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山东97岁老人持有枪支,1996年民警上门收缴遭拒:看看这张字条
65785

山东97岁老人持有枪支,1996年民警上门收缴遭拒:看看这张字条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0:11:250

相比于频繁爆发枪击流血事件的美国,在治安方面,我国确实远远地把他们甩在了后面,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严格的枪支管理法。

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了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运输、买卖、出借、出租枪支,这部法律也被誉为史上最严格的枪支管理法。

这部法律的出台,也意味着我国开始了全面禁枪。

在国家进行全面禁枪的工作过程中,山东济南政府接到举报,称一位滕姓老人的家里藏有枪支。于是警方快速出警,来到老人的家中收缴枪支。

“您好,是滕西远老先生吗,我们接到举报,说您家中藏有枪支,我们前来查明情况,私藏枪支是违反法律的,如确有其事,希望您把枪支如实上缴。”

民警一番问询后,老人把他们带入屋中,拿出一个老旧但精致的木盒,木盒里安放着两把擦得锃亮的驳壳枪,驳壳枪的旁边是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

举报属实,老人的家中果真藏有军火!

正当民警准备上手收枪时,被老人拦了下来,“警察同志,你们别着急,等我给你们看张条子,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说着,老人打开盒子的内层,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破旧泛黄的信纸,因为纸张年代久远已经脆化,于是老人只能十分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生怕把纸弄破。

民警从老人颤颤巍巍的手中接过信纸,看见纸上的内容,民警知道了,这是一张解放军6202部队为老人开出的持枪须知,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持枪证。

看到这,民警恍然大悟,接着老人耐心地为民警讲述了这两把枪的来历,这背后的故事更是深深感动了民警。于是,民警并没有没收老人的枪,在离开的时候,还庄重地向老人敬了个礼。

这一普通的山东老人究竟是何来历,不仅能合法持枪,还让民警肃然起敬?这两把驳壳枪的背后究竟有着怎么样的传奇故事?

在前文中提到,老人的名字叫做滕西远。

1925年10月,他出生在了山东省莱芜县山阳村的一个农户家里。一家兄弟五个,他排行老三。

在旧社会的压迫下,这户人家极其贫苦,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他的父母更是因为操劳过度,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只留下了兄弟五个人相依为命。

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兄弟五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依靠乞讨为生。后来,迫于生计,大哥和二哥入了伍。

受到红色思想的感召,兄弟俩又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哥当时在莱东县大队任司务长,二哥则在村里当农救会会长。

这下,就剩下滕西远一个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了,但就像那句话说得“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年纪尚小的滕西远完全没法养活两个弟弟,十分可惜的是,他的五弟后来因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了。

在旧社会的压迫和两个哥哥的影响下,滕西远逐渐认识到了,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百姓谋出路的,唯有跟着中国共产党,穷人才能有活头,才能过上好日子。

时至今日,老人家的家门口还贴着赞扬中国共产党的春联。春联上写着“发展全靠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横批“永跟党走”,可见老人的一生始终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念着共产党的好。

不久,滕西远就加入了莱芜县大队,成为了县大队的情报员。此后他经常打着上街乞讨的幌子为大队收集情报。

因为家里没牵挂,行动自由,再加之少年滕西远胆子大,人也机灵,所以经常能够收集到很多关键的情报。不过十多岁的年纪,他已经成为了县锄奸队的成员。

因为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在锄奸队的这段时间里,滕西远得到了“滕黑子”的外号。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山东全境,山东沦陷。滕西远的家乡惨遭屠戮,滕西远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滕西远所在的莱芜县,几次爆发起义反抗日军占领,结果一大批义士死在日军漆黑的枪口下。

看着日军残暴的行为和为革命牺牲的同胞,滕西远生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想法,“我要加入县大队,我要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他找到当时的莱东县县大队政委刘子正,坚定地说道。

可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面黄肌瘦的身子骨都还没长结实的13岁娃娃,刘政委打心里不想让他进到大队里,于是就没有同意滕西远的请求。

可耐不住滕西远参军的决心,后来,滕西远又一次找到刘子正,恳求着说:“求求你们留下我吧,我知道我没什么文化,个子也小,但我是真的想和你们一起打鬼子啊!”

