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朱元璋儿子墓内发现6具少女遗骸,开墓门前出现一片白雾
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有一明朝皇族大墓,这墓便是大名鼎鼎的郢靖王及其王妃郭氏的合葬墓。此墓曾接连九次被盗,却始终无一人盗墓成功。
曾有盗墓者不信邪,用炸药轰炸过此墓,直至将墓室以上的八层土全部炸完,也未能成功。
九次被盗的经历让郢靖王墓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人们纷纷议论:这墓中到底有何物,为何屡遭盗墓贼“光顾”?
此墓难道有“真刚不坏之身”,炸药都不能将其炸开!
面对越发猖獗的盗墓贼,2005年,为了保护墓内文物,国家文物局决定对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
而此墓的种种谜底,也随之被一一揭开...
郢靖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栋。
郢王贤孝,年龄又小,对于皇位之争十分淡然,因此深得朱元璋喜爱。
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不但没有对这位皇叔起杀心,还前前后后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
因其与世无争的性子,郢王躲过了靖难前对宗室的屠杀,保住了性命。
朱棣登位后,对这位闲散王爷更是善待有加,还为其说了一门亲事,娶了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为妻。
永乐九年,郢王到了年纪,需到封地安陆就藩。
朱棣十分不舍,不但免除了安陆的三年赋税,还赏赐了许多钞币宝物。
郢王性格平和,素来喜欢吟诗作对,还亲自撰写诗集作赋,到达封地后,更是督促生产、专心为民,安陆也是一片繁荣景象。
只是如此“雅王”,在永乐十二年便去世,终年只有27岁。
朱棣在得知消息后不胜痛悼,辍朝足足十五日,以表对这位兄弟的哀思,赐谥号“靖”,又称郢靖王,这足以见得郢靖王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
郢靖王无子,在他过世后不久,王妃郭氏因思念至极,殉葬而亡,后与郢靖王合葬。
因此,三岔河村的大墓,是郢靖王及其王妃郭氏的合葬墓。
郢靖王生前深得皇帝喜爱,死后更是哀荣不断,是以郢靖王作为明代帝王等级墓葬,墓内十分豪华。因此,郢靖王墓也成为了一众盗贼的觊望目标。
2005年,三岔河村的村支书周兴贵在墓葬周围发现了一盗洞,这是郢靖王墓第九次被盗。
于是他立即将此事进行上报,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决定对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
说来蹊跷,曾有盗墓贼用炸药轰炸过此墓,导致墓室以上八层土全部炸完,都未能成功盗墓。
因此,此次挖掘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专业考古队外,还有大量记者、警察也一同前往,整个挖掘工作长达40多天。
本以为工作队内专家经验丰富,古墓的发掘工作应该十分顺利,谁料真正发掘时却困难重重,接连发生了一连串“奇异”的怪事...
2005年11月,在一声声炮竹声中,郢靖王墓正式开始发掘。
经过勘察,想要到达墓室,需经过享殿,但因环境的变化以及盗贼的破坏,享殿的地上已被夷为平地,工作人员随即开始清理墓道。
考古队原计划在一周内完成清理墓道的工作,但谁料,只清理墓道一项,便耗时半个月的时间,这是为何?
当工作人员用镐挖掘时,却发现墓道的土都是被夯实的夯土,异常干硬,泥土内似乎还掺杂了一些杂物,工人们根本挖不动。
见此情况,只能找来更多的工人进行增援,众人足足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清理,这才见到了墓葬的围墙。
正当工作人员感到欣喜之时,却意外发现了一组特别的建筑——墓志墙。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凿开了部分青砖,一组墓志铭出现在众人眼前。
工作人员十分激动,立即将其送到考古工作室进行研究。
这座墓志铭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工作人员连夜拆除墓志墙,大家都迫切地想要快一点接近墓室,一探究竟。
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墓志墙被成功拆除,三块呈倒“品”字形的封门石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三块巨石紧贴着金刚墙,将墓的拱门封得死死的,若想进墓,需得先将这三块巨石凿开才行。
专家们看到三块巨大的封门石,又联想到了墓道坚实的夯土,意识到,这可能便是郢靖王墓的防盗系统,也是盗墓贼三翻四次盗墓却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三块封门石巨大,一块就有一吨多重,如何才能将巨石凿开,成了现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考虑到不知墓内情况,亦无法预估这三块石头的厚度,所以不能用炸药炸开,若石头倒塌到室内,损坏室内文物,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随即,考古队找来专业人士,运来了大批量的废弃轮胎,将其作为垫底,工作人员对准封门石上方的缝隙插入专业工具,将三块巨石顺利撬开,移出了墓室。
随着封门石被移除,一堵用残砖废石砌成的封门墙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只要拆除了这堵墙,尘封在郢靖王墓600多年的画面,便可一一揭开。
此时,现场早有闻讯赶来的记者,人们摒弃以待,期待着揭开郢靖王墓的神秘面纱。
郢靖王墓封门墙的拆除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因石墙坚固无比,工作人员敲打了好一会,才隐隐凿开了一条缝隙。
正当大家看到希望之时,奇异的现象却发生了——大量白色气体从出现的缝隙中突然喷涌而出。
这可吓坏了众人,众人以为是毒气,便赶忙紧紧捂住口鼻,屏息以待。
此白色气体跟前面的夯实、封门石一样,均为郢靖王墓的防盗系统吗?
