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洪学智访美,遭挑衅问啥学校毕业的,机智回答令对方无地自容
洪学智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在我军历史上独此一人,被荣称为“六星上将”。
这位十五六岁就参加革命的将军,同大多数革命志士一样,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86年,已是73岁高龄的洪学智收到了中央“命其率领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访问”的指令。
本是古稀之年的他应当在家中安享晚年,但面对党和国家的重任,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访美之路。
然而,当他抵达美国后不久,却遭到了美军将领的挑衅。对方想利用洪学智将军学历不高为借口,给他一个下马威。
不过,大半辈子都在革命斗争中度过的洪学智将军岂会被这个问题所难住。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反将了这个美国将领一军,让其面红耳赤难以下台。
不禁好奇,中央为何要派73岁的老将出使访问呢?而面对美国人的刁难,洪学智又说了什么来巧妙化解尴尬呢?
让我们先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老将军的生平。
洪学智于1913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名为小河口的小村子,在家中排行老三,上边儿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因为生活贫困,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洪学智的父亲洪仁儒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独自拉扯着他们兄妹三人过活。
虽然生活过得艰苦,但是也还能算过得去。
在洪学智10岁的时候,父亲洪仁儒便决定不再让他放牛了,而是将他送到了当地的一所小学读书。
洪仁儒的想法也很简单,他不希望洪学智以后一辈子都在田里耕作,而是想让儿子以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正是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洪学智的一生。
在洪学智十三岁的时候,父亲也不幸去世了。也正是在这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当时在他家附近的祠堂开办了一所贫民小学,校长余海若和老师刘伯力见洪学智的悲惨状况,便将他接到了学校照顾。
而实际上,这所有200多名学生的小学是共产党员和农民活动的一个联络点。在学校里,洪学智因为机灵和成绩优异受到了余海若和刘伯力的关注。
余海若和刘伯力找到洪学智说:“学智,你想不想多学一点别的知识呢?”
“那肯定了,不过别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呀?”率真的洪学智认真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余、刘两位老师见状,起身将办公室的门关紧,从床底下拿出来一本名为《共产党宣言》的书递给洪学智。
“这本书你得好好读一读,是一个叫做马克思的外国人写的。”
在他们的指引下,洪学智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几乎每天晚上都跑到办公室来听两位老师给他讲革命道理。
就这样,革命的种子渐渐地在洪学智的心中发芽了。
1927年暑假过后,这所贫民小学因为没有办学经费而停办了,洪学智只好告别了各位老师独自外出闯荡。
但是这个时候,正是处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期间,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毒手。
洪学智深受革命意识的影响,毅然选择加入到南溪联庄队之中,同穷苦的兄弟姐妹一起与反动政府、土豪劣绅作斗争。
不断发展的农民运动严重地冲击着反动派在当地的统治,但这也引来了他们的疯狂报复。
为了加强对分散革命力量的领导,党组织决定在商城、罗田、麻城三地成立特别区委。在5月初,中共商麻罗特别区委决定联合各地联庄队、农民协会发动武装起义。
洪学智听说了这个消息,便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天天跑到队长跟前问“队长,我们什么时候起义?”
“你猴急什么?你小子好好准备去,别到时候掉链子。”队长装作生气地说道。
这个年仅16岁的小伙子,对于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终于,在立夏节的晚上,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洪学智迈出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洪学智参加了商城游击队,打着赤脚在山林里、田野里与敌人周旋战斗。
在长期的游击战斗中,党组织发现洪学智有着过于常人的能力。
一方面他身体强壮、能吃苦,能够适应恶劣的山区游击环境,且有着坚韧的革命意志;
另外一方面,洪学智对于军事有着独特的理解,能够利用地形等优势夺取战斗的胜利。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党组织惊奇地发现这个大个子还有良好的革命觉悟,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有些了解,这与普通的农民群众有些本质的区别。
于是将洪学智发展成为共产党员一事,被提上日程。
1929年7月的一天晚上,洪学智被连里的张正清政委叫到了汤家汇蔡氏祠堂的一间小屋里面。
刚走进门,就看到了政委张正清和一堆干部严肃地坐在了桌子边等候着他。
“张政委,您们这是干嘛啊?”洪学智见到这个阵仗不解地问。
“学智你先坐下来,今天讨论的是你入党得事情。”张正清率先发言。
听闻此言,洪学智瞬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开会决定,洪学智符合党员的标准,可以入党。
“因为形势艰难,入党仪式我们就简略一点,你面向我,跟着我宣誓。”张正清郑重地说道。
“坚决革命,服从领导,行军不掉队,打仗不怕死,遵守纪律,不泄露秘密,永不叛党!”洪学智铿锵有力地说完了他往后一生都在遵守的誓言。
宣誓完后,他向政委表示“请党放心,请政委放心,我一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一个合格得中国共产党员!”
