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64年溥仪参观南京总统府,看了蒋介石办公室后,说了句话极其犀利
65750

64年溥仪参观南京总统府,看了蒋介石办公室后,说了句话极其犀利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35:261

新中国建立,溥仪褪去前清末代皇帝的身份和幻想,化身为新社会一名普通公民后,去参观蒋介石曾经的总统府。

没想到,在参观过程中,溥仪突然对总统府进行了十分犀利的点评,这句点评也引得周围人无不捧腹大笑……

1964年3月中旬,正在北京文史馆工作的前清末代皇帝,新中国普通公民,安新觉罗·溥仪显得格外兴奋。

因为这天他收到了单位领导的通知,馆里宣布遵从周总理的批示,特许包括溥仪、杜聿明、宋希濂、沈醉在内的一众研究员、资料员组团前往江南参观。

这已经不是溥仪和杜聿明等人,第一次参加这种“组团”参观游览。特别是对杜聿明、宋希濂等前“功德林学员”,上世纪50年代,他们就曾在党中央的特许和安排下,前往长春、武汉等地参观。

欣赏神州大地旧貌换新颜,饱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发展成果,眼前的一景一物都无时不在震撼这些旧社会“权贵”的心灵。

在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真理后,这些“战犯”、“罪人”加速反省与改造,成为新中国合格的公民。

在一般文史资料员看来,这次出游不仅可以为自己枯燥乏味的工作带来一丝调剂,更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境界。

但对于溥仪而言,这次出游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此次“江南之行”,是自己追忆康熙、乾隆等先祖的圆梦之旅。

虽然贵为皇朝贵族,但作为守成之君的溥仪,生活与游历的经历极为匮乏。自小生活在王府深宫的他极少离开紫禁城。即便是经历诸多变故之后,溥仪也主要在天津、长春和抚顺等北方城市生活。

溥仪少有的几次出国经历,一是两次前往日本,另外就是在西伯利亚蹲了几年苦窑。溥仪大半辈子都是在北方生活,对于繁荣锦绣的江南,他无比陌生。

自己只能从康熙、乾隆数度南巡的记载和文献中,去幻想“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的江南风光。

但这次,新中国政府给予溥仪这样一个可以“圆梦”的机会。去吧!去见识见识苏杭的繁华,去看看祖先也领略过的大好河山吧!怀揣着这样的情怀,溥仪在这次的游览参观中表现得格外兴奋与激动。

当参观团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游览时,溥仪曾指着山上连绵的房屋表示,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房屋,足可以为很多战士提供住处,难怪当年主席、总理选择这里作革命根据地呢!

此言一出,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听后却不禁莞尔。

众人心想,当初这里可是“鸟不拉屎”的山沟沟,哪里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些房子分明是建国后新盖的。

民国时期的贫困山区,在新中国可以成为百姓安居的乐土。一众前国军将领感叹人民力量伟大的同时,也开始疑惑溥仪为何冒出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言论?

根据政协的安排,本次“江南之行”总行程6千多公里,途径苏、浙、徽、鄂、湘、赣、沪等地。

当参观团来到南京,特别是来到旧总统府参观时,一众前国民党高官不免有“故国神游”之感。毕竟在旧中国,自己可是南京总统府的“常客”。

而在溥仪看来,民国的总统府对他则又多出几丝特殊的情感:

当年冯玉祥一声枪响,我和周边的太监宫女,嫔妃亲眷都被赶出紫禁城。在民国“尊贵”无比的总统府,也成为供众人参观的博物馆。

我成为神州大陆上的一个普通公民,他在台湾不知心境如何?