仅凭肉眼,工作人员无法分辨这些气体究竟是有何奇特之处。
为了弄清楚这些白色气体究竟为何物,工作人员立刻找来一根细管,将管子伸进了缝隙内,抽取了部分气体,将样本立即送往研究中心进行检测分析。
本以为气体很快就会散尽,谁曾想,这些气体竟接连不断涌了好几个小时。
待气体散尽后,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封门墙一口气拆除了五六层。
随着石墙被拆除,两扇鲜艳的朱砂石门便出现在人们眼前。
大红石门上有一一尺多长的铁锁,两门之间有一约十公分左右的缝隙,考古人员透过缝隙往墓内看时,发现墓室内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全部都是雾气。
面对接二连三的怪事,有着丰富考古经验的专家们,心中都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尽管是在大白天,周围也有武警人员的保护,但大家心中的所谓“阴森”之气,却久久不能消散。
那么,大红石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一个缝隙?大门的背后究竟暗藏什么玄机?
随着石门的开启,尘封了600多年的历史,也逐渐被揭开...
大门被打开,墓室的前室也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考古专家大失所望。
郢靖王墓虽然很大,前室却非常空旷,除了一层很厚的白石灰外,空无一物。
随即,考古人员在地上发现了一排排有规律的椭圆形的小窝,经粗略计算,有数百个之多,这里之前难道曾摆放着什么东西吗?莫非该墓曾被盗过?
在这时,领队的院文清同志发现了一个细节——地上有一个还没有被完全腐蚀的木俑。
从地上坑坑洼洼的小洞来看,这里当时应该有很多木俑,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的木俑都已经全部都腐化了。
根据经验,院文清认为,造成腐蚀的原因,应该是墓室进水导致,但地面却十分干燥,不像是曾经进过水的样子。
专家们继续勘察周围环境,果然,在墓室墙壁上发现了玄机。
专家发现,墙壁上有多处浸水痕迹,且浸水线位置较高,这说明,墓室曾不止一次进过水,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前室空无一物了。
郢靖王墓左右对称,呈“亚”字形,紧挨着大门的为前室,前室过后为中室,两侧各有一间耳室。
前室的礼器已全部遭到破坏,那么中室是否能有所收获呢?
清理完前室后,考古人员顺着甬道朝中室走去。
走到中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石门槛,而墓室的门因为是木质的,也已经被腐蚀,歪倒在地上。
其实,这扇门实则起到了一个屏风的作用,目的就是为了与前室做出间隔,不能够直接看到中室的情景罢了。
门后,中室内仍然空无一物。
这让考古人员难免有些失落,难道中室又没有任何收获了吗?
但经过勘察,工作人员却在中室的地面上,发现了一些特别之处。
从地面的痕迹来看,这里应该曾经摆放了6个大的木箱子,长90厘米,宽60厘米,里面盛放的物品应该不在少数。
只是,这些木箱也因墓室进水多次,全部都被腐蚀。
前室、中室的物品接二连三被大水腐蚀,墓室被密封得如此严实,水究竟是从何而来?
考古队员们只能根据情形进一步观察研究。
很快,中室清理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清理中室两侧的耳室。
进入耳室后,考古人员发现,这里狼藉一片,地上布满了破碎的漆皮、棺木等木质构件,一时分不清里面究竟都有些什么。
经过清理发现,在两侧耳室内,共摆放了六具棺材,每间耳室各三具。
且在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人的牙齿,以及簪花等发饰、首饰等装饰品,且每个墓中都大致相同。
而根据这些牙齿推断,这六名尸体均为女性,且年龄均为不超过十八岁的未成年少女。
专家因此推断,这六名女性,应该是陪葬的丫鬟。
耳室内虽出现了部分首饰,却与郢靖王的身份相差很多,不应为皇室墓葬的规格,因此,考古队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郢靖王与王妃所在的后室之上。
进入后室,一个大的棺床出现在后室的正中间,只是主棺也早已垮塌,无法分辨。
在棺床前,摆放着两个“魂瓶”。
这两件瓷器,一件为四爱图梅瓶,另一件为龙纹瓶。
在棺床的东西两侧,有两个壁龛,而壁龛内也放置有大量的随葬品。
眼前的情形,让考古队喜出望外。
经勘查,东边壁龛内的文物,应该为郢靖王生前所用物品,其中更有水晶山子、玛瑙龙兽等重要文物。
经过研究,这两件文物不仅仅是两件工艺品,还别有用途。
水晶山子应该是一个笔架,而玛瑙龙兽应该是用来压纸的镇。
此外,壁龛内还发现了端砚、歙砚等文房用品。根据史料推断,郢靖王生前十分喜爱文墨,死后陪葬的,也大多为文房用品。
这也说明,郢靖王博学多才,对应了“雅王”的称号。
东侧壁龛内的陪葬品收获颇丰,让考古队员们十分欣喜,更加期待起西侧的壁龛。
当看见壁龛内的随葬品时,考古队员们再次大失所望。此壁龛内大多为木俑类的冥器,质地主要为铅和锡。
而这也印证了朱元璋曾在遗嘱内提及的:丧葬用品,勿用金玉,以代替金玉的小冥器。
清理至此,郢靖王墓已大致清理完成,虽然清理出一些文物,但却数目不多。
那么,郢靖王身为受皇帝喜爱的皇家子嗣,陪葬品真的仅仅如此吗?