随后不久,商城游击队被编入红一军,洪学智成为了红一军独立旅第五团二中队六小队的一名战士。
在鄂豫皖根据地历次的反“围剿”斗争中,洪学智凭借勇气和谋略,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革命带头人。
先后在红军中任班长、排长职务,到长征之前,洪学智已经是军、师级的政治部主任了。
1932年,洪学智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参加了创建川陕根据地和粉碎敌人“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斗争。
1935年,红四方面军北上冲破敌人封锁与中央红军汇合,洪学智则是率领红四军政治部、红二十师留在后翼负责支援。
不久后,洪学智接到四方面军的指示,中央纵队要经过他所在的区域,命其做好接收伤员和准备粮草给养的工作。
洪学智动员战士们“即使是困难再大,我们也要保证好中央红军的粮草供应,同时要将负伤了的同志都带回来。”
待中央纵队抵达时,洪学智送去了大批粮食、牛羊和各种慰问品,并圆满地将中央红军的伤病员转送到了安全地带。
负责中央纵队后勤工作的刘少奇同志激动地握着洪学智的手说道:“多亏了有你们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是太感谢了!”
1936年长征结束后,洪学智进入到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爆发之后,洪学智随着抗大开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当时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历次反“扫荡”中,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
1940年11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力量,决定派洪学智率领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前往支援。
临行前,党中央的各位首长嘱咐洪学智“这一路上要经过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六个省,路途遥远。你们人数多,是个大目标,经过敌占区容易被发现,一路上得多加注意小心。”
洪学智挺直了腰杆坚定地回答“我保证一定顺利完成任务,请各位首长放心!”
五个月后,党中央收到了来自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密电“华中派遣大队已抵达,无一人伤亡。”
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对代军长陈毅称赞道“当初长征的时候,就是洪学智给我们筹的粮。没想到他不仅后勤工作做得好,在军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嘛!”
在新四军的这段日子里,洪学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大第五分校在他的努力下,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41年10月任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领导当地军民开展各项斗争。
不久后,调任为新四军第三师的参谋长,协助黄克诚师长取得了苏北反顽斗争的胜利,歼灭了一大批日伪军。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洪学智在东北战场上大展拳脚,给国民党军予以了重大打击。1948年11月率军南下,参加平津战役,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一路向南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取得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胜利。
可以说,洪学智是从中国的东北三省一路打到了南方沿海,是一位真正的征南闯北的将军。
而洪学智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在后勤工作上的成就。
他曾担任过一次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两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为我军在后勤工作上的现代化、正规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军在现代后勤工作上的开拓者。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出兵支援的决定。洪学智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负责协助彭德怀司令指挥军事、筹措后勤。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美国人的空军是如此的强大。
当志愿军参战的消息传达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耳中时,他们便派出了飞机对我军后方的交通线进行了狂轰滥炸,妄图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洪学智晚年回忆起此事时,还清楚地记得:
“我军刚刚进入朝鲜的时候,美国人的飞机对我们的有生力量和后方交通运输线、物资集散地进行疯狂的轰炸。在第一到第三次战役期间,我们从后方运上来的粮食补给还达不到所需的三分之一。到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的时候,也仅仅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一半,我们前线的战士都是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为了能够应对美军飞机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轰炸,改善后勤补给的严峻局面,彭德怀总司令派洪学智回国争取支援。
