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52年邓公专车被一妇女拦截,问明缘由后,邓公怒惩当代“陈世美”
65538

52年邓公专车被一妇女拦截,问明缘由后,邓公怒惩当代“陈世美”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9:05:410

“这位首长同志,求求您帮帮我们母女俩吧!”

1952年的一天,邓小平前往贵州地区视察工作。当时邓小平负责主持西南地区的建设大局。

为了工作,他几乎都顾不上休息,只能够在汽车行驶的时候坐在车上小憩一会儿。可这天汽车刚刚开出没多远,就遇上了一个前来“拦车告状”的妇女。

随行的工作人员准备上前劝说这名妇女,但是奈何这个妇女性情刚烈,抱着自己的女儿站在邓小平的车子前不肯挪动一步。

这时候,邓小平也被外面喧闹的声音吵醒了。他从车窗里探出脑袋朝外望了望。然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道:“你有啥子事情尽管讲,我一定尽力给你解决好!”

而后,这个妇女便被邓小平请上了车,在车厢里详细地跟他诉说着事情的经过。

邓小平听完这个妇女的话以后,顿时火冒三丈,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这个妇女:“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管到底,一定要严惩这个陈世美!”

当时这个妇女只是想让大官给自己讨回个公道,殊不知她的这次“拦车告状”,将会在西南地区的军政界,甚至是全国的解放军部队里刮起一股有关“婚姻审查旋风”。

那么,这位妇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邓小平又会如何处置这名妇女的丈夫呢?这次小小的案件又会给我国的法律建设工作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和改变呢?

这一切,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股奇怪的“风潮”开始说起。

李民是山东地区的一位解放军战士,他早在抗战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

后来李民跟着部队一起到了山东,在别人的介绍之下认识了性格刚烈、敢爱敢恨的农村妇女丁华。没过多久,两人就通过自由恋爱结成了一对夫妻。

但是李民毕竟是解放军,必须跟着部队走。在丁华怀孕几个月的时候,李民接到了部队的命令,要前往大西南战斗。

而丁华不愧是一个刚毅的女人,她向丈夫保证能够照顾好自己,让他安心地去参加革命工作。

此后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丁华都是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地生活。好在当地的政府对于她还比较照顾。在村子里给她谋了个“妇女主任”的差事。

日子虽然是苦了点,但是每每想到前方的丈夫,丁华的心里都会倍觉欣慰。

可是与丁华的牵肠挂肚不同,李民却变了心。

由于李民在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所以跟着大部队来到了贵州境内的绥阳县后,组织上将绥阳县的地方工作全部交给了他。

军政改组以后,李民摇身一变成为了绥阳县的高级干部。

走上领导岗位后,李民不但没有想着把丁华和孩子从山东接来,反倒是在绥阳本地参加了各种交际活动。

哪里有漂亮年轻的女同志,李民就会出现在哪里。最后,他跟一个当地的妙龄女孩建立了所谓的“男女朋友关系”

起初,李民瞒天过海,并没有告诉女孩自己已经有家室。但这个女孩颇有心机,她从别的渠道打听到了李民在山东还有一个老婆,于是对李民的求婚示爱产生了抗拒。

李民察觉出问题后,询问原因,这个女孩儿说道:

“你想要跟我在一起,就必须跟那个女人离婚!你既有老婆,还跟我恋爱。这算是怎么回事呢?”

听了这个女孩儿的话后,李民立马排着胸脯向这个女孩表示:“我向你保证,我回去就和我老婆离婚,然后再申请跟你结婚!我绝不反悔!”

听了李民的这番话,女孩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同意继续与李民交往!

但李民自己清楚,自己的妻子丁华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如果得知自己是因为有了新欢才找她离婚,指不定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再说自己大小也是个干部,这种事情也需要注意影响,但为了尽快抱得美人归,李民还是动起了歪脑筋!

作为县级干部,李民手中的权力很大!于是,他利用手里的权力开具了一张假的离婚证明,之后拿给那名女孩儿看。

而看到盖着红戳的离婚证明,那名女孩儿心中的疑虑彻底打消,很快同意与李民结婚!

再婚后的李民生活滋润,早就忘了还在山东艰苦度日的原配妻子!

而长时间没有丈夫的消息让丁华心中有些不安,经过多方打听,他听说李民已经再婚!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验证事情的真伪,她决定抱上女儿去贵州找李民!

其实当时我国的《婚姻法》已经出台,李民身为政府公职人员,当然知道自己已经犯了重婚罪。但沉溺其中的他难以自拔,只能继续装聋作哑,对于原配妻子不闻不问!

而丁华自从听到丈夫再婚的消息后,就踏上了寻夫之路!可到了贵州的地界,他们举目无亲,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当地热心的老乡帮助了他们,将母女俩人送到了绥阳县境内。

到了绥阳县以后,丁华曾经带着女儿去县政府找过李民。

但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要么告诉她李县长在忙,要么就告诉她李县长去外地出差了。总之无论丁华母女怎么努力,李民始终不愿意见她们。

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丁华决定先在本地暂时住下来。只要待的时间足够长,自己就一定能够找得到“面见县长”的机会。

果然没过多久,丁华就听到了当地的一则消息:最近上面的大首长要来绥阳县视察,各个单位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虽然丁华也不知道这位“大首长”到底是谁,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决定赌一把。她要在首长视察的当天拦住他的车子,请这位首长为她们母女做主!