溥仪与蒋介石,虽然从未在战场上针锋相对,但这两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从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

溥仪与蒋介石的第一次接触,还要追溯到1928年。当时国内刚刚经过国民大革命和针对工人阶级革命的镇压运动,局势混乱无比。由于社会缺乏维护治安的力量,不少不法之徒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远在京郊的清朝皇陵。

一时之间,多座清朝宗室的陵寝遭到偷盗洗劫。清高宗乾隆帝的裕陵,慈禧太后的定东陵纷纷遭遇不幸,惨遭盗挖。

盗墓贼们不仅将墓中陪葬珍宝一扫而空,还将棺椁中保存的遗体粗鲁地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些遗体甚至遭到破坏。

无论古今,破坏人家先祖的坟地都是对其后人的巨大侮辱。对受害者而言,这种恩怨不下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溥仪在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皇陵,可他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溥仪恨!他恨张宗昌、孙殿英之流野蛮粗鲁,更恨自己手中无兵无权,不能手刃元凶。为报此仇,溥仪转而蒋介石求助。

但收到溥仪要求后,蒋介石却只是佯装下令严惩,实质无视拖延。

当时民国政府政事千头万绪,党内派阀之争牵扯蒋介石不少的精力。况且当时蒋介石虽贵为国民革命军领导,但手中军队有限,国内依然有不少盘踞在各地的军阀。

为巩固权力,蒋介石还需不断怀柔拉拢各个手握兵权的“大佬”。犯事者孙殿英恰恰是蒋拉拢的对象。

可想而知,对于前清皇室的请求,蒋介石自然不会放太多的心思。最终,在蒋介石的拖延下,惩治东陵盗贼的要求不了了之。

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3月蒋介石宣布溥仪为叛国贼,全国通缉。1945年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也钦点溥仪为重要战犯,多次向苏联提出引渡要求。虽然从未正面交手,但溥仪和蒋介石早已将对方视作你死我活的仇敌。

此刻溥仪心想,现如今时光过去近20年了,我从皇帝变成囚犯,从囚犯变成平民。

而蒋介石也丢掉江山,做着永远无法实现的“反攻大梦”,不得不说是莫名的讽刺。想到这里,溥仪不禁释然,他突然想走进总统府看看,见识下那男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工作。

溥仪自幼生长在王府深宫,无论是紫禁城还是长春皇宫,修建的都是富丽堂皇。因此在他的心里,南京总统府也应该很“雄伟”吧?

可惜,现实大大出乎溥仪的预料,总统府的设计纵然较为华丽,但远比不上皇宫的雕梁画栋。

总统府脱胎于太平天国的天王府和前清的两江总督府。老式建筑,限于建造技术,格局和规模都不会太大。尽管在民国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装修,但总体面积依旧不大。整个总统府占地九万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

一楼主要是会议室、政府行政办公室和孙中山的纪念馆等房间。格局不大,规模较小。经过一番游览,溥仪是越看越觉得难以想象。他心想一国执政中枢竟然如此普通,还是紫禁城里的三大殿威风多了。

登上二楼,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更是惊掉溥仪的下巴。只见119号的总统办公室,仅有30多平米。室内装修名为简约,实为寒酸。房间里只有两张单座沙发、一个茶几、一个柜子、一把椅子、一张办工桌,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如果非要说这房间里有些装饰的话,那就是屋子里蒋介石自己身穿华服的画像了。这样的场景,令溥仪不禁对妻子李淑贤说到“我以为蒋介石的总统府有多大呢,原来是这么小啊”。

溥仪此言一出,在周围人群中引发一阵爆笑。对于蒋介石办公室的大小,他自己倒是有一说一,就事论事。

但这些话听在很多国军高层耳中,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在他们看来,联想到“蒋校长”在民国时光中的种种行径,用小这个字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

蒋介石的办公室非常小且装修简朴,这与其军人的出身不无关系。蒋介石行伍出身,自其一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他都保持着军人一般的生活规律。据很多服侍过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人回忆,他们夫妻二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蒋介石早睡早起,生活规律,在生活中对物质不太挑剔。而宋美龄晚睡晚起,喜欢赖床,生活较为奢侈。总统府中,蒋介石办公室简单的设计,恰恰暗合蒋本人行事的风格。足见,从工作环境和工作习惯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秉性和习惯。

尽管连溥仪都感叹于蒋办公室的“简陋”,但这并不足以佐证蒋本身的廉洁。

因为在办公室之外,蒋介石本人还拥有多处装修奢华的住所或行宫。作为民国时代四大家族之首,蒋介石对黎民百姓的剥削掠夺是相当严重的。

而且从蒋办公室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并非是事必躬亲的勤政之人。对于政事,蒋介石更喜欢安排专业官僚负责,蒋本身并不喜欢指手画脚。

