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87年邓小平送给蒋经国一份录像带,蒋经国落泪:替我谢谢小平老友
65582

87年邓小平送给蒋经国一份录像带,蒋经国落泪:替我谢谢小平老友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45:420

1987年7月14日,台湾事务办公室对台工作小组的几个工作人员兴奋地来到了邓小平的办公室。

“小平同志,有台湾方面的最新消息,他们宣布从即日起解除戒严、开放探亲...”

邓小平听完汇报之后,打趣着说:“可能是录像带立功了。”

在场的几个工作人员顿时摸不着头脑,国民党解除戒严、开放探亲和录像带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疑惑的众人,邓小平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笑着摆摆手说:“你们赶紧去商讨一下接纳台湾探亲群众的方案。”

其实,这卷录像带是邓小平在不久之前托人送给蒋经国的礼物。

然而令邓小平不知道的是,蒋经国在看完这卷录像带后竟是声泪俱下,口中不断地重复着“替我谢谢小平老友”这句话。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蒋经国破天荒地解除了台湾当局长达38年的戒严令,还准许了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

让人好奇的是,这卷录像带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容,能让蒋经国有如此大的反应?

他与老友邓小平之间曾经又有着怎样的交集呢?

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苏联为了帮扶中国的革命事业,便以孙中山的思想为旗帜建立了莫斯科中山大学。

这所由苏联人出资创办的学校,吸引了一大批中国先进青年来此学习,甚至是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亦不例外。

当时的蒋经国年仅15岁,他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推荐和自身的极力要求下,说服了父亲蒋介石,搭上了前往苏联留学的轮船。

蒋经国在抵达莫斯科中山大学一个多月之后,邓小平也从法国巴黎辗转来到了这里。

在此之前,邓小平等人因多次组织旅法华工、学生的示威游行,遭到了巴黎警察当局的驱逐。

无处可去的情况下,中共旅欧支部决定让邓小平等人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在那儿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学习。

由于邓小平在巴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并且有着四年多的革命实践,因此他在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不久后就担任了党的小组长。而蒋经国正好就被分配在了邓小平的小组里。

或许是经历过革命实践的锻炼,邓小平在学校里积极活跃,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这位仅仅比自己大六岁的革命前辈,蒋经国很是敬佩,一有空的时候,蒋经国就会找到邓小平,请他讲述一些在巴黎的革命斗争故事。

有一次外出郊游的时候,蒋经国注意到:好像除了他之外,其他人的脖子上围了一条围巾,还是同一款式的。他便不解的问:“你们为什么老是要在脖子上系上一块围巾呢,我记得好像每次出来都是这样。”

邓小平和他解释说:“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了解决生计,经常去当清洁工。而法国的清洁工都是围着这样一条围巾,我们也入乡随俗了。”

同行的傅钟诙谐地说道:“当清洁工的时候最喜欢捡马粪了,捡一次马粪赚的钱可以够一个人一周的花销了。”

这时候,蒋经国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因为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几个月之后,国内传来一件令人愤慨的事情。蒋介石在国民党右派的支持之下,策划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年轻学子们无不震惊,纷纷指责痛骂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作为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也受累其中。面对同学们的质问,蒋经国感到委屈不已。实际上,他和同学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在破坏革命。为了能够自证清白,他找到邓小平诉说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听完蒋经国的思想汇报,邓小平认真严肃地说他说:“你的父亲蒋介石制造的这一起事件,已经完全地证明他已经倒向了国民党右派,站在了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之上了。大家对他的声讨和批判是是合情合理的,这点你自己心里也清楚。”

“这点我明白。但我不是我父亲,同学们指责我干什么?”

蒋经国忿忿不平地说。

“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深。你父亲是蒋介石,同学们难免会对你有些看法。”

邓小平轻轻地拍了拍蒋经国的肩旁,语重心长的说:“不过这个没关系,只要你坚定真诚的站在人民这边,相信同学们还是会热情的接纳你。”

邓小平的这番话,让蒋经国醍醐灌顶。在邓小平的帮助下,他很快地明白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以至于邓小平在后来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说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得不错。

通过一年多的相处,两人结下了匪浅的友谊。但好景不长,邓小平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在1927年春回到了祖国。

从这开始,两人之间的交集暂告一段落,重有交集时已是半个世纪之后了。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欲在战争中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却没有想到落了个败逃台湾的结局。本以为能在国民政府中一展宏图的蒋经国,无奈只得跟随父亲退据东南一隅。

早在渡江战役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提出了在短时间内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和台湾的设想。

