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60年我军侦察参谋赴缅甸,遭女匪抢亲,结婚当天:酒量差,你走吧
65781

60年我军侦察参谋赴缅甸,遭女匪抢亲,结婚当天:酒量差,你走吧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3:50:280

196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赴缅剿灭盘踞在边境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在这期间,一队三人侦察小组在缅甸的深山老林中侦察敌情,却忽然被当地土匪劫持。

其中,一位名叫叶初才的侦察参谋,由于相貌俊朗、谈吐不俗被土匪头子的女儿相中。

之后,他被女匪各种测试“男人味”,眼看就要被“送入洞房”了,女匪却摇摇头:

“酒量不行,不是真男人,你走吧!”

那么,解放军为何远赴缅甸剿匪? 这名侦查参谋真的酒量不行吗?

这一切恐怕要先从淮海战役说起...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国民党部队打的节节败退。

经过数次激烈的交战,国民党第13兵团被解放军围歼,然而该兵团的司令李弥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于是解放军四处排查,搜索李弥的踪迹。

然而李弥无比狡猾,他化装成一个老实巴交的哑巴农民,一路混迹在普通百姓中。

之后,李弥一路逃到了南京,蒋介石得知他没有“叛变”,立马亲自接见了他。

对于淮海战役的失利,蒋介石并没有过多责罚他,而是要求他戴罪立功。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李弥又辗转逃到了缅北。

而他之所以去缅北,是因为那里有一些国民党残部,李弥的任务就是去重新纠集这些国民党残兵,重新编排武装力量。

之后,以李弥为首的国民党残兵陆续聚集,成为了活跃在缅北的地头蛇。

不同于早期的部队编制,这次李弥大量收编了缅北的土匪、少数边民叛乱分子以及国军残部,组成了所谓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

这个“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表面上是独立开展活动的,实际上却受台湾“国防部”直接领导。

蒋介石在台湾遥控着李弥,并指示他好好练兵,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听候指令,共图“复国”大业。

彼时李弥干劲十足,庆幸自己在淮海战役惨败后,还能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因此打算在缅北干出一番大事业。

1954年6月,蒋介石又派柳元麟(曾经逃往缅甸的国民党军副总指挥)从台湾秘密回到缅北。

之后,蒋介石从台湾空运了一支400余人的“特种作战部队”交给柳元麟调配,让他继续扩充国民党在缅北地区的势力。

这些盘踞在缅北的国民党残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了一群无恶不作的“匪帮”。

他们以自身的武装优势欺压缅北群众,掠夺当地资源,还多次与当地政府对抗,纠集一些反动势力再中缅边境制造暴乱。

对于这样的挑衅行为,缅甸政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1950年6月,缅甸政府集合军事力量,对这些国军残部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然而却以失败告终。

三年后,缅甸政府再次对盘踞在缅北的国军残部实施围剿,然而还是没能将其消灭,为此缅甸政府和军方头疼不已。

1954年6月,由周总理亲自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缅甸,两国总理联合发表了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官方声明。

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代表缅甸政府访问中国,并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 》和《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

基于这些协约,中缅成立了联合勘察队,负责开展边界勘察和树立界桩的有关工作。

然而,双方都清楚的是,盘踞在中缅边境的国民党残部,对于勘查工作而言是个非常危险的因素。

不仅如此,边境附近的居民也不堪其扰,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两国政府的代表团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共同作战,彻底剿灭盘踞在中缅边境的国民党匪军。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甸国防军,按照各自政府的指示,制定了作战计划。

1960年11月底,解放军主力部队从云南开拔,并秘密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

到达预定进攻地点后,我军趁着匪军正在休息的间隙突然发起进攻,匪军慌忙应战显得不堪一击。

很快,解放军就打掉了匪军的22个据点,歼灭了一半以上的匪军力量。

不过由于作战地区地形复杂,树大林深,部分残余匪军还是趁乱逃走了。

为了彻底清除这些“毒瘤”,解放军一路追击。

在行军路上解放军纪律严明,从不侵扰缅甸人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令缅甸人民感动不已。

此外,不少村民常年饱受匪军欺凌,得知解放军专门来剿匪激动得很,专程赶了几里山路前来提供线索。

尽管有群众们的积极配合,然而清除余党的任务还是进展得很艰难,这其中也发生了一些曲折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便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遭到了当地土匪的抢亲...

