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魏巍发表一篇文章,杨成武看到忍不住大骂:混账,这是泄密
1940年9月,正值初秋时节,晋冀大地一片肃杀,由八路军总部发起的百团大战正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领命出兵,指挥所部兵马进攻华北重镇涞源和灵丘,誓要将这两颗楔在我革命根据地心口的钉子给拔掉。
但在开战前夕,杨成武将军的作战计划却被一位革命作家魏巍写成了通讯,甚至还公然发表了出来!
杨成武获悉此事后,当即勃然大怒,表示要追究这位“泄密者”的责任,带人冲到了八路军政治宣传部,对着魏巍就是一通臭骂。
那么,魏巍是出于什么意图写下这篇泄露军机的文章呢?这场战役又有没有因为魏巍的文章而出现变故呢?
自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攻势放缓,抗日战争进入到全面相持阶段。
日本大本营认为继续在中国发动大规模战役得不偿失,于是在沦陷区推广奴化教育,攫取战争资源,试图将其改造成对外扩张的新大本营。
在这种情况下,侵略者将重心移到了正在进行敌后游击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身上。
为了消灭八路军和新四军,侵略者动用大量兵力,频频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展开扫荡,在战略重镇之间修建据点地堡,以达到封锁根据地,实现“穷共”、“困共”的险恶目的。
面对侵略者的扫荡和封锁,我党决定在华北敌后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旨在摧毁敌人的交通线,拔除深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从而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侵略者的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敌人的交通中枢——正太铁路,并成功对其展开破袭,打响了百团大战的第一枪。
随后,八路军多点开花,以正太铁路线为中心四处进军,拔除附近据点,控制沿线交通。
敌人为了保住这条攸关未来战局走向的铁路,只好选择弃车保帅,放弃部分设立在我抗日根据地外围的据点,调遣部队前往前线参战。
而敌人此举正中我军下怀,我军借敌人空虚之际,趁势拔出了部分据点,缴获大量装备和物资,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
第一阶段地战斗取得胜利后,同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
要求八路军各部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继续拔除据点,并尝试进行攻坚作战,为日后夺回失地积累相关经验。
根据总部的部署,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决定以涞源和灵丘一带为战役发起点,借助两地日军调动,兵力减少之机,集中8个团,3个游击支队以及两个独立营,发起涞灵战役。
此次的战役目的在于破击涞源、灵丘两地的交通线,并趁敌空虚之际夺取涞源县城。为此,八路军兵分两路,其中针对涞源的主攻任务落在了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肩上。
涞源县城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既是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是侵略者进行扫荡的重点,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当时,驻守来源城的日寇为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四大队,这支部队是日军中少有的摩托化部队。
配有运输车辆和少量装甲车,且成员大都是战场经验相当丰富的老兵,是侵华日军中的精锐。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杨成武和一分区的指战员们举行了数次作战会议,制定了一套合理的作战计划。
由于我军缺少攻坚武器,和日寇对打阵地战和攻城战并不明智,加之日寇在涞源县城内囤积了大量化学毒剂,一旦在攻城期间日寇狗急跳墙,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杨成武决定放弃攻坚计划,只留下一部分兵力监视城中敌人。随后集中优势兵力,扫除涞源城外围的敌人据点。
诸如三甲村、东团堡、中庄等地。届时来源就会变成一座孤岛,我方即可一举将敌攻克。
本来这个作战计划堪称完美,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只要出其不意,那绝对能够给日军以重创!
然而,就在一分区部队准备开拔,分别按照既定部署各就各位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小插曲打乱了杨成武将军的全盘部署,险些酿成滔天大祸。
原来,在此前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杨成武就提到,尽管我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日寇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要做好苦战的准备。
并表示如果要在战斗中占据先机,务必要做到“快”、“准”、“狠”,只有如此才能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想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好战斗时间差,绝不能让日军提前侦知我方的战斗意图和相关部署!
正因如此,在作战计划下发到各作战单位后,杨成武嘱咐各级指战员务必要做好保密工作,在战斗打响之前,任何人都不许将作战计划外泄!
其实能够来参会的也都算是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官,更是杨成武的老战友。之所以再次强调,只是为了避免横生枝节。
因此在看到参会人员都点头明白后,杨成武就让他们各自回部队部署相关工作去了!
随后杨成武也趁着开战前最后一点儿间隙睡了一觉。作为沙场悍将,杨成武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恶战,到时战斗一旦打响,自己只怕是一点气都松不得!
