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1984年卖猪凑钱寻真相,部队:汇报中央
2021年6月29日,为庆祝我党成立100周年,共和国特意为29位多年来奋斗在工作一线的优秀党员代表颁发“七一勋章”,老兵柴云振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们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一等战斗英雄”、特等功获得者,居然被认定阵亡长达30多年。
而令活着的烈士重现人间,“死而复生”的竟是多年前一份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和一次突发奇想的“寻根之旅”。
1950年10月,24岁的柴云振赴朝鲜参战,由于他一直担任军队首长的警卫工作,所以上前线与敌军拼杀的机会不多。
但这一情况在1951年5月产生变化,一代兵王也就此横空出世。
当时,正值我军第五次战役后期,在歼敌8万余人、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纷纷回撤修整。
但刚刚吞下大亏的美国人并不甘心失败,为挽回颜面,“联合国军”总指挥李奇微策动4个军13个师,近20多万人的部队进行反扑。
美军此举并非是单纯的报复和泄愤,实际上是想利用我军在战役末期补给消耗殆尽之机,利用“联合国军”机械化摩托化的优势,向铁原、涟川、金化方向进行突袭。
并凭借这一波攻势打穿阵线,开辟北进通道,进而将尚未撤退的我方军队分割剿灭。
志愿军方面虽然对敌军可能的追击也做出相应的部署,但由于在先前的战役中各个部队损失过大,且“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海空军的协同配合下进军神速,我方局势一度十分被动。
当时尚未完成撤离的指挥部和医院等部门面临被美军俘获的危险。
在这一危及我军存亡的时刻,派出精锐部队扼守住各个战略要地,就成为当务之急。著名的铁原阻击战就在此时爆发,而守卫金化的朴达峰阻击战也于此正式开始。
当时负责朴达峰防卫的正是柴云振所在的15军134团三营。
由于战机稍纵即逝,所以美军在经过一两次试探性进攻之后,就利用火炮和空中优势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从每天早上三点开始,“联合国军”就要对我方展开长达9个小时的火力倾泻。
在强大的火力轰击下,我军战士伤亡过半,外围山头阵地不断丢失,整场阻击战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此刻,营长武尚志不得不将警卫连作为预备队派上战场,以期他们能够夺回关键阵地,遏制美军的进攻。
接到命令后,柴云振立即带领着手下的几位战士,顶着敌人的漫天的炮火用冲锋枪杀出一条血路。
在先后收复几个山头之后,柴云振单枪匹马从后方迂回上山,以一己之力连挑两个地堡,并击杀敌军的指挥官。
柴云振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行为不仅鼓舞身边的战士,更令徒有其表的美军士兵望之丧胆。
失去指挥官的指挥,战意全无的敌军纷纷丢盔卸甲,四散逃命。
正当柴云振收缴弹药以图再战之时,他不巧与另一波准备冲锋的美军撞在一起,双方二话不说便是一顿互射,子弹打光就丢雷,手雷丢光就肉搏。
虽然柴云振打退敌人的此次进攻,但本人也遍体鳞伤。
根据统计,此战柴云振身上共有24处中弹,他右手食指的一节还在与敌人的肉搏时被生生咬断。
不过,柴云振的努力也为后续部队的及时救援争取时间,对我军取得朴达峰阻击战的胜利,成功掩护志愿军后方部门撤离做出巨大贡献。
整场朴达峰阻击战下来,134团三营共歼敌1500多人,柴云振所在的7班击杀400多人,柴云振一人就杀敌200多人。
他本人也凭借此役一战成名,荣获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其所在连队因此被评为“特功八连”。
柴云振的英雄事迹不仅鼓舞千万志愿军战士,催化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陆续出现,更是激励无数文艺工作者,我们熟知的著名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战士原型就是柴云振。
纵然柴云振在战场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他毕竟是血肉之躯。
经历连番血战后,遍体鳞伤的柴云振早已虚弱不堪,生命垂危。幸亏后续友军及时赶上,这才将濒死的柴云振背回后方医治。
几天后的一天,柴云振从病床上苏醒,但此时的他早已离开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反而身在内蒙古包头的军队医院中。
柴云振不知道的是,他以血肉之躯力挫在数量上数百倍于自己的联合国军,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整场朴达峰阻击战的战局。
柴云振更不知道的是,如彭总司令和金日成等重要领袖闻讯后都亲自前来接见过他。为救活他,志愿军甚至动用飞机将其送到千里之外的军方医院。
柴云振清醒后,他并没有安于享受,他时刻惦记着还在半岛鏖战的千百位战友,所以曾多次申请重返战场。但怎奈何柴云振伤势实在太重,全身上下共有24处伤口,肢体多部中弹,头部满是伤痕。
在医院里,柴云振休养整整一年。
时值1952年4月,柴云振大体已恢复健康。
虽然他时不时还会受到头痛的袭扰,但日常运动生活已经不成问题。美中不足的是右手食指被美国佬咬断,不幸落下残疾。每念于此,柴云振不禁悲从中来。
作为一个军人,食指残缺意味着他再也不能正常开枪,已经无法担任作战任务。纵使他重返军队,也会因为身体原因远离前线,无法再与昔日的战友共同奋战。
“身体都残了,就不要拖累队伍和国家了。不如回家吧,不知妈妈现在还好吗?”