洪学智向周总理表达了志愿军党委关于迅速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的设想,这个提议不久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由洪学智担任后勤司令员。
面对敌人的后勤“绞杀战”,洪学智的第一步棋就是迅速从国内增调了11个军的二线部队、9个工兵团、3个工程大队来抢修铁路、公路。
这十多万后勤人员被分散在后方几百公里的交通线上,实行分段包干的方法。只要敌人一轰炸完,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被摧毁的路段修复好,保证通车。
第二步调集高炮部队和空军,重点守卫桥梁和物资集散地。
在以往的战争中,双方交火大都发生在战略前沿地带,战略后方的后勤人员很少直接参与对敌战斗。
洪学智提出的“战斗化后勤”概念,有效的应对了美军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打击,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除此之外,洪学智还根据战场变化随时改变作战指导思想,指挥高炮部队从阵地战转为机动作战,让美军飞机防不胜防。
第三步则是总结推广多种物资运输方式。
除了美军飞机的轰炸之外,入朝作战部队的增加,也是后勤缺口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为了增大运输能力,洪学智将各段所总结出来的运输方法推广至后勤全线。
如紧急抢修的铁路桥经受不起火车头的重压,就采取“顶牛过江”的方法。在火车过江时提前把火车头拆装到列车的尾部,用车头顶着各节车厢过桥,到了江对岸再连装上另外一个火车头拉走。
再如公路运输上,改变了以往成排成队的整体运输方式,采取多线路单车分跑。这样易于隐蔽,可以减少因运输目标过大而造成的的损失。
在洪学智等人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条“炸不烂、毁不掉的钢铁运输线”,以至于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夜以继日的轰炸,企图切断共产党的后勤补给。但是他们以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将物资运到前线士兵的手中,这很让人惊讶。”
而三十多年后,洪学智能够从容面对美国将领的发难,自信就是来自于这里。
1986年,中美两国就军队后勤建设展开交流。
党中央考虑到,洪学智长期从事我军的后勤工作,在这方面他最了解也最有话语权。于是,洪学智成为这次外出交流的不二人选。
洪学智一行人抵达美国之后,迎接他们的是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面对这群来自大洋西岸的客人,莱昂斯表面上是笑容满面,但心底里还是有些傲慢的。
在抵达的当天晚上,莱昂斯为洪学智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酒过三巡,装醉的莱昂斯故意大声问到:“洪将军,在宴会上您举止有度,谈吐不俗,请问您是在哪里毕业的?据我所知,中国的将军都非常有文化。”
实际上,莱昂斯知道中国解放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泥腿子”出身,并没有很高的文化,他们的军事素养都是在长期的战争中磨练出来的。之所以故意这么说,是想借此嘲笑洪学智一番。
面对不怀好意的美国人,洪学智轻轻地放下了酒杯,装作回忆的回答道:“我的话,是在你们美国人办的大学毕业的。不过那个时候,我年纪比较大了,有40岁了。”
“哦?我们办的学校?哪具体是哪一个呢?”莱昂斯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的问道。
“三十多年前,你们在朝鲜办了一个空军学校。我可是每天都在被美国老师“打”呢。”洪学智诙谐的回复道。
听到这里,莱昂斯顿时满脸尴尬,有些手足无措。他知道,美国人在那一场战争中输给了中国志愿军,这在美军的历史上一直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
莱昂斯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出丑,嘴硬的反问洪学智“那您既然是美国人的学生,为什么不来我们美国工作呢?”
然而,洪学智的回答让他哑口无言,“当时课还没上完,你们美国老师就跑了,毕业证都没发一张给我。”
听闻这个回答,在场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当年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战败撤军的事。见状,莱昂斯只得强忍着欢笑,在面红耳赤中结束了这场自取其辱的宴会。
结语
因为成长的客观环境,洪学智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课堂教育,但是他在革命实践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洪学智一生最独特的亮点在于对我军现代后勤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之上,这些都是他与对手过招时总结出来的。
像莱昂斯这种从正规军事教育中走出来的将领,也不应当轻视从战争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军人,不然只会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局罢了。
[1]九生.两授上将洪学智[J].百科知识,2007(第15期)
[2]夏明星.洪学智: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J].党史博采(上),2020(第6期)
[3]江英.洪学智将军话长征[J].党史天地,1996(第12期)
[4]沈荣光.洪学智将军青少年时代的故事[J].党史纵览,2019(第1期)
[5]洪学智著:《洪学智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 0000
- 0001
- 0000
- 00071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