一天清晨,侦察参谋叶初才奉命带着2名战士执行侦察任务,并探查前方路况。

然而这片热带雨林的地形实在太复杂了,三人离开大部队没多久,就发现路线偏离了。

叶初才仰头看看密不透光的参天大树,交代另外两名战士,到前方的山口休息一会,大家再仔细研究下手里的地图。

说罢,三人就快步朝着山口走去,然而这时前方忽然窜出了几个彪悍的男人。

这些人一个个面露凶相,穿着怪异,每人手里都扛着土枪,提着大刀。

很显然,这些人是土匪。

“全部不许动,放下枪!”

正当叶初才思索对策之际,一个年长的土匪开口吼道。

叶初才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寻思着硬碰硬肯定是打不过,便命令另外两人放下枪。

他打算与对方和谈: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来剿灭匪军,这次行动是与缅方政府...”

然而,还没等他说完土匪们就忽然冲了过来,用黑布蒙住他们的眼睛,将他们押走了。

不一会,叶初才感觉到这群人停下来了,他猜想应该是到了土匪的老巢。

果然,土匪们掀开了他眼前的黑布。

叶初才环顾四周,发现这正是土匪的山寨,他所在的地方是一座木屋。

他的眼前正端坐着一个四十多岁、满脸络腮胡的男人,房间里还立着几个小喽啰。

“你们是何人,为何闯入我的地盘?”

叶初才连忙解释道: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来剿灭蒋匪军,这次行动是与缅方政府联合开展的。”

“我们无意冒犯,剿灭匪军后就会离开。”

土匪头子听到这番话,又盘问了一些问题,确认他们不是来抢地盘的,才命人将三人松绑。

弄清楚情况后,土匪头子心想不能得罪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便在山寨设宴款待三人。

席间,土匪头子笑眯眯地再次打探:

“大军来此,会长期驻扎吗”

叶初才便将解放军的政策(可公开的部分)给土匪头子讲了一番,并说明他们剿灭国民党匪军后就会撤军。

土匪头子这才放下心来,热情地给三人敬酒、添菜,并答应明天一早就放三人离开。

酒足饭饱之后,三人便回房休息了,然而此时土匪头子的女儿却从房里出来了。

从白天到晚上,她都关注着叶初才的一举一动,

原来,她是看上了这个文质彬彬、谈吐不俗的小伙子,想要与他成亲。

土匪头子一听女儿的想法,立马摇头摆手,表示最好不要招惹解放军。

不料女儿却软磨硬泡,表示成亲是好事,又不是要他的命不会得罪解放军。

一番思量过后,土匪头子与女儿耳语了几句,随后便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土匪头子兑现了诺言,派人将叶初才三人送下了山。

叶初才赶紧在心里盘算:一会找个地方重新规划路线,继续完成勘察任务。

然而,这时他忽然听见附近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紧接着一条红毯就飞到了自己面前。

“糟了,是抢亲!”

叶初才到缅甸有一段时间了,他听人说起过当地的抢亲风俗,便起身准备逃走。

奈何对方人多势众强行将他拉走了,最终,这三人又被绑进了土匪窝。

不同于上次的劫持,这次是抢亲,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土匪头子看到回来的三人哈哈大笑,表示很乐意与叶初才结亲,叶初才哭笑不得,只好故作拖延:

“总得让我先看看姑娘长啥样吧?”

土匪头子一听,心想这还是个讲究人,于是便把女儿依撒叫了出来让叶初才看看。

土匪头子坚信自己的女儿容貌秀丽,叶初才一定看得上,便准备张罗二人的婚事。

然而这时依撒却表示,还要再考验一下这位准新郎。

在依撒的要求下, 叶初才被迫答应试一试枪法。

为了测试叶初才打枪的真实水平,他们命令寨子里的一个小孩子头顶瓷碗作为靶子。

叶初才虽然心惊但却一点都不慌,只听“砰”地一声,瓷碗应声落地,小孩安然无恙。

依撒看着这个枪法一绝的男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叶初才趁机提要求:

“既然小姐中意的是我,大王可否放了我的两个兄弟?”