为顺利解放台湾,中央军委成立专项工作机构、加紧部队登陆作战演习、争取苏联外援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朝鲜战争于1950年爆发。国际形势的剧变,使得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不得不做出暂停攻台的决定。

抗美援朝结束后,解放台湾被再次提上日程。然而此时的形势不比当年,蒋介石在台湾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还获得了美国人的庇护。

在美国台海政策的支持下,台湾当局的气焰愈加强盛,如此下去,大陆与台湾的分离局面将会趋向凝固化。

中央军委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收回台湾的坚定决心,作出了“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的决定。

1954年9月3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前线炮兵部队调集了163门火炮,对大、小金门发起突然炮击。

在两个小时之内,向国民党的炮兵阵地和水面舰艇连续发射了5000余发炮弹。

9月22日,解放军炮兵部队再次集结130门火炮,在不到一个半小时内向金门岛倾泻了3000余发炮弹。

这两次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取得了摧毁国民党军炮兵阵地7个,击沉炮艇、拖轮各1 艘,击伤驱猎舰3 艘,击毁水上活动码头1个,击毙美军2名中校的赫赫战绩。

这样的炮击在1958年8月的时候到达高潮,解放军集中了450余门火炮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猛烈炮击,给予国民党军重大打击。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势力,但是金门炮击也使得两岸的形势愈加复杂,解放台湾也走上了拖而不决的道路。

以至于毛主席曾说:“没能及时解放台湾是我党在七大后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

随着冷战局势的变化,美国迫切地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从1974年开始,邓小平接替病重的周恩来负责主持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会谈。经过多轮磋商,中美双方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日宣布这一消息。

而这个重大事务,却被美国驻台湾的“大使馆”大使安克志在12月15号的晚上知晓了。他从美国的朋友那儿得知,美国即将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深感事情重大的安克志当即驱车前往台湾“总统府”,会见已经成为了“总统”的蒋经国。

听到美国大使深夜前来拜访的消息,蒋经国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床上爬起来。

“安克志先生,这么晚了你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蒋经国扶了扶眼睛说。

安克志凝重地回答:“我有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要告诉你,那就是美国即将与中国大陆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什么!美国要和大陆建交?什么时候?”

蒋经国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感四神无主。

安克志继续回答道:“就在明天,消息可靠,已经是无法扭转的事实了。”

这个消息对于蒋经国和台湾当局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蒋经国自认为在美国有诸多朋友,任何动静他都会了如指掌。

但是,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关于建交的秘密磋商,他却是毫不知情。他明白,一旦美国与中国大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就意味着台湾基本上与美国断绝了官方外交关系。

而让他更为担心的是,中共接下来会才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武力解放台湾?美国人会不会再帮助自己呢?想到这里,蒋经国就不寒而栗,靠自己独自抵挡解放军的进攻,很难有太大的胜算。

正如安克志所说的那样,中美双方几乎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正当他为台湾改何去何从而发愁之时,中国共产党的下一步做法却是让他缓下心来。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以实现国家统一。

1979年的元旦,中国大陆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大、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一天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向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表达了希望和平统一的善意。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友好示意,蒋经国也同样地作出了回应。

在明面上,蒋经国没有在国民党接下来召开的十二大上继续使用“武力反攻大陆”的说法,而是采用了“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温和措辞。

在私下里,他派出了一位秘密人物前往北京与中国共产党接洽。这位秘密人物名叫沈诚,是黄埔军校的第17期毕业生,曾经担任过蒋经国的随从参谋。

从1981年开始,蒋经国就指示他北赴大陆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几番来往之下,蒋经国已经大致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统一的原则。

他满怀期待地对沈诚说:“中共还是很有诚意的,两党之间平等的谈判是可行的。”

从这开始,蒋经国逐渐抛弃了原有的“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转而采取了“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的新的“三不”政策。

这对于双方的关系发展来说,无疑有着促进的作用。

而邓小平接下来送与蒋经国的一份礼物,让两岸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从1985年开始,蒋经国因糖尿病多次住院治疗,身体大不如以前。

人在年老病衰的时候,总会有落叶归根、思念亲人的想法,蒋经国亦不例外。

作为曾经的同学,邓小平深深地知道此时蒋经国内心的想法。

当初在苏联一起学习的时候,邓小平就发现蒋经国隔三岔五地寄信回国,尤其是给他母亲毛福梅的信最多。

事实上,蒋经国对于母亲是抱有深深的歉意的。

蒋介石当初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为了能获得宋氏财团的支持而选择和宋美龄结婚。

而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则是被父亲无情地抛弃,而自己作为母亲最深厚的牵挂,也因留学的缘故不在她的身边,且这一留学就是14年之久。

