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1991年吕正操劝说张学良回东北,张学良:如能回乡,我有三个条件
65817

1991年吕正操劝说张学良回东北,张学良:如能回乡,我有三个条件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2:50:420

少帅张学良是民族的功臣,其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但是张学良也为此付出了长达54年人身自由的代价。

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老蒋怀恨在心将张学良扣押了下来。

1991年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身,此时他已经是89岁的老人了,后来张学良一位曾经的老部下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回大陆看一看,当时张学良提出了3个条件。

那么这位老部下是谁?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张学良最终又为何没能回大陆呢?

1991年5月29日上午,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有两位老人正在紧握着彼此的双手,两人沉默了很久都没有说话。

曾经的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无话不谈的密友,两人都是曾经在战场上策马扬鞭的将军,现在都已年近90了。

他们算了算时间,彼此分别已经有55年了,两人正是吕正操上将和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看着眼前的吕正操,往事一幕幕重现在了眼前,少帅感慨道:“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也是个慰藉。”

吕正操随后便安慰张学良道:“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行了,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嘛,东北军替您打了嘛。”

随后吕正操说道,当年东北军全部都参加了抗战,投靠了蒋介石的大部分都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

而53军则在辽沈战役当中放下了武器,选择在沈阳起义投向了人民。东北的青年才俊都是好样的,在整个抗战时期都十分英勇,先后为保卫国家捐躯。

老蒋也是十分狡猾,每次要打恶仗的时候都叫东北军上,在上海的时候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都撤退了,就让我们东北军的吴克仁殿后。

最终在渡江的时候很多东北军的士兵溺死在了江中,蒋介石不但没有给予补充,而且还取消了这支部队的番号,将幸存的士兵全部遣散回了家乡。

不过吕正操没有告诉张学良,在他投向人民的一方之后,他还曾经带领着部分的东北军在冀中根据地对日军发起反击。

东北军的热血也曾经在华北地区挥洒,他们在战斗中向外界证明了东北军也是很能打的,不是九一八事变中一枪不放的孬种。

听到自己曾经的部队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张学良的内心也有了一丝安慰。

不过他的回忆却拉回到了1936年,如果当初没有去南京,或许带兵抗日的就是少帅本人了。

1936年12月12日,我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对蒋介石实施“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进攻陕北,与我党达成合作共同抗日。

蒋介石碍于形势所迫,选择与我党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不久之后就迎来了抗日战争。

当时张学良完成了国共合作的目标之后,心中对于这位结拜大哥怀有深深的愧疚,于是就打算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去南京。

殊不知当时的委员长心中早已经给张学良扣上了使用武力要挟最高统帅的罪名,因为这一次事件让蒋介石的颜面扫地,如果不对张学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来怕是会有其他人相仿张学良的行为。

蒋介石当时一度想要将张学良杀死,他觉得光是软禁也太便宜张学良了,难以泄心头之恨。

可是蒋介石碍于多方面因素放过了张学良,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张学良被软禁至1991年,而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要将领杨虎城则被蒋介石秘密处决。

而张学良麾下的10万东北军也被蒋介石收为己用,正如吕正操将军所说的,大部分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并牺牲在了战场上。而吕正操上将则选择了人民,那么两位人生道路截然不同的挚友,他们曾经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张学良和吕正操的故事开始于1922年,当时出身东北的吕正操只有17岁,当时他听说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正在招募新式军队,于是一心想要从军报销国家的吕正操就去报了名。

在当时的东北军中,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书,基本上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稍有有些文化的人都能够在军中当上一官半职。

而吕正操正好在小的时候曾经读过小学,肚子里面也有一些墨水,于是他就看到了晋升的机会。

恰逢当时张学良的卫队旅正在招募文员,于是吕正操就前去报名,结果没想到一眼就被当时的考官看中,直接担任了副官处的文书。

当时吕正操在帅府里面办事,经常都能够接触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上司张学良,于是两人的友谊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后来张作霖在东北建立了东北讲武堂,他要求自己的儿子张学良进入军校学习。

而张学良则推荐了自己的秘书吕正操进入军校学习,于是两人就此在东北讲武学堂成为了同学,在学习期间也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随后吕正操就一直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历任秘书、参谋长、团长。

两人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并肩作战,吕正操也成为了张学良十分信任的部下。

1936年,张学良执行了老蒋的“不抵抗”政策,10万东北军放下武器让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东三省。

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首领,自然少不了被国内舆论的讨伐。当时的张学良内心也是十分郁闷,他感觉自己愧对中国人民,随后就将吕正操调到自己的身边担任内勤。

一方面他希望能够在身边多安排一个心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有一个人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

