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老太拿凤钗鉴宝,专家称是赝品要销毁,老太:可知我妈是谁
2018年,一档鉴宝节目上。
“这支藏品,我们给出的预估价是350万元。”
望着台下交头接耳的观众,鉴宝专家擦了擦汗,宣布了本场展品——凤钗的预估价格。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听到如此高的预估价后,观众的反应却不像之前那样兴奋。
“真的好险,要不是那位老太自报家门,恐怕这支凤钗就被当成赝品销毁了!”
恰恰相反,在听到专家亲口承认的真品事实后,观众们反而群情激愤,称要让节目组为凤钗的持有者,也就是那位老太道歉。
倒是那位老太,作为当事人之一,不仅没有斥责节目组险些销毁藏品,反而气定神闲站在一旁,安抚起了激动的观众。
“我会一直妥善保管凤钗,当做传家宝一样传承下去,不会转卖。”
紧接着,老太太的发言,更是让观众们敬佩万分,自发地鼓起了掌。
这位老太究竟是谁?
亮明身份后的她,为什么能让专家们重新鉴定凤钗?
而那支价值不菲的凤钗,又有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来历?
“这支凤钗太新了,初步判断是仿品。”
2018年的一档节目上,鉴宝专家们的一句话,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
在那几年,鉴宝节目风头正盛,刺激的流程设定,吸引着人们将自家珍藏已久的宝物拿来鉴定。
对于鉴宝者来说,运气好的话,自己手头上的藏品不仅能价值翻倍,还能在大众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可运气不好的话,多年的期待落空不说,藏品也要拱手相让,变成节目里的一摊破烂。
正如古董淘货市场鱼龙混杂一般,登上鉴宝节目舞台的众人,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此时站在舞台中央的鉴宝人老太,无疑很不幸地成为了运气不好的那批人。
按照节目惯例,一旦发现鉴宝人带来的藏品是假的,就会当场销毁。
虽然说这种当场销毁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阻止仿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但对于鉴宝人来说,心爱的藏品被毁,无疑是一件钱货两亏的赔本买卖。
望着台上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太太,观众们的心中不免有些五味杂陈。
但让人意外的是,即使明白自己提供的凤钗即将被毁,老太依旧端庄淡然,脸上丝毫不见惊慌之色。
而接下来,她说的一番话,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万分。
“您说这支凤钗是赝品,那您是否知道,我的母亲是谁?”
意识到事件即将失去控制,一旁的主持人,连忙回忆起了老太登台后的自我介绍——在开场白中,老太太称自己名叫刘贞莲,在北京城西的社区里居住。
除去她带来的凤钗格外精美之外,老太太本人,也是一位非常典雅自持的气质美人。
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护理有方的头发,与皱纹都掩盖不住的风韵。
当时,主持人按照流程,询问了刘贞莲此次登台的目的,又请她讲述了一段与凤钗有关的故事。
“这支凤钗是我继母留给我的遗物,已经陪伴了我很多年,这次前来鉴宝,也是突然奇想。”
刘贞莲表示,自己退休之后,闲来无事就喜欢看电视上的鉴宝节目,跟着节目品味藏品的人生故事。
看着看着,刘贞莲就突然想起来,自己家里也有一个前朝传下来的凤钗,据说还是自己继母的嫁妆。
后来继母早亡,父亲也在几十年后因病去世,这支凤钗就被传到了她这一代,一直妥善保存着。
刘贞莲心血来潮,当即就决定,自己也要去鉴宝节目上闯一闯,看看这支继母留下来的凤钗,究竟价值几何。
“难不成这位气质不凡的老太太,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来历?”
望着一旁气定神闲,脸上不见半点怒色的刘贞莲,主持人一时间也有些犹豫。
刘贞莲不俗的谈吐,与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看起来不像是伪装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专家判断失误了,后果可不止是节目事故这样简单了。
当即,主持人便示意专家,再好好观察一下手中的凤钗。
“请问您的母亲是谁呢?又跟这支凤钗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紧接着,调整好情绪的主持人,连忙接上刘贞莲的问句,适时引导对方继续说出自己的故事。
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刘贞莲的话语,让全场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态中。
“什么?您竟然还有这样的身世?那这支凤钗,来头可就更大了!”
一旁的鉴宝专家,连忙认真拿起那支凤钗,仔仔细细地查验了起来...
“不可能啊,从前朝流传下来的宝物,色泽怎会被保护得这么好?”
回想起刚刚的经历,鉴宝专家急出了一身冷汗...