直到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之后,蒋经国才回到中国。

然而造化弄人,母子相聚不到一年,毛福梅就不幸死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蒋经国在抗日前线得知这一悲痛的消息后,当即马不停蹄地赶回溪口老家为母亲送行。他将母亲安葬在当地的摩珂殿房旁边,并立下了一块“以血洗血”的四字大碑,表达自己要为母报仇的决心。

1949年,蒋经国随蒋介石离开大陆。那一年,是蒋经国最后一次到过母亲的墓前。

此后在台湾的时光里,每逢母亲的忌日和清明节,蒋经国都不胜感伤。他明白,或许自己再也不能回去为母亲扫墓了。

他这样一个孝子,在这种病入膏肓的时候哪能不怀念自己的母亲呢?

邓小平的心中涌现出一个想法,他决定将蒋经国家乡的状貌尤其是他母亲的墓地拍成一卷录像带,送给蒋经国。

事实上,从1981年开始,中共中央就特意指示浙江溪口党委修缮过蒋氏故居丰镐房以及蒋经国母亲、祖母的坟墓。此后的每一年里,都会拨出特别经费用于管理维护。

收到邓小平发来的指示之后,溪口党委的同志们就在短短几天内拍摄了很多卷的录像带,基本上将蒋经国溪口老家的一草一木全都录了进去。

邓小平在收到这些录像带时,亲自观看审阅。他选了一卷最全最好的录像带交给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台湾事务部部长黄文放,委托说:“你务必要将这一卷录像带完好无缺的交到蒋经国的手中。”

这可让黄文放犯难了,从香港去台湾倒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怎么将这卷录像带交到蒋经国手中呢?

一连好久都没有任何头绪,这件事情只得暂时搁置起来。

几个月之后,黄文放的好友汪德官途径香港。听闻老友到来,黄文放甚是高兴,决定与其小聚。

在饭桌上,黄文放问到汪德官此行是要做什么时,汪德官回答:“亲家公蒋经国先生病重了,我带女儿汪长诗转道香港去台湾探望他。”

他的这一回答让黄文放精神一振,激动地说:“那你方不方便帮我带一卷录像带给蒋经国,这是小平书记给他的。”

汪德官愣了愣,转而心中想到:这卷有关他们俩人的录像带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于是,他当即答应:“行,没问题。”

几日后,汪德官抵达蒋经国府邸。

探望之余,汪德官从包中拿出了那卷录像带,亲手交到了蒋经国手中,并俯身贴耳的细声说道:“这是你‘那边’的老同学邓小平带给你的。”

听闻此言,他知道这卷录像带意义非凡。于是,他示意其他人都退出房间去,只留下了汪德官和汪长诗两人一同观看录像带。

录像带开始播放后,映入蒋经国眼帘的,是他再为熟悉不过的蒋家故宅丰镐房。

蒋经国艰难地挺了挺身子,头往前探着,似乎想努力地看清自己故乡的片砖片瓦。

随着镜头的不断转移,武陵学校、武陵门、小洋房...这些都是蒋经国记忆深处的地方。

而最后出现的摩珂殿,更是让蒋经国涕泪横流,这个地方埋葬着他的母亲,是他无数次在梦中去过的地方。让蒋经国感到欣慰的是,这么多年了母亲的墓地并没有杂草丛生,而是被修缮一新。

看完这卷录像带之后,蒋经国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释怀。半响,他深重地说了一句:“替我谢谢他,共产党的这份好意我心领了。”

也不知是否真正是这卷录像带起了作用,还是我党长期以来的和平姿态感化了蒋经国。

不久之后,蒋经国宣布台湾从1987年的7月14日起解除戒严、允许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

这是几十年以来台湾当局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所迈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

在台海开放的头一年里,申请回大陆探亲的就超过了三十万人。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蒋经国在1988年年初病逝。

听闻这个消息,邓小平满脸都是惋惜,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国共在之前有过两次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倘若经国能多活十年,第三次合作肯定是没问题的,说不定台湾就能收回来了。可惜,他去世的太早了!”

诚然,因为蒋经国的去世,台湾问题一度变得棘手起来。

不过这种分离的局面只是暂时的,如今的中国愈加强大,到时候台湾问题定当迎刃而解。

虽然邓小平和蒋经国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但是在不久后的一天,中国必将实现统一,炎黄子孙们定能再次重聚一堂。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