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1983年大别山来人说了几句话,徐向前眼含热泪,此后不再过生日
65567

1983年大别山来人说了几句话,徐向前眼含热泪,此后不再过生日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1:31:420

1983年,几个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同志来到了北京,他们先是来到中央汇报了一些当地情况,随后前去看望身体不佳的徐向前元帅。

听闻大别山来人,徐向前激动地和他们见面,并且询问了他们很多关于大别山当地的情况。

见徐帅如此热情地询问,大别山的几个同志有些犹豫,随后便和徐向前说了大别山的情况。

不过才说了几句话,徐向前褶皱的眼角便流出了眼泪。

谈话结束后,大别山的几位同志便踏上了返程,目送几人离去的徐向前整个人看上去彷佛更加衰老,脸上神情无比落寞。

也就是在这之后,徐向前便做了一个决定:以后不再过生日。

那么,大别山来的几个同志给徐向前元帅说了什么,让他泪流满面?

这还要从徐向前和大别山的缘分开始说起...

革命时期,中共红军受到国民党的打击,由毛主席点起的革命火种,开始在全国各地燃起,而鄂东北大别山,就是其中之一。

1929年五月,徐向前手里拿着革命的火炬来到了鄂东北,誓要在这一片土地上开辟属于大别山的革命根据地。

开辟根据地的初始阶段,往往都是艰难的,大别山地区也不例外。

初次来到这里,徐向前就发现,此处的革命红军力量虽然对外号称十一军,可真正兵力也才两百多人。

十一军,其实里面仅有一个三十一师,而且师团的师长吴光浩也在不久前牺牲,除了军队人数较少之外,此处深处于国民党控制范围,随时有被围剿的风险。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徐向前却是没有半点想要放弃的想法。此处地形复杂,群众多,非常适合作为革命根据地,倘若发展起来,一定能够成为革命的一大助力。

于是,徐向前开始着手建设根据地。

不会当地方言,就便用翻译边自己学;革命人数少,就招募群众;军队不规范,就立即实施整顿和训练。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的时候,国民党的第一次“会剿”开始了,面对大别山薄弱的武装力量,国民党仅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配合一些民团便朝大别山进军。

徐帅毫无畏惧,哪怕当时能够拿枪战斗的士兵们仅有一百多人,但是徐帅认为,战斗才是磨练军队的最好方法。

哪知国民党军队仅仅是拿出几挺机关枪,就把徐帅这边的士兵给打散了,面对四处逃窜的士兵们,徐向前只能暂时带队撤离。

这次失利后,徐向前将士兵们再次召集起来,进行了加强训练后,便再次组织他们发起第二次作战。

这一次,徐向前先是带领战士们攻打附近的民团,因为民团战斗力较差,适合作为经验不足的革命战士的练兵对象。

徐向前发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士兵们端掉了一个上千人的民团,取得了一次胜利。

此次胜利也极大地锻炼了三十一师的战士们,同时也给了他们极大的革命自信。

不久后,国民党组织了第二次“会剿”。

这次,徐向前带着信心倍增的将士们主动出击,歼灭了敌军一个排的兵力。

虽说一个排的人数并不算多,可这是国民党的正规军,这对于革命战士们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总结了几次战斗的经验后,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同志一同研究,最终提出了声名显赫的七大游击战术原则,即:

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第七,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这些原则,毫无疑问给当时的革命战士们明确了战术目标,让之前无头苍蝇一般的打法得到了纠正,游击战也逐渐成为红军战士们的主流战法。

徐向前的领导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在他的带领下,大别山革命者们从一开始面对敌军机枪会四处逃窜的新兵,变成了敢于面对强敌的真正的战士。

从1930年开始,大别山革命区的军队开始逐渐壮大,从一开始的两百多人,连续翻倍,道八月份,直接扩增到了五千多人。

在此期间,徐向前所在部队也变为红一军,随后又和红十五军合并为红四军,真真正正地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力量。