于是一躺下,不知不觉就睡到了第二中午。醒来后的杨成武见天已大亮,连忙动身赶往指挥部,推门进入后,只见老秘书陈子端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手里的一本小册子。
杨成武走到桌子旁,解下腰间的枪套问道:“老陈,看什么呢,这么开心。”
“司令员,是政治部新印发的《工作通讯》。”陈子端说道。
“政治宣传材料啊,怎么,这期有什么内容呢?”
“司令员,你不知道吧,政治部新来了一位文学干事叫魏巍,是咱抗大毕业的大学生,那文字功底可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写的文章那是字字珠玑。
这有文化的人确实不一样,战士们都喜欢看,这《工作通讯》蛮抢手咧。”
听到陈子端的话后,杨成武也来了兴趣:“哦?你拿过来给我看看,我也来拜读一下他的佳作。”
可杨成武从陈子端手里接过册子,翻开一看,映入眼前的就是一个标题“涞灵战役敲响日寇的丧钟“,杨成武先是一惊,然后继续往下看去。
结果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篇文章不仅把刚刚拟定涞灵战役作战方案给写了上去,还提到了我军的进攻方向和相关战法,甚至还有魏巍个人的看法和分析。
也就是说,杨成武和各级指战员耗费数日制定作战计划,全让这位文学干事给公之于众了。
“混账,这是泄密!”只听杨成武怒吼一声,一脚踹翻了身旁的桌椅,拿着书稿的手也剧烈地颤抖着。
见司令员突然大发雷霆,陈子端立马意识到《工作通讯》可能有不妥内容,连忙上前安抚杨成武。
此时的杨成武血压拉满,嘴唇发抖,他指着文章落款处的魏巍两字,对陈子端说道:“现在,立刻跟我去政治部,我要追究这个泄密者的责任。”
陈子端不敢怠慢,连忙招呼警卫员,简单收拾下东西后,跟着气势汹汹的杨成武来到了政治部。
此时,政治部办公室里,主任罗元发正和宣传科长史进讨论工作,忽听外面一阵嘈杂,推门出去一看,只见杨成武怒气冲冲地向着他们走来!
罗元发和史进不明就里,只好先将杨成武请到屋内,还不等他们询问,杨成武就将那本《工作通讯》扔到了桌上,没好气地说:“喏,你们先看看这篇政治部文化干事魏巍的大作!”
两人面面相觑,只好服从“命令”。可拿起一看,罗元发冷汗瞬间就冒出来了,心道:魏巍这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怎么就把作战计划给写进文章里了。
但转念一想,自己作为魏巍的直接领导,魏巍的稿子是经过自己审核的,只是自己工作疏忽没有仔细看,这才酿成大祸!
于是罗元发和史进赶紧站了起来,将责任担在自己头上。然后一个人向杨成武检讨错误,另一个人第一时间吩咐政治部的所有人,前往八路军各部收回本期刊发的《工作通讯》。
尽管这本《工作通讯》只是八路军的内参,并不对外公开,此时只要及时回收,消息应该不至于泄露。
但作为军事主官,杨成武仍有顾虑,他担心魏巍写此文章的意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于是向史进等人询问有关魏巍的资料。
罗元发一听,杨司令这是将魏巍当特务了,于是赶忙出来解释。
原来这个魏巍当年刚刚20岁,刚调到政治部不久,是个文采斐然的小伙子。
由于政治部当时许多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写几个字的就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而能够写文章的简直是宝贝!
所以,文笔出色的魏巍自然就成了《工作通讯》的一号撰稿人,当时几乎所有的宣传材料和政治文章都出自他手。但他毕竟年轻,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多少有点鲁莽。
而且,政治部虽然名义上是我党的文化部门,但对于魏巍来说,其他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与自己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也因为如此,魏巍一向不喜欢有人对他的文章指手画脚。再加上参加工作以来,魏巍的大作一直反响很好,故而政治部的领导们出于对他的偏爱,所以才酿成了这次“事故”!
所以不管怎么说,魏巍绝对不可能是故意将军分区的作战计划外泄的!