根据很多人回忆,周总理的办公室同样十分简谱。但与蒋有较大差别的是,总理的办公室内有一组三张大桌拼起来长桌。他本人的办公桌上没有华丽的装饰,但三部工作电话格外显眼。这些细节,都显示出总理是一个极度重视工作推进的人。

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总理经常需要和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干部,乃至民众开会议事。桌上三部电话也显示出总理工作的千头万绪与繁忙。

相比之下蒋介石更加依靠专业官僚。平时他工作不忙,也不经常主持大型会议,但是对会见一两人的密室政治格外热衷。

纵观蒋在民国的执政生涯,拉帮结伙,搞小团体的手腕贯穿始终。为控制军队,蒋扶植出身军校的黄埔系。

为构建忠于自己的行政体系,蒋与陈氏兄弟联手构建中央系。为制衡陈氏兄弟,蒋介石又偏袒军统等特务机构加强对权利的掌控。

此外,狭小的办公室,也显示出蒋格局不大。对于政治和军事,蒋往往专注小情而忽视大意。

在政治上,因为纵容下属剥削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蒋介石口中“反腐亡党,不反亡国”的背后,是他贪恋权力而忘却国家民族大义的“小肚鸡肠”。

在军事上,蒋做不到“用人不疑”,反倒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在战场上,蒋总是反复无常,喜欢越级指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蒋的离谱行为,为其赢得“微操达人”的称号。其背后,实际上是贪恋权柄,“统帅无能,害死三军”的小肚鸡肠与极致利己主义。

可能是通过溥仪的辛辣点评,令一众国军高官回忆起过去的长官的种种“亡党亡国”的雷人之举,杜聿明、沈醉、宋希濂等人也不由得笑出了声。通过办公室格局这种小事,其实众人也能瞥见执掌中国权柄20余年的蒋介石是怎样的人。

相较之下毛主席的办公室就显得较为大气。建国后很长时间,主席都是在中南海丰泽园中办公生活,人们普遍将此处称为“菊香书屋”。

虽说脱胎于前清园林,但房中陈设极为简谱。要说里面最多的东西,既不是文件机要,也不是个人用品,而是书。

据统计,菊香书屋中共有9万多册图书。会议室背后是连绵的书架,主席床旁边是一摞摞书山,就连茅厕中都堆有不少书籍。连军中的贺老总都调侃,主席住所的厕所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厕所,因为这里随时随地都能拿到书。

书多,喜欢看书显示出主席有非凡的视野和境界。主席曾多次劝勉青年和身边的人要多读书,还要多读所谓的“闲书”、“散书”。

主席做如此的建议,是因为人的精力与视野有限,特别是多年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会限制人的视野。

境界不高,视野受限,会限制人对是世界和局势的判断。此读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多读书,多读各方面不同的书可以极大地丰富阅读者的思考角度,扩展人的视野。因为热爱读书,主席对事情的理解和思考角度往往更为透彻。

无论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大局战略,还是实事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都是主席丰富阅历与知识的智慧结晶。

因为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往往可以帮助主席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好的方法应对眼前的问题。

同时也因为对事思路宽广,理解透彻,使得主席拥有远超常人的胸怀与器量。当我们仔细观察菊香书屋内部的宽广格局,就能知微见著地感受到伟人不拘一格的智慧与胸怀天下的器量。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通过溥仪口中一个“小”字,我们瞥见蒋介石集团垮台的秘密。通过菊香书屋的陈设,我们也能明白新中国得以建立的根基!

参考文献:

《蒋介石对溥仪的三副面孔》2009年08期《文史天地》相京

《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2013年04期《旅游·生活》张盛斌

《周总理的办公室》1996年03期《党史纵横》于文

《毛泽东与菊香书屋》2011年09期《党史博采》霞飞

《百年沧桑“总统府”》2011年10期《东方收藏》徐滇庆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