怀揣着如此的想法,柴云振离开医院,默默办理军人退役复原手续,拿着80元、三等乙级残疾军人证和一千斤大米的粮票踏上返回故乡的旅途...
柴云振,原名本来叫柴云正,1926年出生在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一个贫苦家庭。限于家中困难的经济条件,他从小没读过几天书,相反还要经常帮家里干活。
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柴云正在12岁的时候就不得不到地主家做长工,15岁便要扛起家中种地养家的重担,可以说从小柴云振就饱尝生活的苦楚。
而在1947年,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22岁的柴云振被国民党“抓壮丁”强拉入伍。
当时的国军虽说在名义上是我国的正规军,但这些虚名依然不乏掩盖其本身作为旧式军阀部队的实质。可以说解放前国军和土匪山贼没有本质的不同,对新兵不给衣穿,不给饭吃,不给治病等“军中霸凌”都见怪不怪。
据柴云振回忆,因为长期受到上级欺压,国军士兵战斗意志极为消沉。
在国军入役期间,柴云振和他的同伴都极度厌恶作战。每逢“敌军”便随意开上几枪“装装样子”。
淮海战役时,柴云振所在部队就向我军投降。
当时我军执行“即俘即补”政策,对降兵不侮辱,不虐待。
无意戎马者,可领取银元和粮食回乡;有意投军者,经过思想教育即可编入战斗序列投入作战。
在战俘营中,柴云振没有受到责骂和虐待,反而得到食物与救治,这令柴云振对这支人民军队刮目相看。
特别在经过思想教育后,柴云振更是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全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他感受得到这是一支富有灵魂和活力的人民武装,是值得人托付一生为之奋斗的队伍。
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下,柴云振自愿加入解放军,并被成为15军45师警卫连的一名战士。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在新思想的武装和加持下,过去躲在战壕里“怯战如虎”的“兵油子”柴振云立刻化身为下山虎,在解放战争战场上纵横驰骋。
渡江战役中,他作为二野渡江先遣队的一员,为后面的百万大军荡寇开路。
当时敌人在江岸布满工事和地堡,机关枪吐出的火舌无情地收割着身边战友们的生命。为完成任务,柴云振凭着一挺轻机枪前后打哑多个火力点。
在登陆后,柴云振更带领着战友们连挑附近的多个地堡,更用一颗手雷炸翻敌人的一个前线指挥所,单枪匹马地消灭十余名敌军指挥官,为后续部队的安全登陆作出重大贡献。
在渡江战役中,柴云振荣立二等功。
在随后的横扫大西南和剿灭山匪的作战中,柴云振也是屡立战功。
在贵州毕节,接到任务后他连夜率队剿匪,深入虎穴,不费一枪一弹,便活捉8个土匪。
像这样的战功,柴云振立下太多太多,也因此在1949年12月,23岁的柴云振正式成为党员。
柴云振原以为随着山河的逐渐统一和国民党旧秩序的土崩瓦解,自己也很快就能脱下戎装回乡侍奉老母亲。但没成想朝鲜半岛上的炮火和硝烟无情地推迟这一计划,而这场战争也开启柴云振的孤胆英雄之旅...
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兵王为何会销声匿迹30多年呢?
其实在办理复原手续时,柴云振就隐隐发现自己的档案文件有些问题。
因为办理事务的战士仅仅只能根据柴云振身上的残缺来评定当事人的战功,似乎他们全然不知眼前这位是与黄继光,邱少云齐名的战斗英雄。
事后,经过调查人员的考证,人们才发现原来在柴云振奔赴朝鲜战场时,因为军队对接人员的口音问题,错把“正”错写成“振”。
所以,志愿军内部关于“柴云振”的档案记载详实,但对于一字之差的“柴云正”却记录寥寥,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可即便如此,天生淡泊名利的柴云振却并没有急于表明身份,要求更好的待遇,他反而淡然地接受组织上的安排。
毕竟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一百多万中华儿女亲赴前线,近20余万同胞埋骨他乡,那自己又何必争这一时短长呢?