见到滕西远如此坚定,刘子正也拗不过他,无奈之下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自此,滕西远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虽说是参了军,成为了八路军战士,但碍于物资紧张,再加之年仅13岁的滕西远人小力弱,大队里便没有给他发枪,只给了他一把长约二十公分的匕首。就是那把老人同两把驳壳枪一直珍藏到如今的匕首。

1940年,为打破日军在我党敌后根据地的侵害,击碎日军“囚笼政策”的险恶阴谋,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团大战就此酝酿开来。

同年的五月上旬,因为汉奸告密,滕西远所在部队的根据地遭到了日军的围剿。县大队的两名战士被日军俘虏,这时已经十五岁的滕西远和两名战友借助地形优势逃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不巧的是,后面跟了个“尾巴”,一名日军士兵独自尾随着他们三人。细心的滕西远发现了这个隐秘的“尾巴”,他向同行的战友抛了个眼神,暗示要配合着杀了这个鬼子。

两个战友偷偷地从鬼子的视线里离开,埋伏在一旁,滕西远作诱饵,引鬼子上前。

见到滕西远这一又小又瘦的小战士,这鬼子喜从中来,急忙冲上去准备痛下杀手。

滕西远心想:机会来了!闪身到两个战友的埋伏处,没等鬼子反应过来呢,就被按倒在地,这时滕西远拿出匕首,手起刀落结果了这个鬼子兵。

除掉了跟在后面的“尾巴”后,三人赶紧找到大部队,因为根据地已经被破坏了,于是三人来到八路军第四支队廖容标的麾下,向司令员廖容标报告了他们一路来的经历。

得知这个入伍不久的后生竟然手刃了一个日本鬼子,这让廖容标十分吃惊,这一时间也让滕西远成为了队伍里的风云人物。

在后来的战前动员大会上,廖容标对战士们说:“谁是狗熊,谁是英雄,拿了鬼子脑袋的是真英雄”

这时滕西远骄傲地站了起来,对司令员说:“滕黑子报告!我不到十八天,就给你拿了个鬼子脑袋来,我提前完成了任务!”

不久之后,日军迅速组织部队展开对廖容标部的扫荡。在杨家横,我八路军同上千名鬼子展开血战。

在这场杨家横之战里,滕西远又一次立了功。在我军与日军僵持不下时,滕西远心生一计,只要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那这仗就好打了。

于是他拿枪瞄准鬼子舞旗的通讯兵和指挥官,两枪下去,直接打乱了敌军的指挥系统,没有了统一的指挥,一时间日军的攻势乱作一团。

乘此机会,我军开始发动反击。

因为日军先一步占领了高地,我军仰面冲锋占不到便宜,在日军的火力压制下损失巨大。

看着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滕西远气不打一处来,一马当先抄起冲锋枪就杀到鬼子的阵地里,子弹打光了,就抄起尖刀和鬼子展开白刃战。

在白刃战中,滕西远不幸被刺中右臂,他强忍着疼痛将刺刀拔出,然后把刺刀狠狠地戳向了面前的敌人,一声惨烈地尖叫过后,敌人应声倒下。

滕西远的这一英勇行为点燃了周围战友的士气,于是越战越勇,拿下了杨家横战斗的胜利。

在这场战斗里,滕西远不仅率先摧毁了敌人的指挥系统,还在白刃战中杀了六个鬼子。

因为他英勇的作战表现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之后的表彰大会上,滕西远被授予一等功,司令员廖容标夸奖他:“你个小滕黑子,打鬼子还真在行咧!”

说完,廖容标还把自己的配枪——一把德国造的驳壳枪送给了滕西远,这就是滕西远收藏的第一把枪。

在中国军民十四年的奋战下,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战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迎来了一段和平的时期。

可是好景不长,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开始对解放区大举进犯。而这时年仅20岁的滕西远,已经成长为一名解放军的炮兵连长。

1947年7月,滕西远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奉命前往山东南麻地区同国民党新5军整编第11师作战。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滕西远在山沟里意外发现了国军的两个加强营,而这时,他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

冷静分析后,滕西远发现这支部队是潜入我军后方搞偷袭的,现在回到部队报告情况显然来不及了,只能想办法冒险拖住他们,然后等周围的兄弟部队前来支援。

他和警卫员清点了所携带的武器装备,只有一把手枪,一把冲锋枪和三枚手榴弹。“不如咱们给他们唱一出空城计。”滕西远对警卫员说道。接着他把详细的计划告知了警卫员,二人便开始行动。

依着地形优势,敌人无法看清他们究竟有多少人,滕西远把三枚手榴弹丢向这伙敌人,紧接着喊道:“你部已被包围,速速投降,缴枪不杀!”