节目刚开场的时候,他如同往常一般,对刘贞莲送上来的凤钗进行了查验。
从古色古香的木盒中取出藏品时,凤钗异乎寻常的亮色,确实曾让他眼前一亮。
仔细观察时才发现,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花纹雕刻,都将藏品的年代指向了清朝年间。
更别提凤钗上镶嵌的那颗绿宝石,不仅为整支凤钗增色不少,其本身的价格就已十分不菲。
凭着自己丰富的鉴宝经验,专家判断,这颗绿宝石,学名应该是一种名为绿松石的文物。即使是在不缺珍宝的清朝年间,也仅仅只有皇室成员才配享用。
这样一来,原本价值连城的藏品,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要知道,作为整个“封建”社会的终结,清朝距离现代的时间最短,各式宝物因而得到了较为妥善的珍藏。
比如说皇室成员的专属用品,大多数早已被好好地封存保管了起来,流落民间的极为少见。
即使是退一万步来讲,这支凤钗真的被当年负责整理文物的工作人员遗漏,那在民间难免要经历几次转手易主,钗身上应该会留有一些不小心划刻的痕迹。
而刘贞莲送上来的这支凤钗,不仅颜色栩栩如生,甚至连钗身也保存完好,根本看不见岁月流转的痕迹。
以当时的现实环境来看,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于是,专家才因此判断,刘贞莲的这支凤钗,是仿照清朝文物所打造的高级赝品,并非古董文物。
不过考虑到刘贞莲年事已高,收藏的这支凤钗又确实工艺精湛,一番商量过后,专家们决定,销毁藏品后,会额外支付刘贞莲一些费用。
这样一来,不仅赝品文物不会流入市场继续坑人钱财,为之心心念念的刘贞莲也能有所补偿,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本以为这样妥帖的处理,会让刘贞莲得到一些安慰,开开心心带着补偿离开舞台,但后者的反应,却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我的父亲名叫刘振东,我的继母,就是文绣。”
面对惊讶不已的鉴宝专家,刘贞莲面不改色,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难不成,您的继母,就是末代妃子文绣?”
反应过来后,专家忙不迭地问道。
如果是皇室成员的后人的话,那么拥有皇室藏品,就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来不及询问更多,眼见现场的议论声四起,专家只能硬着头皮,将那支凤钗重新拿在手里,认认真真地再查看一次。
这一次,还真让他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原来,第一次查看凤钗时,由于心中已经大致有了主意,专家便没有再认真细看,而是就此给出了判断。
等第二次查看时,专家不敢马虎,连凤钗的翅膀内侧也仔细观察了一番。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被他忽略的翅膀内侧,竟然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信息。
“这一行小字是...内务府敕造。”
只有宫廷御制的物品,才能被刻上“内务府敕造”这几个字。专家意识到,这一次,他是真的看走了眼。
结合之前对凤钗成色的判断,这支凤钗,的确是清朝皇室的用品,并不是赝品。
能得到保存如此完好的真品,着实是藏品史上的一大收获。
当即,专家便给出了预估价,刘贞莲的这支凤钗,最起码价值350万的高价!
此话一出,现场观众一片哗然。
要知道,在此之前,专家可是给出了“赝品”的判断。
如果不是刘贞莲的自爆身世,那支传世凤钗,就会被彻底销毁在鉴宝舞台上。
这样的错误判断,可差点造成了藏品史的一大遗憾,而且是后期无论如何都挽救不了的。
观众的反应,让内心本就煎熬不已的专家更加惭愧,脸上的尴尬之色愈加明显。
“其实,如果不是继母的勇敢大胆,或许这支凤钗早已去向不明。”
似乎是为了缓和现场的气氛,沉默良久的刘贞莲再次出声,温柔镇静地讲起了自己听过无数次的,父亲与继母文绣朝夕相处的日子...
