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胡志明想与毛主席互换拐杖,主席却婉拒:换了你就太吃亏了
1965年5月15日,胡志明再一次秘密来到中国,会见志同道合的好友毛泽东。
对于胡志明的到访,毛泽东十分开心。不仅亲自招待他吃饭游玩,还邀请他一起观看湖南木偶戏。
这期间,两人相谈甚欢。他们谈天说地,从国际形势到个人生活,都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胡志明受到毛泽东这么热情的款待,心里十分感激。临走时,胡志明注意到毛泽东经常拄着一根十分普通的拐杖,就提出想要用自己手里的精美拐杖,和毛泽东交换。
没想到,毛泽东看了看手中平凡无奇的“小竹竿”,拒绝了胡志明的请求。他风趣地说:“不换,换了你就吃亏了。”一根如此普通甚至有些寒碜的拐杖,毛泽东为什么不换呢?
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里,保存着毛泽东生前收藏的五根拐杖。这些拐杖,有四根都是十分精美的。
有漂亮的龙头拐杖,有莫桑比克优质乌木雕刻的带有毛泽东头像的拐杖,造型奇特,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在这些拐杖中,毛泽东最常用的却是最后一根,看起来最普通最不起眼的竹拐杖。
说起毛泽东和拐杖之间的情缘,早在他中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在漫长辛苦的战争岁月中,他就是靠着拐杖,坚持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时光。
1927年,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爆发后,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的疯狂镇压,毛泽东也成为了重要的追捕对象。
没过多久,毛泽东就被敌人抓住了。幸运的是,在敌人押送他的途中,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逃脱了敌人的魔掌。
为了躲避追捕,毛泽东落下了脚伤。同志们见他行走实在困难,就为了准备了滑竿,让他坐上。
革命工作艰辛又危险,毛泽东不想再劳累别的同志,坚决不坐滑竿,就这样,拄着一根树枝当做拐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他全心全意指挥作战,在崎岖的山路里来回奔走,那根树枝拐杖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之后的战争岁月中,拐杖在毛泽东的生命中,依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5年2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长征到达了贵州地区。当时正值寒冬,地处西南的贵州更是阴冷不堪。
因为下雨,本来就崎岖的山路更是泥泞不堪,所有人都只能卷起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
行军途中,毛泽东的脸上早已经布满了水珠,不知道是雨水,还是辛苦赶路的汗水。他丝毫没有在意,就这么拄着手中的拐杖,一步步地走出了这个地方。
爬雪山时,他把自己的担架让给受伤的战友,自己却迎着寒风拄着拐杖往前行进着。
地面湿滑,他经常走一步退几步。退后的他丝毫不气馁,再一次把手中的拐杖,坚定地插在前方,自己再一次慢慢地走向前去。
终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雪山,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部20万人,进攻陕北。
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毛泽东沉着应战。他采用“蘑菇战术”,带领大军在陕北的大山中到处转战,以此消耗敌人精力。当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大军便伺机进攻,消灭敌人。
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患上了肺炎,身体十分虚弱,走路也更加困难。于是,他的警卫员就找了一根柳木棍,让毛泽东做拐杖。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拐杖。在这根柳木棍的支撑下,毛泽东转战黄河两岸,远距离指挥大军,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打败了胡宗南的十万大军。
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依然很珍视他的拐杖。他平时喜欢爬山,一有机会,他就会带着他的拐杖,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有人知道毛泽东喜欢拐杖,也会送给他许多精美的拐杖。但是这些精美的拐杖,毛泽东几乎都不曾使用过,他用得最多的就是那根不舍得和胡志明交换的平凡无奇的竹拐杖。
因为在毛泽东心里,他和胡志明的革命情感就如同他和这根竹拐杖一样,虽然朴素,却十分宝贵,值得永远保留。
早在1926年,毛泽东和胡志明便已经相识了。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中,毛泽东和胡志明都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奔走,找寻出路。
那时,毛泽东来到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大。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第一次遇见了胡志明。
当时的胡志明主要是为了争取外援而来,他的一番演讲激情澎湃。他慷慨陈词,控诉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罪行,他大力呼吁,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
台下的毛泽东被这个满腔革命热忱的人打动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这次会后,毛泽东担任了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胡志明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他主动担任起讲习所的翻译以及对外宣传工作。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两个青年人越来越熟悉,友谊也越加深厚。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胡志明意识到了革命中干部的重要性,于是就在讲习所附近开办培养越南干部的政治训练班。
在这里的学习、工作,对胡志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也对他以后继续指导革命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胡志明离开广州以后,这两位伟大的政治家也一直保持着真挚的感情和友谊。