正当大家失望之时,两个棺床中间的大箱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因为这两个木箱与其余不同,漆做的非常好,虽然木箱也已经坍塌成为一片,但并未被腐蚀。
经过清理,箱子顶部为团龙纹,工艺非常精美。
而这两个木箱中,则放置了郢靖王夫妇出席重大场合时所着的服饰及配饰等。
在郢靖王箱内,有玉圭、玉圭容器、冕冠、皮弁、玉佩等,而这些文物,在古代均是帝王功勋威仪的象征。
而在郢靖王王妃郭氏的箱内,也出现了冠、玉佩,只是这些器物均为冥器。
虽未能找到郢靖王夫妇的遗骸,但他们陪葬的器物,却大都保留了下来。
在清理郢靖王棺木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两根郢靖王随身携带的素面金簪、一根玉腰带,此外,还在他的棺木中发下了一个漆盒。
此盒内的物品较为珍贵,呈朱砂状小颗粒样,经专家推断,这很有可能是郢靖王平时服用的丹药。
在郢靖王妃的棺木中,专家还清理出了金粉盒、金凤钗、金簪、金簪花等物。
作为皇室用品,这些文物价值不菲,其中6件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考古人员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发掘清理,郢靖王墓先后发掘文物6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0余件。
此次发掘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器具,实则是在棺床前摆放着两个“魂瓶”,四爱图梅瓶及龙纹瓶。
经专家研究,这两件器物,为元代青花瓷,是珍贵的标准器。
而郢靖王妃的四爱图梅瓶,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是以为四爱图,湖北省博物馆更是将其视为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四爱图梅瓶真实还原了古代四位高士的闲情逸致之景,是元代青花瓷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正当考古专家感到欣喜万分之时,有着丰富科技考古经验的武汉大学教授陈官涛,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因在此前的考古过程中,已发现了墓中多处浸水痕迹,陈官涛在研究墓室墙壁时,又发现墙壁上有许多的裂缝。
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裂缝竟然有多处曾经被人修补过!
墓室自建成后,不曾被盗,更不曾有人来过,为何裂缝会有人修补?这引起了考古队员们思考和重视。
根据史料记载,郢靖王逝世时才27岁,属因英年早逝,是以没有提前建造墓室。郢靖王过世后,这才紧急施工,建好墓室后才将其安葬。
正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时,陈官涛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主馆前的“魂瓶”中间,发现了一堆砖灰,而这些砖灰应该是修补用到的。
这是考古队第一次在墓葬中发现修补墓葬用的砖灰。
经调查,在当地,人们将这种砖灰称作“瓦灰”,其实就是将砖或是瓦片磨成粉,当地人就是用这种瓦灰来修补墙面。
由此可见,这么一些瓦灰出现在墓室内,说明修补时并不是偷偷进行,而是真真正正的在修补墓室。
只是,这些没有用完的瓦灰,为何会留在原地没有被清理?为何有的裂缝已经被修补,有的却没有呢?
据陈官涛猜测,当时,墓葬在修建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过地震,而墓室则因地震被震出了缝隙。
出现缝隙后,工匠们便奉命前去修补缝隙。
只是没想到在修补过程中,又发生了余震,工匠们怕自己也随着在此陪葬,便匆匆掩门逃亡而去。
这也就是为何,墓室的大门会有十公分左右缝隙,封门石为残砖废石的原因。
经此推断,若真是如此,那么墓室为何浸水,便有了很好的解释。
当然,这些也仅仅是推断而已,真实情况如何,却也不得而知。
而墓室为何会喷出白雾?
实则是因为白雾实则是因为室内外温差较大,水分受蒸发而变成了水蒸气,这才会出现墓室内云雾缭绕的景象。
这一说法在后来也得到了证实,拿去检测的白雾样本结果显示:白雾确实不是什么有毒气体,而是水蒸气。
此次郢靖王墓的发掘,出土了两件堪称国宝的元代青花瓷,发掘文物600余件,含珍贵文物100余件,是考古史上的又一次奇迹。
这些文物代表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让我们有幸能够了解认识到这些精美的文物的同时,也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以尊敬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文物,更应保护好我国的历史文物,积极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
- 0000
- 0001
- 0000
- 0001
- 0000