在那个君权与夫权并重的压抑环境里,即使是生活优渥、养尊处优的妃嫔,也与其他民间女性一样,有着孤苦无依又身不由己的悲痛灵魂。
可以说,伴随着多达219个“真龙天子”的,是几十万居于深宫的无奈命运。
1909年生于满洲八旗的额尔德特·文绣,就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不公命运的后宫女性。
作为逐渐没落的八旗之一,文绣的童年时期,虽过得清贫,但是足够快活。
勤劳勇敢的生母蒋氏,在丈夫去世后撑起了一个家。
为了能让儿女得到最好的教育,蒋氏不辞辛苦,靠着拿手的针线活,将文绣送进了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学读书。
在那里,改名为傅玉芳的她,得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启蒙课。
由于天资聪颖,入校后,无论是国文、算术、自然,还是图画和音乐,文绣都拔得头筹,成绩斐然。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意外还是悄然而至。
1921年春,早已被推翻的“清朝政府”传来消息,要满洲八旗贡献子女,丰盈皇帝后宫。
已入旗籍的额尔德特·文绣,自然被列入了备选名册。
听闻这样的消息,文绣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原因很简单。
早在1912年时,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就已烧到了紫禁城,将当时的皇帝溥仪逼至退位,大清王朝至此灭亡。
如今清政府“死灰复燃”,不顾时代潮流,自说自话搞起选秀,本身就是一场笑话。
更何况,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文绣,心中期待的是自由恋爱的新式婚姻。
可文绣的五叔华堪贪图富贵,竟自作主张,将文绣的照片送至了内务府。
结局可想而知,容貌不凡的文绣,很快便赢得了溥仪的青睐,将其纳为皇妃。
无奈之下,文绣只得违心入宫,接受命运的审判。
与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溥仪不喜欢饱读诗书的文绣,在听闻其接受过新式教育后,不仅勒令其立即停学,还要文绣学习《女儿经》及宫中大礼。
这样的安排,让文绣十分排斥,但也只能含泪接受。
1924年,冯玉祥发动“逼宫事件”,将溥仪、文绣一行人逼出皇宫,他们从此彻底沦为寻常百姓。
虽被迫辗转在逃命路上,但对于文绣来说,失去皇室身份,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当即,她就向溥仪求情,希望后者能跟她一起,学习新式思想,过寻常人家的普通日子。
可死性不改,依旧沉浸于复辟大业的溥仪,断然扑灭了文绣刚刚燃起了希望之火。
一次偶然间,文绣无意间听到,溥仪竟然同日本人共事,试图借用列强势力,收回国土。
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让饱受流离之苦的文绣非常失望。
在苦心规劝溥仪未果后,文绣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与溥仪离婚。
文绣明白,虽然溥仪此时势力不再,但贸然离婚,自己的胜算依旧不大。
为了能让自己的目的如愿达成,文绣制定了非常详尽的计划。
1931年8月25日,文绣以散心为名,离开溥仪控制区域,来到天津民国饭店,将随身太监斥责离开。
“文绣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决定同他离婚。”
借着同伴玉芳之口,文绣正式与溥仪决裂,打响离婚大战。
而另一边,惊闻她如此举动的溥仪,瞬间暴怒。
“堂堂九五之尊,怎么能被一个妃子起诉离婚?”
顿感颜面无光的溥仪,对着仆从们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怒火。
当即,溥仪便命令身边侍从,与文绣展开了不容反驳的对峙与谈判。
本以为这场谈判在他的施压下会很快结束,但头脑不清醒的溥仪,忽略了先进媒体带来的巨大影响。
就在文绣逃出他控制范围的第二天,京津各报的显要版面都以《前清废帝家庭之变》为标题,报道着这前无古人的帝妃离婚大战。
出其不意的舆论攻击,让溥仪很快感到了筋疲力尽。
终于,1931年10月22日,在双方律师的见证下,溥仪与文绣签订了离婚协议,两人再无瓜葛。
至此,文绣重获自由身,离开了那个让她深恶痛绝的封建地狱。
虽然为了挽回颜面,溥仪还是登报表态,称文绣是被自己“休掉的”,但拿回自己随身物品的文绣并不放在心上。
1932年春末夏初,在友人的陪伴下,文绣拿回了傅玉芳的原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平的一个私立小学得到了一个教师的职位,开启了自己平淡却幸福的平民生活。
1945年,经友人介绍,文绣与当过兵的刘振东相识,两人跨越政治眼光,喜结连理,成为当时人人叫好的模范夫妻。
就这样幸福的过了几年时光后,领养了一个女儿的文绣因病辞世,为自己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句号。
而她从宫中带出的那支凤钗,也在丈夫刘振东身故后传到了养女刘贞莲手中。
时光流转,机缘巧合间,那支本应失传的凤钗再度重回今人视线,其间的种种际遇,都让人唏嘘不已。
鉴宝大会结束后,刘贞莲并没有追究节目组的责任,而是带着这支凤钗回到家中,继续过起了平淡无忧的日子。
面对媒体纷至沓来的采访,刘贞莲也只是淡淡地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变卖凤钗。以后的日子里,她只想好好保存凤钗,并在身故后,将其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或许对于刘贞莲来说,凤钗究竟价值几何并不重要。
比起冰冷无情的一串数字,那段徜徉在凤钗中的传奇人生,与凤钗承载的亲情思念,才更让她珍而重之。
- 0000
- 0001
- 0000
- 0002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