再说那日徐帅告别大别山同志,徐帅表情愈发落寞,似乎他刚刚听到了什么让他非常难过的消息。

几日后,恰临徐向前的生日,作为国家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之前也强调过自己过生日不需要大排场,简单和家人团聚吃个团圆饭便足矣。

这天,徐向前的家人和工作人员照常准备了丰厚的饭菜,就等徐帅回家庆祝他的八十二岁大寿。

谁曾想,徐帅回到家后,看到丰厚的饭菜,表情反倒有些悲伤和愤怒,他对着在座人员说道:以后我不过生日了,也别再给我准备这些丰厚的饭菜了。

众人听后皆是有些不解,有人大着胆子询问:徐帅,您过生日已经够节俭了,就只是做一些好饭好菜而已。

徐向前却摇了摇头:那些革命老区的同志们生活得这么苦,我还怎么吃得下这些饭菜呀!

原来,在徐向前和大别山几位同志交流时,他得知了大别山地区的人民百姓们生活并不算好。

当时,几位同志都不敢对徐向前说实话,徐向前看他们支支吾吾的,更是急不可耐:你们说出来呀,说出来才能解决办法。

终于,一位比较年轻的同志忍不住开口:大别山的百姓们生活不好,庄稼收成不好,人们也没有什么额外收入。

随后又说:有一户姓王的家庭,家里有着七口人,不过却只有六个碗,他们有时候吃饭都困难...

听到这里,徐向前再也忍不住,热泪立即从眼角涌出,难以置信地呢喃道:七个人,六个碗,七个人,六个碗呐。

悲伤中,徐向前强行止住情绪,又继续询问了许多问题。

原来,大别山作为革命老区,那里的人们生活竟然比其他地方还要苦难得多。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所以徐向前再也不肯继续过生日。

旁人劝他,他却掷地有声地说:大别山那里的群众,一家七口人,只有六个碗,我怎么还敢安逸地过生日?

说到这里,徐向前再次流下了白花花的泪光中,他又想起了当初在大别山区团结群众的日子...

群众路线一直以来都是我党我军坚持并取得革命胜利的路线,大别山也不例外。

徐帅当年到任时就强调过:我们的作战,永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掩护。群众,是我们要保护的人,也是我们作战的助力。

红四军在大别山建设期间,就积极发动和号召群众,不仅吸取了一大批群众成为军队的革命力量,还带动群众一同和红军战士们建立军事设施。

作为红四军的领袖,徐向前也发挥了自己的模范作用,他带头拿起锄头镰刀,亲自来到群众和革命区的农地,干起了农活。

战士们纷纷为徐向前的精神所折服,徐向前在农地里干活又快又好,群众们也纷纷认识了这位常年只穿一件衣服的“布衣将领”。

可以说,徐向前一个人就团结了一大批群众。

在之后的军队会议上,徐向前更是提出:战士们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干农活,不仅要干我们自己的农活,还要干群众百姓的农活。

徐向前把党中央团结群众和军民一家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戴克敏对此也相当敬佩,多次公开勉励士兵:我们要像徐指挥员一样,能打仗能干活,把团结群众的路线走对走好。

而徐向前的群众路线,无疑是成功的,正确的群众路线也给红四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攻打新集一役中,由于新集四面环山,城墙又高又厚,可谓是易守难攻。

于是,徐向前打算从地下挖坑,挖过新集,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可想法虽好,但是要想不被敌人发现,且快速地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徐帅却是淡然一笑:我们战士的力量不够,那就群众的力量来凑。

徐向前暗中发动新集群众,在群众的帮助和掩护下,一条五十多米长的地下通道,竟然只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离不开群众们的帮助。

地道完成后,徐向前带人将三百多斤炸药放入地下,并且成功引爆,新集城墙也被炸出一个大缺口。

红军部队立即攻入城内,一鼓作气将敌军击败。

除了新集战役,大别山时期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双桥镇战役里同样出现了群众的身影。

这场作战,对于红军来说算得上一场持久战。

敌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且他们的物资丰富,倘若迟迟不结束战斗,红军这边必然会因为缺少物资而败退。