况且,根据柴云振回忆,当初他是带着对战友无限的怀念与遗憾返回故乡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那一个班的战士都在朴达峰没了,他侥幸活在世上,就要为不能回家的战友们做些事,对国家和组织的一切安排都没有任何要求。
出于对革命事业的热爱,更出于对战友们的“补偿”,柴云振回到家乡之后积极投身到当地建设中。
依靠着出色的能力,柴云振先后在当地担任过大佛乡乡长、农业合作社社长、石灰厂厂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可这位战斗英雄逐渐被隐于乡野时,旁人并没有忘记他,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他。
抗美援朝结束后,柴云振过去的部队一直在寻找他,毕竟柴云振是15军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无论是前方战场还是后方医院,都没有柴云振已经去世的明确记载。
如此一个为了国家和平,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哪里能够交代过去?
柴云振的老首长秦基伟将军在战后,派人几乎寻遍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
通过昔日战友对柴云振口音和生活习惯的回忆,调查人员大体确定柴云振是四川人。但由于前文提到的兵员档案问题,寻找柴云振的工作始终没有实质进展。
就这样,过了30余年,事情才因为一位外国领袖的来访迎来突破的契机。
上世纪80年代,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多次访华。
访问成都时,金日成与总设计师共同追忆过那些当年出身四川,在朝鲜战场表现优异的志愿军战士们。
于数十万赴朝“川军”中,金日成印象最深的就是黄继光、邱少云、赖永泽、柴云振等4位。
这四人中,邱少云、黄继光均已千古,赖永泽已被找到, 唯独柴云振至今下落不明。
朝方曾多次派人前往朴达峰一役旧址寻找,但始终没有斩获。
为表达朝鲜人民对于志愿军战士的感激之情,朝鲜方面特意为柴云振在朴达峰地区树立衣冠冢,还将他的英雄事迹编入学生教材,让世人铭记。
在得知我国并没有发布英雄阵亡的消息后,金日成向总设计师表达自己想与柴云振等韩战英雄们再见一面的愿望。
面对一国元首的“不情之请”,国家领导人立刻答复:“只要柴云振还活着,只要柴云振还在中国领土上,我们就一定能找到。”
并立即安排各级政府调集一切资源,全力协助军方寻找柴云振的工作。
不久后,四川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地方或全国性报纸连续数天在显著位置刊登“寻找特等功臣柴云振”的启事。
一时之间寻找“一级战斗英雄”成为西南民众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政府和军队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84年收获回报。
当年9月,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他便立即怀疑自己的父亲就是军队寻找的柴云振。
虽然柴父并不经常对外人炫耀自己过去的辉煌战功,但平日里聊天时经常会提及自己过去在朴达峰的战斗经历。
况且在四川口音中,“正”与“振”字发音极为相近,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一字之差完全有可能是一时笔误或口误。
柴兵荣回到家后,便鼓励父亲回应启事,但柴云振却多次否认自己就是军队寻找的战斗英雄。
柴兵荣劝说父亲:我知道您这么多年淡泊名利,不在乎那些虚名。但您不想见见您心心念念的战友吗?这荣誉我们不要也罢,但看看分别30多年的战友也是好的啊!
儿子的一番话说到柴云振的心坎上,柴云振下定决心前往军队“寻根”。
为筹集路费,柴家特地卖掉一头猪换取100多元钱,依照着报纸上的地址,父子二人来到部队的所在地。在得知来访者详情后,军队和孝感政府市委不敢怠慢,立即将此事上报中央专项组。
右手断指、一身伤疤、对当年部队指战员姓名的如数家珍、对当年战役经过的详尽掌握,这一切无不透露着眼前这位老人的非同寻常。
经过当年几位老战友和老首长的确认,寻人组更是确定眼前这位“平平无奇”的农村老汉,就是当年叱咤风云战斗英雄。
找到柴云振的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瞬间震撼中朝两国。杨成武、洪学智、秦基伟等军队首长先后接见柴云振。
1985年,柴云振更是跟随着中央军委组织的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团一起访问朝鲜,由金日成亲自为其授勋。中朝两国的亿万民众从未忘记他们的英雄。
柴云振访问朝鲜的过程中还发生一件趣事,在参观朝鲜卫国战争纪念馆时,柴云振发现自己的半身雕像。这才知道原来是朝鲜方面误以为柴云振已经牺牲,特意在纪念馆中树立自己的“遗像”。
可自己还活着啊?留着个遗像在朝鲜是怎么回事?
柴云振希望摘下这座“遗像”,而对这位活着的英雄的愿望,朝鲜方面给予最大的尊重与理解。
回国后,柴云振一直将这座雕像摆在家中。
谈到这个雕像,老人常常语塞,不知该如何称呼。
之后的几年,柴云振老人一直在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域辛苦耕耘。他经常出入部队和学校,用自己的故事经历向共和国的接班人们言传身教意志与奋斗的精神。
2018年12月,柴云振在四川岳池离世,享年92岁。
如今我们均可享受幸福的生活,但不应忘记先贤的努力和付出。须知“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在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唯有放弃幻想,准备战斗,才有长久的和平。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