他们虽然国籍不同,但都是农民的儿子,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政治上更是互谅互让。
毛泽东一直称呼胡志明为“最亲密的朋友”,胡志明也称呼毛泽东为“英明的、当之无愧的兄长和好友”。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越南的抗法民族解放斗争依然十分艰苦,当时的越南极其需要来自国际上的援助。可是,这对越南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当时的国际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没有一个国际组织同越南建立联系,此时的越南显得又弱小又无助。
无奈之下,胡志明想到了毛泽东。“有困难找朋友”,于是胡志明拿起笔,写信给毛泽东,希望提供援助。
那个时候的新中国刚刚建立,也是困难重重,百废待兴。但是接到胡志明的信后,毛泽东依然决定,克服困难,尽力向越南提供抗法斗争中所需要的一切援助。
经过商谈,中国在经济军事上都给予了越南最大的帮助,还派遣了军事指挥员到越军中担任顾问。
在中国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越南的财政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群众家里有粮了,市场开始活跃了,抗法斗争也取得了胜利。
而中国所作的这一切,不仅没有向越南要过钱、签定不平等条约、建立军事基地,反而在帮助过程中还十分谦逊。
毛泽东一再告诫支援越南的同志,要谨慎谦虚,诚心诚意地帮助越南,不能有大国主义,不能有钦差大臣的架子。
中国政府的无私奉献和帮助,让越南十分感激。此后,中越两国的关系就像毛泽东和胡志明的关系一样,越来越好。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归来途中不慎患病,就在长沙暂住休息。
恰逢5月19日是胡志明的生日,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提倡不给领导人祝寿。于是,为了躲避别人给他祝寿,他提前离开了越南,秘密地来到了中国。
毛泽东听说胡志明也要到达长沙的时候,就不顾病体,决定立即接见胡志明。
胡志明刚刚到达毛泽东寓所,就发现毛泽东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了。他快步走向前,与毛泽东拥抱问好,可是他发现,毛泽东此时的声音十分沙哑。
“毛同志,你病了吗?”胡志明担心地问。
毛泽东答道:“我患了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
“那请你少讲话,保护嗓子。”胡志明关心地说。
“没关系,我能讲的。”
“那就我多讲,你少讲,多听。”
就这样,两个人携手走进小会客厅,开始畅聊起来,整个会客厅的氛围亲切、自然。
他们聊到了越南抗美斗争的形势,聊到了中国帮助越南修建道路、机场和工事的事,毛泽东表示同意对越南进行援助。
有一天,两个人来到院子中散步。两个人在散步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拄着一根看起来十分普通的竹竿,胡志明很疑惑,毛泽东却风趣地说:“这是我讨饭用的打狗棍。”
其实,这是毛主席最经常使用的一根拐杖。说起这个小竹竿,还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晚上,毛泽东路上行走,因为灯光昏暗,他险些被小石子绊倒。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了,就随手从路边的竹林里折了一根小竹竿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拿起来试了试,说:“这个小竹竿,用起来还挺顺手的嘛。”
工作人员却十分内疚,说道:“主席,您年纪大了,也该置办一根拐杖了,这是我的疏忽,我明天就上街替您买去。”
毛泽东却举起刚才折下的小竹竿,笑着对他说:“这不就很好吗?”
工作人员一脸惊讶:“这怎么可以,您是主席,怎么能天天举一根这么随意的竹竿呢?”
毛泽东却严肃地说:“现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人民的生活都还不富裕,我们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啊! ”
听了毛泽东的话,工作人员很受教育。回去以后,他就将那根小竹竿仔仔细细地修整了一下,把刺手、不光的地方都修光。
为了防滑,也为了减少拐杖着地时的震动和噪声,他还特意在竹竿一头绑上一块蓝色的橡胶皮
毛泽东对修整后的小竹竿很满意,觉得它既省钱又实用。从此以后,毛泽东就一直使用这根“拐杖”了。他还经常开玩笑说:“这是我的打狗棍。”
即使已经有了许多精美的拐杖,毛主席最喜欢最常用的,还是这根最普通最便宜的小竹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竹竿的上端,已经被毛泽东摸得又光又亮。
当时的胡志明不知道这段故事,看着毛泽东手中的拐杖竟然这么普通,而且已经用了太长时间,确实需要换一个了。
于是,就提出要拿自己的拐杖和毛泽东拐杖交换,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的漂亮拐杖,笑着说:
“用我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换不得,换了你就太吃亏了!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
毛泽东还说,他这个打狗棍,看起来普通,那可是个好武器呢。平时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还可以帮助我们自卫,用它打击坏人。
听了毛泽东的话,胡志明对这位兄长和好友,更加敬重了。
其实,在毛泽东心里,那根虽然看起来普通的竹竿,却是自己忠实的助手,真诚的朋友。
因此毛泽东不会为了更好更华丽的新拐杖而将它替换掉,这是一种朴素却十分珍贵的革命情感。
对待自己的老朋友兼革命同志胡志明,毛泽东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患难中相识相交的朋友,无论何时,他都依然珍视这份友情。
朋友有困难,他尽一切能力去帮助朋友。他们的友谊升华到了两国之间,中国对越南的帮助,也尽显国际主义精神。
胡志明曾经高度评价过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称颂它是“恩深、义重、情长,友好精神、万世流芳”。
胡志明去世以后,毛泽东悲痛万分,他少了一位亲密的战友,一个倾吐心声的知音。
但是,这份朴素真挚的友情,也一定会和那根永远陪伴着毛泽东的拐杖一样,深藏在他的心里。
参考文献:
付兵儿 毛泽东与拐杖的不解之缘 名人档案
文庄 1965—1966毛泽东三次会见胡志明 往事追忆
白晓波 毛泽东的国际情缘 领袖情怀
韩博 王海毅 胡志明的七次中国之行 史海纵横
程龙 毛泽东与胡志明 往事追怀
- 0005
- 0000
- 0001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