得知了消息后的大别山群众,争先恐后地前来为红军战士们输送物资,男同志负责传递生活用品和军械,女同志则在后方负责伤员的救助。

有了群众们的帮助,红军战士们用尽全力,终于是击败了国军精英师团,俘虏了国军将领岳维峻以及五千多名国民党士兵,缴获了大批物资。

战士们高声欢呼,百姓们一同庆祝,在军民的配合下,大别山革命者们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大胜,大壮了红军军威,也巩固了红军和群众们的联系。

想到这些和群众们共同战斗的往事,再想到现在大别山百姓们艰难的生活现状,徐向前感到深深的自责。

昔日在战争时期,百姓们生活本就艰苦,还愿意为了支持红军战士们献出自己的饭菜,可现在到了和平年代,革命老区的百姓们反倒过不上好日子,徐帅怎能甘心?

事实上,革命老区百姓们生活不好,大别山并不是特例。

七十年代时,周总理就曾前往红军革命老区延安进行视察,本是事隔多年后回到“第二故乡”,周总理满怀期待,可谁知当地的情况却让周总理十分惊讶。

在和群众吃饭时,周总理就注意到一位老人吃得特别快,最后为了吃干净碗里的米粒,还用白开水把饭粒混合喝下。

询问过后,周总理才知道,原来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在和平年代里竟然得不到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依旧艰苦。

吃着手里的饭,总理的泪却忍不住流了出来。

回到中央后,周总理便和中央反映了情况,中央也做出了相关措施,延安情况得到改善。

大别山的情况和当年的延安何其相似,可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大别山却没有得到太多改善。

徐帅也知道,这些革命老区,之所以会在和平年代得不到好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条件本身就不好。

当初选择在这些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一是为了团结群众;其二就是地形险峻,方便部队的发展和防守。

战时的优势,到了和平时期却成了发展的拦路虎,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过,徐帅怎么可能甘愿就这么旁观大别山的艰难情况?

那一晚,徐向前久久不能入睡,他想了很多很多,如何改善当地环境条件,如何促进当地发展,如何挽回群众信心...

时年已然八十二岁的徐向前很想亲自前往大别山调研,可身体的恶劣状况实在支撑不了徐帅行走,于是他只能向中央委托。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后,徐向前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文件,名为《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旨在请求中央关注那些革命老区的建设问题。

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这些革命老区,在革命时期为中共和国家做出了太大的贡献,此时对于他们的发展不能置之不管。

次年,中央在一年的决策和审议后,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这其中,就着重提到了关于革命老区的问题。

文件下发后,主要由河南,安徽,湖北以及中央统筹实施,旨在帮助这些包括革命老区的贫困地区一扫贫困面貌。

1986年,党中央又下达了《关于注意用科技开发大别山的指示》,表明了要用科技对大别山地区进行开发和发展。

不久后,中央又派遣相关专家奔走各大革命老区进行考察,总结出了一份万字报告,报告认为,这些革命老区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生态条件差,信息过于闭塞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创伤。

针对这些因素,政府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一系列针对革命老区的扶贫改造计划也应运而生,革命老区的贫困问题有望被解决!

事实上,大别山只是徐向前革命生涯中的一个代表地区, 他还到过川地大巴山,到过西北祁连山,也到过山西的太行山。对于这些革命老区,徐向前心中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

1990年,已然八十九岁高龄的徐向前病危,这位上阵杀敌,下地干活的徐帅也终将驾鹤西去,去世前,徐向前立下了三条遗嘱:

其一,不许搞遗体告别,不要大肆宣扬;

其二,不要开追悼会,自己只是万千公仆之一;

其三,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自己生前到过的四座大山,太行山,祁连山,大巴山和大别山。

不久后,徐帅终究是撑不过疾病和岁月的摧残。

去世后,他的骨灰被专机带去四座大山,因为他要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

在和平年代,徐向前依旧不忘这些革命老区的发展,“以后再也不过生日”,是他的倔强,更是他的自责。

而革命老区的发展和建设,也在徐向前的推动下逐渐步入正轨,战士和革命老区的情谊令我们动容,他们所蕴含的精神,也值得我们一生受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