后来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安排到了陕北“围剿”红军,但是张学良看着东北的日军,他更希望将枪口调向侵略者,不愿意与红军作战。

于是他就和中共方面接触,更是派出吕正操接待来自中共方面的代表。而吕正操也正是在这个期间接触到了我党的新思想,这也为之后吕正操投向人民埋下了伏笔。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学良在逼蒋抗日之后就被囚禁在了南京。

早在张学良出发之前,吕正操以及其他东北军的将领就曾经劝说过张学良不要跟着蒋介石去南京,就连周总理都亲自赶到机场进行拦截。

可是当时张学良的去意已决,大家都没有办法挽留,或许是张学良心中对于这位曾经的老大哥还有一些愧疚之意吧,张学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出来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最终国共两党还是达成了合作,张学良的心愿算是达成了,尽管这一代价十分巨大。

但是对于张学良的东北军,蒋介石内心一直都有所忌惮,因为老蒋一直以来对于除了自己的嫡系和黄埔系以外的部队都十分抵触。

随后他就打算将东北军改编肢解,试图一口吞掉10万东北军。

此时的吕正操也知道了老蒋的野心,他不想在老蒋的手下卖命,于是就趁此机会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东北军,随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后来吕正操将军跟随我军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屡立奇功,远在南京的张学良得知道自己的爱将仍旧带领着部分东北军积极抗日,内心也是十分欣慰,更是派人转告吕正操:“这条路走对了。”

此后两人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张学良辗转去到了台湾,而吕正操则凭借革命期间的赫赫战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开国上将。

一直到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后,这对老战友终于在几十年后再次聚首,此时吕正操劝张学良回去东北老家,而张学良则提出了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是什么呢?

1949年10月1日,中国迎来了开天辟地的时刻,新中国正式成立。

蒋介石灰溜溜地逃到了台湾,而张学良也跟着去到了台湾,估计蒋家王朝一天不倒张学良也很难重获自由了。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逝世,当时张学良以为自己终于熬到头了,可是没想到小蒋先生却还是没有放过他。

要说张学良也确实很能熬,1988年小蒋先生也被张学良熬走了,随着李登辉的上台张学良也看到了自由的曙光。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此时的他已经89岁高龄了。

虽然此时张学良获得了自由,但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在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的限制,至少回大陆和与我党接触是不可能的了。

一直到1991年的时候,张学良申请前往美国探亲被允许之后,我党才有机会和张学良进行接触。

随后我党派出张学良曾经的老部下吕正操上将秘密前往美国和张学良见面,因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一直以来我党都希望能够邀请张学良回到大陆看一看。

当时张吕二人都已经年近90了,自西安一别已经过去了55年了,两人再一次见面的时候除了紧握双手之外,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两人实在是太久没见了,千言万语在嘴边却不知道从何说起,随后他们还约见了很多次,每一次见面都是激动万分。

之后吕正操为张学良说了自己后来的经历,随后就开始直入主题表达了中央希望吕正操回国的希望,然后拿出了一封邓颖超同志的亲笔信。

信中的大致意思是周总理十分牵挂张先生,希望能够邀请张学良回国叙旧。

张学良阔别家乡已经数十年了,回去东北的念头不知道在他脑中闪过多少次了,他很希望能够回去为父亲扫墓,然后回到曾经的“大帅府”。

每每想到这里,张学良心中就是一阵感伤,于是沉默了许久之后,张学良对吕正操说出了三个条件:

“如果能回乡,我有三个条件,第一,回去要低调,不能搞欢迎仪式,第二,不能搞记者会,第三,不想被恭维。”

吕正操听完之后哈哈大笑,更是直言道如果将军能够回归大陆,莫说是这三个条件,即便是十个都可以,这三个条件可谓是轻而易举。

于是张学良在同年6月度过自己生日之后就给邓颖超回了信,表示自己十分渴望能够回到祖国,一旦有机会就一定会回去。

然而张学良最终没有回到祖国,他对于中央的邀请始终还是有一些顾虑,因为在台湾生活多年,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现在还是会顾忌台湾方面的想法。

毕竟台湾方面给张学良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表面上张学良是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却不包括中国大陆,张学良希望等到两岸正式开放之后再回到故乡,但是此时他已经91岁高龄了,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他了。

再加上后来张学良和妻子都身患重病,还多次进入急救室抢救,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他再舟车劳顿了。

最终张学良定居在了美国夏威夷,一直到去世都没能够再次回到故乡。

抛开张学良曾经的私生活,他对于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否认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曾经的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都让张学良名垂青史,但是张学良本身的性格却限制了他的发展,最终让他在软禁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下半生。

张学良最终没能回国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是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曾经作出过的贡献,少帅永远都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