接着朝天鸣枪,一是为了威慑敌人,二是能引起周围兄弟部队的注意,把友军吸引过来。

这伙国民党军听到这信以为真,为试探“包围他们的部队”的人数,纷纷朝滕西远喊话的地方开枪。

滕西远心中暗喜,这出“空城计”算是唱成了,国军已经成功被他唬住

“正愁动静不够大呢”,这伙国军的枪声正好给周围的解放军部队报了信。部署在周围的警卫连、炮兵连、一营二营的兄弟部队迅速赶到,成功俘虏了这伙国军。

俘获这支部队后,经过审讯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支国民党的精锐,来到这是执行潜伏穿插任务的。

滕西远的这出“空城计”,不仅是打破了敌人的计划,还为我军扩充了一批极佳的武器装备。

这次重大胜利,滕西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庆功会上,他再一次被授予一等功,当时的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将军亲自出面对滕西远说:“好样的,小滕黑子,继续完成任务。”

还大赞他为“孤胆英雄”,送给了他一把驳壳枪,这是滕西远获赠的第二把荣誉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原以为即将迎来和平安定的新生活,没想到没过多久,美国就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公然入侵朝鲜半岛,干涉半岛局势。

唇亡齿寒,美国的这一行为已经威胁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地侵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决定,出兵朝鲜。

原本想着过些时候退伍返乡,回老家做建设的滕西远,接到出战任务后也立刻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跟随部队从福建出发一路北上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在入朝作战的这三年里,滕西远最大的感受就是苦、寒、惨。

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志愿军战士吃的不是冻土豆、就是干面粉。面对美军的飞机坦克,志愿军也只有小米加步枪。

美军的坦克最令志愿军战士头疼,1953年3月,敌军对三八线附近的马坪里地区展开攻势,滕西远率部前往,在路途中遭遇一辆敌军坦克,他们无法绕开,只能硬着头皮上。

当时,条件简陋的志愿军摧毁坦克的唯一办法就是派一名战士把炸药包安在坦克上面把坦克炸掉。

毫无疑问,这是项十分危险的任务,身为炮兵连长的滕西远竟然自告奋勇地拿起炸药包身先士卒去炸坦克。

战士们看着他毅然的身影,如同看见了一个英雄。滕西远抓着炸药包匍匐前进,约莫十分钟,滕西远爬到坦克附近的小坡上,多亏周边的茅草掩护,他才免于被美军士兵发现。

滕西远伏在暗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计划好爆破手段和返回路线后,他开始了他的行动。他迅速爬到坦克旁,在坦克上固定好炸药包。

不料,在这时他却被美军士兵发现了,美军士兵朝滕西远接连开枪,但滕西远早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小土坑,在美军开火前,他纵身一跃,跳到坑内。

“砰!”的一声,炸药包爆炸了!坦克成功被摧毁,连同坦克旁的几个美军士兵也在爆炸声中被炸死。

而这时的滕西远,也并不像英雄大片中那样从爆炸的烈火中向战友们走来,他也像个普通人一样,在这场爆炸中负伤了。当战友上前去寻找他时,他被炸晕在土坑里。

而他的听力,也因为这次爆炸,受到了不可恢复的损伤,以至于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要依靠老伴儿大声向他传达记者的话。他的头上也留下了一道伤疤,成为了这次战斗永恒的军功章。

滕西远炸掉了挡在前方的坦克,得以让他所在的部队能够按规定时间到达马坪里增援。

这次孤身炸坦克的事迹让滕西远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三个一等功,同时也获得了“爆破英雄”的光荣称号。

朝鲜战争胜利后,滕西远回到了祖国,在接下来的军旅生涯里,他当过伞兵,开过坦克,军事技能可谓是丰富。

1963年,他脱下军装,转业回到了家乡,开始为家乡做建设。

回到老家莱芜后,他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努力工作,做过公交车司机,当过园林工人,据说莱芜县街道的许多树都是他种的。

树长大了,他也老了。老人说:“战友们都牺牲了,我还好好地活着,日子过得也很好,来之也不易,多亏了共产党。”

1947年5月入党的滕老,心中始终感恩着共产党,如今有着75年党龄的他,一生都追随着共产党的领导。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他说:“只要国家有需要,吹吹集合哨,我就能收拾好背包轻装上阵,带上我心爱的那两把枪那就行了。共产党怎么交代咱就怎么干。”

老人一生戎马,出生入死,为国为民。二十多年军旅生涯间,荣立两次一等功,以及其他大大小小战功无数,五次负伤挂彩,都是他英勇战斗的印证。

他珍藏的两把驳壳枪和一把匕首,陪伴他走过了七十多年,是他传奇生涯的见证。

或许在滕西远看来,这两把枪承载了他过去为这片土地舍生忘死的峥嵘岁月,也能让他想起在战场上与他一同奋战的战友和他敬仰的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和将军粟裕。

时间不断往前走着,真正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也都像滕老那样垂垂老矣。

那段艰苦的历史应当被后世的我们永远铭记,记得我们今天祥和宁静的生活来自于那些鲜血和牺牲,来自于那些筚路蓝缕和伐竹取道的白手起家。

我们要永远铭记,铭记英雄,铭记历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