听完罗元发的解释后,杨成武终于明白了大概,原来这次“泄密”事件不过是一个年轻战士的无心之失罢了。万幸《工作通讯》只是内部报刊,又因为回收及时,作战计划这才没有外泄。
但杨成武意识到,此次虽然是个意外,但说到底还是因为魏巍作为宣传干事缺乏保密意识,此次虽然可以不予处罚,但必要的批评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杨成武以一分区司令员的身份下达了一条命令。
政治部保留参与日常军事会议的资格,必须的宣传和报道,只能够在战役结束之后才允许进行。
同时,罗元发和史进也做了魏巍的思想工作,并加强对新刊发相关文章的审核,坚决杜绝此等错误的出现。
“泄密”小插曲顺利解决后,杨成武马不停蹄地赶回指挥部,命令部队前往三甲村、东团堡以及中庄一带,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就此拉开了帷幕。
9月23日清晨,萧思明奉杨成武命,率领二团抵达三甲村。该地是日寇侵占涞源后最早修筑的据点之一,全村守军共有110人,其中日军30人,伪军80人。
自日寇攻占此地后,就在这里建起了数座碉堡,并在碉堡前沿挖掘了数条堑壕,同时拉起了铁丝网,将三甲村打造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
萧思明亲上前线,分析整个三甲村布局,他发现该村虽然外表看起来坚不可摧,但内部堑壕错综复杂,没有相通的路径。
这就意味着村内敌人的流动性几乎为零,一旦战斗打响,那么各阵地中的敌人只能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暇顾及其他区域。
面对这种情况,萧思明决定采用分割战场,然后逐个歼灭的战法,他先集中优势兵力,向工事薄弱的东部阵地发动攻击。
战前,杨成武为了培养我军的攻坚能力,特意给萧思明配了一门92式步兵炮,有了重武器的支援,我军战力大增。
守在东部阵地的大都是伪军,这边火炮一响,守在阵地里的伪军顿时肝胆俱裂,纷纷丢下武器走出阵地向我军投降。
东部阵地被我军拿下,意味着敌人寄以厚望的三甲村阵地失去了作用,村里的敌人自然也成为了瓮中之鳖,一番激战过后,困守在三甲村的敌人被尽数消灭。
就在我军在三甲村与敌人激战正酣之时,二团三营对中庄据点发起猛攻。和三甲村不同的是,中庄据点并没有太多防御工事,镇守在此地的敌军以骑兵为主,缺少机枪等重心火力。
对此,三营选择集结优势火力,直接对中庄展开强攻,双方机枪展开对射,不一会儿敌人的火力点就被我方全面压制。
爆破组借势冲进敌人阵地,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一阵爆炸声后,日寇和伪军损失惨重,被迫通过中庄密道撤离该地。
接连攻下两处据点,敌人的涞源防御体系已然被破坏,下一步就是要攻下东团堡!
和前面两地不同,东团堡是日寇封锁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支撑点,守军有170多人,由经历过忻口会战的士官组成,是死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是难啃的硬骨头。
杨成武深知此战重要性和艰苦程度,决定动用一个团的兵力包围整个小村庄,誓要将这群犯下滔天大罪的敌人尽数消灭。
由于战前准备充分,外加对敌情掌握准确,在战斗打响后,三团便以凌厉的攻势迅速突破了日军的警戒线。
日寇准备不足,被迫放弃外围阵地,只有少数士兵依托防御工事与我方交战,旋即被我军消灭。
清扫完外围战场后,我军开始向东团堡内部阵地推进,日寇为了阻止我军攻势,在派出小股部队反冲击的同时动用毒气,企图利用优势武器负隅顽抗,固守待援。
对于我军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吃掉这支小部队,待到敌军抵达之时,那么我们只能撤出战场,先前取得的优势将当然无存。
于是三团战士们戴着浸水口罩,冒着敌人的火力和毒气,冲向敌人阵地。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26日清晨,三团经过反复拼杀,终于啃掉了这块硬骨头。自此,涞源城外的三大据点均被拔除,杨成武也得以腾出手来,将目标放在涞源县城。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一分区各级指战员决定大显身手,在攻坚战上一展实力之时。
日寇为了守住涞源,从张家口调来了三个大队,共约3000余人的精锐部队,用以充实涞源城的防御。
以一分区的实力,自然无法与敌人相抗衡,杨成武只好放弃攻城计划,带着缴获的大量物资返回驻地。
涞灵战役是百团大战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场积小胜为大胜的漂亮仗。
为我军未来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关于魏巍的“泄密”事件的处理,也给我军的军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方案模板。
此后,政治宣传工作被正式剥离出了重大军事会议的指挥系统,只在战后才向相关人士提供细节。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成功杜绝了魏巍泄密事件的再度发生,在军事保密领域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0001
- 0000
- 0004
- 0003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