图案衬托。

凡是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对瓷器的质地要求也更加细腻,釉色必须白而均匀,上色用的氧化钴料,必须是最纯正的苏泥勃青料。

最后是绘画工艺的要求高。

在瓷器上作画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从现存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器可以看出,瓷器身上的图案无不栩栩如生、灵动传神,这对画师的艺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上每个条件对于制造青花瓷来说都非常苛刻,这就是元青花人物故事类瓷器稀少、且价值超高的原因。

相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如今出土和面世的元青花瓷又多了一些,但数量仍然不过几十件,每一件都是传世珍宝。

比如藏于南京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它出土于江宁县沐英墓中。

梅瓶的图案主要集中在腹部,绘有锤纹珠、莲瓣纹等图案,主要人物萧何身着长袍、五络须髯,左手持缰、右手扬鞭。

另一侧,韩信正牵着战马在河边饮水,不远处绘有苍松、梅竹、怪石,整个画面错落有致。

再比如藏于湖南博物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画面中的蒙恬身披盔甲,正襟危坐在椅子上,后方兵甲双手握持一杆大旗,上书“蒙恬将军”。

蒙恬的面前,一位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兵甲正摁着一位被抓来的官吏。

蒙恬将军审讯俘虏的场景被描绘的栩栩如生,一股巍然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除了藏于中国博物馆的元青花,近代流失海外的元青花珍品同样有不少。

比如被日本人抢走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中。

这件盖罐从图案结构和形制上与“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十分相似。

“昭君出塞”罐腹绘有9个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有人背负行囊靠双腿行走。

作为主要人物的王昭君,身骑白马、怀抱琵琶、一身汉服。

围绕在王昭君身边的,是两位胡服女子,其余六名男子或是胡服装扮、或是汉装加身,是匈奴迎亲和汉朝送亲的使节。

“昭君出塞”整体画面热烈、壮阔,原本的故事情节虽有些单调乏味,但以元青花为底、再由画师精心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故事中的呆板之气顿时一扫而空,图案与历史故事相得益彰,称得上是一件上乘之作。

不过若是与“尉迟恭单骑救主”与之相比,“昭君出塞”便有些落了下风。

从画面人物的比例、人物神态的刻画、上下花纹线条的走势来看,前者所呈现出的图案似乎更胜一筹。

只可惜出土于横县的这件元青花,罐身被推土机划伤了一段,否则其价值还会更高。

除了日本出光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还藏有一件“三顾茅庐”青花盖罐,日本大阪收藏了“周亚夫军细柳”青花瓷罐、“百花亭”青花瓷罐、英国伦敦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西厢记”梅瓶...

这些元青花无一不是各大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传世精品。

只可惜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它们很难再回到中国。

一件被人嫌弃的“骨灰罐”,先后被当做花盆、酸菜缸等普通容器使用,若干年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价值上亿的稀世珍宝。

这样的反转让人既惊喜又后怕,好在这件珍贵的元青花图罐最后顺利走进了博物馆。

苏振发大公无私的品性让人敬佩,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造诣更令人折服。

参考资料

刘金成. 大元雄风青花韵[N]. 中国文物报,2017-02-28(008).于炳文.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人物故事[J].收藏家,2002(10):32-36.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