土匪头子以为叶初才愿意留下当女婿了,便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于是,两位战士就被送下了山,离开土匪寨子后他们立马就去找救援了。

山寨里,土匪头子已经开始大摆喜宴、拜堂成亲了,看样子他准备让女儿和“女婿”今晚就入洞房。

叶初才紧张不已,纠结着如果如何拖住这些人,刚好此时依撒又提了新要求:

“做我的男人,还得能喝酒!“

于是,他便附和着说:

“好!依撒,拿酒来,端肉来,我们一起喝个痛快!”

紧接着,叶初才便开始和依撒拼酒,一杯接一杯下肚,叶初才还没有喝醉。

但他心想这样一直喝也不是个事, 万一一会儿喝醉了真的入了洞房,那这事如何收场?

情急之下,叶初才双腿一软,趴在桌上说起了胡话。

此时依撒还清醒得很,她一边倒酒一边喊着:

“起来喝,继续喝,你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

叶初才听得清清楚楚,可愣是一声没应,继续瘫软在桌子上,依撒见状只好自顾自喝酒。

原本计划的洞房花烛夜,也就这样“泡汤”了。

翌日清晨,宿醉的土匪们还在闷头大睡,山寨里却忽然来了一群人。

这些人,正是逃出去的两名侦察兵带来的解放军同志。

解放军同志向匪首说明了情况,匪首一看这架势瞬间有点怂,立马看向了女儿依撒,暗示自己得罪不起解放军。

依撒显然也知道了这些人是叶初才搬来的救兵,说明他并不想与自己成亲。

于是她假装无所谓地说道:

“不会喝酒,就不是真男人!算了,你走吧!”

就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抢亲风波到此结束,叶初才跟随解放军队伍离开了山寨,准备继续参加第二阶段的剿匪作战。

彼时缅甸军方为了实现彻底剿匪,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深入缅境10余公里,打掉国民党匪军的总部。

对此,估计不少朋友会有疑问,当时,缅甸军方为何会主动邀请我军进去其国境?

这其实与缅方多年前单独开展的剿匪行动有一些渊源。

缅方在第二次围剿匪军时,因为自身军事力量不足,雇佣了4000人的“国际兵团”。

这些兵团的成员大多来自印度,他们一贯为了金钱跨国出征,也正是因为这一属性,他们并没有严明的军纪。

此外,他们完全按照报酬多少,来决定行军里程和杀敌人数。

如果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报酬,他们甚至会罢工、掠夺附近村民的财产。

缅甸政府一看,原本是请来剿匪的兵团,居然演变成了另一群匪军,对此头疼不已。

两相对比之下,这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合作倒是顺利了很多。

在确认解放军纪律严明、不侵扰群众后,缅方便提出了这一纵深作战请求。

1961年1月25日第二阶段的剿匪行动正式启动。

解放军克服重重阻碍,穿过草高林密、险象环生、蛇虫聚集的热带雨林,一路打到了国民党匪军总部孟白了。

孟白了是湄公河北岸的一座小镇,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金三角”。

盘踞在孟白了的柳元麟得知解放军打来了,瞬间吓得屁滚尿流,带着一些亲信先后逃到了泰国、老挝等国家。

这次的雷霆出击,解放军又歼灭了残敌 270余人。

2月9日,剿匪行动取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

眼看自己的残兵抵挡不住解放军的猛烈进攻,蒋介石被迫将盘踞在缅甸的4500余名残兵全部撤回台湾,李弥也灰头土脸的回到了台湾。

至此,国民党妄图依靠缅甸残余势力助他“反攻大陆”的美梦就此破碎,中缅联合剿匪行动也告一段落。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痛击敌军的同时,还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了缅甸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和称赞。

得益于这次行动的胜利,缅甸终于解放了被国民党匪军霸占的3万多平方千米土地,中缅两国人民也由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叶初才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在执行剿匪任务时突逢“桃花运”,但他始终不为所动,牢牢记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我国全体解放军战士军纪严明、作风优良的一个缩影。

由此看来,我党、我军百年来都始终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