几天以后,邓小平的车队来到了绥阳。而丁华直接抱着女儿站在了邓小平的车队前面。旁边的人都被丁华的行为给惊呆了,司机也一个劲地摁着喇叭让她走开。

“我不走!我有事情要报告首长!”丁华把两只眼睛瞪得很大,看得出来她已经豁出去了!

绥阳县的干部们见状内心大呼不好,他们一边怒吼着,一边冲向丁华:“这个女同志是怎么回事啊!还嫌首长一天到晚事情不够多吗?跑到这里来捣乱!”

“我不走!请首长帮帮我!”丁华不顾旁人的呵斥,带着女儿站在车前。此刻她不仅是要为自己,也是要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这时候,车内传来了一阵悠悠的声音:“让这个女同志过来,人家既然敢拦我的车,总得让我听听她想跟我说什么吧。”

听见首长发话了,绥阳县的工作人员们也不敢阻拦。纷纷给丁华让开了道路。丁华便抱着女儿大踏步地朝着邓小平的车走了过去。

见丁华走过来,邓小平从车窗内探出头来说道:“你有啥子事情尽管讲,我一定尽力给你解决好!”说完以后,邓小平还非常贴心地帮着丁华从里面打开了车门。

丁华进入车内,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了邓小平。她没有哭也没有闹,似乎已经非常平静地接受了“丈夫出轨”的这个现实。而邓小平看着丁华,内心也不由得敬佩起了这个女同志。

“丁华同志,我可不可以问一问你,你希望我们怎么处理这个李民啊?”邓小平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丁华,缓缓地问道。

“组织上怎么处置他,我都没有意见。我只是希望首长们给我们母女主持一回公道!”丁华的态度非常坚决。

邓小平点了点头,将丁华母女俩请下了车。而后他指示绥阳县当地的干部将丁华她们安排在招待所里,等候李民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

得知丁华拦下了邓小平的车告状,李民内心十分焦急。他将手下的干部全部叫来问话,企图得到一个解决办法。可这件事情已经闹到了邓小平那里,怎么会如此轻易地结束呢?

其实对于李民的案子,邓小平认为它违反了《婚姻法》,所以必须先交给法院去审理。自己这个西南局的负责人可以在党纪方面给予李民处分。

因此回到居住地以后,邓小平当即指示对李民的案件给予立案。

“首长,李民毕竟还是我们党的干部,就这么公然立案会不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啊?”在电话里,法院的工作人员听完了案情以后,向邓小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但邓小平的态度却很坚决,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对面的工作人员:“不能因为怕影响就纵容我们的干部犯错误。

更何况这个李民犯了法,简直就是当今的陈世美!如果不对他进行严办,那我们共产党人还怎么取得人民的信任,怎么为群众做主啊!”

1953年1月2日,关于李民所犯重婚罪的公审大会在重庆铁路局的大礼堂举行。

在公审大会上,工作人员公布了李民所犯罪行以及他为了逃避法律惩罚所伪造的种种文件、证据。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愤,纷纷高喊着要打倒李民。

看着愤怒的群众和一旁面色冷漠的丁华母女,李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只能面对。

最终,在2000多名当地群众的围观与见证之下,李民被人民法院以“重婚罪”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而邓小平作为李民的领导也下令开除了李民的公职和党籍。

李民的案件判决完毕之后,邓小平主持召开了西南局的干部会议。

在会议上,他对于部分干部存在的“生活作风问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将李民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大家听,以此警告那些心术不正的家伙。

“我们有的同志明明自己已经结婚了,但是却隐瞒事实,搞婚姻改组,这既不符合我们党的纪律,更不符合我们的伦理道德!”邓小平的话说得很重,在场的干部们噤若寒蝉。

而在这次会议以后,邓小平还特意指示了各个地方上的同志,要根据“李民案件”召开专门的学习会议,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毛主席在得知了西南局的事情以后,对邓小平的做法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并指示西南局要对在“李民案件”里牵涉到的各个干部进行认真地审查,如果发现这些干部存在问题,一定要一查到底,不能徇私枉法!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督促西南局下辖的各地政府开展自我审查,将干部队伍里那些有过“婚姻改组”经历的同志全部调查清楚,然后进行集中教育和处理。

而李民案件判决不久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从李民事件汲取教训》的文章。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李民案件”的大讨论。

大家在议论李民行为的同时,也在用审视的目光观察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来说,新中国的天空之下都绝对不能容忍像陈世美一样趋炎附势、抛妻弃子的人。

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制度”早已成为了铁一样的法则!任何人都不能以“爱情”或“自由”之名来做出轨这样龌龊的事情。

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婚姻看似像一把锁住了心灵的钥匙,但它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定与幸福。

所谓的“爱情”虽然会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但却会让那些行差踏错的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古代君子的待人之礼,同样也应该被今天的党员干部所铭记。任何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人,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

因为党员的一言一行也代表着他们身后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有人胆敢抱着“侥幸心理”以党员的身份和手中的权力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那么人民一定会给予他最严厉的制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